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轮到王恕开始出神了。
刘健非常满意这个效果,拿起文哥儿最后一张答卷看了起来。
上面就是文哥儿写的《神童诗》了。
这类应试诗大多是些歌功颂德之语,平时主要看看文法如何、字迹如何,配不配得上被选入翰林院。
像靳贵他们写起来就很得心应手,神童典故轻轻松松往里塞,最后还要吹一把当朝吏治清明,所以咱的神童也很牛逼。
这些诗不能说写得很差,但读来也只能说真正的好诗很难出现在这类场合。
文哥儿这诗文辞上算不得多高明,但胜在朗朗上口,这一点是遵循汪洙《神童诗》的风格,属于连小孩子多读几遍都能背下来的那种。
更重要的是,他这诗里描写的几个行业都带有他平时观察到的细节,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淳朴而美好的期望在诗中反复交汇和碰撞。
哪怕是读给相关从业者听,对方兴许也会由衷觉得“真要是这样就好了”。
至于必须要走流程的歌功颂德,这诗里应当也算有的吧?
毕竟整首诗都在表达希望大明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来着。
仔细一琢磨,这诗竟还是和前面的策论相呼应的,地方官员想要“补短板”可不就要关注各行各业的发展、想想怎么能让百姓丰衣足食,别只顾着关心能培养出几个读书人吗?
当然,读书人还是要培养的,只是不能一味只盯着这一块罢了!
刘健是越读越觉得有滋味。
他本身就不是追求华美辞藻的人,文哥儿这样的写法正对他的胃口。
刘健反复把文哥儿的诗读了几次,转头看文章已经传到丘濬那儿了,便把诗稿也递给王恕。
如今内阁的四位阁老之中,也就丘濬是最爱著述的,其他人都是实干派。
不能说丘濬就不爱干实事,只是丘濬的实践机会着实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他心爱的书打交道。
所以算下来要说有人会从文辞上挑刺,估摸着就是丘濬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丘濬和这小孩儿关系好得跟亲祖孙似的,估计丘濬也不会在这事儿上挑剔就是了。
丘濬把自己的眼镜掏出来带上,细细地读起了文哥儿的文章。
文哥儿给他们讲的也就是破题思路,比之正文还是有些差距的,像这什么“木桶说”就是他没讲的,还有什么政绩档案、名传大明之类的提议也是他没提的。
丘濬读完只觉得下次合该让这小子直接把应试文章默出来,要不然大伙光听他讲根本不知道他到底写成了什么样!
文哥儿的答卷在内阁里传看了一轮。
如果说前面几道题文哥儿只能说是中等水平,那后面这两道题的答卷就足以让徐溥这位首辅给他一个一等了。
按照黜陟之法,一等是文理平通,二等是文理亦通,三等是文理略通,后面数等就不必说了,基本等同于“滚回家去了吧别读书了”。
文哥儿这两篇诗文完全可以列为文理平通!
书法也是过关的,对六岁的孩童来说甚至算是相当出众。
不愧是吴宽他们教出来的学生。
刘健虽然不太欣赏吴宽这种比起做实事更擅长做雅事的类型,不过对吴宽在书法上的造诣还是认可的。
经过徐溥点头,刘健综合整体的答题情况给文哥儿评了个一等。
这在二十位庶吉士里头都是能挤上前排的了!
这个结果并不能代表文哥儿就胜过很多庶吉士,但至少说明他这次考试里头表现得很不错!
内阁召集几位尚书过来敲定庶吉士们的归属,才把这个结果呈给朱祐樘。
朱祐樘看完后没多大意见,直接给批复了。正事忙完了,他见刘健奏报说文哥儿也参加了这次考试,顿时来了兴致:“我们的小神童考得如何?”
文哥儿只是来凑凑热闹的,刘健没把他的等次写在折子里。听朱祐樘问起了,他便如实报出了文哥儿的考核结果。
一等!
这可是庶吉士考核啊,六岁的小孩儿居然能拿到一等!
朱祐樘兴致更高昂了:“把他的答卷拿来给我瞧瞧。”
刘健便在带过来的答卷里挑出文哥儿那份呈给朱祐樘看。
朱祐樘读了策论便觉得这些建议很不错,再读到文哥儿的《神童诗》,更觉浑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欢畅得不得了。
这首诗搭配靳贵那首夸本朝神童更胜前朝的佳作来读,那简直是双倍的舒爽。
说得好,说得可太好了,本朝的神童就是更胜前朝!
哪朝的神童能有这样的见地、这样的才华?
看他们弘治元年的头一天正好就生出了这么个神童来!
朱祐樘龙心大悦,抚掌笑道:“这次内阁试得了一等的,每人赏白金十两。”
这赏赐并不过分,刘健便依言拟了旨,派人去给文哥儿他们颁赏去。
作者有话说:
朱祐樘:就着马屁读神童诗,双倍快乐!
文哥儿:?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皇帝
*
可恶,全勤,危!
*
注:
①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来自百度百科)
②黜陟之法(一等是文理平通,二等是文理亦通,三等是文理略通):参考六等黜陟法
第198章
文哥儿正在翰林院肝功课就听人说宫中有人过来颁赏,让他和钱福等人一同过去领赏。
随之而来的还有这届庶吉士的新任命,庶吉士们领旨以后还得走上书谢恩、吏部报到等等流程,只是那与文哥儿关系不大文哥儿眼里只有白金十两!
他爹上次参加集体修书活动也只得了这么点银子而他,王六岁直追去年的王四十六岁他果然是最棒的崽!
文哥儿得了赏银,很是和他爹得瑟了一番。
王华说道:“陛下也是考虑到庶吉士们出任实职,要花用的地方比较多才特意给考得好的人赐了赏银,你不过是顺带的而已。”
只要庶吉士们表现得好皇帝从来都是不吝施恩的,毕竟每届进士只挑出二十个庶吉士(有时候甚至不挑),全赏了也不过二百两,何乐而不为!
文哥儿才不听他爹瞎说他凭本事拿的赏赐凭什么说他是顺带的!他屁颠屁颠去给李东阳他们说自己拿了一等连说自己总算不负先生教导云云弄得好像他已经金榜题名了似的。
谢迁说道:“那你平时可要更抓紧些才行不然下回内阁那边再让你去考试,你却表现得不如这次岂不是叫人大失所望?可莫要让人觉得你是‘小时了了’。”
文哥儿才兴奋没一会就被谢迁的话打回原形。
对哦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头一次考试就拿了一等,以后要是只能拿到二等三等,岂不是丢大脸了?
到那时候,说不准会有很多人明里暗里嘲笑他!
……说不准他三先生李东阳还要再写一篇《伤守文》群发朋友圈。
不是他恶意揣测自己的老师,而是他老师真的干得出这种事!
想想那样的场景,文哥儿就已经浑身难受了!
所以,他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啊?!
文哥儿连到手的十两银子都觉得不香了。
怎么会这样!
聪明绝顶的王六岁,怎么会连这么大一个坑都没看见!
谢迁见文哥儿小脸蛋上的表情变来又变去,变来又变去,知晓自己的恐吓相当成功。都已经教这个学生三四年了,他岂有不了解这小子的道理?
合该让他难受难受!
文哥儿懊悔了大半天,可回到家后又生龙活虎起来了,兴冲冲去给赵氏等人看赏银。足足十两,他凭本事考回来的!
岑老太太知道后高兴得不得了,晚饭前特意给祖宗烧了炷香,郑重其事地把这喜讯告诉了列祖列宗。
王老爷子嘴上说“十两银子而已得意什么”,第二天却开始在长安街上串起门来,聊到时机来了就提上一句“文哥儿那小子内阁试拿了一等得了赏银”。
经过这次内阁试,文哥儿这位小神童又狠狠地露了把脸,再次荣升为京师家喻户晓的“别人家的孩子”,甚至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
各家娃娃对文哥儿那是印象深刻得很,年纪小不懂事的还好,都是懵懵懂懂地听着。
那些个十七八岁、马上要开始筹备科举的少年人才是被祸害得最严重的,瞅瞅这小子明明不是他们的同龄人,他的传说却让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不约而同地挂在嘴边。
更可恨的是,他们以为这些离谱的传言都是他们爹娘道听途说,结果出去一打听,才发现居然全是真的!!!
离谱,简直离谱!!!
你个王六岁,就不能好好做点六岁孩子应该做的事吗?
处于话题中心的文哥儿倒是很安分,每天老老实实地读书修书。
到四月底,文哥儿得了老道士那边的消息,说是西洋玻璃生产技术研究得差不多了。文哥儿差点都忘了这事儿,得了这消息后麻溜跑过去看看成果。
老道士做出了不少玻璃器皿,还做出了一些文哥儿提到的光学镜片,甚至还探索了一下文哥儿偶然给他提了几句的“银镜反应”。
瞧见文哥儿这个小知己来了,老道士迫不及待地把镜子拿给文哥儿看,分享自己最得意的成果:“没想到用玻璃也能做出这种把人照得纤毫毕见的镜子!”
为了摸索出这些玩意,他没日没夜忙活了大半年,如今可算是有这么一点能拿得出手的成果了!
虽说铜镜也照得很清晰,可捣鼓出玻璃镜这种新鲜玩意还是让他很兴奋。
文哥儿见老道士满脸都是由衷的喜悦,不由也跟着高兴起来。他说道:“要是可以降低成本,张哥就不用去街上给人戳黑了,做镜子卖也能赚不少钱。这样张哥可以娶媳妇,您也可以研究更多感兴趣的东西!”
老道士姓张,他那戳黑的徒弟也姓张。
老道士捋须沉吟道:“是这个理,我再琢磨琢磨。”
文哥儿想到过几日是师妹的生辰,正好老道士这边什么工具都有,他当即手痒地着手做起些新鲜好玩的物件来。
镜子什么的就算了,玻璃做的到底不如铜镜精致,所以他决定捣鼓点新玩具当生辰礼物。
文哥儿在那儿忙活,老道士就在旁边看,不时还积极提出问题。
遇到文哥儿那小短手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他还热心地动手帮忙,一老一少哼哧哼哧忙活半天,可算是捣鼓出几个圆筒状的玩意。
老道士拿到成品,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看了又看,只觉自己又得了不少启发,决定接下来继续闭关再把自己掌握的西洋玻璃生产技术提升提升。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溜达回城。
等回到家,文哥儿把自己捣鼓出来的其中一样新玩意拿去跟家里人炫耀,说他这大宝贝可以看清竹丛高处的鸟窝!
他正给王守俭他们展示着呢,王守仁就从外头回来了。
听完文哥儿的介绍,他接过文哥儿手里的“大宝贝”拿过去一看,发现竹丛里藏着的鸟窝果然清晰可见!
好东西啊!
王守仁说:“你这宝贝肯定不止一个吧?这个我要了。”说完他就施施然揣好文哥儿的“大宝贝”走了。
文哥儿:?????
文哥儿气愤地追上去讨要,王守仁仗着自己身高腿长,愣是昧掉了他捣鼓出来的望远镜。
气得文哥儿跑去找王华告状。
王华便让文哥儿拿出来瞅瞅那玩意长什么样,他好去帮忙讨回来。
文哥儿只得把自己备着的另一个望远镜展示给王华看。
结果拿出来的望远镜又给王华昧掉了。
王·血本无归·六岁简直愤怒到不行。
这都什么哥!
这都什么爹!
到了端午那日,文哥儿便溜达去谢家将礼物送给他师妹。
望远镜是他做出来给大家一起玩儿的,早就被王守仁他们瞧过了(还被抢了两副),算不得新鲜物件,他送的是个万花筒,也是一种光学玩具,正适合小孩儿把玩。
昔娘得了这礼物,自是开心不已,拿着转来转去,只觉每次看到的花样都不一样。
文哥儿还在旁边介绍道:“据说要转出相同的花朵,说不准得转一百年!”
这话说得,昔娘转万花筒的手都慢了下来,毕竟转太快了,说不准就没机会再看到眼前这个图案了。
谢豆好奇地在旁边看来看去,想跟他妹讨来看看,又不好意思开口,只能急得抓耳挠腮。最后他目光幽幽地看着文哥儿,意思是“我生辰就在不久前,你为什么不给我送这个”。
文哥儿接收到谢豆豆幽怨的眼神,假装没有看到。
这不是老道士那边正好在最近闭关结束吗?要是早一个月,它就是谢豆的生辰礼物了!
他王六岁可是对小伙伴们一视同仁的!
文哥儿理直气壮!
并且热情地邀谢豆他们兄妹几个一块玩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