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文哥儿识字,那就好办得很,只要教会他看图就好。
  文哥儿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特别好学,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杨廷和手指指着的位置,生怕错过任何一句高手指导。
  等他学会了,一定打他祖父个落花流水!
  杨廷和教文哥儿看了几张谱,文哥儿基本理解古代棋谱是怎么解读的,立刻抱着宝贝似的抱着那本棋谱,对他正儿八经的老师谢迁说:“能借?”??
  谢迁道:“想看就借回去看吧,你父亲书房里应该也有几本,有空可以让他拿给你瞅瞅。”
  文哥儿很有自己的主意:“渐进!渐进!”
  他已经学了几个月说话,可循序渐进这种复杂的词他还是说不完整,只能随便缩减一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不是老师指定的课本,他读了可能理解不来!
  杨廷和闻言忍不住轻轻地笑了,揉揉他脑袋说道:“对,做事应当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等你看完了,可以让你父亲带你来我家作客,我到时候再给你挑书。”
  文哥儿闻言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来老师家里一趟,捡了个围棋老师,赚大了!
  要知道后世辅导班可不便宜,最普通的档次一年下来少说得几千块。家长受苦受累打工赚钱,孩子受苦受累加练技能,双重辛苦!
  他,王小文,给家里省钱了!
  文哥儿怀揣着这点儿小得意,兴冲冲地抱着杨廷和给他挑的棋谱回家。
  到家以后,他还特意去寻王华说起这事儿。
  二月到了,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文哥也终于结束了冬天艰辛的负重(负厚棉衣)走考验,走起路来可轻松了,路途不远的时候他都爱自己哒哒哒地走过去。
  王华见文哥儿一脸开心地从谢家回来,不由把他拎起来笑问:“遇着什么高兴的事了?”
  文哥儿给王华看他一路捂着回来的棋谱,手舞足蹈地给王华讲起自己白捡个围棋老师的事。
  杨廷和是谁他不记得了,可杨廷和儿子是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大才子,他本人肯定也很厉害!
  这样好的老师,不收辅导费,免费指导他下棋,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像他这么省钱的小孩儿不多见啦,他爹该放鞭炮庆祝一下!
  王华和文哥儿相处久了,连蒙带猜也能猜出这小子在讲什么。
  瞧文哥儿那眉飞色舞的模样,王华觉得这小子也不知走的是什么运道,能叫谢迁和杨廷和都乐意抽空指点他。
  王华道:“既然杨叔父愿意教你,你好好学就是了。”
  文哥儿信心满满地强调自己早早定下的终极目标:“赢祖父!”
  王华听着只觉这爷孙俩像极了,当祖父的一点都不让着孙儿,每天就想瞧他气鼓鼓地输棋;当孙儿的也不甘落后,一门心思就想着下赢祖父吐气扬眉。
  左右学会下棋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像他大哥那样跑外头和人下象棋下到忘了回家,平时随着他去学一学好了。
  说到王守仁,王华笑着说道:“你大哥来信说他已经启程回余姚了,争取拿下今年的岁贡生名额,也不知他能不能做到。”
  本来王守仁是想在江西多留个一年半载的,还是王华过年时给王守仁写了封回信。
  那信的内容主要是这样的——
  “你看看人杨廷和,十二岁就是举人了,你都成亲了怎么还没静下心来习举业?”
  “十几岁的时候不去试一试,二十几岁的举人可就不值钱了,京城里头遍地都是,如今国子监里就有几大千正在待业的举人老爷。”
  “诶?你现在开始准备,下一轮应试是也二十几岁了?一眨眼你都这么大了啊,我差点忘记了。”
  “你看看你弟弟,如今已经认完《大学》上的字了。”
  “你可别学我,考个二十多年才考上进士。”
  当然,王华堂堂状元郎,写信不会这么粗浅直白。
  他只是用优美而文雅的措辞,一刀一刀地戳王守仁的心而已。
  收到信的王守仁:“…………”
  王守仁感到愤怒。
  王守仁决定提前回余姚。
  文哥儿自然不知道个中情由,只觉得他哥回老家读书是很正常的事。他在王华的话里捕捉到一个陌生词汇,当场提出疑问:“岁贡生?”
  王华给他大致解释了一下,就是现在只有三品官才拥有让儿子进国子监的名额,现在他是没有的。
  要是王守仁可以在老家那边拿到岁试第一,就可以作为岁贡生前往国子监读书,到时候乡试也直接走国子监这边的流程,不用特意回浙江考了。
  要知道乡试过后就是会试,会试又会按照籍贯分为南、北、中三种卷子,南卷、北卷、中卷各自有各自的录取名额!
  反正,国子监监生从乡试到会试都有照顾名额就是了。
  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富户花钱把儿子塞进国子监去,硬生生把国子监的风气都败坏了。
  一般来说,大伙都挺瞧不上这种塞钱进去的“纳贡生”的,宁愿让孩子回老家考试去。
  当然,要是儿孙能靠自己考进国子监,那又是另外的情况了。
  文哥儿听得目瞪口呆。
  万万没想到,明朝科举居然还分南北中卷!
  这可真够复杂的。
  文哥儿掰着指头算了算,自己目前四舍五入算它个两岁好了,就算跟天资过人的学神型人物杨廷和一样十二岁就能参加科举,那也还有十年。
  文哥儿做完这道简单的计算题,抬起头两眼熠熠地望向他爹:“十年!三品!”
  爹你可以的,冲鸭!
  王华:“…………”
  王华伸手揉了揉他目前还软嫩嫩的脸颊,淡淡笑道:“就算我到时候真的能升到三品,你早早占了名额,你二哥怎么办?”
  文哥儿一下子陷入为难之中。
  堂堂三品官,居然还不能加塞个儿子吗?
  这不科学!
  “攒钱!”文哥儿拧着小眉头思索了半天,掷地有声地宣告自己的打算,“买!”
  王华:“…………”
  手有点痒,想揍儿子。
  作者有话说:
  王华:这些花钱进国子监的纳贡生,败坏学风,垃圾!
  文哥儿:买!
  *
  注:
  ①杨廷和生平:参考明史
  ②科举资料:参考论文《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和网络公开课《科举与中国文化》


第24章 
  此时的王华对自己的仕途还是挺有信心的。
  无他与他共事的可都是谢迁、杨廷和、李东阳这样的存在。
  哪怕他相比其他几人资历稍浅些,好歹也是状元出身,又被选中修《宪宗实录》,怎么看仕途都有望更进一步。
  等《宪宗实录》修完他在翰林院也干满九年了。按照明朝升迁的惯例他可以正式出翰林院任别的实职到那时候才是他一展拳脚的机会。
  只不过就算王华对自己再有信心,听到儿子这种蹭不到名额就买名额的想法还是让他额头青筋突突地跳。他微微一笑对文哥儿说:“我这段时间也忙完了该开始教你读《中庸》了。”
  文哥儿脸上开心的笑容一下子僵住。
  文哥儿试图挣扎一下:“有先生,有先生!”他都已经有老师了诶,为什么在家还要读书?这难道是一个普通小朋友该承受的吗?
  王华道:“我又不教你经义只是教你识字断句而已。难道这么简单的东西,还要你先生从头给你教起?他们若是知道你连读都不会读肯定会嫌弃你太笨。”
  王华又趁机给他重温谢迁和杨廷和的光荣履历。
  反正归纳下来就是,你瞅瞅人家,你瞅瞅人家!
  文哥儿:“…………”
  可恶,他爹说得好有道理竟没有办法反驳。像谢迁、杨廷和他们这样的天才人物根本不可能从识字断句教起杀鸡焉用牛刀!
  文哥儿仰头瞅着他爹煞有介事地对他爹作出评价:“鸡刀!”
  王华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把这话在脑子里转了两圈才明白文哥儿讲的是什么意思:杀鸡不至于用谢迁他们这些宰牛刀,只需要他这把宰鸡刀。
  王华:“…………”
  这小子小小一个连骨头都还是软的打是打不得的骂他他还听得一知半解他这个当爹的也拿他毫无办法。
  真棒,又是父子俩相互伤害的一天√
  虽说王华冷不丁就加课,文哥儿还是接受得很快。
  有学《大学》的经验在,学《中庸》也不是多难的事,也就是提前预习一下以后的科举必读教材而已。
  他跟着他爹读顺畅以后,还背着他爹带金生一起研读谢豆送的状元笔记,准备偷偷学点他爹没讲到的内容,这样他爹就没法摆出一脸“诶?这你都不懂什么意思?算了小孩子不懂就不懂吧”的气人表情。
  跟着文哥儿偷偷加练的金生:“…………”
  一时竟不知道他们小官人是懒还是不懒。
  不过能多学点东西,对金生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自然按着文哥儿的意思没有声张,背着王华他们偷偷学习。
  当然,小孩子这鬼鬼祟祟的动作哪里瞒得过大人的眼睛,乳娘很快把这事告知赵氏夫妇俩。
  王华得知此事也不戳穿,由着文哥儿自己偷学去,甚至还和谢迁串通了一下,要是文哥儿去请教就直接解答,千万不要表现出惊讶的样子。
  谢迁欣然应允。
  谢豆豆还是听文哥儿私底下跟谢迁求教的时候才知道小伙伴在偷偷学习。
  谢豆受伤了。
  偷偷学,不带他!
  文哥儿没辙,只得捎带上谢豆一起。唉,人多了就不好隐藏了,害他学得提心吊胆的,生怕被他爹发现了!
  几个小子暗中偷学到三月中旬,文哥儿屈指算了算,谢豆生辰还有十来天就到了。
  他还记得谢豆送他状元笔记的事,早就暗搓搓谋划着要回赠谢豆一份好礼物。
  可喜的是金生练字大有进展,至少线能画得笔直笔直的了。
  文哥儿挑了个谢豆不在的时间点,拉着金生嘀嘀咕咕,要金生给他画个样图出来。他忙活完样图,又去寻王华商量这件事。
  王华起初听文哥儿说要给谢豆送生辰礼,还没怎么放在心上。
  等拿过文哥儿让金生画出来的简明图纸,再听听金生负责解释的整体构想,王华一下子明白文哥儿要做的是什么玩意。
  这玩意也就是七巧板的变种,只不过要更复杂一些,玩儿的时候得把一块块硬纸板拼起来,拼成一张有意义的图画。
  再按着硬纸板的大小定做个带底板的木框,拼完还可以挂起来赏玩!
  原理非常简单。
  可文哥儿不认得工匠,也没多少钱,所以想来找他爹支援一下。
  看看,他老师给谢豆豆支援了一套状元笔记,他爹怎么能输!
  王华听完文哥儿的整体构想,点点头说道:“你要挑什么图样?”
  文哥儿绞尽脑汁想了想,想出自己听说过的超长画卷:“清明!河图!”
  王华:“…………”
  你这是要拼死你师兄。
  王华说道:“哪有生辰给别人送《清明上河图》的道理?”
  虽说那图纸画的是汴京的繁华,可清明两字到底与祭祖扫墓连在一起,有点眼色的人都不会给别人送这种东西。
  文哥儿一下子苦恼起来。
  唉,他知道的古画太少了。
  王华道:“也就剩下这么十来天了,要做那么大的拼图也来不及,你也不想给豆哥儿送做工太差劲的生辰礼吧?”
  文哥儿点点头,虚心求教,问王华有什么建议。最好切开后不低于五百片!
  王华想了想,建议道:“市面上多有仿韩干画马的,早养出了不少画马好手,我去托人寻一幅《八骏图》,照着你这法子做出来,应该还赶得及。”
  文哥儿听他爹应下此事,顿时高兴起来,直夸他爹棒棒。
  王华也没耽搁,打发走文哥儿便吩咐人去办事,没一会那仆人就带回个工匠来。
  那工匠拿到王华自己修改润色过的图稿,又听了王华的解释,一下子嗅见了商机。
  他是个班匠,也就是需要按朝廷安排轮班轮作的匠籍。
  可要是他有钱的话,平时是可以用银子买自由、不用去帮朝廷白干活的。
  王华这个拼图简单好学,做出来说不准还挺有市场,要是王华愿意让他做这拼图去赚钱,他的免役银就不愁了!
  工匠深知这法子很容易被人学了去,所以才和王华提出合作。到时候就算有人学,他也可以用王华这位状元郎当卖点!
  别家就算学了,能有状元在背后背书吗?
  寻常人家听了这是状元家想出来的拼图,肯定更乐意买他家的沾沾状元文气!
  王华没想到这工匠还会提出这种要求。他只是略一沉吟,就应下了工匠的要求,没拒绝工匠自己定下的润笔费。
  目前生意还没做起来,一时半会也见不到钱,王华只是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