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太爷错判了坏人,坏人拖家带口来安家!
  你是想你的岐山县越变越好,百姓个个都淳朴善良又勤劳呢,还是想你的岐山县越变越坏,百姓个个游手好闲甚至欺行霸市无恶不作呢!
  朱厚照听完介绍后立刻说道:“要好人,不要坏人!”
  文哥儿笑眯眯地说道:“想当好法官,殿下得先知道怎么判案,不然判错案子岐山县可就遭殃了!”
  朱厚照道:“孤要学!”
  文哥儿就带朱厚照溜达去文渊阁找《大明律》。
  《大明律》是朱元璋花了将近二十多年命文臣们反复修订,越看越满意,越看越觉得自己捣鼓出了一部“百世通法”,于是下令表示“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一字不可改易!
  法考生狂喜。jpg
  就目前而言,《大明律》已经沿用了百来年,确实一个字都没改过,实属大明律法唯一指定教材!
  要是换成个普通小孩,文哥儿也不会忽悠人四岁就学《大明律》,这不是朱厚照有那么点过目不忘神技在身上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读读律法又不是什么坏事,这么好使的龙脑壳,不多锻炼锻炼可惜了!
  绝对不是他王七岁在羡慕妒忌恨。
  文哥儿领着朱厚照找到了足足分了十本才写完的《大明律》。
  朱厚照神色震惊。
  这么多!
  这么多怎么看得完!
  眼看朱厚照马上要打退堂鼓,文哥儿不动声色地吹起了牛逼:“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去顺天府学听过判语课啦。”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撒谎,文哥儿还给朱厚照描述了一下当时的细节。
  比如王恕家孙子王显鸿,不知怎地非要把脑壳送给他当球踢,可惜了那大好的头颅!
  还有顺天府学的桃树能结出特别甜的桃子,他凭一己之力薅走了半树,给家里人和老师都分了!
  朱厚照听后很是不满:“没给孤!”
  文哥儿一脸无语地看着他:“你那时候都没出生,我怎么给你!”
  朱厚照:“…………”
  对哦,他没出生!
  当年王三岁这么厉害的吗!
  他朱三岁绝不认输!!!!
  作者有话说:
  群众:他骗你的
  朱三岁:不可能,小先生不可能骗我!
  文哥儿:愉快喝茶。jpg
  *
  更新!
  三天!只差区区三天!我们文崽就拥有区区六个月的连续全勤记录了!(感动
  *
  注:
  ①张蕴古被砍头:参考《贞观政要》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
  ……
  贞观五年,诏曰:“在京诸司,比来奏决死囚,虽云三覆,一日即了,都未暇审思,三奏何益?纵有追悔,又无所及。自今后,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覆奏,天下诸州三覆奏。”又手诏敕曰:“比来有司断狱,多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惑恐有冤。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录状奏闻。”】
  …
  ②「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训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于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
  出自《皇明祖训》
  朱元璋剁头剥皮一大片,觉得该杀的都杀完了,就拟定《皇明祖训》这部家法,并且告诫后人说【以後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並不許用黥刺、腓、劓、閹割之刑】
  …
  老朱:你们别跟我一样乱搞酷刑!
  《大明律》和《大诰》,老朱的得意之作!


第275章 
  大明律分为七篇最前面是名例律,后面是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拢共有四百六十条。
  名例律指的就是告诉你五刑的具体名目,并且按照身份等级、犯罪情节来决定刑罚的体例。
  简单来说就是皇亲国戚犯罪怎么办官员犯罪怎么办、军官犯罪怎么办、和尚道士犯罪怎么办等等。
  在大明这儿要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你有身份就等于有了护身符比如《名例律》里的五刑和十恶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八议”。
  所谓的八议就是这八种人犯罪咱要先讨论讨论怎么(减免)处罚。
  八议里头的第一议就是“议亲”皇帝的亲戚、皇后的亲戚等等皇亲国戚,底下人是不能擅自处置的,必须皇帝亲自点了头才能裁断。
  自家人断自家事哪有严惩的道理?就说让你给你亲舅舅审判,你能判他坐十年八年牢?要是两家没什么恩怨那肯定是不能的吧!
  文哥儿给朱厚照解说第二议:议故!
  指的是皇家旧故之人,素得侍见,特别是蒙恩待日久者!
  看到没有,跟皇家有旧故的经常在你们面前待着的说的就是我王小文没错了!
  应议者犯罪先奏请议!
  猪猪捞捞!
  朱厚照:“…………”
  朱厚照疑惑地问:“你为什么要犯罪?”
  他小先生从三岁起就读刑律了到底为啥又担心自己砍头又担心自己犯罪!
  文哥儿闻言也陷入沉思。
  对哦,他为什么要犯罪?
  文哥儿思索良久只能幽幽地回道:“这不是怕我身在罪中不知罪吗?我记性又没有殿下好要是没记住律例不小心出事了就糟糕了!”
  朱厚照被夸记性好用力点着头说道:“到时候孤提醒你!”
  一想到自己还肩负着提醒小先生的重任,朱厚照学起《大明律》来就更起劲了,一个劲催着文哥儿多给他讲讲,到文哥儿要出宫了,还约好明儿直接在文渊阁见,明天接着学!
  三四岁娃儿正是爱遛弯的年纪,在屋里是憋不住的,见朱厚照学上头了,文哥儿也乐得在文渊阁混上几天。
  接下来几天文哥儿都带着朱厚照读《大明律》。
  到渴了饿了,他还带着朱厚照去不远处的内阁蹭吃蹭喝,顺便跟看起来凶凶的王恕王阁老请教刑律问题。
  文哥儿跟太子这么大的时候就跟王恕讨教过判语课上的疑问,现在他带着太子过来一起提问,王恕也没太意外。
  只不过很快内阁就传出几首酸诗,说天佑他们大明,咱太子聪明绝顶。才三岁,就已经学习《大明律》,体悟太祖垂法之意了!
  读到诗的人都感慨万千,对大明的未来充满希望,翰林院的一干御用文手积极地和诗吹嘘。
  看得朱祐樘龙心大悦,只觉心情很久没这么畅快过了。谁会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儿子聪明?尤其是在这个儿子目前才三四岁的年纪,怎么都不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情况下,那听到这种夸赞肯定是只会高兴的了!
  文哥儿:?????
  你们这样让我很难办,我这只是在给东宫即将开始的角色扮演小游戏《我是大法官》预热而已,并没有真的要给太子讲解《大明律》的意思。
  文哥儿认真研读这堆唱和诗文,很快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真相:他老师李东阳的诗,怎地混在第一批内阁酸诗里头?
  文哥儿咻地站起来,蹬蹬蹬地跑去找李东阳,翻找出李东阳那首诗质问:“是您领头写这些诗的吗?”
  李东阳瞅他一眼,眼神里的意思是“是又怎么样”。
  文哥儿开始对着李东阳痛斥他把学生架在火上烤。
  好歹师徒一场,李东阳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的学生呢!
  万一朱三岁他学了几天摆烂不学了,这牛逼又让他们给吹出去了,他这样东宫目前唯一的讲师可怎么办才好哟!
  太坏了,真是太坏了!
  李东阳笑道:“这么说吧,如果我以前要办的事只有《沧浪诗话》那么一点,现在我要办的事就是丘阁老的《大学衍义补》那么多了,你说说看,是谁先不顾师徒情义祸害别人的?”他拍了拍文哥儿小小的肩膀,“既然你都起了头,那就好好教吧,只是一本《大明律》而已,对你来说又不难!”
  文哥儿:“…………”
  冤冤相报何时了!
  想想李东阳难得没把他干的事往外嚷嚷,只是稍微报复这么一下,文哥儿也就没有再追着李东阳讨说法。
  下午他就抱着这堆吹嘘太子天纵奇才的诗文去跟朱厚照分享。
  你看看,你看看,这么多人夸你呐!
  这么多人夸你,你开不开心?
  朱厚照不知人间险恶,高高兴兴地点着头表示开心。
  文哥儿又问他:“要是回头别人用相关的问题问你,你却根本答不上来,大家都觉得你没有这些诗里写的那么好,你丢脸不丢脸?”
  朱厚照想想那个场景,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光是这么一想,就觉得特别没面子!
  文哥儿一脸沉痛地说道:“所以,殿下得尽快把《大明律》倒背如流啊!不然我们两个人以后都没脸见人咯!”
  于是朱厚照被忽悠得傍晚都在给朱祐樘他们背《大明律》。
  朱祐樘:“………”
  张皇后:“………”
  一时也不知道自家皇儿到底是聪明还是笨。
  张皇后怕朱厚照才这么小就学得太辛苦,笑着把他喊到身边,用他的手摸着自己肚子说道:“这次你想要弟弟,还是想要妹妹?”
  今年年初张皇后刚生下皇长女朱秀荣,人还在襁褓中,不能带出来玩儿,朱厚照见到这个妹妹的次数也不多。
  他只觉每次去看妹妹都只看到她闭着眼睛在睡觉,是以并不爱去看那么个奶娃娃,更喜欢跟文哥儿、杨玉这些大孩子一起玩。
  听到张皇后这没头没脑的提问,朱厚照愣了一下。
  他伸手摸了摸张皇后的肚子,上次他母后刚怀妹妹那会儿他还小,张皇后没有让他摸过。现在摸到那微小的的凸起,只觉有点神奇!
  想到文哥儿家里有弟弟也有妹妹,朱厚照的胜负欲顿时上来了,立刻说道:“有妹妹了,要弟弟!小先生两个都有!”
  张皇后:“…………”
  朱祐樘闻言笑了起来,说道:“好,两个都有。”
  宫里也该热闹起来了。
  朱厚照隐隐明白自己又要有弟弟或者妹妹了,第二天便把这话学给文哥儿听。
  文哥儿那是一点都不想打探御前之事,可抵不过朱厚照什么话都跟他讲。
  文哥儿说道:“想来是有些地方的风俗认为小孩子说话特别灵,你们说弟弟就是弟弟,说妹妹就是妹妹。估摸是以前有一两次被小孩子说对了,大家觉得很神奇,就把这事儿传开了——实际上这就像你抛一个铜板,抛出来的结果不是正面就是反面,每次基本都有一半的机会讲对。”
  见朱厚照听得似懂非懂,文哥儿想到前头上过的数学课,便笑吟吟地掏出个铜板跟朱厚照复习起概率课来。
  一个铜板有正反两种可能,两个铜板有几种可能?
  朱厚照:?????
  朱厚照觉得自己被瞧不起了,二话不说就给文哥儿背起了九九乘法表:“二二得四!”
  文哥儿笑眯眯地说道:“殿下真聪明,那如果我只有一个铜板,有多少几率掷出连续三次正面?”
  朱厚照:“…………”
  这个根本不会,好气!
  他朱三岁怎么可能不会,等他学会了必然难倒王七岁!
  当天傍晚的朱厚照屁颠屁颠拿着枚铜板去找他父皇母后。
  “抛它三次,连续正面,多少几率!”
  “……”
  儿子啊,不提算术我们还是亲父子(母子)。
  张皇后再度有孕,外命妇们自然都活络起来了,纷纷向张皇后递上贺表。
  也算是喜事一桩。
  文哥儿私底下算了算两个孩子的间隔,只觉这都不是三年抱两了,根本就是两年抱两啊。
  这些事与文哥儿也没什么关系,估计得等这皇子公主会跑会跳了,才有机会碰上面,早着呢!
  到那时候他还用不用进东宫讲学都不一定。
  文哥儿只琢磨了那么一小会就直接把这事儿抛诸脑后,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给朱厚照讲解《大明律》。
  过了六月,天气越来越热,京师的路面走起来像是在发烫,距离京师有千里之遥的敦煌更是笼罩在炎炎日光之下。
  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在发光。
  杨一清一行人早就抵达关外,王守仁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