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他就生出一种长江后浪朝他们这些前浪奔涌而来的感觉。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后来入阁的王恕、丘濬都先后请辞了,只有他还占着首辅之位。
这些年来他也没少上书请辞,只是决心都不太坚定,圣上也从没打算批准。
如今面对这些锐气逼人的年轻人,徐溥更感到力不从心。
这最后一班岗不好站啊!
徐溥沉吟许久,转头和谢迁他们讨论如何写这次的票拟,整个人看起来一如既往地沉着。
事已至此,想压下去是不可能的了,不如就敞开来讨论一次吧!
内阁这边有了决议,奏本才终于送到朱祐樘手里。
朱祐樘:?????
瞧瞧他皇儿不声不响都干了啥!
平时这小子有点什么事都要来他们面前得瑟半天,这次干了这么大一件事居然都没跟他们提过半句!
朱祐樘莫名有种“朕的儿子长大了不亲爹了”的惆怅。
等看完朱厚照的奏本,朱祐樘只觉得……他们这位小神童怎么人不在京师,还能联合太子干这么一桩大事!
看小神童给东宫写的信也没写什么重开海贸的事啊!
估摸着是跟人换信看换出来的事儿。
朱厚照上回就来跟他讨论过“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会有什么后果”,无奈朱祐樘本身也是读经史长大的,琢磨来琢磨去也没琢磨明白。
他询问李东阳他们,李东阳他们也没法回答,最终只含糊其辞来了一句“本不会流入,何来的后果”。
朱祐樘让人去东宫把太子喊来。
朱厚照此时正带着弟弟妹妹在东苑遍地撒欢,一个人带着两个小豆丁拿着捶丸杖追着球到处跑。
球入不入洞不要紧,会不会玩也不要紧,关键是坚持锻炼身体!
听人说他父皇找他,朱厚照便让人把弟弟妹妹送回张皇后那边,自己跑文华殿找他父皇去。
朱祐樘一见到朱厚照便拿出他递上来的奏章问:“这是你自己写的?”
朱厚照得意洋洋:“那肯定的!”说完以后他又想起他小先生教他有好事绝对不能忘记出过力的人,要是每次都自己把功劳全占了,以后就没人帮自己出主意啦!朱厚照又补充起来,“不过都是小先生教的!小先生教我老多了!从开中法到海上贸易都讲过。”
朱厚照还凑过去跟他父皇大谈特谈,说他们华夏大地有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陆上的,一条是海上的,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积极进取,希望能扬威万国。
连他们大明永乐年间也曾派老大老大的船队下西洋!
老祖宗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呢,不应当!
自古以来他们都是很有探索精神的!
现在我们可以派人去通知外邦的老朋友们一声,让他们有货物只管载来卖——只要你们愿意接受我们的番舶税,我们大明的货物也不是不能卖给你们的。
来花银子吧朋友们!
朱厚照给他父皇狠狠地吹嘘了半天,最终图穷匕见——
所以叭,我们应该马上开始造大船、练水师,准备开门迎接客人啦!
咱赶早把炮台在各个市舶司周围修起来,朋友来了有宝货,敌人来了有大炮!
朱祐樘:?????
不是,你小子怎么回事,说好的开放海贸,你怎么又提到练水师架大炮去了?
见朱祐樘很不解这个安排,朱厚照又给他介绍自己丰富的被坑经验,要是不提前扫清沿途的障碍,商路是发展不起来的。
“您看看我玩《丝绸之路》是不是动不动就‘血本无归’‘无人生还’?”朱厚照一脸沉痛地回忆往事,“开放必须建立在我们可以掌控局势的前提上,要不然好事会变坏事!”
朱厚照继续给他父皇鼓吹起来,说加造海船不是没好处的,我们这些海船哪怕不远航也可以在大明海域巡查,没事的时候打打鱼,有事的时候剿剿匪,既可以拥有很多渔获,又可以训练水师,和河西走廊的屯田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往后咱们大明的王师既会种地也会捕鱼,可能干了!
我们姑且叫它渔船计划吧,以前小先生就是这么讲的!
朱祐樘以前时不时会看几眼东宫的授课记录,可有时候忙起来是没有细看的,听朱厚照这么一说他都想去把那些课堂记录拿出来从头看一遍了。
他们的小神童一天到晚都给太子讲的什么东西哟!
朱厚照讲完了文哥儿对这个伟大计划的杰出贡献,又隆重介绍了杨廷和他们为这项计划提供的帮助。
反正就是,父皇你给我组的班底很好,每个人都特有本事,我超喜欢的!
朱祐樘:“…………”
知道了,你这份奏本是基于你小先生的教导以及左右春坊官员的建议写出来的。要是将来需要出人出力,找他们就对了。
一事不劳二主,他们想出来的主意,他们负责执行,这没毛病对吧?
朱祐樘拿定了主意,又让人去宣内阁与六部尚书过来议事。他吩咐完了,转头叮嘱朱厚照一会好好表现,算下来这可是朱厚照第一次以太子身份参与正经的朝政小会议,可不能闹了笑话惹人嘲笑。
朱厚照一听“惹人嘲笑”,顿时坐直了自己的小身板。
小先生不在京师,没法亲自舌战群雄,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交给他来办了!
冲鸭!
他们东宫就是最牛逼的!
与此同时,还在甘州建设河西走廊的文哥儿打了个喷嚏。
他的第一位关学弟子李燿赶忙在旁边关心起来:“先生可是受寒了?”
即便文哥儿已经在这边待了挺长一段时间了,李燿(李指挥使的儿子)还是挺担心他会不会不适应这样的气候。
尤其是现在天气转暖了,白天越发地暖和,晚上仍然很冷,没在西北长久待过的人恐怕还真不太习惯。
文哥儿道:“我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连点昼夜温差都受不了?”
文哥儿又顺势给李燿讲解起关学(科学)小知识。
昼夜温差大有时候也是好事啊,你看这些作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晚上没有太阳基本是纯消耗的。
天气一冷,它们夜间的呼吸作用会减弱,消耗的有机物也就少了!
换个人来听,可能就听不懂了,什么?有机物是啥?植物也要呼吸的吗?
可李燿在这方面接受能力特别强,这段时间已经跟着文哥儿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化基础,什么有机物无机物根本难不倒他。
一听完文哥儿的介绍,他就自动在脑海里做起了数学题,白天合成的有机物远大于晚上消耗的有机物,所以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会更多!
他们的作物更有营养!
他们的瓜果吃起来更甜!
可见他们先生说得没错,老天虽然给了他们诸多磨难,却也并非什么都没赠予他们。
也许世上永远会有诸多的不公平,他们凭一己之力很难去摇撼整个世道,可他们这些军户并非老天的弃子,西北也并非老天的弃地。
说不定京师的大官们都没吃上过一碗地道的甘州炒炮呢!
自从跟在文哥儿身边学习,李燿的求知欲与日俱增,对文哥儿这位先生的敬爱也与日俱增。
他没读过多少四书五经,却也隐隐能感觉出他先生口中“关学”有诸多读书人可能不会接受或者不会看重的内容。
即便他先生朋友很多,师祖们也都身居高位,但他们不一定能明白他先生的苦心。唯有他,王派关学大弟子,能够明白先生的心!
李燿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早起加练一个时辰武艺,以后跟其他学派打架的时候他一定能在前面冲锋陷阵。
他这武将之子,绝对不能丢了他先生的脸!
立志不怕晚!
他必定要成为先生门下最能打的学生!
作者有话说:
李燿:首席大弟子的位置!是我的没错了!
猪崽:?
猪崽:明明是我先来的!
猪崽:砍头!砍头!砍头!
猪崽:拿来吧,你的脑壳!
*
更新!周末日万足足两天!榨干了精力!
*
注:
①李清儿子,没有姓名,连他自己都没啥记载,所以给起了个名字,相当于原创人物吧(起名苦难户苦大仇深脸
第366章
文哥儿正在扩展王派关学唯一入门弟子的视野就听人说京师来信了。他马上结束这次随机授课,跑过去看有没有人给自己写信。
这一看还真不得了,所有人收到的信都没他一个人收到的信多。
文哥儿十分骄傲地抱走自己那厚厚一摞信,开始一封封地拆着看。
文哥儿已经离京快两个月了老丘他们自然有许多话要对文哥儿说。
尤其是老丘光他自己就写了好几页!他老人家在信里简述自己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解还有讨论如何建立以朝廷为中心的科学货币体系。
他还表示自己以前的观点可能还不够完备,决定把甲骨文学交给翰林院去研究自己要投身到更为有用的经济学研究上。
经济经济经世济民,正是他毕生的追求!
文哥儿看得一愣一愣的。
不对啊,他不是只给杨廷和出过几次经济学疑难问题吗?为什么现在老丘会写信跟他讨论这个?
等看到信末文哥儿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丘在末尾很不满意地批评了文哥儿,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老了?是不是觉得杨廷和脑子更好使?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议题不找他讨论只找杨廷和讨论?下次再这样,可就别进丘家门了!
文哥儿:?????
世上竟有如此自讨苦吃之人!
文哥儿没想到老丘会对经济学这么感兴趣。
不过想想老丘年轻时就爱给户部提供建议(户部觉得他跨部门指手画脚),估摸着沉迷读书读史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这个世道,所以甲骨文对老丘来说反而有些鸡肋。
因为比起用余生去追溯遥远的殷商历史老丘可能更看重大明往后的发展。即便他热爱研究历史实际上也更偏向于琢磨过去发生的事能否启发使人以史为鉴而不是耗费巨大的精力探知某段历史的虚实。
既然老丘对这方面感兴趣文哥儿可就不客气了。
他略一思索就给老丘来了个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并且暗搓搓引入经济决策者必须懂那么一点的分析方法。
很多东西文哥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脑海里冒出来的,更没有真正研究明白。不过他周围有那么多聪明脑壳只要提出问题、指出方向假以时日一定有人能研究明白!
这叫什么这叫群策群力!
他只负责提出问题绝对不是因为他只有半桶水!
朝廷官员们的主要责任说白了就是对全国的人力物力与资源进行调配这边缺了那边第一时间补上,保证各地百姓都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这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一旦失灵,地方上就容易出乱子。
所以朝臣们作为整个国家的决策者,难道不得掌握一点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啊!
文哥儿写到觉得回信上的内容应该够让老丘捣鼓到他回京去了,才意犹未尽地收了手。
果然,从小到大他最喜欢的就是给别人出题!
自己做题哪有出题考别人来得爽!
文哥儿把所有信挨个回了一遍,日头都已经偏西了。
李燿征求过文哥儿的意见后把大部分非私人信件都看了一遍,越发觉得他家先生的学问深不可测,跟不同的人讨论的居然是不同方面的内容。
他所接触到的,不过是先生学问中的万分之一而已!
难怪他先生年纪虽小,实际上却是这次西北之行的领头人,其他人大多都听从他的安排。
李燿没有被打击到,反而越发地振奋。他不求像先生这样精通天下所有学问,只求能把关学学通学透。只要能得先生真传,他必然也能有大造化!
文哥儿丝毫没注意到李燿看他的眼神越发炙热,恨不得连睡觉都跟他挤一块,趁机学习他科学的睡眠方法。
他认认真真把所有信回完了,最后才拆王华和朱厚照的信。
看到王华通风报信的内容,文哥儿也没太意外。
毕竟他都已经从老丘那儿知晓大家都拿出信来相互分享。
问题不大!
以前他写到京师的信本来就全翰林院分享。
直至拆开朱厚照的来信,文哥儿脸上愉快的表情才终于变了。
等会,这小子要干什么?这小子要上书开海贸捞白银?看看他写的第一步是什么,他写的第一步是造大船,锻炼水师的捕鱼能力,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培养出一批属于他们大明的牛逼渔夫!
从此我们大明每一片海域之上,永远有我们大明坚不可摧的渔船在扬帆巡航!
等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就可以开放各个海港的市舶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