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点王守俭没有跟两个小孩儿说,那就是这书一出来,大家都会怀疑是文哥儿捣鼓的,不少人买书也是冲着文哥儿来的。
  既然要文哥儿背这个锅,那文哥儿合该分走大头。
  不然到时候怎么跟文哥儿交待哟!
  对此两个小的都没意见,二哥赚钱带他们一起赚,开心!
  等三哥回来了,他们一起给三哥大惊喜!
  马上就要挨上骂的文哥儿:?????
  这可真是够惊喜的。
  可惜文哥儿并不知道京师有一串连环锅咻咻咻地朝他飞过来,他还在积极投身于艰难的西北建设计划。
  自从和军屯的大人小孩都混熟了,文哥儿便开始遍地撒野了。
  没活干的时候就往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跑,连祁连山都去了一趟,感受一下传说中的“天山”之美。
  有次他甚至还跑到牧民家挤羊奶,抱着桶羊奶回大本营研究怎么自制酸奶。
  根据《齐民要术》的记载,挤羊奶最好的便是三四月份,这时候到处春草丰茂,羊群每天出去都能吃到美美的嫩草,早春生的羊崽也可以自己吃草了,到晚上便可以把它们母子分开来挤奶。
  这个时期即便人们很不要脸地偷羊崽口粮,母羊和羊崽也不会变瘦!
  文哥儿表示他绝对不是为了一口吃的,而是为了带关学爱好者们一起研究传说中的发酵反应!
  李燿这个关学弟子深以为然,每天拿着小本本跟在文哥儿身边做记录,数据精确到每份羊奶从哪一天哪一时辰哪一刻开始放置、哪一时辰哪一刻开始变得酸甜适口。
  文哥儿见他这般热忱,便给他科普了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的相关反应以及氧气二氧化碳之类的生化小知识,让他平时自己去摸索着做些简单实验,练习一下实验操作手法和实验报告写法什么的。
  以后他们关学少不了实验人才!
  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完所有事的,聪明人应该懂得为自己培养足够多的帮手!
  李指挥使,对不起了,你儿子我薅走了!!!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在甘州一带到处玩耍,吃吃喝喝留心收集着各方面的材料。
  日子很快来到五月初,甘州这边水源还算充足,土豆苗目前长势极佳,个头已经挺高了。
  文哥儿也顺利掌握了《齐民要术》记载的作酪法,并且已经拥有了十分纯熟的挤羊奶技巧。
  所谓的酪就是乳制品,古时便有酥酪、干酪、漉酪等区别,做法各有区别,口感和储藏时间长短也各有区别,不过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制作流程了。
  论起吃的来,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很愿意钻研的!
  文哥儿收到京师来信的时候正美滋滋地抱着自制酸奶吨吨吨。
  结果当他打开最上面那封信的时候,脸上满足的笑容就开始逐渐消失。
  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回事???
  他爹为什么骂他出了本叫什么《王状元三两事》的书?
  作者有话说:
  文崽:笑容逐渐消失。jpg
  猪崽:别难过,好事儿还在后头呢!
  文崽:?
  *
  更新!怎么会有人,才月初就要保卫全勤!
  *
  注:
  ①《齐民要术》的作酪法:
  【三月末,四月初,牛羊饱草,便可作酪,以收其利,至八月末止。从九月一日後,止可小小供食,不得多作:天寒草枯,牛羊渐瘦故也。 】
  【……滤乳讫,以先成甜酪为酵——大率熟乳一升,用酪半匙——著杓中,以匙痛搅令散,泻著熟乳吕,仍以杓搅使均调。以囗、絮之属,茹瓶令暖。良久,以单布盖之。明旦酪成。
  】
  …
  大致流程大概是这样的:烧牛羊粪把羊奶煮熟,过滤后静置一段时间,放甜酪搅拌均匀来发酵,再用布盖住静置一晚,第二天就能吃到酸甜适口的羊酪了!就是全程要注意控温和控制甜酪用量,不然容易变酸!
  这流程感觉已经很现代了!


第369章 
  文哥儿把事情捋了捋没捋清楚,再一看王华提及的那本书的署名——
  五德道人。
  什么玩意?文哥儿略一思忖,想到了《论语》里的五德,那不就是……“温良恭俭让”?
  文哥儿瞅了“五德道人”四个字再比对了一下儒家五德好家伙里头藏着他二哥和他妹的名字。
  ……敢情是出了家贼!
  远在京师搞背刺的居然不止是那只试图欺师灭祖的猪崽!
  这么明显的线索,他爹居然看不出来还写信来骂他!!!
  王实庵啊王实庵你真是枉为人父!!!
  可涉及到自家妹妹,文哥儿哪怕觉得自己被骂得冤枉,最后还是没在回信里反驳他爹。
  算啦算啦一个锅也是背,两个锅也是背背多了也就习惯了,腰不酸了,腿不麻了,走路也不费劲了憋足劲后甚至能跑赢沙尘暴!
  文哥儿路上给朱厚照写的信是吃喝玩乐在西北安顿下来后便开始写点别的东西。
  比如西北的天气都说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甘州这边的天气可不止六月天变冬春之际风大雨少,天气又干燥出现沙尘暴不是什么新鲜事。
  李指挥使给他们分的军屯和军户都是最好的所以沙尘一起他们受的影响并不大。再往北走走很多地方连房舍都有可能被刮跑。
  南方那些竹屋木房在这里是建不起来,建起来也撑不住随便一场毫无征兆的风沙。
  有时候连相对安全的夏秋两季也会刮起带沙的风来。
  这已经是西北最适合发展农业的河西走廊了啊。
  所以这一带冬春两季不种东西,不是因为这边的百姓懒,而是因为气候实在不适合。
  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东西。
  张海他们来了没两年就想跑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边连吃顿面条都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平时都是有什么就随便往锅里炖熟,好吃不好吃不要紧,吃饱了有力气干活就成了。
  男人下地以及服劳役,女人织布喂养家禽家畜,老人小孩出去放羊放牛或者割草备荒,一家老小都是得干活的人,谁要是挑嘴谁就会倒下。
  那些能顿顿都吃白面的,那得是什么人家啊?
  哪怕你达官贵人过来后能顿顿吃上好菜喝上好酒,也远不如京师来得舒坦。
  瞧不上可太正常了。
  文哥儿还给朱厚照介绍了一种特别的食物,蚂蚁卵。
  跟社学的学生们接触多了,文哥儿才知道他们在天气转暖后会结伴出去找蚁穴,挖开取走里头白白的蚂蚁卵来打牙祭。
  为了走可持续偷蛋路线,他们还口口相传一个很严格的偷蛋原则:不要伤害蚁后,取完后必须把它放回去让它继续生蚂蚁蛋蛋!
  连白面都舍不得吃的人家,肉自然也不可能敞开了吃的,周围那些茫茫荒原就成了他们“觅食”的宝地。
  又能吃上香喷喷的吃食,又能大伙一起结伴玩耍,何乐而不为!
  文哥儿以前还以为只有南边会有吃昆虫的习惯,现在一看才发现,只要物资匮乏到一定程度了,连压根瞧不出肉的蚂蚁都能砸吧出点肉味来。
  一开始学生们还很不好意思让文哥儿知道,见文哥儿兴致勃勃地跟着他们一起去掏蚁穴,他们才七嘴八舌地跟文哥儿分享起各种蚂蚁卵吃法。
  其实不需要怎么做,采些野生的香料和着牛羊油下锅一炒就香喷喷的!
  他们这些家家户户养牛羊的地方,唯一比较不缺的可能就是这点子油了。他们每次宰一次牛羊去卖都能给自己留不少牛羊油呢!
  有了这么一陶罐子油,一整年吃啥都香!
  而且夏天天气暖啦,野外能吃的野菜野香料都能出来啦!
  小萝卜头们都精神十足,纷纷跟文哥儿讲起他们摸索出来的独门吃法,并且热情地邀请文哥儿一起吃新鲜出锅的炒蚁卵!
  文哥儿尝了尝,是挺香的,但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哪能说怪大家爱乱吃奇奇怪怪的食物,无非是实在没什么可吃的,所以才把能找到的食材变着花样做成能入口的吃食。
  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满满的粮仓,哪里有条件讲究那么多?
  文哥儿便给大伙讲了讲蚂蚁卵的食用历史。
  据传当初周天子吃饭,底下的御厨会给他准备一百多种蘸酱。其中他最喜欢的一种蘸酱就叫“蚳醢”,简单来说,就是蚂蚁卵做成的酱!
  所以在两千多年前,蚁子酱可是进得了国门、上得了天子餐桌的美味!
  周天子吃了都说好!
  搁在现在,那就是能当贡品的好东西哩!
  文哥儿那嘴巴,一说起话来那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再用他那装满乱七八糟文献典籍的脑壳一配合,那更是能把所有人说得信服不已。
  连那些个大人们都听愣住了,小孩子跑出去掏回来的蚁卵居然还有这样久远的历史?虽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每天跟其他人见面后却是多了几句谈资:你知道不,我们家小兔崽子挖的蚁子,两千多年前还曾是贡品哩!那会儿叫什么……蚳醢的,反正字他们不认得也不会写,连读都读不顺溜,特别高深!人小先生说这其实就是蚁子酱!
  其他人听了往往会发出很没见识的惊叹声,极大地满足了大伙的分享欲。
  就是喜欢看别人被震惊的样子!
  文哥儿很清楚,光说地方上的生活怎么怎么苦小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哪怕朱厚照是个比寻常小孩聪明的娃儿,也不代表着他愿意听长篇大论的西北苦状。跟他讲这些东西就得掺在有趣的东西里讲,叫他不知不觉便看了进去。
  文哥儿很快写好给朱厚照的长信,再陆续拆其他人的信并写回信。
  唯独老丘和杨廷和的信不太好办,他俩学习能力太强,才被他忽悠了几封信就开始反客为主给他们出题了。
  老丘还好,就是探讨点理论上的问题,文哥儿应对起来还不算难。
  杨廷和这人就太过分了,他不知从哪弄来地方上的数据出题给文哥儿做,什么经济学材料分析题算是给他玩明白了。
  文哥儿看着看着就想起当初跟着钱福他们被杨廷和用统计学折磨的恐惧。
  秉承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想法,文哥儿把题目摘录出来去跟王九思他们探讨。
  堂堂庶吉士,怎么能连点经济学材料分析题都不会做?
  现在不多多练习,以后你们碰上真正的难题该怎么解决呢?!
  来吧,一起共享我们的智慧吧!
  王九思等人:?????
  娘啊,儿想你了,要不我辞官回家去!
  说实话,没考上进士之前,大家一颗心都是火热火热的,感觉只要考上进士,日子就好过了。
  他们这二十个庶吉士,一开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想跟过来,只是大半人都要跟着文哥儿走,他们不跟着似乎不太好,最终还是咬咬牙跟上来了。
  来到甘州的日子更是清苦得很,没有京师的繁华热闹,没有能吃得尽兴的酒楼饭馆,只有干不完的活。
  什么烧水劈柴下地喂鸡,什么教书育人宣传培训,他们都已经十分熟练。
  要是叫他们家里人知道他们这两个多月过的是什么日子,不知得多心疼!
  可惜这里没有他们家里人在,都是同龄人住一块,他们想喊苦喊累都得担心会不会被旁人耻笑。
  这不就是锻炼出来吗?
  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样的日子过久了,莫名感觉一锅炖的野菜粗粮都能入口了,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也不觉得累了。
  他们一个个常年伏案苦读的文弱书生,如今把体魄都锻炼得颇为强健!
  现在他们每天去田里看几眼长势良好的土豆苗,再轮流去社学上几堂课,总感觉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只是对于苦读了十几二十年圣贤书的读书人来说,从零开始学算学经济学什么的着实有那么一点难度。
  专业不对口啊!
  偏偏文哥儿这么热情,他们也不太好意思拒绝,只能跟文哥儿一起讨论学习杨廷和给的材料分析题。
  想要文哥儿一样跟杨廷和他们这些官场前辈打好关系,总不能永远只跟在文哥儿屁股后面去拜访吧?
  分析和计算而已嘛,他们学就是了!
  事实上文哥儿也不是摁头然后所有人一起学的。
  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他大致已经基本摸清了这批同年的喜好与天赋,实在学不来的他也不会逼着对方硬学,有兴趣的话旁听一下就可以了。
  文哥儿拿着杨廷和的信祸害了一圈,十分地心满意足,把大家讨论内容给归纳总结出来写成回信寄回京师去。
  虽然文哥儿这个当哥哥的很讲义气地没有揭穿王守俭他们的马甲,可京师那边还是很快东窗事发了。
  因为杨姨娘发现小儿子手头居然有钱!
  相比于王守俭和让姐儿的守口如瓶,这王小四有了钱就开始买吃的买喝的买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