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宽道:“我刚才已经看到了,你不用挡着了,仔细衣袖沾上墨汁。”
  文哥儿是个爱干净的小孩儿,听了吴宽的话赶忙挪开袖子。
  他正认真检查着自己的袖子,就听吴宽笑着问:“你已经在读东坡先生的诗文了?”
  文哥儿老实回答:“还没有。”除了谢迁给他划定的阅读书目,他平时看书都是对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他有点为难地唉声叹气起来,“先生给我送了《八先生文集》,我才看了一点点。”
  主要是里面都是些很正经的文章,大多都是韩愈他们的政治散文,文哥儿看得特别慢,有时候没耐心了就扔到一边去了。
  既然前面的韩愈柳宗元都没看完,自然没机会看到后面的苏东坡!
  吴宽没想到李东阳他们一开始就给文哥儿送《八先生文集》。
  这是不是有点揠苗助长了?
  怪不得一上来就让小孩子写史论!
  这要是换个别的孩子,怕是以后再也不想看什么韩昌黎苏东坡了。
  吴宽笑道:“要读东坡先生的诗文还是该先看词集,旬休日你随你先生来我家,到时我给你找本好入门的。”
  文哥儿听明白了,这位吴状元是苏轼爱好者!
  文哥儿便和吴宽说起自己是怎么知道这首《于潜僧绿筠轩》的,主要给吴宽讲他家祖父欺负小孩,小孩不知道这诗怎么了!难道他自己一出生就知道吗?!
  吴宽听了不觉莞尔。
  这样活泼逗趣的小孩儿,确实让人忍不住想要欺负一下,瞧瞧他怎么愤愤不已地和旁人控诉。
  吴宽就着文哥儿写出来的几句诗指出几处可以改掉的毛病。
  连王守仁都曾积极登门去请教,吴宽的书法水平指导文哥儿自然绰绰有余。
  文哥儿本来只觉得有的字自己满意,有的字自己不满意,经吴宽这么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他倾身凑过去认真听吴宽的指点,那竖起耳朵受教的模样叫吴宽不由自主又多讲了几句。
  直至门口传来一声清咳。
  吴宽抬头看去,瞧见了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翰林院的丘濬。
  丘濬是《宪宗实录》的副总裁,不时会过来跟进一下修撰进度,出现在翰林院倒是不怎么稀奇。
  吴宽忙起身向丘濬见礼。
  丘濬轻轻颔首算是回了礼,又朝听到动静纷纷搁笔的诸人说道:“我就是例行过来看看,不用停下来,你们继续忙。”
  吴宽发现自己倒茶倒到文哥儿这边来了,还被丘濬逮个正着,一时有些尴尬。
  都怪自己看到苏轼的诗就多问了两句,一不小心就耽搁了这么久。
  吴宽茶也不续了,直接回自己位置上干活去。
  文哥儿在翰林院瞧见丘濬,只觉稀奇得很,把笔一搁跑过去问道:“您怎么来了!”
  丘濬板着脸道:“过来看看修撰进度。”他睨着文哥儿问,“你怎么跑这边来看书?”
  文哥儿道:“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先生他们。”想到他爹好像说过丘濬是这个编书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文哥儿麻溜向丘濬保证起来,“我很乖的,不会扰着先生他们干正事!”
  丘濬对此持怀疑态度。
  文哥儿见丘濬一脸不信,眼神还往吴宽那儿扫了两眼,赶忙拉着丘濬过去他的专属读书位置上。
  他拿起笔一口气圈起吴宽刚才给他指出的写得不好的字,嘴里还积极地替吴宽解释起来:“您看,刚才吴学士从我这边经过,看到我这几个字写得不好,就好心地给我指了出来!这可能就是那什么,‘曲有误,周郎顾’!”
  丘濬:“…………”
  他又没说要追究吴宽不好好编书,这小子替人开脱起来倒是一套一套的,连曲有误周郎顾都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
  吴状元:李西涯他们的安利方式不对,我必须让这孩子知道我偶像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丘:很久没去检查编书进度了,等我过去看看
  老丘:我可没有要去看看那小子在做什么的意思
  *
  为什么早上七点醒来的我,更新要写到下午17点!
  今晚二更!
  *
  注:
  ①无竹令人俗:出自《于潜僧绿筠轩》
  ②曲有误,周郎顾: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说到这周郎,就想起隔壁《嬉闹三国》的冲崽!他不仅收获了子龙!还收获了公瑾!特别开心!(bushi


第80章 
  丘濬过来了文哥儿便不练字了,背着小手踱着步子跟着丘濬巡逻起来,狐假虎威地做出一副领导巡查的姿态。
  丘濬:“…………”
  王华:“…………”
  怎么会有这么欠揍的小子!
  丘濬额头青筋抽了抽,对着文哥儿欲言又止好一会最终还是绷着脸跟进完每个人的编纂进度。
  结果他每跟进一个人文哥儿也在旁边探头探脑跟着看丝毫看不出他自己嘴里说的“很乖”到底乖在哪。
  连王华这个亲爹都担心丘濬会不会发飙。
  丘濬并没有。
  丘濬挨个把编纂进度核查完便要回礼部去了。
  大伙心里莫名涌起一个想法——
  ……这都不发脾气,怪不得能被文哥儿缠着做饼。
  文哥儿毫无自己很烦人的自觉和他爹说了声“我送送丘尚书”就屁颠屁颠跟着丘濬往外走,俨然像是翰林院的小东道主。
  王鏊瞧着文哥儿亦步亦趋地跟着丘濬往外走,忍不住对李东阳道:“你这学生可真是收对了。”
  别的不说光是这股子天生的热情劲就眼熟得很。
  李东阳拒绝承认这是像自己,把这句夸赞转让给王华:“都是德辉他养出来的好儿子。”
  王华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说这不是自己养的吧。
  他也不知道这小子像的谁啊!
  王华微笑道:“还是西涯你们教得好。”
  听着两边推来让去,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这样的学生(儿子)可真是痛并快乐着。
  另一边,文哥儿送丘濬到了外头,听见里头传来一阵笑声不由跑到丘濬身边嘀咕起来:“他们笑什么怎么刚才不笑现在背着我们笑?要不我们回去偷听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在背着我们在讲笑话!难道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听的吗?”
  丘濬怎么知道里头在笑什么他也纳闷得很!
  “你跟出来做什么?”丘濬问。
  “送您回礼部!”文哥儿已经在翰林院待老半天了,想出来转悠转悠。要是能走熟去礼部的路他就可以经常去礼部遛弯啦。
  不知道远不远!
  那肯定是不远的翰林院和户部两对面而礼部就在户部隔壁可以说走出翰林院大门就能瞧见礼部。运动量刚刚好!
  丘濬见这么个小不点半跑半走地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终归没说出“用不着你送”这种话,而是由着文哥儿一路跟到礼部。
  礼部的属官们都有点稀奇地看着小小一个的文哥儿,越看越觉得眼熟。
  这不就是上次圣上亲自带着露脸的王家小神童吗?
  早就听说他们尚书很喜欢这小孩儿(不惜两次为他做饼),如今亲眼见了还是觉得很稀奇。
  文哥儿可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偷看自己,他很是殷勤地把丘濬送回他直舍里,又殷殷叮嘱道:“久坐不好,您要多来翰林院看我啊!以后我带上好吃的点心去翰林院,我们一起吃!”
  丘濬听后训斥道:“陛下允你去翰林院读书,不是让你去那儿吃吃喝喝的!”
  文哥儿振振有词:“吃好喝好才有精神看书,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跟您说,要是没有吃饱,脑子都不好使的!”
  丘濬道:“小小年纪就满肚子歪理。”
  文哥儿想说这才不是歪理,这是科学道理。可他一咂摸,这年头好像还没赛先生来着。他的思维一下子跳跃起来:“您说我的朋友怎么还没给我回信?”
  丘濬跟不上他的思路,忍不住问道:“你的什么朋友?”
  文哥儿道:“我的一个山西朋友,如今在晋州来着。”
  他给丘濬介绍起王文素来,说王文素数学特别好,他们经常相互出题和赠书,虽没有见过面,却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算算日子,本来前两天就该来信了,结果一直没收到信。
  丘濬没想到文哥儿还能交上远在晋州的朋友。他想起王华当初为儿子来跟自己借书的事,奇道:“当初那套《算经》便是为他借的吗?”
  文哥儿连连点头。
  丘濬道:“既是商贾出身,爱读《算经》也算有些用处。你以后是要考科举的,不必花太多心思在上面。”
  四书五经里头可没有《算经》这一经。
  这就等同于高考不考数学,学生们跑去自学纯粹是浪费时间。
  文哥儿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大明读书人不用学数学,纳闷地问:“不懂算术,以后岂不是会被人糊弄了去?书里不是说君子要学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吗?”
  丘濬有些语塞。
  他自己也是学的,并且学得很不错,他和杨廷和这个后生还算聊得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爱读“杂书”。
  “世事会变,读书人要学的东西自然也会变。”丘濬勉强给当前科举模式找补了一下,“比如‘御’不就没多少人需要学了。”
  春秋时期掌握驾驭战车的技巧也是战国“君子”们的必备技能,“君子”们不仅要会驾驶,还要驾驶得合乎礼仪、尽显君子风范。那时候形容一个国家强盛,可以称之为“万乘之国”,意思是它们拥有过万辆战车!
  后来战场上渐渐没了古战车的身影,读书人自然不必再专门学习“御”这一技能。
  文哥儿不懂就问:“那算术也和驾驶战车一样用不上了吗?”
  丘濬道:“总有会的人。”
  地方官可以请师爷帮自己做事,不必自己样样都懂;朝官们也是一样的,他们手底下本就有不少属官,自己只需要把控一下结果就可以了。
  文哥儿听丘濬这么说,也就不再纠结。考试少考一门,好事啊!
  丘濬还得处理手头的公务,摆摆手打发文哥儿继续回去看书。
  文哥儿溜达回翰林院,见李东阳他们还在伏案疾书,不免又挨个跑过去问他们要不要续茶。
  谁放心让他这矮豆丁添茶倒水?自然都说不用!
  文哥儿见每个人都有些疲色,撺掇他们一起出去溜达一圈再回来干活,讲的自然又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那一套。还有他给丘濬讲过的久坐对腰不好、对眼睛不好,甚至还会成为有痔人士,一定要定时起来活动活动!
  一屋子翰林学士:“…………”
  这小孩怎么啥都讲得头头是道?
  不少人还忍不住朝王华看过去。
  当爹的要是没成为有痔人士,儿子又怎么懂得这些?看来有的人表面上风度翩翩,实际上正忍受着难以启齿的痛楚!
  注意到同僚们打量目光的王华:“…………”
  就,很想捂住自己儿子那张嘴。
  不过作为在翰林院少说都待了九年(一个任期)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文哥儿说的那么些毛病。
  人嘛,最擅长的就是对号入座,经文哥儿这么一游说便都忍不住放下手头的活出去活动活动筋骨。
  文哥儿刚才才跑完礼部,瞧着一点都不觉得累,跟着他爹和他的老师们在翰林院里遛弯,路上碰上钱福他们还热情地招呼他们一起放松放松。
  好好的年轻人,怎么可以一天到晚闷在书堆里!
  有这么多前辈领头,钱福他们只觉得这大概是翰林院传统活动项目,自是不会推辞,欣然加入到遛弯行列。
  一行人很快跟从宫里给朱祐樘讲完课回来的谢迁狭路相逢。
  文哥儿一点都不觉得这场面有什么不对,哒哒哒跑上去和谢迁打招呼:“先生!”
  谢迁一看便知道,这是文哥儿说动这么一大群人出来遛弯。
  要知道谢豆那嘴巴向来是藏不住事的,每次从丘家那边回来都要讲一讲他们都做了什么。
  其中一项就是丘家的定时遛弯活动了。
  文哥儿讲的那些久坐问题,谢豆都回家念叨好几遍了。
  这小孩儿真是走到哪热闹到哪。
  谢迁都回来了,众人也各自归位,一直忙到下衙。
  文哥儿跟着他爹一起回家去。
  翰林院官署在东长安街,他们家在西长安街那一带,也就一东一西的距离,连文哥儿都能靠自己的小短腿走回家。
  文哥儿精神抖擞地到家,就被赵氏拉着左看右看,生怕他在外面渴了饿了没人管。
  王华见赵氏这般紧张,不由说道:“他哪里会不习惯,他到哪都习惯得很,别人才得习惯他的闹腾。”
  反正王华在翰林院待了九年多,就没像今天这么热闹过。
  ……总感觉以后还会更热闹。
  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