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意风流-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前,雍州将士选择了赵慎。
  三年后,他们选择了另一个赵慎。
  西北是一片危机四伏、猛兽出没的山林,这是当年赵慎教给李稚的第一则道理,想要称霸这片山林,靠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守护,这是赵慎教给李稚的第二则道理。最终,李稚运用这两则最简单的道理灭亡了霍氏。
  天渐渐地亮了,李稚一个人立在冷风中,静静望着这座沐浴着晨曦光芒的幽州府,与雍州府外粗犷霸道的风景相比,这座西北边城确实要更柔软些,有一种春风不度的柔情,他在心中想,等此处的消息传至盛京,这座位于幽州正中心的古城怕是再也不会有如此平静的时刻了,或者说整个梁王朝,都不可能再维持这份粉饰的平静了。
  霍荀已死,他是第一个死的,下一个轮到谁不言而喻。京梁士族对于西北叛乱有一种近乎极端的敏锐,作为回应,他们必将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场祸国的叛乱掐灭在国境的边缘,而李稚也在心中期待着对方的到来,这么多年了,除了复仇外,他此番还想要向对方追要另一样东西,那个曾经让赵慎、赵崇光两代人全都梦寐以求甚至可以说最终为之而死的东西——
  一个崭新的王朝。
  大约在六七年前,一个来自京州的少年乘船顺着江流而下,来到他向往多年的金陵,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站在十六匹马车并行的古道上,他用稍许好奇又敬畏的眼神,静静地打量那座恢弘庄严的千年古城,那时散步在晨光中的盛京城的朱衣公卿绝想不到,他日将这一切推向覆灭大火的,也正是这一道眼神。
  李稚越过边城上空望去,虚无缥缈的晨光中,朝向盛京的方向一片安静无物,可他的眼中却仿佛看见了另一幕场景,无数暗潮汹涌自十三州奔腾而出,百川归海,最终汇聚成巨大的风暴,盘踞在梁王朝的权力中央,真是一个庞然大物啊,他忽然想到此刻正在盛京城中的另一个人,眸光稍微沉了下去,风仍是狂乱地吹着,一阵阵带起翻飞的衣襟,河海无言,百川皆寂。


第117章 雍州叛乱(一)
  傍晚的盛京城一派宁静祥和,街上只有少许行人来往,夕阳最后的辉光飘落在屋顶,一只飞鸟掠起身来,不知道往哪儿飞去了,随后天空淅淅沥沥开始下起了雨。
  斗指东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历书》
  谢珩望着窗外那场骤来的秋雨,合上了手中的文书。谢晔找上门来时,他正在对裴鹤交代东南事务,门口的侍卫被一把推开,谢晔不管不顾地闯了进来,却在看见他的瞬间灭掉了气势,站在玄关处也不说话,一张脸上是年轻人独有的清冷倔强。
  谢珩示意侍卫下去,谢晔终于颤声道:“堂兄,请你去看看伯父吧,他……他毕竟是父亲啊。”
  谢珩看着浑身发抖的谢晔,“他怎么了?”
  谢晔孤零零地站在门槛前,眼眶通红,“他咳了一夜的血,病势愈发沉重了,今日是我自己要来找你的,我失去了父亲,我不愿见到其他人也失去父亲,我求你去看看他吧。”谢晔的声音低下去,“无论他过去做了什么,他都是为了谢氏,至少去看看他。”
  麓山脚下,落满红枫的古宅中,谢照正倚坐在井边修那把旧制凤尾箜篌,往先修过的音色都不合他心意,总觉得不比桓郗当年弹奏时那样清澈空灵,难得他如今能够腾出空当来,便又仔细挑选了几种新的丝弦打算重修,此刻他正耐心地一圈圈缠绕着弦柱。
  有脚步声响起来,他手中的动作停住,抬头望去,庭院中落叶萧萧,谢珩一个人立在夕阳飞光之中,两人的视线在空中对上,他的眼中渐渐浮现出意外,良久道:“自你从雍州回来,这还是你三年来,第一次主动登门。”很快他明白过来,“谢晔那孩子还是跑去找你了?”
  谢珩一看见谢照的衰老模样,便明白谢晔并没有夸大其词。当初他得知谢照用计将自己调离盛京,又见谢照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全然不似年老气衰之相,故而一直将谢照的病也当作是对方的手段之一,没想到谢照确实设计了他许多,唯独这条没有。
  “我请了御医。”
  谢照像是终于有点回过神来了,慢慢笑道:“早已看过了,年纪如此,请什么样的大夫都没用,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世常态,不必为难他们了。”
  谢照继续修补着那把二十三弦的旧箜篌,不经意间响起一两声清越的乐音,两个人一站一坐,流水与枫叶一同流淌,山中岁月无端寂寞极了。两人谁都没有主动提及三年前的决裂,谢照道:“我还想着,你再也不会踏入这座宅院一步了,没想到你还愿意过来看看我,既然都来了,坐下同我说说话吧,正好我也有些话想要对你说。”
  经年累月的病痛摧残让谢照看起来十分虚弱,但眼神中却是一片诸事皆了的释然平静,都到了这把岁数,还谈什么执着不执着,他打量着谢珩道:“这几年间我一直想一件事,或许广阳王府的事,的确是我做得不合适,你是当家做主的人,应该自己拿主意,我老了,不能总代替你们做决定,将来路怎么走,是要你们自己仔细考虑的。”
  谢珩没想到他会如此说,谢照却笑道:“不瞒你说,年纪大的人,心里总是感到焦虑,这一辈子一眼就快看到头了,总想着趁最后还要再做点什么,一有这样的念头,便失了分寸,我也是这两年才渐渐想明白,原也不用如此急切的。”
  谢照像是真的想开了,他说着话,眼神一直没离开过谢珩,这他第一次如此专注又仔细地打量这个儿子,这么些年了,他对谢珩的政治理念一清二楚,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儿子的内心,“一月前徐立春来了我这儿一趟,他要回豫州乡下去了,过来向我辞别,我听他说,你将昆仑玉佩送给了一个孩子……叫李稚对吧?那对玉佩是你祖父留给你的珍贵之物,”他停了下,看着谢珩道:“那你很喜欢他啊,三年前,你去雍州找的人便是他?”
  谢珩对上他的视线,却没有说话。
  谢照点头道:“其实徐立春很早便同我提起过这人,当初盛京城事变前,他专门让我留那孩子一命,我听他说那孩子出身微寒,但知书达理,性格也是文静柔顺,我心中想,像这样懂事的孩子怎会被牵扯到如此危险的事情中来,便答应了徐立春。”谢照一边回忆,一边继续道:“后来我在京中打听过这孩子,让我很意外啊。你打小性格冷清,没听说特别钟爱什么,我想你既看重他,我也不能不顾你的意愿,这些年我一直在想灵玉的事,你与她性格截然不同,但既是血脉相连,总有相似之处,做父亲的,我也不愿一而再、再而三地夺走你们的珍爱之物,我原想那孩子留在诏狱中出不了事,只是他趁乱跑出牢狱,我确实没有料到。”
  他看向始终沉默的谢珩,低声道:“他的死我也感到惋惜,原是没必要的,想必这就是你那日在祠堂没说出来的话了,在这件事上,父亲确实对不住你。”
  谢珩一直听着谢照叙述却没有出声,直到在听到最后一句时,他的眼神才终于微微动了下。谢照咳了声,又立刻掩饰住,他用手慢慢捋着那一缕晶莹的丝弦,像是陷入到了一些遥远的回忆中去,“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心中能够喜欢些什么,这原是很难得的事情啊。”
  谢珩道:“他没有死。”
  谢照闻声停住手中的动作,看向谢珩,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谢珩在雍州找了数月,一无所获。
  谢珩将带来的御医留在了谢照身边,嘱咐将人照顾好。天暗后,他离开了麓山古宅,秋雨一阵阵地落在昏暗的深山中,他的神情隐在一片模糊的灯影中看不分明,一路上他都没有说话,裴鹤无声地跟在他的身后。
  山间小径蜿蜒曲折,一直通往雨雾尽头,谢珩忽然在山阶上停住脚步,裴鹤见状也立刻停下。马车停靠在山脚下,空山不见人影,除了雨声外也没有杂音,谢珩一动不动地站在漆黑的夜雨中,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继续往山下走去,裴鹤注视着前方那道模糊至极的身影,一颗心莫名紧紧悬着,他强迫自己定住心神,跟了上去。
  就在马车将要离开麓山境内时,一名谢府的侍卫忽然经由小道迅速冲上来,伸手拦下马车,拱手行礼,“大公子,西北有消息传来!”
  裴鹤反手卷住缰绳,勒马而停,皱眉道:“慌张什么?有事说事。”
  侍卫忙低下头,他极力沉气道:“西北刚刚传来消息,雍州反了!叛军已夺下了幽州府!”
  “你说什么?”
  侍卫的声音交杂着暴雨声,“西北加急刚传来的消息,雍州全境反了!叛军扮成宾客潜入幽州府,在寿宴上杀死并侯霍荀,眼下已经控制住整个幽州!西北乱起来了!”
  这消息太过离奇,裴鹤霎时没了声音,他立刻回头看向马车,墨绿的车帘已经被一只修长的手揭开,车上的谢珩望着那名侍卫,“说下去。”
  “半月前,雍州武将们以拥戴先太子为名起兵,宣布不再承认梁朝正统,他们杀了朝廷驻军将领,断了津平古道,潜行进入幽州府,寿宴上,霍荀、霍燕被杀死,叛军强占了幽州,消息已经送达三省了,据说那为首的叛军名叫,”那侍卫短暂地停了下,似乎是在脑海中回想与确认,倏然抬头道:“赵衡!”
  裴鹤听见那名字的瞬间心脏骤停,几乎是同时,他看向谢珩,正好前方开路的谢府侍卫调头将一束烛光打过来,谢珩的侧脸半隐在雨幕阴影中,有一种透明如水的质感,他垂眸注视着那神情紧张的侍卫,没人能看出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
  消息在第一时间送到谢珩手中的同时,也递到了谢照处。谢照这两年三省的事管得确实很少了,然而这则消息非比寻常,皇帝赵徽派心腹太监连夜登门通报,谢照靠坐在轩窗前调试那把旧制箜篌,在听见“赵衡”这名字的瞬间,他的手忽然错了一道。
  绷得过紧的丝弦直接崩断,一道尖锐的余音在屋中久久回荡,侍者连忙上前帮他包扎被丝弦割伤的手,而与此同时,谢照的脑海中却猛地浮现出另一幕场景:
  昏暗逼仄的牢狱中,一败涂地的赵元垂着头,低声问道:“谢照,你当真觉得你赢了吗?”
  记忆如鬼魅般涌出来,一句话在脑海深处反反复复地回响,赵元最后那道笑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他像是重新活过来一般,隔着虚空中的铁栅栏与谢照对视。屋檐下的冰棱砰然坠地砸出满地冰晶,谢照五指并用,慢慢用力按住那把震动不已的旧制箜篌,对着那张脸叹道:“原来如此,沧海遗珠啊。”
  次日清晨,西北叛乱消息被多方确认后,三省彻底炸开了锅,兵部尚书原融多日来一直在江阳王府上饮酒作乐,侍者闯进来附在他的耳边说了两句话,他的酒瞬间醒了,忙从幕帘中冲出来,连鞋都没穿就往外跑,身后醉醺醺的江阳王怎么也喊他不住,一头雾水。
  原融坐在马车翻着三日前送到的文书,越看越大汗淋漓,朝着车夫喊:“快去兵部!”车帘刚一放下,他又忽的一把揭开,“不,去谢府!”
  等他抵达清凉台时,谢府的门口已经停了数辆马车,消息早就传开了,众人全都赶来谢府商议,原融猛地又出了一身冷汗,连通报都来不及,打了个招呼便迅速进去了。
  谢府的议事厅中,中书省的官员们陈列而坐,原融向谢珩陈述西北叛乱的消息,“照杨玠的上书所说,事情便是如此,西北与盛京相隔几千里,各路消息传递受阻,眼下兵部已派出斥候前往查探,究竟是个怎么样的情景,恐怕还要等进一步的消息。”
  “雍州这几年一直风平浪静,怎会忽然冒出一支如此声势浩大的叛军?那么一大群武将带着兵马辎重突袭幽州,州郡上下连带着京城,竟是半点消息都不闻,京兆尹跟地方府衙是干什么吃的?”左骠骑将军司马崇心直口快,原融话还没说完,他已经一连串的质问甩出去。
  “这……”原融回答不上来,谁能够想得到,广阳王府都倒了,雍州那片地界上还能够掀起如此巨大的风浪,或许真的如皇宫中那群道士所说,那就是一块乱离之地,是上天注定它要引发动荡与灾祸,否则西北三州为何偏偏只有它接连出事?
  司马崇见原融支吾,火气持续上涌,梁朝的江山社稷便是败在这种永远浑浑噩噩的官员手上,他还想继续说话,却被韩国公卞蔺打断了,“罢了。西北三州天高皇帝远,地方府衙对其一直难以约束,尤其雍州的武将们,一向有犯上的祸心,这些事实我们也清楚,眼下并非追责之时,此番叛军是打着为广阳王府报仇的名义起兵,灭霍氏占幽州,矛头直指盛京,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