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意风流-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容生缓过来道:“如此品味,只做个酒肆掌柜,实在屈才。”
  杨琼笑道:“我听他是盛京口音,在皇城脚下能有一片祖产用来开店,那必然是祖上有余荫,你看他其貌不扬,说不定是哪个名门望族的旁支,往上数个七八代是公侯名门也说不准,会吟诗作对再常见不过了。”
  王容生道:“真要往上数个七八代,你祖上弘农华阴杨氏那才叫真正的公侯名门。”
  杨琼一听这话忙让他打住。
  王容生却没有停下,反倒叹息起来,“我想到以前众人聚在一块喝酒畅聊,吟诗作对,好不快活,那时一张桌子上有数十人,如今却只剩下我们这几个人了,其他人升官的升官,要么是娶妻生子,还有的回老家去了,二十岁出头时,今宵有酒今宵醉,只懂得寻欢作乐,可年岁渐长,知己好友都慢慢散了,才觉得这样没日没夜的晃荡也不是个事,要说我,你也该为前程做一番打算。”
  在他们这群人中,杨琼的年纪最大,生活也最拮据,他是唯一一个由始至终都留在这圈中的人,他为人热心,帮过朋友不少忙,大家都喜欢他,这些年其他人都往高处走,唯有他多年来留在原地踏步,那些曾经把他当好友的,身份高了之后也渐渐地与他疏远起来,更有甚者开始瞧不起他,王容生也不是没见过那些趾高气昂的人,虽是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倒是杨琼自己从不放在心上,无论别人如何待他,他始终如此,春风和煦,眼睛含笑,仿佛对一切都不在意。
  他们这张桌子上的人,薛铭嗜酒,可年前也已经几番升职,过些日子将要娶老师的女儿,前程一片光明。柳怀在工部颇受上司的器重,时常与上司讨论诗词歌赋。王容生自己爱写诗,却也知道借写诗的名义参加各种诗宴,努力结交新的朋友。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还有这阵子闹得满城风雨的李稚,谁能想到那位大理寺少卿从前也跟他们一起坐下喝酒聊过天?虽说德行有亏,可如今人家位高权重,丝毫没把外界的议论放在眼中,那也是一种本事。
  可见众人除了饮酒作乐外,也全都在同时为自己的仕途奔波,唯有杨琼,闲暇时他除了喝酒读书就是在家放喂牛,上司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在盛京当差十几年,到如今还是个无名小吏,说实话确实看得人着急。
  杨琼看王容生如此忧心忡忡地为自己分析打算,不由得失笑,抬手搭上了他的肩,“出来喝酒便好好的喝酒,以前不都定下了规矩,在桌上不许谈这些的,破了规矩,自己罚三杯!”又对着薛怀喊道:“给他把酒壶拿过来!”
  薛怀本来正跟柳怀说着从前十多岁时与朋友上山看雪鹤的事情,闻声回过头来,“什么?”
  杨琼道:“他坏了规矩,给他罚三杯酒!”
  薛怀顿时眼睛一亮,抬手道:“是吗?来来来,我给你倒满!”柳怀见状也跟着起哄,说要换更大的碗来,王容生一见个个都针对自己,顿时说不下去了,只好停下这个话题,端起酒杯仰头喝了三大杯酒,转而与他们聊起了另外的事情。
  众人继续喝酒聊天,听薛怀讲述那高山冰天雪地中只食甘露水、来去了无痕的雪鹤,杨琼握着杯子笑了下,他也喝了不少,渐渐地也有了些醉意,整个人变得慵懒又随意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夜深了起来,酒馆中人逐渐散去,朋友们也尽兴而归,杨琼照例还是最后一个走的,他结了账,觉得头晕便在案前多坐了会儿,正放空思绪醒酒,余光看见一道红色的身影在他的对面落座。
  他望向对方,掌柜的已经收拾好了桌子上的狼藉,重新上了一坛桂花酒,退了下去。
  杨琼看了对方一会儿,恍然明白过来,慢慢低声道:“那两坛桂花酒,是你请的客?”


第62章 这章只有李稚
  李稚道:“路过酒坊,进来闲坐会儿。”
  夜深人静的酒坊中没有其他客人,掌柜离开前细心地将酒红色的幕帘放下,两人闲谈的场景不会被任何人看见,李稚道:“荷叶小小,确实佳句,令我想到儿时夏夜与伙伴出门去池塘捉蜻蜓,蜻蜓停在荷叶上一动不动,把它们想象成绿衣仙人,用烟一催,仙人架青云飞升而去,原地空留荷花台。我们就待在池塘边等仙人回来,一等就是数个夏夜。”
  杨琼笑了,“所以蜻蜓仙人最终回来了吗?”
  李稚道:“没有,它再也没有回来。”
  杨琼略遗憾地说:“可惜。”
  杨琼看得出来,李稚应该在隔壁听了有一会儿了,以如今李稚的身份,和谁打交道都会引人侧目,李稚有意避嫌,实则是替他考虑,不由得感慨。李稚抬手斟酒,问他道:“再喝一点吗?”
  “再喝两杯吧。”
  李稚于是帮他也满上,杨琼打量着李稚,正红色衣领别着脖颈,烛光照着那张清秀的脸庞,这一股宁静恬淡的气质,实在令人很难想象这就是近日在清凉台掀起了无数血雨腥风、引得人人忌惮的新晋权臣,遥想曾几何时两人还同在一所院子中闲谈风月,这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杨琼没有特意巴结,也没有刻意疏离,更加没有流露出任何批评指点之意,他接过了李稚递过来的酒,喝了一口,他手边的案上还压着刚刚王容生所作的那首诗,王容生临走前拜托他帮着润色,预备着过两日把这诗拿去诗会作名利的敲门砖,杨琼还未来得及动笔,暂时搁在了一旁。
  有酒水洒出来,李稚怕沾湿稿纸,随意地拿起那首诗读起来,“我也很喜欢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许多说不出来的心里话,可以写在诗中。”
  杨琼道:“帮着改改?”
  李稚摇了下头,重新把诗放下了,正如当初贺陵所说,他的行文风格太过明烈,一旦改过,这首诗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而诗并非只有一种风格独好,千万人有千万人想说的话,若改了本意尽失则不如不动。杨琼听完后自己把诗捡起来,润色了几笔,绝不喧宾夺主,这寥寥几笔间差别就显露出来了,这才是真正的静水流深、与世无争。
  李稚并不打扰他,等杨琼差不多改完了,他才道:“我想要请你帮一个忙。”
  杨琼笑道:“客气了,但说无妨。”
  李稚开门见山道:“我想要请你来做豫州太守。”
  杨琼闻声停住了,豫州是盛京用以遥控西北三镇的重要州郡,作为名副其实的军事要塞,一直都是各方势力角力的中心,豫州太守官职正四品,听上去并不算高,不过循惯例过几年便可添加荣誉虚职,最后大都能够拿到三品以上官职,且往往还能再拿个爵位,这是有名的肥差,每次轮换时无数人为之争得头破血流,非正统士族高门出身的官员连门槛都摸不到。
  杨琼不知说什么好,想了想,“我记得当今豫州太守是孙藐。”言下之意是没听说这位置缺人。
  李稚道:“孙藐今年七十二,他年老积病,自去年起多次上书请辞,可盛京士族手中无人可用,尚书台一直没准他告老还乡,今春他又遭丧子之痛,一病不起,再也无法担当此任,三省近日已暗中加紧物色新的人选。”这本该是尚书台的绝密消息,可当初孙藐告上辞呈时,他还在谢府当差阅尽各种文书,他对此事的前因后果再清楚不过。
  杨琼提醒道:“我记得豫州一向是京梁士族的地盘。”
  当年谢照整治西北三镇,视豫州为重中之重,甚至衍生出一句名言,得豫州者得西北,只要牢牢攥住了豫州的漕运粮道,就相当于拿捏住了西北的命脉,正因如此,这个位置向来都是京梁士族的囊中之物,绝不可能让西北指染,更何况还是广阳王府。
  通俗点说,李稚作为赵慎的党羽,他并不能够指派谁来接任豫州太守。
  李稚的眼睛像是一汪静水,在烛光下反耀着微微波光,“这你放心,我已有办法。”他见杨琼没有继续说话,放低了声音道:“实不相瞒,我今日正是为了此事前来,我一直觉得以你的经纶才华,当一名小吏太过屈才了,如今三省六部人浮于事,尸位素餐者身居高位,真正的有识之士却心灰意冷,致使国家乱象频生,这本不该如此。豫州太守这职位,除了你再没有别人。”
  那声音不疾不徐,将局势慢慢剖来,字字都是仿佛叩击在人心上,用六部通俗的官话来说,这个人的做派很稳。杨琼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何这么多人愿意追随他,相较于高高在上的盛京士族,李稚实在要真诚得多,那双眼睛明明像静水,深处却隐着火光,一点点炽热起来,让人也跟着心荡神驰,且最难得的是他那份言出必行的信念感,让人相信他绝对能够说到做到。
  良久,杨琼轻笑了下,“多谢你的一番好意,只是我恐怕难当此大任。”
  李稚像是对这回答早就有所预料,也没有逼迫,闲聊似的问他道:“你是不愿卷入广阳王府与京梁士族的纷争之中?”他短暂地停了下,“亦或是不愿投靠广阳王府?”
  杨琼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开话题道:“说起来前一阵子的梁淮河夜宴我也去看了,我向来是喜欢凑热闹的人,那灯火盛会当真是令人心醉神迷,我想你既然做出了选择,想必也是深思熟虑过。其实广阳王府也好,建章谢氏也好,所谓钟鸣鼎食之家,一旦在权力中淫浸久了,其内里并无差别,一切表象皆涂抹粉饰。”
  李稚心中微微一动,杨琼含笑看着他,“世道如此,选什么路其实都一样。”
  李稚过了许久才道:“是啊,都一样。”
  杨琼想到李稚从前说很喜欢这座城,仰慕清凉台那些名门望族的风流做派,那时少年的双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如今却是幽暗不见底,想必心境也早已经不复当初了吧,思及此他的眼神不由得变得悠远起来,喝了口酒。
  当初第一眼见到李稚,少年那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立刻令他记起了那年刚到盛京的自己,他至今都记得十四岁的自己是如何对这座城一见钟情,他在这里断断续续待了许多年,除了几年前回老家娶妻,几乎没有怎么离开过,从踌躇满志到心如止水,他看得太多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无论是京梁士族还是广阳王府都不过是那风中的落叶,都一样的,秋天已经到了。
  杨琼道:“并没有别的缘故,是我确实对仕途无意,我已经预备着回华阴县了。”
  李稚道:“你要辞官回乡?”
  杨琼微笑着点头,“是啊,孤身在外漂泊许多年,近日来思乡之情难以自抑,盛京虽好,可也是时候该回去了。”酒坊外,天街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杨琼看向窗外的点滴雨水,他向来通透清醒,可唯有这两句话却是意外的温柔缱绻,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是时候该离开了。
  李稚见杨琼确实心意已决,知道无法勉强,没有了声音,许久才道:“也好,回去能够与家人团聚,一家人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杨琼点了下头,“是啊。”
  李稚重新看向杨琼,“既然如此,那今日这酒就权当为你送行了。”说话间他已经再次将酒杯斟满,眼中权欲之色褪去,眼神也变得宁静柔和,他抬起手敬了杨琼最后一杯,多谢他这几年对自己的照拂,杨琼见状也端起面前的杯子,轻轻地撞了下,青瓷叮当一声响。
  窗外夜色还十分漫长,夜雨霖霖,不肯停歇。
  待杨琼离开后,李稚又在酒坊中坐着沉思了大半个晚上,手中捏着酒杯,一身朱衣在昏暗的烛光下越发显得晦涩暗沉,掌柜的也不敢催促询问,直到天快亮时,李稚才终于一个人起身离开。正是春好时节,他走在清晨的盛京街上,烟柳拂风,酒旗招摇,雨中新生春草,李稚抬起头看去,只见到凫雁慢慢北飞,他在心中想,“这风太大了,雁雀都飞不动了……这风雨什么时候能停啊?”


第63章 新的一个插曲
  一夜没睡的李稚回到了王府,刚一进门,却在庭院中见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一匹高大的黑骊在雨中慢慢悠悠地散步,没有套系缰绳,铁蹄踏在青砖上发出沉闷厚重的声响,那匹黑骊也注意到了李稚,仿佛通晓人性似的,一双黑曜似的眼睛盯着李稚看。
  李稚认出这是赵慎的马,还有个外族名字叫叶塔什,前阵子赵慎来京,将它留在了雍州,不知怎么的来到了盛京,以前没机会仔细观察,李稚才发现这匹黑骊比普通马体型要大上一半不止,披着整齐锃亮的黑甲,往那里一立,跟一小座山似的。
  李稚继续往前走,谁料那匹黑骊却慢慢踱步到李稚前面,挡去了他的去路。李稚毕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心性中对这种野兽似的庞然大物比较敬畏,他往左走想要绕开这匹黑骊,谁知那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