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意风流-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那群可怜的父母哭求告饶,他心中反倒是前所未有的大快,人也变本加厉起来。得意过了头,便容易忘形,这一日他的爪牙照常搜罗了个小女孩回来,然而却闹出了事。这女孩的父母虽不是权贵,但也有正经的名与姓,得知女儿丢了便拖了关系急切地找上来门来,结果却只看见了女儿惨不忍睹的尸体,母亲当场崩溃,大闹厅堂时被对方捶中后脑勺,回家后睁着眼断了气。
  汪雪顺起初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以他的权势,压死一个闹事的百姓绰绰有余,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对方虽然看上去穷酸落魄,实则却大有来历,姚姓在永州是个野姓,但在宁州却是士族八姓之一。姚复的祖上追溯起来乃是先汉鸿胪寺卿姚亮,只因为这一脉搬出来的偏远旁支没有能够振兴家门,所以后人才沦落至此,混得虽然不好,但其远方同宗亲戚各个都是梁朝廷的中流砥柱。姚复受此大辱悲愤交加,索性光脚抱着女儿的尸体,背着妻子的牌位来到了盛京告状。
  这一状直接告得惊天动地,朝野震惊。姚复的确找对了人,盛京士族虽然烂成了一片,但也有刚正不阿之人,比如说今年即将退休的刑部尚书戴晋。这位性子火爆的老尚书得知此事的前因后果后,怒得须发倒竖,当即命人前往永州将王雪顺拿到盛京来!情急之下连士族风度都没顾得上,他的原话是:“去把那个狗养的奴才给抓回来!别教他跑了!”
  汪雪顺自然没有跑,用汪之令的话来说,他若能有这脑子也不至于干出这种蠢事。刑部的人抵达永州时,汪雪顺还在家里穿着花衣和婢女寻欢作乐,直到被拖至刑车上,他才如梦方醒,直接吓得浑身哆嗦,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押至京城一看,查都不必查,铁证如山,按律凌迟,当天直接下了死狱,只待大理寺最后核定。
  汪雪顺一案算是近期朝中最热的事,大小官员全都听说了,李稚也不例外。在得知汪雪顺的假父是汪之令时,他的心中咯噔了一下。赵慎离开京城前曾与他仔细交代过京中的形势,总侍中汪之令是皇帝最亲近的心腹,没有之一,而与此同时,此人也一直是广阳王府与皇宫勾连的暗桩,多年来正是他暗中通传消息,广阳王府才能够对皇帝的心意了如指掌,换而言之,汪之令是他们这一方需要拉拢的人。
  李稚将这件事向萧皓确定了下,萧皓点头道:“赵元当黄州刺史时就已经与汪之令暗中勾连,这条线花费了我们不少心血,此人对世子事尽恭敬,实则广阳王府这些年也暗中许了他不少好处。”
  “他为人如何?”
  “此人惯会逢迎,我听世子说过,他心思与手段卑鄙阴毒,不过却很得皇帝欢心。他二十岁入宫,以侍中的身份陪伴皇帝长大,皇帝生性多疑,身边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却唯独对他数十年如一日地信任,当初世子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李稚没有再说话。
  次日,李稚在大理寺仔细翻看汪雪顺的案宗到深夜,他慢慢将东西合上了。他回到家时,在巷子口遇见了等候多时的两个人。对方的身形较普通人要更为高大,也要更加臃肿,穿着低调的棕色常服,一见到他立刻迎上来,腰背下意识微微躬着,“见过大人。”嗓音尖锐,一听便知道是太监。
  昏暗巷子的深处停着一小顶蓝色轿子,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揭开帘子走出来,他身上穿着褐色的二品锦衣,身形与那两个太监差不多,但面相要更和蔼可亲些,一见到李稚立刻笑起来,好似一尊玉制的弥勒佛。
  李稚的脸上并不见意外,打了声招呼,“许久不见,汪侍中。”赵慎还没有离京时,曾带着他参加各种皇族宴会,他与汪之令见过数面,彼此都留有印象。
  汪之令笑脸盈盈,“李大人,深夜多有叨扰,实在给您添麻烦了。皇帝不久前才歇下,我这好不容易才得了空出来一趟。”他招了下手,从太监手中接过礼物给李稚呈上,“来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准备什么,今夏宫中的养生丹丸还剩下些,我拿了些过来,权当是份心意。”又见李稚的左手中拿着文书,右手则是缠着绷带,不由得道:“您这手上是?”
  “前阵子不小心受了点伤。”李稚自然知道他是为何事而来,“进来说吧。”
  汪之令看起来有意为李稚避嫌,“这恐怕不合适。”
  李稚却已经从袖中取出串钥匙打开了院门,“没事,进来吧。”
  夜已深了,屋子里光影斑驳,灯烛亮起来,李稚随手将茶壶放在小火炉上,太监见状立刻主动上来接手。李稚转身在堂前坐下,未等汪之令开口,他开门见山道:“侍中深夜前来,可是因为汪雪顺一案?”大理寺如今没有最高长官,他作为大理寺少卿既是名义上的二把手,也是实际上的掌权人。汪雪顺这案子如今正在他的手上等待审核,他早已经算准了汪之令必然要找他。
  汪之令叹道:“实不相瞒,我正是为我那个稀里糊涂的干儿子而来,那个不争气的畜生!背着我犯下滔天大罪,我真想将他打死了之!”李稚没接话,他话锋又徐徐一转,叹了口气回忆道:“那孩子啊,小时候瞧着聪明乖巧,五岁时一口气能背二十几首诗,谁见了都喜欢。他的父亲与我是同乡好友,很早便死了,留下他一个人,也没有人管教,吃了好多苦,我心疼他孤苦,收了他当儿子。这孩子啊,本性不坏的,就是有一点不好,天生耳根子软,别人教唆他做什么,他不分好坏,傻乎乎地便跟去了,手底下的人打着他的名义作威作福,罪名全都算在他的头上,他也不懂得辩解,只怪我在京中当差没顾得上他,不知他竟把自己害到了这步田地。”
  茶水倒映着微微跳动的烛光,李稚道:“侍中的来意我已经知晓了,只是这件事恐怕难办。”
  “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吗?”
  “铁证如山,刑部立案详刑,尚书省监审,大理寺只手恐无力回天。”李稚将沏好的茶水给汪之令递过去,汪之令立刻伸手接过,李稚低声劝道:“依我说,侍中也千万别再插手此事了,只恐引火烧身。”一个不成器的养子而已,对于汪之令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而言,他可以再收几十几百个养子为自己传宗接代,何必非要执着一个汪雪顺。
  汪之令看出来李稚是好意提醒,他也不再拐弯抹角,“理是这么个理,可这个儿子对我来说确实不一般,他的父亲与我是同乡伙伴,我没有入宫时,与他爹曾是莫逆之交,又是同宗同族,我是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这才让他待在老家帮我看守祖坟,若是让我见死不救,我实在于心不忍。李大人,您看还有别的办法吗?”
  汪之令心中清楚,只要人头尚未落地,一切皆有运作转圜的余地,只看李稚愿不愿意出手帮这个忙。
  李稚见他如此坚持,不由得端着茶沉默了片刻。
  汪之令心中再清楚不过,李稚是赵慎安插在京城的心腹,也是赵慎在盛京的代言人。赵慎临走前在皇宫中为李稚上下打点,其中不少事情都是经过他的手,他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不分彼此,这个忙李稚必然会帮,也不得不帮。果然李稚叹了口气道:“那可是好好要盘算一番了。”
  汪之令立刻亮起眼睛道:“一切都好说。”
  深夜,送走了汪之令后,李稚在堂前多坐了一会儿,庭前草木郁郁苍苍,他的脸色显得有几分晦暗。


第81章 寇园(二)
  汪之令出了门以后,没有回宫,而是乘坐小轿暗中来到了金诏狱。早早地有人候在偏僻小门处,见到轿子停落,门推开了一条缝隙,将汪之令迎进来。
  暗无天日的死狱中,蚊蝇乱飞,地上还摆着一盆发馊的饭食,穿着灰色囚衣的汪雪顺蜷缩着坐在角落里,张着口面如土色,嘴角还有些不知名的污渍,早已经没了往日的神气。脚步声响起来,有人在石门外站定,透过挖空的那盯着他看,汪雪顺看过去,呆滞了会儿,眼中冒出精光来,忽然连滚带爬地扑了过去,“干爹!”他好似跟看见了救命稻草似的喊着,手从狭小的栅栏缝隙伸出去要抓住对方,“干爹!救我!救我出去!”
  汪之令面无表情,扫视着他这副不人不鬼的模样,声音如低沉暮钟,“不如喊得更大声些,教全盛京的人都来听听?”
  汪雪顺浑身都在抖,眼泪哗啦地止不住,忙瘪了嘴,一副受尽了委屈的样子,抖声道:“干爹你怎么才来啊?我、我,我要死了!救救我!”
  “没出息的东西。”
  汪雪顺抽噎得更加厉害了,“干爹,您疼儿子!您疼疼儿子!”十根手指极力要从缝隙中挤出去,蹭抓对方的衣服。
  “你折腾出这么多事,叫我怎么疼你?”
  汪雪顺少见对方如此冷酷无情,他以为对方真的不管自己了,吓得整张脸都皱成一团,脱口喊道:“爹!”他话一刚出口,就看见汪之令眼神骤然变得凌厉如刀,他忙不敢再叫,只哭道:“干爹,救救我!我也是为您办事啊!”
  汪之令听他这么说,气不打一处来,反而笑道:“帮我办事?”
  汪雪顺没听出来对方话中的警告与讽刺之意,“是您当年先提了一嘴,我才动了这心思,我养的那些孩子不是都送入京里去孝敬您了吗?您也知道的啊!我哪有真的杀了这么多人?他们都算在我头上了!这怎么能够都算在我头上?”他说着又呜呜地哭起来。
  汪雪顺是真的打从心底觉得自己冤枉,京中豢养交易幼童的风气盛行多年,寇园中搜罗来的小孩,除了他们自己养着外,大部分是当做礼物送入了京城,供给了汪之令等人用以享受与交际。这事当年还是汪之令牵的头,后来汪之令登上高位,自然有大把人帮他干这种活,便把自己洗了出来。说一千道一万,他的确是帮汪之令干活啊。
  汪之令笑起来如弥勒佛,不笑时却有种鬼神的森冷感。汪雪顺哭得起劲,一抬头看见对方的眼神,忽的没了声,不敢再哭。
  “这话你在公堂上也说了?”
  汪雪顺连忙摇头,“儿子不敢!”
  “谅你也不敢,否则我第一个割了你的舌头喂狗!当初教你收敛些,你将我的话当成耳旁风,如今落得这下场,神仙也难救得你。”
  汪雪顺拼命抓着栅栏,思及过往,忍不住拿头用力撞上去,“干爹,你救救我!我不想死!”
  汪之令见他已经吓得神魂颠倒,状似疯癫,知道敲打得差不多了,这才没有继续说下去,用眼神太监将带来的吃食与干净衣物从栅栏中给他递进去。汪雪顺浑身轻轻抽搐着,一双眼可怜地看着他。
  “上下我已经打点过了,”汪之令话还没说完,那张脸便急忙隔着栅栏凑过来,他继续道:“安分些!牢牢闭上嘴!时辰到了,会有人救你出来。”
  汪雪顺等到这一句话,整张脸哗的亮了起来,“多谢干爹!多谢干爹!”他连忙抱紧了那些送进来的东西,忽然哭得更加凄惨厉害了,“我一直等,也等不您来,我还以为干爹不要儿子了!”
  汪之令看他那鼻涕横流的模样,“我是故意迟来的,让你吃点苦头,免得你回回不长记性。”声音却转得和缓了些。
  “干爹!”汪雪顺的手指拼命动着,汪之令终于抬手覆上了去,刚一碰到就被汪雪顺隔着栅栏紧紧攥住了。汪之令知道他娇生惯养多年,此次在牢狱中恐怕吃了不少苦头,既觉得他活该,到底又有几分心疼,转头示意太监去重新打点一番,给他置办些东西,“我怎么有你这么愚蠢的儿子?”
  汪雪顺呜咽着说不出话来,心中又高兴又后怕,只一遍遍地道:“干爹疼儿子,干爹疼儿子。”
  汪之令看得无语,隔着栅栏给他收拾了下发油的头发。
  从金诏狱出来后,汪之令坐上轿子回宫,他慢慢地摸着自己不见一丝皱纹的手,心中盘算着这件事。他前去拜访李稚时,能够看出来那位年轻的大理寺少卿实则并不愿意蹚这趟浑水,虽说最后仍是答应了,但言语间小心谨慎,有意避免自己牵涉其中。
  他心中对这人明哲保身的微妙态度略有不满,李稚虽然没有流露出高高在上之意,但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划清界限之意,他平生最厌恶读书人身上那股没来由的清高,哪怕他们自己的底子也不干净,然而面对太监时却总又自觉得高人一等了,其实同在一艘船上,他们又有何区别呢?
  这人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若非要划一划,其实都是一样贱的,汪之令一边慢慢擦着手,一边在心中想。
  另一头,天色还没有大亮,李稚坐在堂前,听着萧皓从金诏狱带回来的消息。一翻开汪雪顺的案宗,他就敏锐地嗅到这其中恐怕另有猫腻,这不单单是一件草芥人命的权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