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后-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冬腊月,瑞雪姑姑把她捂得严严实实地,随后才乘轿出门。
  刚出门没多久,董灵鹫在轿辇上闭眸小憩,忽而感觉停住了,前面传来一道陌生但十分年轻的男声。
  “臣邢文昌请皇太后陛下坤安。”
  董灵鹫睁开眼,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此人。自从孟诚亲政以来,虽然还有大臣来慈宁宫议事,但董灵鹫大多只是指点几句,不多面见……由于她所见的人都是六部内各司之首,非尚书、参知等宰执无法入慈宁宫,所以逐渐断绝了京中其他官员的觐见。
  这只是潜在的规则,而明面上,自董灵鹫上一次下令允准百官入宫禀报政见起,御史台、六科、大理寺……凡有官印在身、足以参政者,皆可入宫求见。
  在这里遇见这么个人,倒是令人意外。
  董灵鹫道:“免了。”
  外面的人便起身,似乎上前了两步,脚步声踩在未来得及扫尽的积雪上,发出嘎吱的声音。
  “臣有事启奏。”邢御史道。
  董灵鹫支着额头,淡淡道:“归元宫尚在处理朝政,你去见皇帝,不必拦哀家的驾。”
  “臣冒昧,此为臣之过。”邢文昌道,“但此事只能求太后娘娘,请您面见。”
  董灵鹫道:“瑞雪。”
  “是。”瑞雪伸手拢开轿帘。
  周围随侍的宫女内侍,层层叠叠,两人起码也有十步的距离。董灵鹫静坐其中,乌发金钗,拢着一件暗金凤凰图的大氅,面目平和,宁静如秋霜地望着他。
  而此刻,邢御史的相貌也展现在她面前——年轻、俊美。
  他跪在了轿辇前,低头道:“求太后娘娘珍重自身,莫效北齐胡太后、北魏冯太后,娘娘千秋英名,不可让小人尽毁啊!”
  董灵鹫神情微变,抬眼看向他:“小人?”
  “郑钧之狐媚惑主,以色事人,短短两载内竟至殿前司为天子近臣,宠信至此。”他道,“他获宠于娘娘,犹不知足,又欺瞒陛下,接连高升,此为欺君罔上,臣请太后挥泪斩之!”
  董灵鹫抬指敲着轿内一侧的小案,道:“你就要说这些?”
  她曾经料想过此事败露,所以倒也不算意外。比起朝中人人缄默,对她足够容忍和畏惧的老臣来说,这些新入朝不久、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新臣,才是最容易对此事产生过激反应的……至于一辈子隐瞒下去、没有踪迹,那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光是郑玉衡的长相就够让人想入非非、暗自揣摩的了。
  邢文昌顿了顿,脸上突然显出一股不自然的病态潮红,似乎强行压抑着剧烈的激动,说:“太后娘娘久居深宫,无以为乐,臣愿自荐。从此卸下官职,专心陪侍娘娘。”
  董灵鹫:“……”
  作者有话说:
  小郑:我说天怎么不下雨了,原来是你给我整无语了!!!


第127章 
  归元宫内。
  “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孟诚劈头盖脸说了一箩筐话; 连辩解的话都没让郑玉衡开口,连珠炮似的道; “要不是你太乖张放肆; 会被御史发现?从今儿起,你干脆就滚出宫,省得你仗着母后不管你,天天给朕找活儿干。”
  他这话说得可就有点没良心了; 郑钧之再有错; 在处理朝政出谋划策上; 也帮了他不少。
  郑玉衡哑口无言; 只得默默地把奏折接过来; 低头从头看起,他刚一看名字,就低低地嘀咕道:“我早就跟此人不合已久……”
  “不合?”小皇帝眉头一拧; “你俩都没说过话,当朕不知道?”
  “他前两年上檄文诋毁太后娘娘时; 臣就在心里跟他不合了,只不过除了在朝堂上外,私下里并未见过面。”
  郑玉衡说完之后; 再看了看邢文昌都写了什么——要不怎么说这人是孟诚又爱又恨的一道利器呢?他颇有点无差别伤人的味道,这一次弹劾郑玉衡; 也是在作为御史纠察关注群臣的过程中; 留意到他京郊的宅子是个空宅子,十天半个月不回去一趟。
  按理说郑玉衡这种备受皇帝宠信的臣子,就是得到皇帝的重用; 在皇城中别有下处; 那也是应该的; 普通人也不会多想,但邢文昌因为表现出众,今年升迁有望,御史台的御史们庆祝恭贺他的同时,闲谈交流的过程当中,不由得提起朝中那位炙手可热的新贵——殿前司的郑钧之郑大人。
  这可就捅了马蜂窝了。御史台有不少年轻御史,跟郑钧之年龄相仿,可对他的升迁之速嫉妒得眼睛发红,当即有一位说起捕风捉影的传闻,说听老大人们偶然谈起过,郑钧之长得有几分先帝的神韵,很得皇太后欢心云云,说不定升迁这么快也有这部分原因……以此来大肆倾倒不得重用的苦水、以及对高官厚禄的眼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邢文昌听完之后,扭头便去考证,随后不久便上了这道折子,文中写得义愤填膺,锋芒毕现,请孟诚斩了郑钧之。
  小皇帝今儿刚高高兴兴地想看他要骂谁,就被邢御史阴阳怪气、夹枪带棒的给连累进去了,骂郑玉衡就算了,还捎带着说他识人不明,让卑鄙小人参政。
  两人面对面闷坐了一会儿,小皇帝刚才骂他吼岔气了,单手捂着肋骨下方,隔壁压在桌案一角,半晌不出声,见郑钧之抬头,才挤出来一句:“怎么,你可有什么对策?”
  郑玉衡抚纸沉默,少顷道:“他也根本没有切实证据。”
  “可是流言如虎,人心可畏,你们还……你们还……”你们还真有点什么。孟诚说不出这句话,咬牙道,“就算再清白的一个人,一张纸,也敌不过千口万口啊,何况你清白吗你?一个邢文昌事小,但这事恐怕御史大夫卫泽方卫大夫已经知道了,他那把老骨头、那犟脾气,要是撞死在朕的殿上,群情激奋,朕就是不杀你也不行!”
  他这么一说,牵动岔气的肋骨,又隐隐刺痛起来,眉头紧皱,闷声盯着他。
  尚书大人们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卫泽方也不是全然一点消息都不通。但是他自己私底下的疑虑和怀疑,跟摆在明面上戳破面子工程,那可是不一样的两种说法啊。
  郑玉衡沉吟片刻,道:“其实……其实宰辅大人们比臣和陛下更怕这种事发生。”
  孟诚一怔:“怎么说?”
  “若是坐实此事,死我一个事小。”郑玉衡边思索边道,“让文武百官知道还有这么一条路,只要取悦皇太后就能接连升迁,平步青云,恐怕很多人都不会再读书弄墨,而是涂脂抹粉、打扮得俊俏可人,以图青云直上……有捷径能走,朝野之风大变,宰执大人们应该要急得撞梁撞柱了吧?”
  孟诚垂着手,手指在书案的角落轻轻地叩击着,盯着他没说话。
  郑玉衡便继续:“此为不正之风,一个就是杀了臣,灭杀这种不正之风的兴起,但这不仅会对太后娘娘的名誉有损,反而坐实了此路也许可通,并不是上上之选,上上之选就是干脆维护住太后娘娘刚正不阿的形象,斥责邢文昌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居心叵测。请陛下立即下私函给诸位尚书,分析利弊,请尚书大人们自择明路。”
  “要是他们早就想除掉你呢?”孟诚道,“凭什么老大人们就会当你的靠山?”
  “陛下,”郑玉衡梳理思路,跟他道,“臣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他们想要除掉我,早就该动手了,不必等到今日。”
  “你是朕的近臣,能够遏制朕的权力,他们很难不趁机推波助澜。”
  “但自从臣入殿前司以来,除了与北肃使臣议和之事亲自出面以来,旁人并不知道哪些是臣的主意,哪些又是陛下的。”郑玉衡道,“更多时候,给陛下出谋划策的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身后站着太后,太后娘娘在您、在宰执们眼中无可动摇,这就够了。”
  在君权与相权的这个天平上,郑玉衡本人的分量还达不到让其左右摇晃,但这个天平的平衡并不是双方对等,而是有一个足够强势和眼线无孔不入的第三方,那就是太后娘娘。
  她不仅仅是小皇帝的靠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臣工们的靠山,因为孟诚心性不定,要是他昏庸暴虐、滥杀无辜,只有董灵鹫能死死地压制住他,让他翻不出浪花来,这就是太后此前说的“监督制衡”之责。
  孟诚沉默着思考了良久,随后起身拟函,直接让郑玉衡提笔代拟,他一边口诉,一边在殿内来回踱步,忘了自己急岔气儿的事情了。
  将给中书令、各部尚书、御史台及大理寺的私函写完,孟诚出了一脑门汗,他坐回原处,突然觉得不对,道:“邢御史虽然不讨人喜欢,但实在好用,你整这么一出,不会把他治死吧?”
  郑玉衡还未开口,一旁忽有人声在外求见,后省的一个副都知赶来,掐着细细的嗓子禀报:“启禀陛下,邢御史邢大人从宫门内进入,私自叩见皇太后陛下了,在嘲风门拦下了凤驾,宣都知派奴婢来禀报给陛下……和郑大人。”
  孟诚闻言一愣,郑玉衡也差不多是同样的表情,两人对视了一眼。
  孟诚一摆手,内侍便退下了,门一关,小皇帝又拧着眉头,感觉自己刚好点的岔气又严重了,他扶额道:“这是什么意思。”
  郑玉衡茫然道:“我也不清楚……”
  孟诚看了他几眼,豁然一起身,道:“咱俩得去看看,过刚近迂,这人胆子又一向大,别给朕作出什么刺王杀驾的事儿来,十个脑袋不够掉的。”
  郑玉衡连忙扶了他一把,体贴地帮小皇帝顺了顺气。孟诚古怪地看了他一眼,觉得郑玉衡好像对照顾自己这件事上毫不抵触,给他一种很微妙的错觉……这人是不是把自己当长辈了?
  ……
  风雪依依,淡而冰凉的寒风卷着雪花,徐徐地在轿帘两侧翻动来去。
  董灵鹫的两手彼此抚摸着,被对方这话说得很是意外,但她习惯不露出明显的表情,所以表面上只是稍微抬了抬眼,平静道:“你?”
  单单一个字,就充满了压迫力和质疑的味道。
  邢文昌脸上的狂热和潮红还未褪去,他跪在地上膝行几步,在两侧女使和内侍的注视下,离董灵鹫又靠近了几分,几乎能看清她眼中漠不关心的神情。
  但就是如此,他反而觉得理所当然。邢文昌低头叩首,急促地说到:“臣曾经误会过太后娘娘,罪该万死。”
  “不必,”董灵鹫说,“你的檄文哀家看过,写得……还不错。”
  邢文昌似乎因为这句话更加激动,连手指都微微颤抖了几下,他深深地呼吸,开口道:“臣罪该万死,臣……臣不知太后娘娘英明决断,在与周尧对质后,倍感痛心懊悔,只是一直无缘跟娘娘相见。”
  他此前连董灵鹫的面都没真正见过,他对太后的外表也毫不关心,而是随着对董灵鹫的了解而变化心态……京中有不少对董太后的描述和记载,在政治建树上、执政手段上,还有玩弄人心的权术上,各色各样。他就像是一个爱诗之人,读了对方的四万首好诗一样,这种长久发酵的景仰足以让他进入一种狂热的阶段。
  如果董灵鹫活在当代,应该就能理解了,这大概跟“毒唯追星”差不多。
  但邢文昌本来并没有去见她的心思——因为在所有传言当中,董灵鹫都和已故的先帝情深意笃。而君主的身份对臣子本身就是一种压制,邢御史根本无法将自己拿出来跟先帝比较,这是对太后和先帝感情的一种亵渎。
  所以,邢文昌在发觉频繁出入皇宫大内的郑钧之,跟太后娘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时,他简直进入了一种矛盾至极、又欣喜若狂的状态,他对郑钧之的杀心非常重,可这又不妨碍他自荐枕席。
  董灵鹫看着他膝行过来,御史的官袍在薄雪上拖曳出一道痕迹。
  邢文昌道:“娘娘,郑钧之可以做的,臣也一样能够做到,臣甚至不需要娘娘在幕后为他铺路,臣不在乎官位,只要娘娘肯要臣代替他。您……是不是也玩腻他了?”
  他确实非常大胆。
  郑玉衡的履历当中,确实有董灵鹫不少的手笔,不过没有切实证据,就算被人察觉也无可厚非。但邢文昌并不知道,郑玉衡其实也根本不在意什么青云直上,他是为了让董灵鹫多一个人可用、尽心辅佐小皇帝才入仕的,否则他比任何人都想黏在董灵鹫身边,甩都甩不下来。
  董灵鹫垂眸看着他的脸,忽然笑了笑,道:“你竟然是这样的人,哀家也有走眼的时候。”
  “不,”他道,“娘娘英明神武,早就将臣看穿了。”
  他一边说,一边在瑞雪警惕的监督之下,伸手探进轿子里,双手捧住董灵鹫的一只手,冰凉的手指包裹住她白皙细腻的指节。
  董灵鹫看着他,道:“……放肆。”
  邢文昌被这两个字说得浑身一抖,脸上、耳根,反而都翻涌起一团滚烫的热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