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点动筷子,她好走人啊。
边上的顾时东在边上吃吃笑,“嫂子担心大哥饿肚子呢。”
林瑶偷偷瞪了臭小子一眼,小屁孩,不知道别瞎说!
顾时安却会错了意,冷峻的眉眼柔软下来,他不笑还好,一笑又让林瑶心里一咯噔。
笑什么笑?
这便宜丈夫不会以为她对他有意思,特意来卖好吧。
林瑶脑袋瓜里乱七八糟,说起来顾时安今年也才二十八周岁,血气方刚的年纪,俩人前头又办了婚礼,在老一辈眼里,办了婚礼就是夫妻了。
是夫妻就要睡一张床,再说老顾家几间屋子都住的满当当。
顾时安一回来,晚上岂不是要跟她睡一间屋子,然后圆房?
林瑶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她又悄咪咪瞄了顾时安一眼,男人这会儿脱了军装,穿着件洗的干干净净的白衬衫,袖口挽起,露出一截修长结实的手臂,眉眼周正,是很正派的那种俊朗。
说起来,顾时安也是大杂院不可多得的优秀青年,要不是当年顾爷爷早早给孙子订下娃娃亲,这么秀色可餐的小伙子,周围的姑娘早费尽心机把他拿下了,林瑶也不会误打误撞嫁到顾家。
她承认眼前的便宜丈夫是挺诱人的,但她跟顾时安。。。。。真没熟到见一面就同床共枕的程度啊!
红糖酒酿蛋最是滋补,尤其是在下雨天受凉喝一碗,祛寒补身。
前几年顾满仓还是三级工,一个月不过三十来块工资,顾时安兄妹三都在上学,单靠着夫妻俩一个月五十块的工资。
顾家一家五口,要吃要穿,三个孩子上学课本费,学费,家里杂七杂八的人情往来等等,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那时候一家人能吃饱肚子就很不错了。
就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刮在脸上跟冰刀子一样,张翠兰从养猪场喂猪回来,摔倒在雪地里,冻的犯了伤寒病,她在家养病就想吃一碗红糖酒酿蛋。
那会儿老顾家一穷二白,别说红糖了,就连鸡蛋也买不到。
还是张家舅舅给姐姐送了五六个鸡蛋来。
有了鸡蛋没有红糖也百搭。
顾时安放了学,在县上粮站帮着搬粮食,一袋粮食两分钱,他不要钱,只要二两红糖票,一麻袋一麻袋攒着,在粮站扛了一周的麻袋,肩膀都磨出血了换了一张薄薄的红糖票。
当天晚上,张翠兰就喝上了热腾腾的红糖酒酿蛋。
她不是自己喝的,一碗红糖酒酿蛋,顾家一家五口,红着眼睛喝光了那碗红糖酒酿蛋。
第二年,十八岁的顾时安高中毕业参军,往后他每年回家,都要喝一碗红糖酒酿蛋。
桌上瓷碗散发着红糖的热气,顾时安裹挟着风雨回家,身上确实有些潮冷,滚烫的红糖水喝入口,驱赶走湿冷,身上暖烘烘地,别提多熨贴舒服了。
酒酿蛋甜滋滋的,顾时安大口吃下,几乎是一口一个,才不多会儿,一大海碗热腾腾的酒酿蛋就见了底。
顾时安眉目舒展,刚想开口跟林瑶说些什么。
谁知道,对面的小姑娘噌一下站起来,气哼哼瞪了他一眼,小兔子一样倏地跑了。
那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顾时安对她图谋不轨呢。
顾时东见嫂子跑了,臭小子就急眼了,这阵子他跟嫂子处的可好了,抱着手急赤白脸地,埋怨他哥,“哥,都怨你,脸色这么冷干啥,我嫂子给你吓跑了,晚上你等着打地铺吧。”
顾满仓也皱着眉毛道,“是这么个理儿,大男人老板着脸不好,安子,你对媳妇儿也学着温柔点儿,瑶瑶是个好孩子,来了咱家又买点心又买布料的,人家真心实意对咱家好,你还吓人家,怪不得你妈打你。”
莫名中枪的顾时安:“。。。。。。。。。。”
他也不是故意冷脸的,在部队里训练新兵蛋子,习惯了。
*
晚上这场雨来势凶猛,狂风骤雨扑面而来,吹打的行人睁不开眼。
大杂院里的泥水漫过脚踝,张翠兰去厨房看了看,这阵子刮风下雨的,屋顶有几片瓦给吹松了,零零星星漏了小雨点。
张翠兰套着脚鞋,踩着泥水回了屋,洗了手又洗了脸,冲了碗藕粉喝了,扯了条毛巾坐在床沿上擦头发。
顾满仓点了把艾草在墙角熏蚊子。
张翠兰说厨房瓦不牢靠,让顾满仓挑个时间扛着梯子上去修一下。
别看顾满仓是钳工,少年时代在乡下,为了生活也当过泥瓦工,如今上了年纪也宝刀未老,和泥砌墙都不在话下。
顾满仓应了声。
张翠兰把头发擦干,喊他也喝碗藕粉,“这藕粉可甜了,比麦乳精好喝,瑶瑶特意给咱买来补身子的,别辜负孩子的心意。”
顾满仓想起儿媳妇给买的鸡蛋糕,黝黑发亮的脸此时也难掩笑意:“瑶瑶是个好姑娘,咱家安子有福气。”
张翠兰点头,“可不是,也幸亏是瑶瑶嫁过来了,换成林大国家的林红娜,咱家就甭想过安生日子了,那就是个搅屎棍子,到哪哪嫌臭,行了不跟你絮叨了,我到小偏房安排安排,今晚让安子睡东子那屋。”
顾满仓挠挠头,不是很明白,“安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咋不让小两口多亲热亲热,睡东子屋干啥?”
张翠兰撇嘴,“跟你个榆木脑袋说不明白。”
她个当婆婆的巴不得让俩孩子在一个屋睡呢,可也得瑶瑶乐意不是?
别看瑶瑶这孩子在家都笑眯眯,脾气软绵绵很好说话的模样,可实际上这丫头就是个小倔驴,跟她亲妈一样一样的,脾气骄,性子倔,认准的事情八匹骡子也拉不回来。
瑶瑶嫁到老顾家是不假,可她私下打量着,眼下安子可没走到瑶瑶心里去,别说走进去了,这笨蛋儿子连窗户都没摸到。
就这,老头子还想让俩孩子睡一起圆房呢。
想的挺美!
于是,顾时安回家的第一晚,就跟亲妈踢去跟小弟一起打被窝了。
第13章
顾时安去小偏房睡,这个消息大大取悦了林瑶。
顾时安回来的匆忙,家里没有多余的脸盆跟毛巾,林瑶大方贡献出自己没用的小脸盆和毛巾给他用。
顾时安垂眸看着白底带小兰花的脸盆,还有上面搭着的崭新粉色毛巾,眉头跳了跳,伫立良久,才沉默着去洗漱了。
林瑶可没看到这一幕,她正喜滋滋在厢房里熏蚊子呢。
这阵子雷雨连绵,潮湿的环境连带着蚊虫也多了起来,有几回,林瑶都在屋里看到趴在墙上翘首以待的壁虎,壁虎倒没什么,关键着嗡嗡叫的大花翅蚊子在蚊帐周围盘旋,扰人清梦的同时,也在外面蠢蠢欲动,见缝插针往蚊帐里钻。
林瑶警惕性高,每天熏了艾草,还偷偷从空间超市里拿出瓶花露水,往脸盆里滴几滴,洒在屋子里,一夜好梦到天亮。
前头顾春梅没拢好蚊帐,给蚊子钻进去,身上咬了好几个大包,那个痒疼啊,林瑶滴了两滴花露水,让顾春梅擦洗擦洗,又抹了东子涂剩下的药膏和万金油,总算是止住了瘙痒。
从那以后,顾春梅就惦记上林瑶的“熏蚊子水”了,一到晚上睡觉点儿,就过来磨,想弄点熏蚊子水回去撒撒,还暗搓搓打听,是从哪儿弄来的这蚊子水。
林瑶有口难言,她总不能说这不是“熏蚊子水”;这叫花露水,是从空间超市里拿出来的,二十一世纪夏日居家必须品呢。
开玩笑嘛,要是真这么说了,林瑶保准没好果子吃。
最后她只能托词说是用采摘来的金银花加上薄荷、酒精提取出来的汁子,在家闲着没事瞎鼓捣的。
顾春梅歪头想了想,云水县盛产金银花跟薄荷、山楂,一到夏天,街上就有担着扁担售卖花卉的老农,像什么绣球花、蝴蝶兰、栀子茉莉花之类的,也有老农卖自家从山上采摘晾晒好的金银花、蘑菇、干山楂、木耳菜什么的。
不过现在卖的最多的就是茉莉花,一分钱一大把,林瑶闲在家中,确实经常卖篮子花花草草或是是蘑菇金银花回来,无论是泡水,还是养在花瓶里,都满室生香。
顾春梅高兴起来,嚷嚷着让林瑶也给她整两瓶金银花汁子备用。
林瑶觉得自己傻的冒泡,这不是搬起石头往自己脚上砸?
没办法,她晒了金银花、薄荷叶,白天家里人都上班,她在家捣鼓怎么蒸汁子,弄得灰头土脸,最后还真鼓捣出来了。
林瑶把蒸出来的花汁子盛在几个巴掌大的小白瓷瓶里,上头塞个木头塞子,老顾家一人一瓶。
一家子跟得了宝贝似的,平时藏在柜子里轻易不往外拿,只有东子这小子,到处显显摆摆,晚上在蚊帐上撒几滴,臭小子专门拎着马灯看蚊子在地上抽搐蹬腿,自个儿脚踩板凳,叉腰乐的嘎嘎笑,颇有些大仇得报的痛快。
顾时东自己住小偏房,一向自由自在惯了。
这回他哥跟他一起睡,臭小子嘀嘀咕咕,老不情愿了。
再不情愿也不行,张翠兰同志发话了,他要是不乐意跟大哥一个屋,就自个儿滚到外头打地铺去。
顾时东那屋只有八九个平方,一进门摆了张梧桐木的大衣柜,睡觉的木头床,左边是雕花的书桌跟一把椅子,书桌上放着乱七八槽一堆书、铅笔、作业本,还有个用来喝水的搪瓷缸子。
顾时安进去一看,整个屋子只有书桌乱些,其他地方收拾的尚算干净,他挑了下眉,臭小子转性了?
以前小崽子屋里可是脏的下不去脚,猫狗都嫌。
顾时东抱着枕头过来,一看他哥站那就知道他想啥,立马气得上蹿下跳,“哥,你这是啥表情,嫂子说了士别三日,当睁眼相看,二姐都能笨鸟先飞,给姐夫绣个鸭子手绢,我就不能爱回干净?”
院子里刷牙的顾春梅怒吼一声,“顾时东胡说八道个屁,那是鸳鸯,鸳鸯!”
只不过她给绣成鸭子了。
还是瑶瑶说的对,管它鸭子鸳鸯呢,大头哥喜欢不就得了。
顾时安黑眸里闪过一丝笑意,“错了。”
顾时东:“啥错了?”
“你刚才说的谚语。”
顾时东疑惑挠头,“啥是谚语?”
院子里洗漱的顾春梅翻了个大白眼儿,忍不住吐槽,“笨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谚语。你刚才说的啥?”
顾时东缩缩脖子不说话了。
刚才他说成啥了,士别三日,当闭眼相看?
完了,他给大哥盯上了!
臭小子赶紧爬进蚊帐里当鹌鹑。
果然,临睡前顾时安淡声道,“明天早起,我检查下你功课。”
顾时东:“………”
*
一场雨到半夜淅淅沥沥停了。
翌日一早,又是个热辣辣的艳阳天。
大早上的院子里的月季花叶子就给晒的打了卷,趁着天气好,张翠兰抱出屋里的被褥搭在竹竿上晾晒。
林瑶也跟着跑前跑后帮忙,天知道下雨这些天,她屋里潮的没法看,虽然不是湿漉漉的,但是那股子潮气无处不在。
翠兰婶子头一个晒的就是她屋里的被褥,自己不去帮忙算什么。
往常晒被褥,张翠兰喊闺女帮忙,顾春梅手忙脚乱,要忙活好一通,这回加了林瑶,到底轻松了许多。
被褥搭好,张翠兰拿着根竹棍在院子里“啪啪”敲的起劲儿。
“哟,翠兰晒被子呢,哎?我家那口子遛弯去了,这不是家欣快生了,我找老家亲戚换了半篮子鸡蛋,拿回来给孩子留着坐月子。”
张翠兰正忙着呢,隔壁大富婶子挎了半篮子鸡蛋喜气洋洋回了大杂院。
大富婶子老两口有两个闺女,大闺女随军到部队去了,小闺女家欣嫁到本县,这不,怀孕八个多月了,眼瞅着就生了,坐月子的红糖鸡蛋挂面还没凑齐呢。
甭看大富叔是车间主任,比一般工人一个月能拿到多拿半斤肉票三两油票,红糖票鸡蛋这些可没有。
大富婶子火急火燎,嘴上都快起燎泡了,回了趟老家,用了一丈布票跟几张工业票才把这些东西凑齐。
张翠兰放下手里的竹竿,叹道;“现在都一样,外面啥东西不要票啊,咱们年轻那会儿,别说鸡蛋红糖了,想吃碗细粮都是奢望。”
“可不,以前有啥,现在啥日子,咱老百姓天天吃食堂,沾公家的光喽。”
老姐妹俩说着话呢,林瑶抱着床被子,探出个脑袋瓜过来,“婶子,被子晒这行不?”
“行,瑶瑶走路慢点,被子沉别累着了。”
“嗳。”
林瑶脆生生应了,又笑盈盈跟大富婶子打招呼,“婶子好。”
大富婶子愣了下,忙“哎”了声。
等林瑶走远了,才把伸长的脖子收回来,心里也是啧啧称奇,老顾家这儿媳妇改性子了?
结婚那天还畏畏缩缩的,不敢见人模样,生的好看是好看,就是那周身的小家子气真是拿不出手。
当时大杂院里还传闲话,说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