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在身在其中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所学所用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只当寻常。而当后世的知识突兀的出现在前人面前,就像现在这样,苏明月将火箭搬到了用火绒的苏顺面前。
“月姐儿,你等等哈。”苏顺对《论语》的理解何止胜苏明月百倍,一旦明白了整个思路,他便可以自己顺着走下去。
随手拿过一支笔,苏顺沿着苏明月的结构树,再添加枝丫。很快,一张宣纸不够用了,没关系,苏顺随手拿过另一张纸,继续接驳下去、、、、、、
越写越快,越写越顺,苏顺整个人沉浸其中。苏明月忽然理解为何思维导图在后世如此流行,因为这个方法,真的是有用的,是智慧的结晶。明白苏顺正在快速思考和醒悟中,她悄悄的退到旁边,只在苏顺需要的时候给他递纸、磨墨、、、、、、
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概是一个下午。苏顺终于写完最后一笔,完成了整个《论语》的思维导图。
“哈哈哈,”随手把毛笔一扔,拿起一叠图纸,哈哈哈大笑三声,这个平常温和儒雅的好人书生,此刻竟然像一个狂放潇洒的剑客。也是,能在科举要求的正楷外,凭爱好练一手草书的人,内心必然有一团燃烧的火焰。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苏顺转向苏明月,问到,“月姐儿,这种方法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在他们读书人这个领域,这就不好撒谎说自己看来的了,按苏顺的表现,有这种书籍,必然不会被埋没,即使埋没了,苏顺一定会让苏明月找出来,无奈,苏明月只有承认到,“我自己乱想的。”
“好月姐儿,真聪明。”苏顺完全忘记了苏明月已经是一个即将及笄的姑娘,用力摸一把苏明月的头发,问到,“月姐儿,把你这张思维导图给爹爹,爹爹有大用处,可不可以?”
“可以呀,爹,你拿去吧。”
“月姐儿,再想一个愿望,大一点儿的。”苏顺笑着叮嘱苏明月,拿起图纸扬长而去。剩下苏明月摸着头发想,看来这个方法真的很有用了,要特地用大一点的方法来奖励我。
要什么愿望呢?苏明月苦恼的想。
而苏顺,直接拿着思维导图去找了苏祖父,如此直白的图纸,加之苏顺的解释,苏祖父很快明白这种读书方法的价值。
对《论语》的理解,苏祖父浸淫大半辈子,造诣比苏顺更深。当下,苏祖父就拿起毛笔,想要在苏顺的结构上再添上自己的理解。然而,提笔后发现,纸张写满了,填不下了。
苏祖父想了想,拿起一张新的纸张,重头开始绘制思维导图。苏祖父的结构树更详细,苏顺跟着看,发现自以为了然于胸的《论语》,随着苏祖父的展开,自己竟还有漏掉的知识点。
两父子一个看一个写,专注沉迷,到了饭时,苏祖母来催促两人吃饭,见两人毫无反应,观察一盏茶的时间,苏祖母静静离开,不打断两人。
不知过了良久,苏祖父落下最后一笔,满足的叹息一声。
端详着自己笔下诞生的思维导图,苏祖父转头对苏顺说,“顺儿,这思维导图,真是我等读书人的利器呀。有此方法,科举的希望又多了一分。这,真是月姐儿自己想出来的?”
“爹,应是月姐儿自己总结出来的,你看这都是月姐儿的笔迹呢。从前亦未曾听说过这等读书方法。”苏顺解释到,许是苏明月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父亲对儿女的滤镜所在,苏顺一直觉得苏明月素有天分,常有灵光一闪而过。所谓灵光,就是常人与天才的区别了。现在想想,小时候苏明月被误认为是傻子,说不得是贵人语迟呢。(来自一个爹的脑补。苏明月:并没有什么天才。)
苏祖父听信了苏顺的解释,他教授这么多小学生,对苏家两姐妹投放的精力是最少的,苏明月的学习效果却是最好的。
“可惜了,可惜啊。可惜月姐儿不是男儿,不然我苏家,复兴有望。”苏祖父一直以苏家祖上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为荣,也一直试图复兴祖上荣耀,奈何后人包括他自己都不争气,如今血脉天赋显现,竟然是在一个不能科举的女娃身上,苏祖父心情是何等惋惜和沉痛。
“告诉你媳妇,少给月姐儿吩咐些日常事务,另外管家理事、、、、、管家理事还是要的,厨下暖房、针线刺绣这些,全交给下人。让月姐儿空出时间来,多多指导亮哥儿。”苏祖父一脸郑重的吩咐苏顺,有如此人才,就不要浪费在日常细务重复冗余的家庭劳作中,要让她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挥最大的光与热。纵然嫁人以后,一个智慧的当家主妇,远比一个勤劳的当家主妇更有价值。
“是,爹。”苏顺答到。
“你们两父子,还在讨论什么呢?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辰了,肚子不饿吗?”原来是苏祖母,见两父子还不出来吃饭,来催促两人。
听闻此言,苏祖父和苏顺才发现已到亥时,腹中早已肠鸣不止饥饿不已。苏祖母一直为两父子温着饭菜,两人心中有事,胡乱吃了填饱肚子了事。
吃过晚饭,苏顺回到房中,平日早已睡着的沈氏还在灯光下理着苏明媚的嫁妆单子,显然是在等候苏顺。
“如何等我到此时,你应该早点睡才好。”苏顺内疚说。
“无事,我本心系媚姐儿嫁妆之事,趁机理一理。”沈氏说,“何事与爹谈得这样晚?”作为当家主妇,丈夫从女儿房中呆了那么久,带走了一叠纸,最后还在公公房中谈话错过晚饭,如此大事,沈氏不从丈夫口中问个明白,是不会去睡觉的。
苏顺便将思维导图的事情向沈氏说明,又说了苏祖父对苏明月的评价及安排。
沈氏听后,良久无语,她商人出身,多是实用性识字,对科举之书了解不多。但嫁入苏家多年,公爹和丈夫对科举的执着和坚持当然了解。
“那思维导图,真有那么神奇?”沈氏问。
苏顺重重点头,也不介意,“月姐儿读书天分,在我和父亲之上。”
“既如此,我便按照父亲所说,减少月姐儿日常事务功夫,多让月姐儿辅导亮哥儿。”沈氏也不是见识困意家宅之中的妇女,公爹能对月姐儿如此高的评价,沈氏自不会强迫月姐儿将时间和才华消耗于日常琐事中。
停了停,沈氏笑着说,“想不到我们能生出月姐儿这等聪明孩子,相公还记不记得,当年月姐儿3岁左右的的时候,南门翠花还嘲笑月姐儿傻子呢,翔哥儿、月姐儿还与翠花她儿子他们打了一架。”
沈氏真的放下了,好几年,苏明月被嘲为傻子的是一直是她的心结,说起就冒火,如今竟然可以自己笑谈起。这可真是,无钱的时候被嘲笑穷人就丢面子,有钱的时候还自己装穷。
苏顺调笑一句,“可不是。亮哥儿可比我有福。”
这边两夫妻其乐融融,另一边苏祖父却辗转难眠,越想越兴奋。半晌,苏祖父一掀被子,爬起床,举着油灯便往外走去。
“这么晚了,你不睡觉干嘛去?”苏祖母被吵醒,没好气的问。
“不用管我,我去书房有点事。你自个儿睡吧,我今晚睡书房。”苏祖父说,举着油灯出了房门。
“这老头子,发癫。”苏祖母骂道,盖上被子,翻身睡去。
第26章 。读书三段法次日一早,苏明月被叫到书……
次日一早,苏明月被叫到书房。
听完苏祖父苏顺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又听到希望她今后多多教导亮哥儿课业的安排,苏明月对教导亮哥儿的没有意见,只是,看着苏祖父和苏顺眼下的黑眼圈,尤其苏祖父可能年纪大了,眼里红血丝特别明显。阿弥陀佛,昨晚看来很晚才睡了,苏明月心中暗暗念罪过罪过。
料不到苏祖父和苏顺对科举如此大的热情,再看看这大半天里苏祖父折腾出来的比她详细好多倍的思维导图,苏明月狠了狠心,决定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点,说,“爹,你有没有听说过读书三段法?”
“什么读书三段法?”苏顺问。
“就是,先读薄,再读厚,最后读薄,读书三段法。初读一本书,先读大纲和重要内容,细节暂不需了解,形成对这本书的初步认知,这就是读薄;再读书,在大纲的基础上,熟读细节,填充骨肉,这就是读厚;最后,将所有的细节浓缩、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就是再读薄。”苏明月解释说。
苏顺和苏祖父听完苏明月的解释,良久沉默不语。苏明月也不打扰他们,沉默便是在思考,思考便会有所得,以苏顺和苏祖父读书多年的积累,任何一点所得都会比她来得多。
两人沉思,苏明月便有点无聊,细看苏祖父做的《论语》思维导图,细枝末节详细好多,好多内容竟是如此理解,苏明月越看越惊奇,一边读一边印证自己所学,原以为自己对《论语》之解多年应有一点点成就,如今看来,还有很多缺漏之处。自己所胜出的,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到的开阔眼界。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功夫,苏祖父感叹到,“读薄,读厚,再读薄。果然精辟啊。”
“月姐儿,这也是你想到的。”苏祖父诚恳问到,眼里灼灼闪光,莫非真是天降文曲星在苏家?
“不是,是书房里一位老祖宗总结的。”苏明月否认,她可不能更妖孽了。
事实上,这也是后世的一个说法,但是苏家书房的一位老祖宗恰好也有类似感慨。这为老祖宗也是一个奇葩,他的爱好是造园林,早年这位祖宗得到一本书,第一遍读写了笔记,说这本书内容少;第二遍读又写了读书笔记,说这本书句句精炼内容繁多;第三遍读了还写了个总结笔记。
苏明月记得这本书,是因为这个老祖宗读书笔记真的诙谐有趣,书上还附有大江南北园林风格举例,常年困于家宅之内的苏明月便当旅游笔记读了。
听完苏明月所说,苏祖父不知道是失望还是觉得正常,毕竟世上可能还是正常人多。
苏明月可不理解苏祖父的复杂心绪,问到,“祖父,要我把书拿过来给你吗?”她可不露怯。
“那便麻烦月姐儿拿过来祖父书房吧。”苏祖父想见识一下这位老祖宗是何等大能,苏明月觉得他可能会失望了,因为这位老祖宗中举之后便沉迷山水,经常给富豪画园林图纸赚钱,跟祖父复兴苏家的愿望完全相反。
“那祖父,爹,没事我便先回去了?”苏明月问到。
“回去吧。”
看着也到时辰了,苏祖父该上课了,苏顺难得休沐两日,还有许多事要做呢。
苏明月命棉花将书送到苏祖父处,便不管自己这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在苏顺和苏祖父处带来何等风暴。
她照常的日日早起,锻炼身体,早上先跟沈氏管家理事,中午休息,下午忙活点自己的事情(读点杂书,研究研究一些苏祖父眼里不是正经学问的学问),然后准备辅导亮哥儿功课,晚上吃过晚饭后早早休息(天黑了,也没啥娱乐,可不早睡下了),日子规律得不行。
棉花相信,不管老天是下冰雹还是下大雨,二小姐的安排都会如常进行。棉花还知道二小姐有个记事本子,每天、每月、每季的计划和完成情况都写在上面,反正棉花是佩服到不行。有时候棉花觉得,二小姐生在这等好人家,何必这样自苦,好好享受不行;有时候又觉得,说不定正是二小姐这样勤奋又聪明,才能投胎成二小姐,而她棉花这等蠢笨,才注定投胎成下人。
休沐日结束之后,苏顺便再次到临县求学了。临走前,苏顺和苏祖父得出结论,不能贪多嚼不烂,一定要认真的、仔细的、好好的用思维导图法和三段读书法将《论语》梳理、总结一遍。读好这本《论语》,再读其他。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苏顺和苏祖父在学习和工作外的时间便被排满了,对待学问,两人都是认真细致的性子,一本《论语》印证、思索、总结,要达到两人的标准,便需要不少时间。而科举书籍,可不止那四书五经。
苏家男人沉迷学习,苏家女人准备婚嫁,各人自有工作,这个家规律又和谐的运转着。
过了10月,何能守完3年(27个月)的丧假,来向苏祖父告假拜祭他爹。
告假当日,苏顺刚好也在,他是个诚信君子,答应了何德照顾何能便要做到,这三年里,苏顺对何能投入的精力比外甥飞哥儿翔哥儿还多。
出孝这种大事,苏顺是必然要过问的,因此苏顺约了何能在书房见面。
三年过去,何能比当初长高了一个个头,许是蹭了苏明月喜欢投喂课堂同学的福,多吃一顿下午餐,何能比当初瘦竹竿养多了几两肉。加之在苏祖父课堂一直领先,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他原本皮相长得不错,加一点点读书气质加成,看起来就是一名俊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