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穿越者的使命呀,有什么比吃饱穿暖更有意义的呢。
苏明月心中瞬间激起了万丈豪情,哪一个穿越女没有金手指,没有指点美男,傲视权贵的美梦呢。也许,这落后的棉纺织业就是一个契机?
于是,苏明月接连几天沉迷剥棉籽和研究织棉布的机器,还缠着沈氏和余嬷嬷问了超多棉布的事情。
结果,结果当然是无所出了。普通人穿越了还是普通人。
穿越前,棉纺织业已经机械化了,苏明月还是托亲戚小孩子的课外作业福气,才认识到“古老的”脚踏式织布机。
即使再努力回想,苏明月也只能想起年代小说和电视剧里面,似乎农村是有那种老式的脚踏式织布机,家家户户能织布的呢。但是,那个家伙是怎么弄出来的呢?苏明月实在是想不出来。
而穿越后,穿越后苏明月3岁多点,能干点啥?啥也干不了!
明白自己能力的苏明月沮丧不已。
然而,她不知道,余嬷嬷还和沈氏感叹,“不愧是沈氏一族生出来的女孩子呢,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媚姐儿是这样,现在月姐儿开窍了也这样。”
沈氏一族,沈氏的娘家家族,衣被大商家,沈氏嫁妆自带产棉、养蚕、织布、制衣、刺绣产业,生产到销售一条龙,由此可见沈氏在衣被这一行涉入之深。
“可不是。”沈氏高兴的说,自从苏明月被说是傻子之后,沈氏对所有拔高苏明月的行为都十分赞同。亲妈滤镜十分厚了。
可见有时候误解就是这样来的。
然而很快,沈氏收到苏顺的来信,来不及为苏明月的天赋觉醒而高兴了。
“嬷嬷,相公写信过来,说在邻县感染风寒;发现名医;让我借口服侍他的名义过去看诊。”沈氏细细看过信后到。
“哪里来的名医,少爷信里可有说明?”余嬷嬷问。
“是随进士回乡的老大夫,他的夫人也是医学世家出身,对妇人病很有一手。但年纪大了,已经不出诊,故相公喊我借着服侍他的借口过去问诊。”
苏顺性子温和,在信里已经细细跟沈氏解释,“相公亦说他已经令人送了另一封信给老爷老太太,解释说是他感染风寒后身体尚未康复,十分不适应临县的辣味吃食,故而派人叫我过去伺候。令老爷夫人不必挂心,让我不必顾虑。”
“如此,夫人还在犹豫什么?”
“嗯”沈氏做了决定,“将我们和媚姐儿、月姐儿的行李分开了,明日先送两姐儿回县城,我们再出发。”
于是,苏明月的制棉研究匆匆结束,次日一早,众人驾起马车匆忙返城。
庄里头人目送马车走远。“一妞姐,你说夫人小姐还会再来庄子吗?”二妞问,这几天夫人和小姐过来,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而门外,是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
“夫人小姐再来,也不会带你走的。我们还是要好好干活,等长大跟娘学会织布,就有了一门手艺,将来才可靠呢。”一妞十分务实。
“哦”二妞明白一妞说的是最现实可靠的,然而还是忍不住心底空落落。不过很快这种空落就被忙碌的劳作填满。
然而,二妞并不知晓,在夜深人静里,她家的顶梁柱一家之主钱老庄头跟她有同一遗憾。
“这几日安排几个妞一直跟着两位小姐,原想着如果有幸被小姐们看上,带回去做个丫鬟,可比我们一家子在庄子里有前程多了。”钱老庄头搓搓手,对着大儿子叹气。
“爹,也是几个妞粗笨,夫人小姐如何看得上。你看夫人跟前的红线丫头,可气派了。”钱老大呐呐的说。
“你懂什么,红线再怎么气派不也是一个丫头,家贫被卖过来慢慢□□出来的。两位小姐年纪还小,身边也没有随身丫鬟,正是最好的时机了。”钱老庄头恨铁不成钢。
“那也没办法,谁让夫人小姐才过了几天就走了,明明之前吩咐说住半个月的。”钱老大丧气说,不过转头又兴奋起来,“爹,我们这次也不是没有收获呀,夫人赏下一匹细棉布,给我和二弟未出生的孩子咧。我们庄户人家,从来都是织布上交主家,哪里用过这等细棉。”
想到未出生的孩儿竟有这等福分,钱老大不禁咧嘴傻笑。
一匹棉布有啥可乐的,钱老庄头蹲地上想,其实最好的机会不是跟着两位小姐,而是有机会做小少爷的小厮呢,那才是一家子的希望。
可惜少爷夫人还没有小少爷。不过没有关系,小少爷始终会有的,先把孙子提前培养好。
钱老庄头细细回想这几天送夫人过来的车夫小厮如何穿着打扮、为人处事,发誓要把孙子往一等小厮方向培养!
钱老庄头一家的野望沈氏可不知晓,苏明月也不知道原来几个妞跟着自己是想把自己当老板,此刻苏明月苏明媚和沈氏正坐在一辆马车往县城里赶。
“媚姐儿月姐儿,爹生病了,娘要去照顾爹,你们跟着祖父祖母,乖乖听话,好不好。”沈氏细细嘱咐两个女儿。
“嗯,我会乖乖听话的,娘,爹会不会有没有事呀?”媚姐儿十分担忧。
沈氏摸摸媚姐儿的头,说“爹爹没事,爹爹只是生病了,娘过去照顾他。媚姐儿乖乖在家,帮娘照顾妹妹,等爹娘回来好不好。”
“嗯”媚姐儿用力点头,“我会照顾好妹妹的,我已经4岁半了,我可以的。”转而又叮嘱她娘,“娘,你跟爹说要好好吃药,吃药病才好咧。”
“好,我一定会按照媚姐儿说得,让爹好好吃药。”沈氏笑到,又对苏明月说,“月姐儿也乖乖听话,要照顾好姐姐好不好?”
苏明月原本担心古人的医疗水平,但看沈氏并无忧虑神色,料想苏顺病情应该不严重。此时沈氏如此问,苏明月也只能眨巴着大眼睛,脆生生说,“娘,我已经3岁半了,我可以的。”
所以你就放心吧。
第6章 。问诊沈氏带着苏明媚苏明月赶到家里,……
沈氏带着苏明媚苏明月赶到家里,苏家一家子整整齐齐迎在门口了,连出嫁在外的苏姑妈都回来了。
沈氏甚至没有进家门,在家门口匆匆下车,“爹,娘,相公在信里面已经跟你们说了吧。我就不进去了,直接赶路过去还能走半天呢,媚姐儿月姐儿就托给你们了。”
转头又对苏明媚苏明月两姐妹说,“媚姐儿月姐儿在家乖乖听祖父祖母的话好不好。”
“好,娘,我乖乖听话”苏明媚苏明月两齐声说。
“顺儿他媳妇,你就放心去吧,媚姐儿月姐儿我会替你照顾好的。”苏祖母牵过两个孩子,“家里收拾了一些衣服,邻县冷,你带过去给顺儿,可不能再着凉了。”
“还有我收拾了一些食材配料,大嫂你带过去煮给我哥吃吧。我就料到我哥吃不惯那边的辣。”苏姑妈插嘴说。
“好,爹娘,那我走了。”沈氏带上衣服食材,又登上马车,匆匆出发。
看着马车远去的背影,苏姑妈十分担忧,“你说这离得远,也不知道我哥这病咋样了?”
“没咋样,不严重。”苏祖父一派镇定。
“爹,你怎么这样说?我哥单单给你一个人捎信了?”
“你哥都有心情嫌弃饭食,让你嫂子过去伺候他吃喝了,能严重到哪里去,也就是静养肠胃。”
“想想也有道理,爹你说我哥那么大一个人,生病居然还想吃家乡饭菜”
“这有啥出奇,古人还有莼鲈之思呢”
“祖父,什么是莼鲈之思呀?”苏明月想不到这个时空也有莼鲈之思的典故,忍不住问。
“莼鲈之思呢,是说有一个大官,十分想念家乡鲈鱼的味道,于是辞官回家吃鲈鱼了。”苏祖父耐心向孙女解释。
“啥,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傻瓜蛋!为了吃一条鱼,连官都不做了!”苏姑妈惊叫出声,不敢置信。
“什么叫傻瓜蛋”苏祖父对苏姑妈的大惊小怪十分不满,瞪眼到,“这是单纯的鱼吗,这是一种寄托着思乡之情的感怀。”
苏姑妈撇撇嘴,十分不服,“一条鱼,还寄托着思乡之情。当了大官,啥鱼吃不到”
“粗俗”苏祖父一甩袖子,不想再跟苏姑妈这个女儿说话。
苏明月细细听着,暗自思量:这个时空跟原来的华夏历史十分相似,连典故都一样。很可能是华夏历史的平行时空分支,只是不知道发展都哪个年代了,当今皇帝尊号是什么。
可千万祈祷接下来是太平盛世,古代乱世人不如狗,万一到那种易子而食的混乱年代还不如早早再投胎一次算了。
————
沈氏匆匆赶到邻县,见丈夫只是身材消瘦一点,但能走能动,精气神都还好,方才放下心中那一口气。
“娘子,让你担心了”苏顺说,“只是一个小风寒,已经大好了,只是想着难得这样一个机会,才想着写信让你过来。”
“相公你没事就好”沈氏说,“信里面也难说得明白,这大夫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夫妻回房细细商量,余嬷嬷指挥车夫和小石头卸下带来的食材衣服,收拾收拾准备煮晚餐。
次日,借着沈氏不放心苏顺病情要去复诊的借口,两夫妻再次来到大夫家,只是问诊人变成了沈氏。
“大夫,我娘子身体如何?”苏顺问。
“别着急,我细细看”女大夫两指搭在沈氏手腕,低头思量。
沈氏见女大夫年近50岁,但是身姿挺拔,唇色红润,保养得十分好。忙私底下碰碰丈夫,安抚住苏顺。
“你年少接连生育,还曾伤及底子一次,应该是难产或者大出血”女大夫说。
“对的,大夫,我生次女的时候难产大出血,当时大夫曾说对生育有碍,这几年我也一直吃药,是还没有养好吗”沈氏追问。
“给你开药的大夫医术不错的,你当年的产伤已经基本养回来了”大夫安抚说,“至今尚未有孕,一是当年产伤的缘故影响,二是你本身骨架小体质弱,加之常怀心思,综合各种缘由才难怀上。”
沈氏听此,想到农庄那些生几个还在下田的农妇,疑惑问到,“大夫,你说我天生骨架小体质弱影响生育,是不是我当年产伤也因为此缘故?我近日了解到,常年劳作的农妇们,身体强健,多次生子都十分容易,是不是有这个原因。”
“你十分聪明,”女大夫赞赏到,“是的。女子身体强壮程度影响生育,贵妇人们常常困在家宅之中,出入皆有车轿代步,故身体比寻常人家体弱,更易难产。而农妇们终日劳作,少有此事发生。”
“大夫,那我应该怎么办?”沈氏想大夫这样跟她说,肯定有办法。
“你以前的药方给我,我给你调整几味,你的身体再吃一段时间药也可以”大夫伸手要过药方,考虑一下,调整几味药用料,重新写过递给苏顺,“但是,吃药终究不是治本之法。想要身体强健,还是要多动多走。你可以常常去寺庙拜拜,尽量步行去,多散散心对你心情也好。”
“好的”沈氏乖乖到。
“另外,我教你一套养身拳法,你一日一次的做,坚持半年,应该就有效了”女大夫站起来,说“苏公子便先回避吧。”
苏顺连忙避让出去,女大夫手把手教了沈氏一套拳法。如果苏明月在此,肯定会十分惊讶,这套拳法跟五禽戏何其相似。
虽然这套拳法似乎有点不雅,与当下女子贞静娴淑的审美不符,但沈氏也努力记住了。
见沈氏已经记住动作,女大夫停止教学,然后说,“我叫你丈夫出去,一是学拳不方便,二是我要问你,房中之事,你们一般月事前还是月事后?隔几天一次?”
沈氏的脸色迅速飘红,咬咬牙,她回忆一番后认真说,“我们平常没有规律,除了月事期间都有。相公忙的时候便十几天一次,相公空闲时便几天一次。”停了数顿,沈氏又说,“这两年来我们夫妻求子心切,最近便、、、过于频繁了一点、、、、、有时一天数次或者一天一次。”
说完沈氏脸色已经红得似天边的晚霞。
“你不必害羞,敦伦之事如饮水食饭,人之常情。”女大夫淡定到,“只是你求子,便要注意,第一月事后第12…17天最容易怀孕,第二间隔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好,你可以理解为一颗种子栽种太早还没成熟,太迟又已经老去,因此同房3…4天一次是最易有孕的。”
沈氏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忙紧张记住。
“你也不宜太紧张,有时有心栽花花不吃,无心插柳柳成荫,”女大夫说,“你的身体没有大问题,按照我说的做,半年后或许就会有好消息了。”
“谢谢大夫,承大夫贵言了。”沈氏十分感激。
“可以了,回去吧”女大夫挥手送客。
沈氏回去之后,挑可以说的细细与苏顺和余嬷嬷说清楚。待苏顺休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