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前朝的朝廷素来仁慈,见这个部落实在可怜,就让太原的河东节度使收留了这个部落。
而太原节度使发现这个部落由于逃亡,个个骑术娴熟,就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军队,用来抵御契丹。
于是,朱邪一族,就从投奔前朝变成了给前朝打工。
朱邪一族尽职尽责给前朝抵御契丹,并且因为抵御有功,多次受到朝廷加封,身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爹(他爷爷已死)还被前朝赐姓国姓,封了将军。
于是从这,朱邪一族才转成汉姓。
当今皇帝也跟着他爹开始姓李。
可这姓好改,话却难改。
当今皇帝那时已经是半大小子,早已跟着族人胡语说得溜,再想改汉话哪那么容易,再加上那时皇帝他爹正忙着天天打仗,也没时候管孩子,所以皇帝也没上过学,就算后来能听懂汉话,认识几个字,也聊胜于无。
其实不止皇帝,整个朝廷的武将几乎都这个水平,朝廷的武将大多是原来朱邪一族的族人,跟着老族长汉化的,话都说不流利,更别说读书识字了。
当然,也有例外,其实整个皇室,也曾经是有文化人,那就是先帝。
先帝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不过先帝是嫡子,当今皇帝是庶子,并且先帝比当今皇帝小近二十岁。
当今皇帝出生时,他爹还正在跟契丹打仗,拼军功,可等到先帝出生时,他爹已经封王了。
所以先帝一出生,是在晋王宫出生的,并且由于是嫡子,一出生,就有老晋王那些幕僚悉心教导。
因此先帝不仅弓马娴熟,还能文能武,平时读个《春秋》,都能随手做首诗!
这大概就和后世的70后,90后一样,70后小学读不完可能就辍学了正常,而90后,随便读读,也能混个初中毕业证。
只可惜这位惊艳绝才的开国皇帝,死于十七年前的兵变,其后当今皇帝继位称帝,满朝武将,又退回了文盲行列。
所以那天林风在皇帝面前背了一段《大学》,是真惊到皇帝了。
皇帝大概也没想到自家这群文盲中,居然能出个文化人吧!
没错,会读《论语》,会背《大学》,这文化水平,已经可以笑傲整个朝廷武将!
只可惜,只是武将,比起文官,林风依旧是开蒙水平,所以藏书阁一位学士略微问了他两句,就打发他来晒书。
大概在那位学士眼里,把书交给林风修订,和毁书没两样。
林风晒完手中的书,就起身,接着回屋里,又开抱出一摞。
虽然那位学士没具体说晒多少,可作为新人太偷懒也不好,所以林风就保持着一天晒一个书架的进度,既不显得太闲,也不会累着自己。
林风这次抱的书有点高,都有点挡眼了,所以在迈门槛时,林风小心翼翼一边歪头看着门槛,一边往外走,结果就没注意到前面。
嘭——
林风感觉自己撞上一个人,然后手中的书卷哗得一下要掉。
林风一惊,这些书卷可宫内的典藏,要损坏了他可是赔不起,林风一扎马步,稳住地盘,成功托住了书。
林风是稳住了,可他前面的人可就没这么好运,那人只觉自己撞上了一堵墙,嗷得一下摔倒了。
“死小子,走路不长眼啊!”对面的人坐在地上骂。
林风忙把书放在一边,这才发现摔倒的是一个老头,忙去扶他。
“滚!老夫不用你扶!”老头一手摔开林风的手,气冲冲凶道:“你是哪家的小子?这么没教养!”
林风顿时委屈,他抱着书,是没注意到前面,可他走得很慢,这样还能被撞上,明明是这个老头不看路往里冲好不好,而且开口就说人家没家教,这未免也过了吧!
第165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番外一)
因此这些校书郎; 自然也不可能每个都有资格修订宫中书籍,大多数,进来也就打了杂。
所以当上校书郎的头三天; 林风被上峰随手指派着晒了三天的书。
今天是第三天。
林风悠闲地晒着书,晒书?晒书好啊,起码不用在家被两个大儒逼着读书。
虽然浪费体力; 可不浪费脑子啊!
所以对于这晒书虽然枯燥无味,林风却干得很是自得。
而且更好的是,校书郎人数多; 平时干活时可以偷偷唠个嗑; 林风只进来三天; 就听了不少朝廷八卦,知道了不少朝廷内幕。
例如:当今皇帝其实是个文盲。
林风无意间听到这个八卦时; 惊得差点手中的书都差点掉了,在林风以前看的影视剧中,皇帝不说玉树临风,才气逼人; 那肯定也是威严庄重; 学富五车; 所以在林风的印象中; 皇帝肯定学识不错,可事实证明; 那只是影视,当今皇帝,确实是个文盲。
当然; 当今皇帝也不是一点字都识; 简单的字还是认识的; 只是认识的十分有限,最起码你拿一本论语给他,他就不一定能读下来。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怪他,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说起来皇帝这一支,虽然和前朝皇室一样姓李,虽然天天说是前朝宗室,可事实上,当今皇室和前朝皇室,别说血脉,连民族都不一样。
当今皇室,本姓朱邪,一百年前,全族还在河西走廊以部落的形式放马。
当时整个部落的族长,是当今皇帝的爷爷,朱邪执宜。
本来人家整个部落在河西放牧好好的,可不巧吐蕃和前朝朝廷在河西争夺地盘,当时朱邪部落本是吐蕃的附庸,自然得跟着一起出征。
可吐蕃对依附的部落一向苛待,也不拿依附的部落当人,所以每逢打仗,都让依附的部落当前锋。
如此几仗下去,被当前锋的朱邪一族损失惨重,据说族中男丁十不存五。
当时作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爷爷朱邪执宜看到族中如此损失,痛不欲生,在朱邪一族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带着族人从吐蕃叛逃,投奔中原的前朝。
可从吐蕃逃出来是极难的,又是带着一族的人逃亡,所以三万多人口的朱邪一族,经过上千里逃亡,最终只有不到一万人□□着逃到了中原,而且经过多次被围剿被迷路,这群人逃到的还不是前朝的国都长安,而是北方边关的太原。
当时前朝的朝廷素来仁慈,见这个部落实在可怜,就让太原的河东节度使收留了这个部落。
而太原节度使发现这个部落由于逃亡,个个骑术娴熟,就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军队,用来抵御契丹。
于是,朱邪一族,就从投奔前朝变成了给前朝打工。
朱邪一族尽职尽责给前朝抵御契丹,并且因为抵御有功,多次受到朝廷加封,身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爹(他爷爷已死)还被前朝赐姓国姓,封了将军。
于是从这,朱邪一族才转成汉姓。
当今皇帝也跟着他爹开始姓李。
可这姓好改,话却难改。
当今皇帝那时已经是半大小子,早已跟着族人胡语说得溜,再想改汉话哪那么容易,再加上那时皇帝他爹正忙着天天打仗,也没时候管孩子,所以皇帝也没上过学,就算后来能听懂汉话,认识几个字,也聊胜于无。
其实不止皇帝,整个朝廷的武将几乎都这个水平,朝廷的武将大多是原来朱邪一族的族人,跟着老族长汉化的,话都说不流利,更别说读书识字了。
当然,也有例外,其实整个皇室,也曾经是有文化人,那就是先帝。
先帝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不过先帝是嫡子,当今皇帝是庶子,并且先帝比当今皇帝小近二十岁。
当今皇帝出生时,他爹还正在跟契丹打仗,拼军功,可等到先帝出生时,他爹已经封王了。
所以先帝一出生,是在晋王宫出生的,并且由于是嫡子,一出生,就有老晋王那些幕僚悉心教导。
因此先帝不仅弓马娴熟,还能文能武,平时读个《春秋》,都能随手做首诗!
这大概就和后世的70后,90后一样,70后小学读不完可能就辍学了正常,而90后,随便读读,也能混个初中毕业证。
只可惜这位惊艳绝才的开国皇帝,死于十七年前的兵变,其后当今皇帝继位称帝,满朝武将,又退回了文盲行列。
所以那天林风在皇帝面前背了一段《大学》,是真惊到皇帝了。
皇帝大概也没想到自家这群文盲中,居然能出个文化人吧!
没错,会读《论语》,会背《大学》,这文化水平,已经可以笑傲整个朝廷武将!
只可惜,只是武将,比起文官,林风依旧是开蒙水平,所以藏书阁一位学士略微问了他两句,就打发他来晒书。
大概在那位学士眼里,把书交给林风修订,和毁书没两样。
林风晒完手中的书,就起身,接着回屋里,又开抱出一摞。
虽然那位学士没具体说晒多少,可作为新人太偷懒也不好,所以林风就保持着一天晒一个书架的进度,既不显得太闲,也不会累着自己。
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番外二)
要说这皇宫内禁的路; 其实他比皇帝还熟,毕竟他当年住皇宫的时间,可比当今圣上早多了。
紫袍男子顺着宫墙一路往外走,刚走到御园一个路口; 就听到前面一阵鞭子声; 不由皱眉; 走过去。
走到那; 紫袍男子就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穿着皇子服饰的男子正拿着鞭子,抽两个小太监; 旁边还跪着几个,一边抽一边还叫嚣。
“你们两个不长眼么; 敢冲撞本皇子!”
紫袍男子见状眉毛一皱; 虽然早已见怪不怪,可每次见了,仍忍不住动气。
紫袍男子干脆走过去; 笑着说:“二殿下。”
二皇子正在教训不长眼的内侍; 听到这声音一激灵,忙把鞭子背在身后,转过身来; 对紫袍男子见礼; “见过相公。”
紫袍男子微微侧身,受了二皇子半礼; 笑眯眯地说:“老臣刚从陛下那回来,陛下刚刚还谈起殿下的学业; 很是忧心; 让老臣能来多照看一下殿下; 老臣今天中午正好有空; 不如老臣去殿下温习一下功课如何?”
二皇子一听紫袍男子要查功课,立刻汗毛倒立,开什么玩笑,紫袍男子给他请的皇子傅都被他打回家半个月了,这半个月他何曾读过什么书,要一查还不露馅了。
二皇子忙打了个哈哈,“本皇子今儿中午不巧要去母后宫中用膳,怕是不方便,相公公务繁忙,就不劳烦了相公了。”
紫袍男子笑道:“原来殿下要去皇后娘娘宫中问安,确实耽误不得,那臣就下次有空再去好了。”
二皇子尴尬地笑了笑,也不敢约下次的时间,忙带着下人匆匆走了,“相公,母后正在宫中等孤,孤先去看母后了。”
紫袍男子笑道:“老臣恭送殿下。”
二皇子一走,紫袍男子转过身,看了一眼地上两个血肉模糊的小太监,淡淡地说:“送他们去御马监,告诉监头,让马医给他们看看,用些药,这两人以后就放他那了。”
旁边跪着的小太监们正不知怎么办,一听紫袍男子说得,如临大赦,忙磕头,“多谢相公救命之恩,多谢相公救命之恩。”
这两个小太监是被主子打了,别说叫大夫,连药都没有,只能自己挺着,多数是要活不下的,如今去御马监,说不定还能活下去。
紫袍男子摆摆手。
几个人忙抬着两个人朝御马监去了。
紫袍男子心事重重地继续朝宫外走去。
皇帝年轻时忙着征战沙场,留下的孩子并不多,如今还活着的,只有潞王、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和两个公主。
潞王最年长,当年跟着陛下南征北战,也算军功卓越,本来以这家伙的军功,完全没后面几个皇子的事,可偏生,这家伙不是皇帝亲生的,皇帝年轻时曾纳一寡妇为妾,这寡妇有个十岁的儿子,皇帝要了人家娘,顺便养了人家儿子,这便是潞王,所以虽然潞王是长子,上了玉牒,也战功赫赫,皇帝大臣立嗣也不考虑他。
不过皇帝倒是挺疼这个儿子,毕竟是头一个,哪怕不是亲生的,毕竟是自小养大的,所以登基后就封了王,封了封地。
剩下的就是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四皇子其实也不是皇帝亲生的,四皇子是皇帝一个侄子,自小父母双亡,皇帝就认了做自己儿子,这事虽然不公开,但在朝堂上也不算秘密,所以也可以排除。
所以皇帝亲生的,其实只有二皇子、三皇子,这两个皇子是皇帝登基前侧室所生,还是同一个娘的,只是性格却天差地别,二皇子性情凶悍暴躁,三皇子性情温和却懦弱,但为帝者,懦弱无能就是罪,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