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林风会说他很得皇帝疼爱,为什么皇帝会封林风为银枪指挥使,毕竟是亲孙子,哪怕明面上不能认,暗地里,皇帝肯定也不会亏待。
自觉猜到真相的李齐瞬间心情好起来,想不到林风这小子,出来一趟还真认到了亲爹。
林情儿也是,你有玉佩早拿出来啊!
要早拿出来,我带着你们娘俩进京,你们娘俩也不用在乡下受罪,我也不用天天窝山沟里。
不过好在现在也不晚,如今皇帝认了林风,他教养林风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想到这,李齐顿时高兴起来,说不定他这次回来能借着这个功劳官复原职呢!
正美滋滋地想着他不小心捡到的这个金疙瘩,突然,李齐觉得有些不对。
皇帝虽然认了林风,可并没有直接认林风,而是让冯相顶的锅,那这是不是说,皇帝为了皇家颜面并不想让林风的身世被别人知道。
而且李齐想到了之前李虎蒙面袭击他的那天晚上,虽然李虎后来认出他没对他动手,可怎么看,那晚上也不是去请他的吧!
李齐一个激灵,站起来,皇帝和冯相不会想掩盖小风的身份吧!
那身为知道真相的他……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小二的声音,“小郎君,你说的那位李叔,可能就是这位……”
李齐忙走过去,打开房门,就看到林风跟着小二上来。
“李叔,果然是你!”林风一看到李齐,忙跑过来。
小二看到林风找到人,笑着说:“那小的去给两位准备茶水。”
说完,下去了。
李叔侧身,让林风进了屋,关上门。
刚才还兴奋地心情有些忐忑,小心问:“冯相可要见我。”
林风把包袱放在桌子上,“我爹本来应该是要见你的,不过西北刚出了地动,我爹忙着出去,他让我转告你,说他到时会出个条子给兵部,让你先回老家,到时兵部会给你任令,不过他还说了一句好奇怪的话,说我叫告诉你‘什么该说什么别说,让你心里有数’,李叔,是什么事啊?”
李齐一个激灵,心道果然,皇帝和冯相不希望小风的身世被世人知道。
李齐忙打了个哈哈,“没什么,大概是说我以前是先帝御林军副指挥使的事吧。”
林风恍然大悟,是哦,他叔这身份确实别乱提的好,要是被一些有心人知道,确实容易生事。
林风就说:“李叔,虽然你以前是御林军副指挥使,可好汉不提当年勇,你也别抱着原来的身份矜持,等接到兵部任令,还是当自己是新人去入职的好,省得弄出事端。”
李叔听了哭笑不得,他都在山沟窝了十七年了,早没拿自己当御林军副指挥使,不过面上还是说:“我还用你教,你叔我都懂。”
林风说完正事,把带来的包袱给李叔,“李叔,我爹让你回晋阳等通知,我想着晋阳路途遥远,你虽然等任职后有俸禄,可毕竟现在没有,我就自作主张替你准备了行李,你可千万不要推辞。”
李叔霎时间感动得泪流满面,孩子果然没有白养的,真可以养老的!
李叔接过行李,想着皇帝和冯相,也不敢在京城多留,干脆和林风当场告别,“晋阳路途遥远,既然冯相说了给兵部递条子,想必不日就有任命,正好也见了你了,我看不如我等会就启程吧!”
“这么急?”林风惊讶。
“我好多年没回老家了,也不敢回老家,如今既然身份无碍,也想早点看看。”李齐笑着说。
林风顿时不好说什么,“那李叔你一路小心,对了,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卢质是我先生,我爹之前送我去上过学,你要有事,也可以找他帮忙,到时说我名字就行。”
李齐眼前一黑,卢质,那不是先王爷的掌书记,先帝和当今皇帝的老师么!
冯相特地把小风送去给卢质教,这要不是皇孙,卢质会纡尊降贵教么!
李齐麻溜提起包袱,和林风告别,一溜烟走了。
林风看着李齐离开的身影,摇摇头。
唉,李叔果然好多年没回家太想家了!
看这归心似箭的样子!
*
李叔和林风前后脚出了客栈,不远处,一个巷子拐角后,一双怨毒的眼睛紧紧盯着两人。
“我说这乡下人怎么突然有底气不干了,还突然住得起客栈,原来如此。”
此人,正是李琪府的管事。
之前他被李叔推倒摔了个屁股堆后,就大怒不已,可等他爬起来,李叔已经出了府,而等他再追出去,想找人收拾这个不听管的护卫时,却发现李叔进了客栈。
当时管事就惊讶,这穷酸乡下人,居然住得起客栈,可别被客栈丢出来。
可他在远处看了一会儿,李叔居然也没被丢出来,管事顿时大气,好家伙,这人一定是偷了府上的钱。
要不凭他那穷酸样,怎么可能住得起客栈。
所以管事当即就要回去叫人,去抓这个贼,可没想到他刚要转身,却看到林风提着包袱过去,对门口的店小二询问李叔是否住在这,并且一番描述后,管事知道,这小子是来找那个乡下人的。
管事当时就奇怪了,这小子不是冯相家的庶子么,怎么和他府上的侍卫认识?
难道是冯相想对付他家老爷,管事于是也不再回去,而是偷偷靠过去。
结果过了一会,两人一前一后出来,李叔手上,居然提着林风之前提的那个包袱。
管事瞬间怒了,好啊,姓李的,你果然是收了冯家的钱来我李家卧底的!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管事看李齐要走; 忙偷偷跟上,本以为李齐要去冯府,却不想跟着跟着李齐居然出了城。
而且李齐一出城; 就融入人群; 消失不见了。
管事气的跺脚; 急匆匆回去了。
而城外一处草垛后; 李齐拍拍身上草出来; 其实刚刚在城里,他就发现有人跟踪; 不过没好打草惊蛇; 如今到了城外; 他才不会带个尾巴呢,李齐把行李往肩上一甩; 悠悠走了。
此时李齐还只以为管事是因为今天被摔的事心生怨恨,也没当回事; 不过很快; 他就后悔今天的轻率。
李府
“废物; 跟个护卫都能跟丢,你还能干什么!”李琪对着管事一阵咆哮。
旁边管家忙劝道:“大人; 您消消气,这事也不能怪岭子,那姓李的毕竟是护卫; 岭子跟不上也是有情可原。”
管事感激地看了他叔一眼,管事狠狠瞪了他一下; 管事忙又低头站好。
李琪一甩手; “你真看到那姓李的收了冯家那孽子的钱。”
管事忙说:“小的看得一清二楚; 那冯家小子提着一个包袱进去; 后来那姓李的提着出来,并且拿着走了,小的可以肯定,那定是冯家小子收买那姓李的钱。”
李琪袖中的手一抖。
当初他在大殿上揭了那小子身世,如今那小子收买他护卫,定然是想抓他把柄报复他,果然是外室养的,就是狠毒!
李琪忙想了想最近自己有没有干什么可以被抓把柄的,这一寻思,居然还不少。
李琪顿时心里有些慌,这些把柄要被那小子弄了捅给他爹,他以后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管家。”
“大人?”
“你即刻挑一队护卫,去追那姓李的,务必把他给老夫抓回来!”
“是,大人。”
……
林风把小悠悠交给管家,再三叮嘱管家爷爷一定记得每天三顿给他的小宝贝喂食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宫,继续当差。
结果一回宫,他惊讶的发现,整个皇宫怎么乌烟瘴气的。
随便一个宫殿,居然都在烧香。
林风忙拉过他一个哥们,“这是怎么了?”
那哥们见怪不怪,“你刚来没见过吧,没事,陛下正带各宫烧香祈福呢!”
“祈福?”
“不是西北地动了么,陛下这人就这样,遇到天灾就临时抱佛脚。”看林风不清楚,那哥们就给林风科普了一下。
原来当今皇帝陛下有个奇葩的习惯——凡遇天灾,临时抱佛脚。
说起这个习惯,还是皇帝登基后才得的,皇帝登基前,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登基前,皇帝甚至是个急性子,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结果一朝兵变意外登基,还没享受登基的君临天下,就接了先帝的烂摊子,空空的国库和已经快半年没发俸禄的朝臣。
甚至当今皇帝当初都差点没钱办登基大典。
皇帝自此被穷怕了,甚至到了听钱发抖的地步,好在后来皇帝用了冯相,冯相励精图治,终于才让天下富足,国库丰腴起来,皇帝那穷病才不治自愈,可即便如此,皇帝也落下了个毛病,就是极度担心天灾。
据说皇帝刚登基的几年,冯相在外面打理政务,皇帝帮不上忙,就天天在宫里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
说来也怪,那几年还真风调雨顺,从此以后,皇帝就养成遇事烧香习惯。
其实对于这个习惯,朝中不少大臣,甚至包括冯相,都不赞成的,毕竟子不语乱鬼神,身为一国之君,太沉迷于宗教信仰终究不好。
历朝历代都有沉迷于信佛信道的君主,因为导致天下佛教道教大兴,劳民伤财。
可很快,大臣们就发现他们担心多余了,皇帝虽然沉迷于烧香,却是实用主义。
例如遇到一件事,皇帝想求神,他不像一些信徒一样,虔诚地猜佛或者拜道,他是所有神像都拜。
但凡他知道名的,他都烧香求一遍。
所以群臣常常发现,上午皇帝在拜佛,下午皇帝在拜道,再明天,皇帝又可能在拜观音。
最奇葩的是一次,天突降暴雨,皇帝担心暴雨冲毁农田,居然从宫里一次掏出三十张不同的佛、道、神画像,直看得当时在场的大臣瞠目结舌。
大臣这才发现,原来他家皇帝,信的不是佛,也不是道,而是广撒网,多捞鱼!
管他什么,都拜一遍,总有一个中用的!
而且更搞笑的是,他家皇帝只有想求事的时候才烧香,也就是典型的临时抱佛脚。
如此一来,群臣们也放心了,拜吧拜吧,就当皇帝烧香买心安。
而皇帝临时抱佛脚的习惯,也在朝中不胫而走。
林风听了也哭笑不得,他没想到皇帝老爷子还有这么逗的习惯。
那哥们给林风科普完,又笑着提醒,“快收拾收拾东西吧,陛下除了在宫里烧香,还会一次把京城周围有名的寺庙道观都拜一遍以求心安,到时咱们御林军肯定得护卫。”
林风一听,也忙回去收拾东西。
果然,第二天,皇帝就不满足只是拜他宫里那几十种神佛,决定出宫再增加一下数量,于是御林军忙护卫着皇帝,出宫烧香。
……
林风下了值,刚走回禅房,就看到禅房门口一群二代在那要投骰子。
“林风,你也下值了,快来玩!”安指挥使的儿子安林对林风招招手。
林风好奇地凑过去,“你们在玩什么?”
“玩猜大小啊!”安林兴冲冲地说。
“猜大小,”林风一听兴趣大减,“以前不都是玩投壶加骰子么,怎么只玩骰子,多没意思啊!”
旁边一个和林风相熟的笑着说:“这不是没办法吗,现在又不是在宫里,那些玩得都没带出来。”
旁边一个二代也叹气,“这次跟着陛下出宫急,好玩得都没来及带,这寺庙又单调无趣,如今除了这骰子,还有什么能玩的。”
旁边其他二代听了也纷纷叹气。
他们这种二代大多是半大不小的孩子,让他们天天呆山上,还不给他们玩的,实在让他们有些难熬。
“唉,咱们要不玩鉴宝吧!”
“鉴宝?”
“咱们都是大富之家,平时见的好东西也不少,不如咱们每人拿个随身物件,比比眼力。”
众二代听了眼睛一亮,这个提议,可真抓住了二代喜欢斗富的心理。
“这提议好!”
“好玩,好玩!”
众二代立刻决定玩鉴宝。
那个提议的二代也为了抛砖引玉,首先从身上摘出一块玉佩,放上,笑着说:“那我就先献个丑!”
众人定眼一看,顿时大笑,指着他,“难怪你要玩鉴宝,原来是为了显摆自己刚得的这块和田玉!”
这个二代拱拱手,“见笑,见笑!”
旁边一个擅长鉴玉的二代已经拿起玉佩,点评道:“通体碧绿,略有微翎,正是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蓝田玉,还是其中极品。”
旁边众二代顿时鼓掌,“不愧是王家,果然是识玉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