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顿时又想大儿子了,忙准备了些新进贡的水果,让送到大儿子府上,顺便暗示:
儿啊,你咋好久都没进宫陪爹了呢?
这天,当值的正好是林风,林风就和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一起,带着水果去了。
林风和大太监都知道潞王这些日子为什么闭门谢客,所以到潞王府前,两人都以为会见到一个消沉的潞王,或者窝在王府憋屈的潞王,可等见到潞王,两人居然发现,潞王正在府里和一个文士悠闲地下棋。
林风和大太监又一丝惊讶,不过两人掩饰得很好,直接送上水果,等潞王谢恩后,两人就回去了,只是在送他们离开时,林风不由微微侧目看了那个文士一眼,因为他发现这个文士好像有点跛脚。
出了潞王府,林风忍不住问身边的大太监,“刚才那位文士是谁?我以前听人说潞王殿下性子火爆,最讨厌文人磨磨唧唧,没想到刚才见到殿下和文人相处的蛮好的,可见传言不可信。”
大太监笑了,“潞王殿下确实很讨厌文人,就连他的谋士中,都没几个文人,不过刚刚那人是例外。”
“啊,为什么?”
“因为那个不是潞王殿下的属下,是潞王殿下的邻居!”
林风张大嘴巴,“邻居?”
大太监给林风解释,“刚刚那位文士是御史中丞吕琦,他的府邸正在潞王府隔壁,所以两人关系不错。”
“那位文士是御史中丞?我刚刚看他脚有些跛,朝廷不是历来规定凡入仕者,必须五官端正、四肢健全,那位怎么能进仕途呢?”林风也是到了古代,才知道古代做官有个坑人的规定,那就要求外貌。
你要长得歪鼻子斜眼,哪怕你再有才,都很难当官,因为第一条五官端正就能刷掉你。
“他啊,他确实本来不能的,不过先帝感其父子忠义,特地让他入仕的。”
“忠义?听着好像有故事,公公,您快给我说说。”
大太监和林风也算认识一段时间了,知道这位小郎君素来爱听八卦,就给他讲,“这位御史中丞家里有个爹,御史中丞对其孝顺无比,每天都亲自侍奉,可你知道么,他的爹其实不是他的亲爹。”
林风眼睛一亮,这八卦光听开头就很有意思。
“他这个爹,其实是他亲爹的掌书记,当年御史中丞的父亲是沧州刺史,因事触怒了他的顶头上司卢龙节度使,被卢龙节度使判了全家斩立决。
当时吕琦是沧州刺史最小的儿子,只有十多岁,在法场上,他爹的掌书记为了救他,就谎称吕琦是自己的同胞弟弟,不小心跑到刺史府玩,才被官兵误抓,监斩官一时不查,就把吕琦放了。
不过这位掌书记也知道这事只能瞒一时,所以一接到吕琦,就带他逃出了沧州,两人一路逃亡,吕琦年纪小又走不动,那位掌书记怕有追兵,就背着他,一直从沧州逃到晋阳,等到晋阳时,那位掌书记因为走得太过,腿几乎废了,而吕琦,因为被那个掌书记背着,要好许多,可即便如此,也双足都是血,好了后有些微跛,这事传到当时还是晋王的先帝耳中,先帝感其忠义,就特令吕琦入仕。
所以,吕御史,确实是朝中唯一身有残疾入仕的文官。”
林风听了感慨,“能冒着杀头的危险救上峰的儿子,这位掌书记,还真是担得起忠义二字。”
大太监点点头,“小郎君说得是,不过这种忠义,也就是掌书记,换个别人,也是做不来的。”
林风不解,“这关掌书记什么事?”
大太监诧异地看着林风,“小郎君不会不知道掌书记意味着什么吧?”
林风当初听孔循说过一嘴他爹曾是先帝的掌书记,随口说:“不就是谋士的意思么?”
大太监咂咂嘴,“这么说也没错,不过总觉得有些不大准确,你有没有听过掌书记有一个别称——入幕之宾。”
林风瞬间瞪大眼睛,“入幕之宾!”
这一刻,林风瞬间想到了前世看到的那些口口小说。
别怪林风,谁让当年同事中有一个女同事是腐女,这位天天拿着手机嘿嘿笑,惹得一众同事对她看得手机内容好奇不已,忍不住求她分享一下,然后……众人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更可怕的,林风的同事因为歪了两个,正好凑成了一对。
所以一听这次词,林风的脑子瞬间想歪了。
大太监丝毫没注意到林风的走神,还在说:“昔日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①,说得就是掌书记,所以这掌书记,可不仅仅是谋士,而是心腹谋士,更甚者,对于主君来说,是可以知道自己秘密的人,主君对掌书记如此信任,掌书记自然也对主君投桃报李,无比忠心,所以那位掌书记拼死救吕琦,也在情理之中,要是普通臣子,谁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救上峰的儿子……”
林风点点头,就是就是,搁上世,就那些老板的抠门劲,不幸灾乐祸就不错了!
后知后觉回过神,“啊,入幕之宾原来是这个意思。”
大太监不解,“风小郎君难道有别的见解?”
林风瞬间捂脸。
对不起,是他读书少,想歪了!
入幕之宾,人家是个再正经不过词!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林风回到宫里; 麻溜去藏书阁借了点书,打算补补自己匮乏的知识,要不再出现今天的事; 可就要闹笑话了。
同时林风也打听了一下掌书记这个职位; 这一打听,林风才发现,这个职位还真不一般。
掌书记一职早出现在汉代,开始时被称为书记、记室; 本是诸侯王身边一个记录诸侯王一言一行,编写诸侯国国史的职位。
不过这只是开始,因为记室要记录诸侯王的一言一行; 就要天天跟着诸侯王; 并且诸侯王干得事他都知道,所以诸侯王为了不让自己在史书上“遗臭万年”,也为了让记室别偷偷向朝廷打小报告; 就开始礼遇记室。
冬日送炭,夏日送冰; 平时再时时赏赐,争取让记室能“好好”记录; 少打报告。
不过光这样还不保险,指不定有记室不买账呢; 好在诸侯王身边的记室品级不高,一般朝廷也不会特意任命,所以诸侯王灵机一动,自己任命; 换上自己的心腹。
大概从这一刻起; 记室的性质就变了。
是自己心腹; 又天天跟着自己,诸侯王自然凡事会不自觉偏向自己人,所以记室手中的权利也开始越来越大,从开始帮诸侯王处理书信,到转述诸侯王各种号令,再到帮着诸侯王主持祭祀,甚至连诸侯王聘请属官,属官的升迁,都由记室一手承办,有时诸侯王犯了事,或者朝中风向不对,诸侯王不敢进京朝觐,也由记室代替朝觐。
更有甚者,对于一些想要造反诸侯,记室更是他不可缺少的顶级心腹。
毕竟记室天天跟着,想瞒也瞒不住,干脆拉进来做同伙得了。
所以对于有野心的诸侯,记室更是必不可少。
而也因此有了恒温和郗超主宾之间入幕之宾的典故。
其后,记室在诸侯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到了前朝末年,虽然没有诸侯王,可各大藩镇节度使纷纷坐大,成了各地的土皇帝,由记室演化而来的掌书记,也成了节度使身边不可或缺的职位。
而且由于一开始的起因,注定了掌书记是个比较私人的职位,甚至如果跟着一个野心勃勃的主,还有掉脑袋的危险。
不过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收入,因为掌书记的重要性,各节度使对自己的掌书记也是没话说。
不仅信任有加,而且待遇优厚,有时,甚至优厚到令人妒忌。
除了应有的俸禄,夏日送冰,冬日送炭这都是小意思,逢年过节,赏赐满满这更是不值得一提,更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用心。
掌书记一年四季的衣服,平日的吃穿用度,无不是节度使全包,甚至每日点心茶水,许多节度使都能记得安排。
说起这事就要说到一个节度使前两川节度使王建,这位节度使是屠户出身,后来一路打天下,占了蜀中自立为王,有一次王建和自己的掌书记因为意见不合产生分歧,王建的掌书记一怒之下,指着王建臭骂一顿,扬长而去。
旁边有人就说这掌书记太嚣张,觉得王建对掌书记礼遇太过,谁想王建却摇摇头,说:“我昔日在京城,有兴见皇帝是如何对自己登基前的掌书记,那真是下面进贡筐荔枝,皇帝都能想着自己的掌书记一份,我如今,才做到哪!”
后来王建也在自己掌书记的辅佐下,真正在蜀中站稳脚跟,建国称帝。
而节度使对掌书记如此,掌书记自然也投桃报李,对节度使誓死尽忠,所以当吕琦父亲出事时,他的掌书记,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吕琦出来,并且带着他一路艰苦逃亡。
林风了解到始末后,这才明白那日大太监说这也就掌书记做得出,果然,这世间没有无缘故无的忠心,有得只是真心换真心。
要不就靠每月那点俸禄,人家凭什么替你出生入死。
林风突然想起他爹好像就是先帝的掌书记,不由好奇他爹和先帝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别的节度使和掌书记一样亲厚,就隐晦的向自己小伙伴打听了一下。
谁想到那个小伙伴听了,反而很是诧异:“你居然不知道,你知道你爹有个封号是端明殿学士么,在你爹之前,其实从来没有这个学士名的,也就是说,端明殿学士,是从你爹开始的,那你知道当初当今皇帝为什么登基后封你爹为端明殿学士,据说当初陛下想给你爹赐个封号,可无奈陛下读书不多,一时想不起来,就以你爹在先帝时住的殿名赐名了,你应该知道端明殿是哪吧。”
林风傻眼了。
端明殿,那不是皇帝的寝宫么?
我靠,他爹以前住皇帝寝宫里!
林风刚刚正经的脑子,又歪了。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林风刚才去放下书; 就发现自己钱袋不见了,于是忙一路找来,结果远远看到老头; 正看到老头随手丢他金子; 顿时气炸了。
好家伙,这老头捡了他东西,不但不寻找失主,居然还随手丢水塘里!
还正巧被他这个失主看到; 这真是叔能忍婶也不能忍!
你就算自己偷偷昧下,他林风也不生这个气啊!
老头,你什么意思啊!
所以林风一个箭步上前; 一把抓住老头袖子; “你捡到我钱袋,凭什么把我金子丢池塘!”
老头刚刚其实只是一时撒气,随手一扔; 却没想到正巧被林风撞上,顿时很是尴尬; 又有些恼羞成怒。
“你这小子,放开; 有你这么拉扯上官的么,成何体统!”
林风顿时被逗笑了; 成何体统,哪家道德准则,也没教人随手丢别人金子吧!
直接喷道:“这钱袋虽是我丢的,可你捡到; 不告而取; 这是窃; 擅自丢掉,更是不该,你说我成何体统,你就有体统了!你赔我金子!”
老头顿时大觉丢脸,“谁偷你金子了,老夫不过捡个荷包,你自己不看好钱袋,丢了活该,怨不得别人。”
林风直接被气笑了,“枉你还看着人模狗样的,刚才还问我家教,你长这么大,你父母没教你拾金不昧么,你读的圣贤书,没教你拾金不昧么,你这些年学的礼义廉耻,都学到狗肚子去了!”
老头向来很重视脸面,又自诩君子,被林风当年这么说,简直比被破口大骂更掉脸,登时大怒,“你这竖子,说什么呢!”
“我说什么呢,我在说你这个不知廉耻的死老头!”
“你!你再说一遍!”
“你这不知廉耻的死老头!”
……
藏书阁
今日当值的赵学士正在查点阁内藏书,一个仆役匆匆跑过来。
“大人,不好了,门前有人吵起来了。”
赵学士一愣,居然有人在藏书阁门前争吵,这成何体统,忙放下手中的清单,跟着仆役往外走。
结果一出门,看清藏书阁门前正在吵架的两人,赵学士就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他干嘛吃饱了撑的出来。
这吵架的两人,一人是从二品尚书右仆射李琪,一人是正三品汴京刺史之子曹风。
这两个人,他都得罪不起!
而且更让人为难的是,这两人身份半斤八两,谁还都不能轻易得罪。
如今朝廷沿袭了前朝的九品制,品级越高,官职越大,按理说李琪的官职比曹风的父亲官都大,曹风还一庶子,赵学士应该不必如此为难,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李琪虽然品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