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我亲爹-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得去哪啊?

    好在孔循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见林风如此; 就叫来自己夫人; “毕竟陛下金口已开; 风儿直接回冯府有些不妥; 你带着他先去宫里看看三皇子妃,我去面圣后; 见到陛下或者冯相; 问一句再做处置。”

    于是,林风就跟着孔夫人和孔家几个儿子女儿,进了宫。

    进宫的路上,孔夫人先给林风点了一下宫中的情况。

    皇帝登基时因为年纪已大; 登基后并没有大选嫔妃,宫中高位嫔妃,大多是皇帝登基前府里的旧人。

    当年皇帝未登基前; 有一正三侧四位妻妾; 正室是曹夫人; 侧室是魏夫人、夏夫人、王夫人。

    曹夫人就是如今的曹皇后; 当初皇帝登基前; 有一子一女,只是其子在当年那场兵变中死于非命,曹皇后也因此打击一病不起,这些年一直病殃殃的,莫说打理后宫,就连平时宫宴,都不怎么出来。

    不过曹皇后和皇帝是结发夫妻,皇帝一向很敬重皇后,再加上曹皇后还有一女,女婿更是多年跟着皇帝南征北战,所以曹皇后虽然常年病弱,整个后宫却无人敢轻视。

    所以他们这次去,虽是看三皇子妃,但得先去见皇后,以示尊重。

    除了皇后,还有潞王之母魏夫人,登基后追封德妃,两位皇子之母夏夫人,登基后封贤妃,这两位年纪本就和皇帝相当,甚至魏夫人比皇帝还大,所以陆续已经在皇帝登基前后过世,如今宫里,只还剩比较年轻的王夫人,淑妃。

    王淑妃早年曾是伪朝一名将的妾室,后来这位和当年还是节度使的皇帝对阵,被皇帝揍得落花流水,后来就郁闷死了,先帝登基后,皇帝进京,听着老对头家里有一位美貌贤惠的妾室,比较善于打理家务,正在守寡,皇帝干脆就顺手替老对头照顾了一下孤儿寡母,把这个美貌的妾室娶回了家。

    果然,这位妾室一进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伺候得好曹夫人,打理得各种家务,竟得到皇帝和曹夫人一致好评,所以皇帝登基后,虽然这位王夫人既无子嗣,还是改嫁,依旧稳坐四妃淑妃之位。

    如今宫里,也是这位在打理。

    所以这位也得拜访一下。

    林风听得目瞪口呆,原来管理型人才,到哪都吃香的。

    孔夫人给林风介绍完,马车也到了宫门外,孔夫人带着林风和一众孩子下了车,递了牌子,过了一会,一个内侍出来,引着众人进去。

    众人跟着内侍走走停停走了大约半个时辰,才来到后宫,到了曹皇后的宫殿。

    “皇后娘娘和淑妃娘娘正在偏殿做针线。”内侍低声提醒了一句。

    孔夫人会意,塞了个荷包给内侍,“多谢公公提醒。”

    内侍接了荷包,就进去通传,很快,一个宫女出来,引孔夫人一众人进去。

    进了偏殿,林风跟在孔夫人身后,微微抬头,就看到里面榻上,一个身穿寻常衣物的妇人正在绣着荷包,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宫装清丽佳人正在她下首帮她挑着丝线配色。

    两人在一起,竟然甚是温馨。

    林风眨眨眼,寻常人家妻妾都没和谐到这种程度,这位大名鼎鼎的王淑妃,果然名不虚传,而且让林风有侧目的是,这位王淑妃的容貌,竟然不逊于他娘,林风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到和他娘样貌相当的。

    看到孔夫人进来,宫装美人抬头,笑着对身边的曹皇后说,“娘娘,孔夫人来了。”

    曹皇后年纪已经有些大了,放下荷包,在王淑妃扶着坐正身子,“亲家母来了,来,赐坐。”

    孔夫人忙说不敢当不敢当,这才带着一众孩子坐下。

    孔夫人坐下,就笑着说:“臣妇听到三皇子妃初有身孕,心中不胜欢喜,恰好陛下准了我家夫君回京,这才一回京就进宫叨扰。”

    曹皇后对三皇子妃有孕也很高兴,“你是她母亲,来看看是应该的,厚儿媳妇有孕,陛下和本宫也很欢喜,你一家既然回来,若是有空,不如去多去看看,你生养过,也可以多照应一下厚儿媳妇。”

    孔夫人听了不胜欢喜,她本来就想照顾,只是碍于闺女住在宫里,不好常常进宫,如今有皇后这句话,别人再不敢多闲言碎语。

    林风站在后面,也有些惊讶,没来之前,他都做好皇宫大院,规矩森严,皇家高高在上的准备,可如今一看,皇宫虽然有些规矩,但无论皇后后妃,都很和气,尤其皇后,林风看着,竟和寻常富贵人家主母没什么区别。

    孔夫人说完正事,又陪着皇后聊了会天,还说起这些年在沧州的一些趣事。

    皇后笑着说:“这些年除了厚儿成亲,你们家回来一趟,竟也好多年没好好见见了,本宫瞅着,你们家人丁又兴旺了不少。”

    孔夫人听了,忙让几个年幼的孩子出来拜见皇后,这些年她和夫君在沧州没事,还真没少造人。

    皇后看着这些孩子挺高兴的,对身边淑妃说:“你去开库房拿些南边进贡的小玩意来,给这些孩子,小孩子家的,看着怪可人的。”

    淑妃笑道:“上次南边进贡一批珊瑚珠子和布料,很是新奇,臣妾看孔家这几个孩子有男有女,男孩赏珊瑚,女孩赏布料,让他们弄着玩可好。”

    皇后听着很满意,“你去安排吧!”

    淑妃于是叫来贴身宫女,解下钥匙,让她去拿。

    皇后看着挺喜欢孩子,不仅一一问了几个孩子叫什么,连孔家几个大的也都过问了两句,只是等看到林风时,愣了一下。

    “这个孩子?”

    孔夫人忙说:“娘娘,这是风小郎君。”

    皇后愣愣地看着林风,有些没反应过来。

    还是旁边王淑妃反应比较快,忙小声说:“娘娘,你忘了,汴京时,冯相和陛下那个孩子。”

    皇后却恍然未闻,拉着林风,轻声问:“你多大了?”

    “这个月,刚十七。”林风回道。

    “十七,”皇后喃喃念叨一句,“我儿当年也是刚刚十七。”

    说着,皇后痴痴地看着林风,眼泪就下来了,“我的审儿啊!我的审儿当年也是这个年纪,就再也没回来,我的儿啊!”

    ……

    所以等皇帝带着冯相孔循到后宫时,就看到整个中宫一片兵荒马乱。

    皇后抱着林风哭得死去活来,王淑妃和孔夫人一左一右在旁边苦苦相劝,旁边宫女内侍安慰的,端盆的,打帕子的挤了一屋,最外面,孔家一众孩子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要说这皇宫内禁的路; 其实他比皇帝还熟,毕竟他当年住皇宫的时间,可比当今圣上早多了。

    紫袍男子顺着宫墙一路往外走,刚走到御园一个路口; 就听到前面一阵鞭子声; 不由皱眉,走过去。

    走到那; 紫袍男子就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穿着皇子服饰的男子正拿着鞭子; 抽两个小太监,旁边还跪着几个; 一边抽一边还叫嚣。

    “你们两个不长眼么,敢冲撞本皇子!”

    紫袍男子见状眉毛一皱; 虽然早已见怪不怪; 可每次见了; 仍忍不住动气。

    紫袍男子干脆走过去,笑着说:“二殿下。”

    二皇子正在教训不长眼的内侍,听到这声音一激灵,忙把鞭子背在身后; 转过身来,对紫袍男子见礼; “见过相公。”

    紫袍男子微微侧身,受了二皇子半礼,笑眯眯地说:“老臣刚从陛下那回来; 陛下刚刚还谈起殿下的学业; 很是忧心; 让老臣能来多照看一下殿下; 老臣今天中午正好有空; 不如老臣去殿下温习一下功课如何?”

    二皇子一听紫袍男子要查功课,立刻汗毛倒立,开什么玩笑,紫袍男子给他请的皇子傅都被他打回家半个月了,这半个月他何曾读过什么书,要一查还不露馅了。

    二皇子忙打了个哈哈,“本皇子今儿中午不巧要去母后宫中用膳,怕是不方便,相公公务繁忙,就不劳烦了相公了。”

    紫袍男子笑道:“原来殿下要去皇后娘娘宫中问安,确实耽误不得,那臣就下次有空再去好了。”

    二皇子尴尬地笑了笑,也不敢约下次的时间,忙带着下人匆匆走了,“相公,母后正在宫中等孤,孤先去看母后了。”

    紫袍男子笑道:“老臣恭送殿下。”

    二皇子一走,紫袍男子转过身,看了一眼地上两个血肉模糊的小太监,淡淡地说:“送他们去御马监,告诉监头,让马医给他们看看,用些药,这两人以后就放他那了。”

    旁边跪着的小太监们正不知怎么办,一听紫袍男子说得,如临大赦,忙磕头,“多谢相公救命之恩,多谢相公救命之恩。”

    这两个小太监是被主子打了,别说叫大夫,连药都没有,只能自己挺着,多数是要活不下的,如今去御马监,说不定还能活下去。

    紫袍男子摆摆手。

    几个人忙抬着两个人朝御马监去了。

    紫袍男子心事重重地继续朝宫外走去。

    皇帝年轻时忙着征战沙场,留下的孩子并不多,如今还活着的,只有潞王、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和两个公主。

    潞王最年长,当年跟着陛下南征北战,也算军功卓越,本来以这家伙的军功,完全没后面几个皇子的事,可偏生,这家伙不是皇帝亲生的,皇帝年轻时曾纳一寡妇为妾,这寡妇有个十岁的儿子,皇帝要了人家娘,顺便养了人家儿子,这便是潞王,所以虽然潞王是长子,上了玉牒,也战功赫赫,皇帝大臣立嗣也不考虑他。

    不过皇帝倒是挺疼这个儿子,毕竟是头一个,哪怕不是亲生的,毕竟是自小养大的,所以登基后就封了王,封了封地。

    剩下的就是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四皇子其实也不是皇帝亲生的,四皇子是皇帝一个侄子,自小父母双亡,皇帝就认了做自己儿子,这事虽然不公开,但在朝堂上也不算秘密,所以也可以排除。

    所以皇帝亲生的,其实只有二皇子、三皇子,这两个皇子是皇帝登基前侧室所生,还是同一个娘的,只是性格却天差地别,二皇子性情凶悍暴躁,三皇子性情温和却懦弱,但为帝者,懦弱无能就是罪,所以虽然二皇子天天惹事,皇帝还是有意立二皇子。

    而百官,虽然看二皇子万分不顺眼,可立嫡立长,二皇子算长,大家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紫袍男子长叹一声,可就二皇子这样子,真能担起皇位么?

    二皇子在宫中这么多年,光死他手里的内侍,就有好几批,他出宫打伤的大臣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如今有皇帝,他还有所收敛,这些事能盖得住,万一哪天皇帝去了,这家伙登基,满朝文武还不成待宰羊羔了。

    紫袍男子不由想起皇帝已故的嫡长子,那个十七年前去了孩子,那个现在要活着,他大概就不用愁了吧。

    那个孩子虽然只有十八岁,可却是皇子一辈少有的文武全才,更兼谦逊有礼,连先帝都赞不绝口,只可惜,命丧于那次兵变。

    想到十七年前那场兵变,紫袍男子身子一个踉跄,忙扶着旁边的墙。

    “相公,您怎么了?”宫门口一个侍卫忙跑过来。

    紫袍男子抬起头,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宫门口。

    紫袍男子喘了一口气,“本相可能不小心中了暑气,不碍事,你备个车马,送本相回政事堂。”

    “相公,您这脸色,不用请御医么?”侍卫看着脸色苍白的宰相,小心道。

    “不碍事,”紫袍男子摆摆手。

    侍卫忙让人叫来车,然后送紫袍男子去了政事堂。

    政事堂

    紫袍男子坐车回到政事堂,就已经缓过来了,下了车,紫袍男子对侍卫道谢,然后悠悠进了院子。

    进了院子,两位宰相正在廊下吃饭,看到紫袍男子,忙招招手,“冯相,快来,刚摆上菜。”

    紫袍男子,冯相笑着走过去,“不够意思啊,本相还没到,你们菜就上桌了,幸亏本相来得及时,要不你们岂不都吃完了。”

    年纪比较大的郑相笑道:“谁知道你什么时候从宫里出来,万一你在宫里吃了,我们等着你,岂不是挨饿。”

    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崔相也笑道:“快到晌午了,你居然没在宫里蹭完饭再回来,冯大相公,这不像你的风格啊!”

    冯相笑着给自己倒也杯茶,“本来想蹭的,不过突然听到一件事,想回来告诉你们,所以本相特地决定回来吃。”

    两宰相还以为冯相在和他们逗趣,都好笑地问:“哎呀,什么大事啊,还劳你特地回来告诉我们?”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浓于水; 他捐血了?他当年就爽一下,捐了个小蝌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