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尝。”
等到周日晚上到宿舍的时候,采采把爹给自己准备的枣子拿出来分了些给大家,
“谢谢,这个枣可真甜啊!这是你们家自己种的树吗?”
“嗯,我家院子里有颗枣树。”
“真好,还是村里住的地方大,你们家还有院子呢,我们家那块就一楼的几户人家能种点葱,小菜什么的,可惜我们家住四楼,啥也种不了。”
等小霞姐来了后,采采就在她每次给自己帮忙的时候递个果子、花生、地瓜干什么的,虽然每次零嘴分量很少,但是架不住递的次数多啊!
这让王小霞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拉了拉采采的袖子说道:“不用一直给我了,你自己吃吧!”
采采摇头说道:“不行,我爹知道你一直都挺照顾我的,一定要我分给你的,你就收下吧!这都是我们家自留地里面种的,又不值什么的。”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平淡的过去了,就在1966年的一天,国家突然发布了取消全国高考这个消息,这可怎么办,好多备战高考的学子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目前还没影响到正在上初一的姜家兄妹,
但是听说一些大城市里的学生甚至和老师都打起来了,好在没有波及到他们这个县城。
而姜振华的自行车终于在两兄妹初一结束的时候在村民面前亮相了,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骑着车出门了,
而他有时候借着去接两孩子回来的时候,顺带会去趟黑市卖手表,虽然不是每次都能遇上爽快的客户,有的人想还个价,但是这年头手表这么难得,只要姜振华表现出一副这手表我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别人一般也不会说什么,反而快速回家取钱,生怕自己取钱晚了,人家就走了。
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手表都卖出去了,不过,姜振华也不敢去黑市去的太频繁,一般一两个月去一次,一般一次也就卖两三只手表,不够了再去超市那边补货,差不多一年下来也能多赚个3000块左右呢,这可是以前姜振华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毕竟这年头工人一年也不过挣个百块钱。
然后等着小烨和采采到了上初三的年纪时,国家突然发布了“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随后,随即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其实,之前就有一些从城市到农村来的知识青年,但人不多,他们公社之前还没安排到下乡知青。
这一天,他们公社收到电报,下个月就有好些个知青要过来呢,于是公社给每个生产队都安排了好几个知青,然后姜振华他们生产队的大队长收到通知后就想着这些知青怎么安排呢,
于是就在村头的老榆树下组织了一次全队会议,就是商量着这些知青住哪里,有没有村民家里有空处的。
下面的村民议论纷纷,
“大队长,这知青要是住到我们家来,我们有没有工分啊?”
大队长轻咳了一声,说道:“这个,是没有的。”
“那没有,谁干啊!现在谁家里宽敞啊,都不够住呢!”
“就是啊,还有吃得怎么弄,不会还要我们提供粮食吧!”
“不会吧,不会吧,这自家都不够吃呢!”
大队长在上面喊道:“知青的口粮都有政府补六个月的,暂时不用你们操心,有没有家里还有屋子空着的,能安排住人的,举手!”
有些人人听到这知青都自带粮食,起了小心思,想着要是一起煮饭的时候能不能占到点便宜,但是多了个人家里往哪住呢?
但也有人觉得才补贴六个月的,到时候他们六个月结束后通过自己劳动能得多少吃的,怕是自己都不够吃。
站在苏秀萍一旁的春红碰了碰苏秀萍的胳膊,低声说道:“秀萍,你家不挺宽敞的吗,大的两个出去上学了,你举不举手?”
苏秀萍摇了摇头,心想自家那边多秘密,怎么可能让一个外人来住到家里,自家现在又不差这点粮食了,她开口说道:
“我家还是算了吧,两孩子休息天还要回来呢。而且还有放假的时候呢,住不下外人了。”
春红想了想,也是,就不劝她了。
第84章 知青下乡了
最后,他们生产队来了五个知青,两男三女,安排在了几个当时举手同意的村民家里,结果刚住了没几天,知青和老乡就闹了好几次矛盾了,
老乡嫌弃这些知青娇气,干活不利索,知青说老乡家的孩子随便翻他们的东西,大队长调和了几次都没见效,
这时,一旁马书记提醒到:“那个王老头的屋子不是空着吗,不行让大家休整休整让他们搬进去住吧!
“王老头死了后,那屋就一直没人住,都七八年了吧,也不知道屋子还能不能住人了?”
“走,咱俩去看看,要是主体没坏,就让大家修整一下。”
好在,这屋子只是破败了些,并没有塌,就是屋顶要重新弄下,其他打扫打扫就成。
于是大队长就问了问这些知青要是不愿意住在老乡家的,可以换到这个屋子里,几个知青都同意了,虽说这个屋子非常破旧,但是几个知青都决定搬过来了,他们实在是受不了住在这几个人家了,太爱占便宜了。
于是大队长就找了几个干活的好手每个人奖励五个工分,让他们帮忙把屋子修了下,这王老头的家里原来中间就是厨房,说是厨房,其实也就一个只有一个上面落了厚厚灰尘的瓦罐能煮东西了,有一张破了几个小洞的桌子,加上一个残腿的凳子,
这倒让几个知青看着皱起了眉毛,这就一个凳子啊,还是个残腿的,他们有五个人呢,再看他们住的地方,一间原本是杂物房,一间是以前王老头睡觉的地方,后面还有个茅厕,王老头本就无儿无女的,自然家里也就一个睡觉的地儿,只有一张落满蜘蛛网的床,
这可怎么睡啊?
虽说正好有两间屋子,他们可以男生一间,女生一间,但是这就一张床啊!
张国庆是个急性子,他立刻问道:“大队长,这屋子里就一张床啊!这我们睡哪儿啊?”
大队长轻咳了一声:“刚刚那个杂物间里不是有几块木板吗,先搭一搭,我再给你们先找些稻草铺在上面,不就成了!”
张国庆没想到这乡下的条件这么差,当大领导提出让知识青年下乡,他立刻就报了名,这可把他爹娘给气死了,但是报了名又不好不去了,只好给他托关系来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地方。
当时张国庆还觉得没必要,毕竟他们下乡是来干活的,又不是来享受的,他乐意去祖国偏远的地方去搞建设,奉献青春,
但是没想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击,先是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让他从开始的兴奋,到疲惫,到麻木,好不容易下了火车,他以为迎接自己的是广阔农村,正想大施拳脚的时候,
结果,人家嫌弃他干的太慢,还不如这生产队的女同志,这让他大受打击,接下来又和他暂住的人家发生了一些矛盾,闹得不愉快,让他开始想家了。
好在,大队长告诉他们,可以给他们换房子的时候,他有多高兴,看到这屋子就有多失望,年久失修的屋子,里面连个不瘸脚的凳子都没有,但是他实在不想住在那人家了,今天就想搬过来住了,
条件差,他可以忍忍。
实在是忍不了了啊!这木板搭的床就是不平,总是有些晃来晃去的,还有咯吱咯吱的声音,他们把有床的那间屋子让给了几位女知青,
自己则和另外一位男知青住在了原来的杂物间,当天他们打扫完之后,累的不想说话,连床都不高兴铺了,直接倒头就睡在了大队长拿来的干稻草上。
但是第二天开始,这木板床谁的实在是难受啊!别说他们两个睡木板的男知青了,就是睡在床上的三位女知青也难受啊!
这个床大概也就一米二左右的宽度,三个人挤在上面简直是太难受了,加上她们三个知青还没那么熟,这样贴着睡实在是不习惯,半夜靠边睡的那位女知青都倒地上好几次了,
好在这床不高,她们也想到可能有这种情况,在床旁边铺了些稻草,人倒也没事。但是这床也有年代了,她们几个女孩总担心这床会塌。
于是她们一起找到了大队长,
大队长轻咳了声:“我们队里有个倒是做过木匠的,你们要是要打个床,做个椅子什么的可以请他帮忙,但是这个费用得要你们自己出的。”
这几个知青决定商量一下,该怎么弄。
“我们来支援农村建设的,连个床都不能有吗!”
“这乡下条件确实艰苦些,但咱们就应该克服困难,不要怕苦怕脏。”
“这话说的,那你还睡木板不就行了,我实在是受不了了,这些什么割草,挑水什么的我都能咬着牙忍忍,但是这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都没精神了。”
刚刚说话的那个男知青不吭声了,这木板他也睡不习惯。
“这打张床应该不便宜吧,我记得好几年前我哥结婚的时候打的三十六条腿可花了我爹娘三个个多月的工资呢!”
“嘶,这也太贵了吧!”
“咱们应该不用那么多吧,那应该是你家打了大衣柜、四张椅子、写字台什么的才这么贵吧,我们又不要那么多东西。”
“咱们找大队长先去那木匠家问问吧!”
“那也成。”
于是大队长就带着他们五个来到了姜振华院子门口,大队长敲门的时候,他们正在用广播呢,不过生生感觉到有人靠近,一下子旋转收银机上的按钮,把广播关了,
这让正在听着广播唱歌的姜振华苏秀萍不解,这还放得好好的,儿子怎么就关上了。
“爹,娘,快把广播收起来,有人来了!”(采采和小烨在学校住宿没回来)
“有人来了吗?”姜振华挠挠头,他没听见有人敲门啊!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咚咚咚”的声音,咦,还真有人,难道刚刚自己听的太陶醉了,才没听到有人敲门的,还好儿子机灵,苏秀萍连忙把收音机收进箱子里去藏床底下。
姜振华则是动作稍微放慢了些去开院门了。
第85章 帮忙打家具
“振华,你今天这个开门闩(ménshuān)的动作怎么磨磨蹭蹭的啊!我在外面都听了半天,你这门闩这么难拿下来了吗?你好歹曾经是个木匠,把这个弄弄吧!”
这让后面几个知青面面相觑,这木匠靠谱吗?这曾经是,现在不是吗?怎么自家门闩都弄不好呢?
姜振华笑着对大队长点点头,他认出大队长后面是新来的几个知青,就是不知道大队长带着他们到自己家干嘛?
“振华,咱们先进屋里说吧!”
堂屋的凳子不够,姜振华又把厨房的几个小板凳拿出来让知青坐下。
不一会儿,大队长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振华,是这样子的,咱们村原来王老头的屋子现在不是改成了这几位知青的住宿了嘛。但是里面就只有一张王老头留下来的床,这两天我让他们先用木板搭着稻草凑合了两天,
但这样也确实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干活,这不,他们就想找你帮忙做几张简单的床架。”
一旁的张国庆连声附和:“对,对,对,就是这样,这位,额,大哥您贵姓?”
姜振华礼貌说道:“我姓姜。”
“哦,哦,这位姜木匠,我想,”这张国庆的话还没说完,就又被大队长给打断了,大队长笑着说:“这是我们红星小学的姜校长,不过,以前确实是做木匠的。”
几位知青都惊讶的看了眼姜振华,真是真人不露相啊,这从木匠是怎么做到校长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不过,现在也不是打听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更关心这位曾经的木匠的手艺,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睡觉的床,休息不好可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工分的。
于是张国庆再次开口说道:“原来是姜校长啊!”
姜振华笑着说:“不用那么客气,我比你们大些,喊我姜大哥就行。”
“那行,姜大哥,我们呢,就像打听一下这个床做一张大概要多久,又要花多少钱啊?”
“这个,要看你们想要什么样子的了,简单的,小半天就能弄好,要是复杂些的,那就说不准了。”
“我们就要能睡得稳的床就行了,最简单的就行了吧,这个多少钱啊?”
“我觉得我们得打几张板凳出来,吃饭的时候总不能一个坐着,其他都站着吧!”
“这个你们有木材没有,有的话我一张床我就算两块钱好了,要是有多的木材,就多做几个小板凳,这个就不用钱了,你们也是下乡来支援的,我也就不挣钱了。”
这个价格实在,大家都可以接受,一人两块钱,换一张能睡觉的床,这个可以,但是他们想知道姜大哥做家具的水平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