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初只是浓烟,渐渐的,火光冲天。
紫灵心都提了起来。
天香楼就是被人给烧了,她怕美人阁会遭遇一样的下场。
顾韵峰不放心,让暗卫去看看。
紫灵就坐在屋顶上看着,然而着火的却不止那一处。
至少有三处地方起了火。
暗卫怕紫灵担心,回来的很快“世子妃放心,不是美人阁着火了。”
“怎么会这么多地方着火?”紫灵问道。
想到白日里灾民打砸抢,紫灵猜测道“莫非是灾民放火的?”。c0m
“应该不是。”暗卫道。
“我去美人阁的时候,小厮正在擦被人泼在门上的火油。”
“要不是掌柜的有所防备,派人盯着,美人阁只怕已经被烧了。”
“泼火油的人有武功,而且不弱,但衣着褴褛,混入了难民中,也没能被抓住,应该是有人想报复美人阁嫁祸给难民。”
顾韵峰眸光冷沉道“只怕不只是嫁祸那么简单,白日里的打砸抢十有八九也是被人怂恿的。”
难民要真有那么大的胆量,又怎么会跑到京都来打砸抢?
谁不知道京都权贵多,不能招惹的人多?
一路进京,什么地方抢不行。
可要是有人带头怂恿,为了活下去,那些难民的胆子就大了。
暗卫只是回来通知一声,怕还有人想火烧美人阁,他去看着点。
看着远处没有灭下去,反而越烧越大的火,紫灵心头沉甸甸的。
一夜之间,烧掉了十六间铺子。
京都出了这么大的事,皇上醒过来就有耳闻了。
眼看着北漠郕王就要进京了,京都却被人烧成断壁残垣,颜面何存?!
这只会更坚定他们要吞食大齐的决心!
皇上气头上要把难民全部抓进大牢,宁抓错,不放过。
可这样的提议,没有多少大臣赞同。
如果不是天灾人祸,那些百姓不会背井离乡来京都讨生活,说到底他们都是可怜人。
虽然有那些几个一些心怀不轨的,但不能因为他们就迁怒其他人。
朝廷给不了百姓庇佑,反而关他们,会动摇民心。
反正此举,东凌侯是不赞同的。
其实,皇上就是气头上说的“这些难民留在京都,始终是一个祸患。”
“在一晚上就烧掉十六间铺子,再留下来,还不知道会如何。”
卫国公则道“不如把难民赶到京都外去?”
“这主意好,臣建议让卫国公来办这件事。”东凌侯道。
卫国公“……。”
他还想把这烫手山芋扔给东凌侯呢!
卫国公赶紧道“皇上,这事还是东凌侯来办最好,飞虎军在百姓中威望高,百姓们或许不会信朝廷,但会信任飞虎军。”
真阴险。
这么伤人心的事推给飞虎军来办。
这不是败坏飞虎军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吗?
飞虎军保家卫国,是给百姓庇佑的。
卫国公一党都站出来,举荐由东凌侯来办这事。
可就在另一半大臣都觉得东凌侯会拒绝的时候,他接了这差事。
“侯爷。”南安王唤道。
东凌侯笑道“飞虎军本就是为皇上排忧解难的,但既然让我来赶难民,怎么赶由我全权负责。”
东凌侯答应的太爽快,卫国公心底有点不安了。
他是不是上当了?
他没觉得赶难民这件事上能捞着什么好处。
他望着皇上,道“皇上,京都已有两月余没下雨了,京都之外更甚,臣肯定皇上下罪己诏。”
皇上脸青了青。
百官们跪下请皇上下罪己诏。
皇上气的脸都绿了。
他袖子一甩,起身走了。
福公公赶紧道“退朝!”
回了御书房后,皇上气的直捶桌子“老天爷不下雨,这也能怪朕?!”
“皇上您消消气。”福公公劝道。
“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您就写一个吧。”
皇上气的拿扇子煽风。
半晌之后,他提笔沾墨,可怎么也写不下去。
他把笔放下,道“传镇北王世子进宫见朕!”
===第569章 救济灾民===
栖鹤堂。
紫灵吃过早饭后,就带着芊芊去给老夫人请安。
她去的稍晚,南亭郡主她们都在了。
见紫灵进去,三太太道“世子妃怎么来的这么晚?”
紫灵福身见礼,道“昨儿街上起火,又正好是美人阁方向,心中担忧,所以晚睡了些。”
二太太望着紫灵“听说昨儿美人阁被人泼了火油,打算点火的时候,被发现了?”
“还算运气好,不然就损失惨重了。”紫灵道。
南亭郡主端着茶盏,氤氲茶气掩盖不住她眸底的寒芒。
还真是好运气!
火油都泼了,愣是没能烧起来。
一个美人阁,竟然还派了高手看着。
这一次没能成功,还打草惊蛇,想再得手就更难了。
不过没烧掉也好,那么一颗摇钱树,就这么烧了实在可惜。
与其毁了,不如据为己有。
挣那么多钱,用到的地方也不多,还不都是替她攒着。
这般想,南亭郡主的心情就好多了。
老夫人看着紫灵道“世子妃嫁进王府也有几个月了,至今还没有怀上身孕,赈灾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你带人去城中施粥,救济灾民。”
紫灵“……。”
紫灵默默的翻了一记白眼。
她和顾韵峰都还没有圆房。
能有好消息吗?
还有“灾民”已经到处放火了。
这时候让她去施粥,这是让她去做箭靶吗?
“灾民在打砸抢,我不敢去。”紫灵小声道。
不敢?
南亭郡主眼底闪过一抹好笑。
还有她青云山土匪不敢做的事吗?
“是让你去施粥,那些打砸抢的灾民不愁吃喝,不会去抢你的。”南亭郡主道。
“既然安全,那母亲与我一起去吧。”紫灵道。
“……。”
只要南亭郡主去,她就舍命陪她了。
南亭郡主脸青了几分。
老夫人道“是我考虑不周了,既然世子妃不敢去,那就让下人去施粥吧。”
紫灵打算告辞了。
结果南亭郡主话锋一转,望着二太太道“听说二老爷在谋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二太太忙道“还请大嫂帮忙筹谋。”
南亭郡主一脸为难道“二弟妹怎么不早说,前几日宁王妃来找我帮忙,就是为了谋那位置,我答应她了。”
这事二太太知道,她道“这不是才得知消息,就找大嫂帮忙了吗?”
南亭郡主就没打算帮二房。
虽然二房对她构不成威胁,但她总觉得丁老姨娘这个人不简单。
循规蹈矩的一点都不像个妾室。
更重要的是老夫人还向着她。
居然帮庶子谋官,她还真是贤惠嫡母!
南亭郡主以答应了宁王妃,不好食言回绝了二太太。
二太太没说话。
老夫人则道“没有不帮自家人,帮外人的道理,你如实和宁王妃说,她不会不体谅。”
“如果你实在不好回绝,就让卫国公把两个人都举荐了,到时候要提拔谁,有皇上拿主意。”
其实老夫人并不看好卫国公能举荐成功。
皇上已经不是以前的皇上了。
他不会任由卫国公在往朝中安插人手。
这一点南亭郡主也知道,不好明着得罪二太太,南亭郡主点头了“我试着和卫国公说说。”
三太太坐在那里,脸色很难看。
她觉得老夫人是疯了。
二老爷要真坐上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就和三老爷官职一样了。
户部更是肥差,她这不是让一个庶子压她亲生儿子一头吗?
她是老糊涂了吗?!
等大家退下,三太太找老夫人抗议。
老夫人看三太太的眼神就跟看白痴似的,她就愿意帮二老爷吗?
“户部左侍郎的位置,皇上十有八九听东凌侯的。”老夫人道。
“二房想往上爬,我帮着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又不妨碍什么,你急什么?”
三太太想也是,便消了怒气。
王妈妈静静的看着老夫人忽悠三太太。
这会儿消了三太太的怒气,等二老爷真谋了户部侍郎的位置,只消说“我也没想到皇上这么信任老王爷。”
既成事实,一句话就能把三太太打发了。
再说紫灵出了栖鹤堂,就在琢磨老夫人帮二房的事。
昨儿丁老姨娘找老夫人的事,她知道。
紫灵厌恶被丁老姨娘利用。
想着找机会把丁老姨娘算计老夫人的事捅给老夫人知道,坑她一把出气。
结果她还没想好怎么捅出去——
两丫鬟就把老夫人已经知道这事的事捅给她知道了。
紫灵“……。”
紫灵疑惑了。
这事除了她和二房外,还有谁知道?
琢磨了一路,紫灵怎么也猜不到王妈妈头上,想着去问问顾韵峰。
结果刚迈步进沉香轩,就被丫鬟告知,皇上派人把顾韵峰叫进宫了。
紫灵猜应该是为了迎接北漠郕王的事。
嗯。
顾韵峰也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迎接使臣是件大事,他初次被皇上委以重任,皇上怕他办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
顾韵峰怎么也没想到皇上找他是让他帮忙写罪己诏。
真的。
皇上说的时候。
他懵在那里,半晌没能做出反应来。
东凌侯让他帮忙写反省奏折,他被皇上骂的狗血喷头,犹言在耳啊。
皇上怎么能学着东凌侯让他写罪己诏呢?!
顾韵峰不说话。
他在想怎么开口拒绝皇上能不挨打。
结果他没有接旨,皇上就动怒了“怎么?你不愿意?”。c0m
他能愿意吗?
他从头到尾就没愿意过。
他抬头就看到皇上用一种你敢拒绝,朕就让你抬着出宫的眼神看着他。
顾韵峰有种想死的冲动。
能不能给他安排一点正儿八经的活?
为什么他干的都是这种见不得人,还吃力不讨好的事。
福公公心疼顾韵峰。
罪己诏要皇上亲笔写,这是规矩。
没人敢帮皇上写,皇上又不想写,可不得找个能欺负的。
福公公觉得顾韵峰没有挣扎的可能,善解人意的他过来道“世子爷,桌椅在那边。”
嗯。
皇上要顾韵峰写完了才放他走。
为了向百官和百姓体现皇上的文采。
皇上要求顾韵峰把罪己诏写的真挚,一看就是个心系天下的明君,有悲天悯人的仁爱,又不能失去他作为帝王掌握生杀大权的威武霸气。
最好能藏头藏尾。
顾韵峰“……。”
一上午,顾韵峰都在那里琢磨怎么写罪己诏。
等他写完呈给皇上,已经早过了午时了。
顾韵峰绞尽脑汁也只做到藏头。
皇上看后,道“勉强凑合吧。”
一句夸赞没有,赏赐就更不必说了。
顾韵峰回府后,紫灵望着他“怎么进宫这么久才回来?”
“皇上留你一起用御膳了?”
御膳?
馒头都没见到一个。
小厨房端了碗牛肉面进来。
顾韵峰大口的吃着面。
芊芊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她小声道“姑娘,我怎么觉得姑爷这一趟进宫遭受了惨绝人寰的对待?”
===第570章 皇上你脸皮这么厚了===
不止芊芊有这样的感觉,紫灵也有。
顾韵峰吃了一碗牛肉面还不够,又叫了一碗。
这碗可不小。
这分量怎么看都像是被皇上关了两天。
可他明明是吃了早饭才进宫的啊?
不论紫灵怎么盘问,顾韵峰就是不说他在宫里干了什么。
紫灵自动自觉的怀疑是皇上给他下了封口令。
然而就在顾韵峰干掉两碗面的时候,皇上的罪己诏已经誊抄完毕送出宫,张贴在各大布告栏上了。
从罪己诏送到翰林院,那些大人就对皇上写的罪己诏赞不绝口。
没看出来,皇上登基十几年,才学非但没有退步,还精进了不少,倒是让他们这些终日钻研的老学士汗颜的很啊,难怪皇上经常骂他们只会堆砌辞藻,华而不实。
罪己诏一张贴,登时就围了不少人。
大部分是目不识丁凑热闹的,也有通篇看下来只认得个一二三的。
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书生夸赞道“咱们的皇上当真是好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