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这会儿大齐和北漠联手,内忧外患,南梁可就真的危险了。
他们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怎么能不替君分忧?
南梁使臣态度卑微的南安郡王他们都看不下去了。
东凌侯态度和之前一样,他已经宽限南梁半个月了,迟一刻钟,和谈都不算数。
南梁使臣连连应是。
南安郡王抢着送使臣出军营。
南梁使臣知道南安郡王的脾气,主动要送他,使臣心都惶惶不安,连说不用。
南安郡王眉心一皱,使臣就不敢说话了。
连萧澈他们都不明白南安郡王为什么要送南梁使臣出去。
说揍人吧?
南梁使臣态度挺好,他们不是会随便揍人的人。
出了营帐,就看到南安郡王和南梁使臣勾肩搭背的说话。
离的远,也听不到说些什么。
说完了,南安郡王指了下军营大门的位置就转身回头了。
萧澈几个一脸黑线。
他这也叫送人出军营?
等南安郡王走过来,萧澈忍不住道“你和南梁使臣说什么了?”
“没什么,就是看使臣人还不错,帮赵兄挖了个墙脚”南安郡王道。
“……。”
“挖动了吗?”北宁侯世子笑问道。
“不知道,我就随手刨了两锄头”南安郡王道。
“……。”
虽然南梁使臣人还不错,但也不值得南安郡王苦口婆心的相劝。
一个文臣,若不是真心投靠赵诩,拉拢也没什么意义。
看在使臣不错的份上,南安郡王才给他指一条明路,至于走不走,就看使臣自己的选择了。
南安郡王只说了几句话,南梁使臣的心却沉甸甸的。
出了军营,南梁使臣还望着大齐军营走神。
朝廷的腐朽,他们这些臣子比谁知道的都清楚。
十年寒窗,他入朝为官是想为百姓伸张正义,想报效朝廷,想光宗耀祖。
可如今残害百姓的正是朝廷!
他效忠这样的朝廷就是助纣为虐!
皇上和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使臣很清楚。
如果赵诩推不翻朝廷,那接下来几十年,南梁百姓们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会为南梁皇上和南梁太子的野心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要真的一心为民,就该为推翻这样腐朽的朝廷出一份力。
赵大少爷救了北漠荆山公主,有这么一份人情在,北漠不会攻打赵大少爷建立起来的新王朝。
帮赵大少爷就是帮那些可怜又无辜的百姓。
南梁使臣豁然开朗。
回了军营后,使臣就借口回京催钱粮离开了军营。
使臣离开了。
但没有回京,而是去了赵家。
使臣自称是赵大少爷的好兄弟派他来的。
赵大少爷持怀疑态度。
其他将士就更小心了。
万一是朝廷派来诈降的呢?
不得不防。
“既然是我们的好兄弟让你来的,那推荐信呢?”董承琅问道。
使臣摇头“没有给我推荐信,只说让我转达一句话,长宁侯世子就知道了。”
“我知道?”长宁侯世子一脸诧异。wap
“什么话?”他问道。
“两万三千二百两。”
董承琅“……!!!”
赵大少爷“……。”
董承琅怒不可抑。
赵大少爷抬手扶额。
两人截然不同的神情让屋子里其他人面面相觑。
“这话是什么意思?”赵相问道。
赵大少爷看向董承琅。
董承琅干的出蠢事,赵大少爷都没脸说。
毕竟是他的妹夫。
有这么蠢的妹夫,做大舅子的脸上也无光啊。
董承琅飞快摇头道“没什么,没什么。”
“是熟人举荐来的。”
这么精准的数字,又是从边关来的,不是南安郡王还能是谁?
把钱全部拿走就算了,还派人来扎他的心。
董承琅气的咬牙。
赵大少爷接受了使臣的投靠,但使臣并没有留在赵家,他要去说服自己的恩师也站到赵诩这边来。
使臣来了又走了。
施大将军他们同赵相商议劫朝廷交给大齐的钱粮的事。
赵相摇头“这批钱粮不能劫。”
“为何?”有将军不解道。
推翻朝廷难度太大了。
有了朝廷赔给大齐的那批钱粮,他们就能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推翻朝廷的可能就更大了。
这批钱粮不但要劫,而且要万无一失。
施大将军也望着赵相,赵相道“诸位将军也累了,先回去歇息吧,我有几句话要单独和施大将军说。”
施大将军眉头皱紧。
其他将军没有多留,他们相信赵相有分寸,没人比他们更希望推翻朝廷了。
赵相请施大将军去书房说话。
施大将军道“赵相可是顾及衡阳郡主?”
有些事,赵相实在不知道怎么和施大将军说。
别的不说,施大将军能帮赵诩,大齐镇北王世子功不可没。
如今北漠对朝廷施压,更是他的功劳。
这一半的南梁江山说是镇北王世子帮忙打下来的一点不为过。
赵家不能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事。
不好明说,赵相委婉道“大齐东凌侯的性子,大将军比我更了解。”
“朝廷如果不能按时把钱粮交到东凌侯手中,他一定会攻打南梁。”
“这固然能帮我们缓解压力,但被大齐夺走的城池,将来想要拿回来,难比登天。”
“如今有北漠相助,推翻朝廷是迟早的事,我不想因为暂时的压力留下后患。”
虽然北漠也对南梁出兵了,但情况和大齐不同。
赵诩和荆山公主定亲了,北漠出兵更多的还是帮赵诩。
而大齐夺走的城池是从朝廷手中夺走的。
顾韵峰帮赵诩太多。
那些原本属于南梁,如今被大齐夺走的城池,赵诩是无论如何都张不开口要回来的,更不会派人夺回来。
以前朝廷就不是大齐的对手,如今边关的兵力分了一半来对抗他们。
一旦开战,丢失多少城池就没人知道了。
如今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再打下去,大齐土地辽阔,北漠也会不安,为了和大齐抗衡,难免会对南梁生出蚕食鲸吞之意。
到时候大齐和北漠势必会为争夺南梁打的不可开交……
施大将军惭愧“还是相爷深谋远虑。”
===第1102章 明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
赵相说服了施大将军,施大将军的那些心腹将军自然有施大将军去说服。
八天后,大批的钱粮从距离他们驻扎之地不过几十里的地方运往边关。
运送钱粮的队伍还怕赵家派人来抢,做好了防备工作。
结果却出乎意料,就这么轻松的远离了赵家控制范围,运粮官都有点神情恍惚。
朝廷也不敢来虚的嫁祸给赵家。
东凌侯可不管这钱粮最后被谁劫走了,南梁朝廷这么无能,连点钱粮都运不到边关,还有脸要大齐再宽限些日子?
对手这么弱,用得着给脸吗?
运粮官不敢掉以轻心,催着队伍赶往边关。
这一天,天气晴好。
营帐内。
紫灵躺着养了这么多天,实在躺不住了,总算能下床走动了。
不过她只能下床走几步,王妃是绝对不允许她出营帐吹风的。
边关风沙大,尤其现在入秋了。wap
从王爷的营帐到紫灵的营帐不过百步路,王妃就被风沙迷了眼。
紫灵还没出月子,王妃怕被风吹出什么后遗症来。
紫灵知道王妃是为了她好,再三保证不出营帐。
就这样,王妃还不放心她。
南安郡王他们训练完,去附近的河里泡澡,浑身清爽的回营。
远远的,就看到一男子骑马过来。
定国公府大少爷看了一眼,觉得有点眼熟,但不记得是谁了。
论记人,他们四个中南安郡王的记性是最好的。
“郡王爷,你看看那是谁”定国公府大少爷道。
南安郡王瞥了一眼,还没开口呢,北宁侯世子先道“岳父?”
“那不是我岳父大人吗?”
“他怎么来军营了?”
话音未落,北宁侯世子已经迎上去了。
刚洗完澡,头发还湿漉漉的。
在军营里大家习惯了,可周老爷还不习惯见到女婿这么没形象的样子。
好歹也是个世子,又是在军营外,成何体统啊?
“岳父大人怎么来军营了?”北宁侯世子问道。
周老爷身后还有两架马车,上面摆了好几口大箱子。
北宁侯世子猜可能是听说了东凌侯喜添外孙儿,前来送贺礼的。
只是送两马车的贺礼是不是太多了点儿?
再者军营重地,没有送贺礼送到军营来的道理。
等回京了再送也不迟啊。
周老爷嫌弃的看了眼自己的女婿,道“侯爷请我来的。”
北宁侯世子还真不知道东凌侯请了周老爷来。
领着周老爷去军中大帐。
东凌侯听说周老爷来了,从大帐内迎出来“周兄怎么这么晚才来?”
周老爷也不知道东凌侯找他何事,解释道“路上有事耽搁了几天,没有误侯爷的事吧?”
东凌侯请周老爷进大帐说话,道“今儿倒还好,要是明儿还见不到你,我该着急了。”
南安郡王和萧澈他们面面相觑。
明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
南梁要送赔偿的钱粮来军营,这时候东凌侯找周老爷来,还真不知道要做什么。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南梁会倒霉。
东凌侯叫御厨做了一桌饭菜,他和周老爷边吃边聊。
至于聊了些什么没人知道。
吃完了后,周老爷去见小郡主和小世子。
那两马车的东西就是给他们两带的。
小世子太小,周老爷不敢抱,只抱了抱小郡主。
待了会儿,周老爷就离开军营了。
他和东凌侯是莫逆之交,是信得过的人,但毕竟军营重地,无关人等不让逗留。
军营没事,北宁侯世子护送岳父大人去最近的镇子上落脚,并陪岳父大人住在那里。
翌日,是南梁交赔偿的日子。
运粮官紧赶慢赶,到中午才抵达边关。
没有耽搁,直接把钱粮运到大齐,免得给大齐生事的借口。
说是钱粮,其实并没有粮草。
没有不缺粮的国库,尤其南梁和大齐打了这么久的仗,消耗不少。
东凌侯松了口,允许南梁把其中一样用古玩字画代替。
东凌侯请周老爷就是为这事来的。
五十万担粮草,南梁用古玩字画抵消。
那么多粮草,价值不菲,而古玩字画带回京,不是被皇上赏赐了,就是被人偷偷换走。
这例子屡见不鲜。
东凌侯可不会让皇上玩物丧志,既然南梁没有那么多粮食,不得已用古玩字画代替,那没关系,东凌侯从中作保,周老爷倾周家财力吃下这些古玩字画,回头换成粮食交给朝廷。
朝廷无话可说。
可周老爷作为商人,肯定不能吃亏。
朝廷要的是粮食,五十万担,把古玩字画卖成钱搭进去的财力物力得从南梁找补回来。
之前东凌侯松口,南梁觉得东凌侯还不错。
现在只觉得太坑了!
这简直就是拿南梁做人情了啊。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便宜南梁商人呢!
偏偏东西已经运到边关,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周老爷带了几个得力的掌柜来,都是鉴别古玩的好手。
粮食不说按照最高价给,也是依照最近三年的平均价算的钱。
那些古玩字画一件件估算价格,南梁估价一千两,周老爷给价八百两,甚至可能只给到七百两。
价值高的,压价就更厉害了。
毕竟昂贵的东西卖不出去砸手里的风险很大,周老爷作为商人,肯定要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这些东西带到边关之前,找人估算过价值。
都知道是抵粮草给大齐的,估算价格的人都不敢估高价,万一估价过高,给了大齐借口在打仗,他们就成罪人了。
价格本就低估了,为了防备大齐,也怕字画中混入了赝品,带了价值六十万担粮草的东西来边关。
可这些东西在周老爷这里就只值四十万担粮草的钱。
也就是还有十万担粮食的空缺需要补上。
如今钱和古玩字画都落到东凌侯手中了,不补上这十万担粮草,肯定会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