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嫁之田园贵夫-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乐年岁还不大呢,祖父以前说等到我及笄的时候军中好男儿任由我挑选。”

    “你祖父说的不好,除了军中的那外头的好男儿也要好好挑选一番,可不能让我的喜乐委屈了。”

    庄喜乐乐不可支的点头,“祖母说的好。”

    一旁的婆子低头轻笑,这祖孙两人真的是再好不过了,若是老太太能活的久一些该有多好。

    一夜好眠,等到第二日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开时春荣院老太太的屋子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随后响起了庄喜乐的痛呼声。

    “哎哟,可是摔疼了?”

    老太太进到屋子里一看脸上就带了笑意,和身旁的老婆子笑道:“就说是个睡觉不老实的,这不就从床榻上摔了下来。”

    老婆子笑道:“许是这小榻小了些,回头换一个大些的来。”

    庄喜乐哀怨的从地上爬起来,赤着脚披头散发的滚回了床榻,拉上被子将自己盖了个严严实实,曾祖母看她笑话,坏得很。

    “四姑娘快起了,新夫人都过来请安了,正在外面等着呢。”

    “我不要去,嫂嫂们又不是来给我请安的。”

    听着被子里闷声闷气的声音老太太笑着上前坐在床沿上,“懒姑娘,快些起了,不准备给曾祖母念话本子了?”

    “你要的话本子可是已经送过来了。”

    庄喜乐露出了头,坐起来抱住老太太的手臂笑眯眯的说道:“喜乐原谅曾祖母了。”

    “小滑头,快起来。”

    老太太拍着她的头站了起来,几乎是刚站起来就觉得眼前一黑往前栽了下去。

    “曾祖母~”

    “老太太~”

    屋子里顿时乱了起来,庄喜乐抱住老太太顺势往榻上送,惊惧的面色煞白,“快请太医,快去。”

    盛嫁之田园贵夫

 第234章 朝中变天

    老太太忽然晕倒府中上下皆是慌乱不已,尤其是那些新过门的媳妇一个个双手合十跪在菩萨像前祈祷,盼着老太太能多活一些日子。

    若是她们刚进门府中的老太太就去了,说出去实在不好听,是以几人都跪拜的十分虔诚。

    黄太医从室内出来,看着一屋子期盼的眼神叹了口气。

    庄良正将黄太医引到一旁,低声问道:“黄太医你给我交个底,老太太还有多少时候?”

    “庄侍郎,老太太全凭一口气撑着,几日可能几十日也有可能。”

    到了这个时候黄太医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说道:“府中不是有一株八百年分的老参,眼下可以用上了。”

    “请黄太医用药。”

    庄良正心里难受,命人将那株老参交给了黄太医处理后便一直守在老太太的床前没有离开,早前从外赶回来的庄豫东同样坐在一旁眉头紧锁。

    片刻后,黄太医端着炮制好的汤参过来,由老太太贴身伺候的老婆子给喂了进去,接下来只等着老太太醒来就好。

    “这参汤药效极强,不需一个时辰老太太便会醒来,只这汤药无异于饮鸩止渴,还望庄侍郎早做准备。”

    黄太医的话十分明白,这碗婶参汤下去也就是激发老太太的寿命,想要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是没有的。

    “多些黄太医。”

    庄良正躬身拱手,府中的寿材早已备下,自然也有冲喜的意思。

    原本要请了黄太医在隔间里等着,谁知道有人进来说是宫里急召,黄太医也只能匆匆忙忙的去了。

    屋子里静了下来,目光纷纷担忧的看着床上躺着的人,庄豫东将人都散了出去只留下了庄喜乐。

    庄豫东父子两人有话要说,庄喜乐便接替了两人在床前守着,走之前庄豫东回头问道:“四丫头,可知你祖父到哪里了。”

    庄喜乐摇头,外头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也不知道她祖父到了哪里有没有遇到危险。

    只期盼着足祖父能早早的到来见一见曾祖母,又想着还是让祖父晚些来的好,太医都说了,曾祖母眼下全靠一口气吊着,若是见了祖父那口气没有又该要如何是好?

    庄豫东两人叹着气离开,庄喜乐趴在床边就那么握着老太太的手不放。

    窗外秋风微凉,一阵风刮来院子里的树叶如无根浮萍一般旋转着从枝头落下,透着一丝深秋的凄凉。

    距离京城百里远的地方一队车队停了下来,洪渡翻身下马,躬身拱手道:“郡王,末将等人便送到这里。”

    他们这些人原本就是乔装出城,未免落人把柄只能送到这里再次乔装好后分批回城。

    “去吧。”

    庄郡王看着京都的方向,放下车帘没有丝毫犹豫的开口,“天黑之前进京。”

    车队陡然加速度,烟尘滚滚而去。

    洪渡一挥手也朝着庄喜乐的庄子去了。

    宫里气氛凝重,今日一早皇帝从美人的床榻上醒来就有些昏昏沉沉,婵娟阁的美人们陪着嬉笑了一夜日上三杆依然睡的香甜,皇帝想要喝水,叫了好一会儿没有人近身伺候,刚从床榻上站起来就栽了下去。

    等到床榻上的美人幽幽转醒的时候皇帝已经在冰冷的地板是趴了小半个时辰。

    婵娟阁顿时一片慌乱,守在外面的王公公更是急忙召见的太医,出了这样事宫中不能没有人主持大局,无奈之下王公公连忙差人请了荣国公和永安王一干人等进宫商议。

    一个时辰后在宝华楼为天下百姓祈福的皇太后出来了,这是几位朝中老臣的意思,不让皇太后插手前朝之事,可后宫这些事情眼下看来还需要她坐镇,毕竟皇后是个不堪大用的。

    太医诊治,皇帝身体虚空已是伤及龙体,接下来需要静养,最好的暂时不要往后宫去。

    说白了,这便是纵欲过度需要好生调养,未免圣恭违和朝政也暂时不能处理了。

    荣国公几个老臣眼中冷凝,皇帝此番实非明君,若是消息传到宫外势必引起动乱,未免消息走漏皇太后下旨封锁了这道消息,皇帝也被挪到了皇后的寝宫。

    “传哀家旨意,将婵娟阁里面的妖孽悉数处决。”

    吃斋念佛这些日子皇太后清瘦不少,此番出来却是更显精神,太后之尊的威仪四散开来,宫人们战战兢兢。

    又老臣颤颤巍巍的跪下,“太后,皇上病重理当早日选定太子,以安人心。”

    闻此,荣国公的目光看向了永安王眉头微锁,皇帝此番也算是丢尽了皇家的颜面,和永安王对比起来高低立见,就不知道永安王有没有那个本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彻底掌控朝局。

    太后精神一振,忽然灵台清明,皇帝病重虚的要有人监国,皇帝的三个儿子刚开始接触朝政自然掌控不了全局,到时候只怕金銮殿后面的那道帘子又该要安上了,可惜她手中的人手已经折损的七七八八,此等良机没有站出来为她力争。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三位皇子刚开始接触朝政实非可以监国人选,老臣提议永安王为摄政王,皇上养病期间代为监国。”

    “老臣附议。”

    “臣附议。”

    皇太后大惊,目光就落在了永安王的身上,片刻才朝向荣国公,“荣国公以为如何?”

    荣国公拱手,“永安王熟理政务,堪当大任。”

    若说眼下最好的人选也就一个永安王,选无可选。

    此事从早上到了午后便定了下来,朝臣所向皇太后也只能依照,当日命永安王为摄政王的消息便传遍了京都。

    庄良正兄弟几人匆忙进宫了,好似也就半日之间这京都就换了天地,永安王权势滔天。

    不管外面如何,春荣院里静谧无声,庄喜乐不时给老太太的嘴唇摸上一点水,焦急的等在床前。

    大风吹散了云层让太阳的光落了下来,当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照到庄喜乐的脚边老太太睁开了眼睛,感受到手心里的异动庄喜乐惊喜的俯下了身子,“曾祖母醒了。”

    外面等着人的连忙起身进门,看着老太太睁开了眼睛一个个双手合十直念阿弥陀佛。

 第235章 祖父来了

    老太太悠悠转醒,见一张张担忧中又带着欣喜的面庞出现在她的眼中费力的抬手挥了挥,“都忙去吧。”

    “曾祖母,你可好些了?”

    “老祖宗,喝水。”

    “老祖宗”

    众人守在床前自然不愿离去,老太太骤然晕倒凶险万分,纵是众人做好了心里准备一时间也觉心里心里凄惶不安。

    老太太这样的寿数放眼天下可谓是稀而又稀,乃是庄家的祥瑞。

    这京都的世家子弟也不知道多少幼时都穿过老太太衣裳改的抱被和小衣,沾过老太太的福气,是以京都各家听闻老太太晕倒的消息也是派了人来探望。

    “人到了年纪都会有这一日,不用担心,都下去吧。”

    老太太喝了水靠在软枕上再次挥了手,“让喜乐留下了陪着就好。”

    屋内很快安静了下来,庄喜乐泪眼汪汪的拉着老太太的手里,满是委屈的说道:“曾祖母,今日将喜乐吓坏了。”

    “好孩子,别怕。”

    老太太伸手抚着她的脸,“曾祖母还没看到你祖父,不会去的。”

    庄喜乐亲昵的轻轻靠在老太太的怀里贪婪的汲取怀里的温暖,地上的阳光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了床边,一室温暖。

    荣国公府的书房中,朝中的几位股肱之臣系数在列,一个个愁眉不展。

    “皇上病重三位皇子朝政乏力,摄政王却正值壮年,虽然是眼下无可奈何之举,若是等待皇上龙体康健或者皇子长成的那一日,只怕对朝政无益啊。”

    “放眼前朝也不是没出现过为兄终弟及之事,若真到那一日我等又该如何?”

    “摄政王大婚之事一拖再拖,这是只怕要让内务府和太后今早选定人选才是”

    “”

    自古以来,每当皇帝出现朝政不能自理的时候便会有摄政王的出现,摄政王统领朝政权势和皇帝一般无二,最终都往往变成了兄终弟及,不是自己坐上了那个位置就是将那个位置留给了自己的子孙。

    依照眼下的朝局,除非皇帝能醍醐灌顶痛改前非,大权就此旁落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事。

    “魏大人,眼下说的是朝政和摄政王迎娶正妃有何相干?”

    “曹大人,摄政王此番总揽朝政还不知道要操劳到哪一时,后院安稳也能安其心,此事与朝政息息相关。”

    工部尚书魏大人是魏燕燕的祖父,魏燕燕是最后可能成为摄政王妃之人,此番为了全府的前程也开始谋划起来。

    “魏大人急躁了,摄政王早已成年,其王妃人选还要看他自己的意思,有些事还是莫要过早下结论的好。”

    荣国公面色冷硬,看着这些大人为了各府利益争夺心里不免冷哼,永安王,不,是摄政王当真是一块好肉,眼下是各家都想要沾上去,就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消受的了。

    这些人争论了半晌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个个面色或青或胀红。

    “西康郡王最迟明日可进京。”

    荣国公只冷声说了这一句,书房里顿时就静了下来。

    须臾之间,众人面色凝重,“西康郡王来的这样快?”

    “日子还未到十一月,他是要抗旨不尊不成?”

    荣国公抬眼看着众人,“庄府老太夫人早已是大耋之年,就算皇帝和太后见了也得礼遇有加,眼下老太太垂危,西康郡王提早进京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魏大人眉头微蹙,语带讽刺的说道:“要不说庄府那老太太是庄家人的福泽,是祥瑞,打着她的名头行事果真便利。”

    此话从他口中说出来房中的几人都邹了眉头,户部尚书开口道:“魏大人,你府中的几个孙子可是都用过庄府老太太的旧衣,沾过老太太的福泽,此番言论未免让人心寒。”

    众人面上皆是不屑,在大厉花甲之年的老人见了属地县官都不用跪拜,庄府老太太那种往大了说都能说是大厉的深具福气子人,真有那一日只怕会出现全城送别的盛况,曹大人怕是因喜乐县主的事记恨上了庄府。

    庄老太太的事暂且放到了一旁,几人又说了西康郡王进京之事,“眼下正值多事之秋,西康郡王这个时候进京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只怕是京都的局势又要变了。

    “一切只需静观其变,摄政王主理朝政乃是眼下最好的选择,各位只需要从旁辅佐就是。”

    荣国公想的透彻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想的通,几个朝中阁老担忧的唉声叹气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永安王做大成了摄政王。

    夜幕落下,西康郡王的车马风尘仆仆的在京都城门关上的那一刻进了城,守城的将士验明其身份后趁着马车离开飞快的前去报信。

    总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