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嬴鱼-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至古稀之龄的荀子虽然身子骨还硬朗,也能拿的起剑与贼寇大战三百回合,但能有便车搭乘,荀子也不拒绝,正好路上听听这个齐商,是如何看待秦国的。
  觉着秦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齐商哈哈大笑:“还能是什么样的国家?虎狼之国呗!”
  到秦国做生意不害怕吗?
  齐商:“有什么好害怕的?虎狼之国也是讲道理的,而且,秦律严明,在秦国做生意,要比在其他国家做生意,更公平,更让人放心呢,至少走在路上,没有哪个贵族跑出来强买货物,更没有哪个暴徒突然跳出来劫掠货物,在秦国做生意,晚上睡觉都能踏实一些。”
  荀子若有所思,跟着齐商一路从赵国的晋阳沿汾水向西南,在龙门渡河,又转头向北,进入秦国的上郡,去到定阳卸货,收取了货款之后,继续向北,进入草原,在一个叫平都的小县邑里,跟牧民们收取了奶烙、奶砖、羊毛线、羊皮、牛皮、牛角等草原货物,然后在雕阴做了一次补给,沿着洛水直奔频阳县,到了频阳,就算是进入秦国的腹地了。
  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大大出乎了荀子的预料之外。
  上郡他是知道的,戎狄胡混居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人们,不知教化,骑上马来去如风,掠夺是他们的本性,好战和杀戮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但在秦国治理之下的上郡大不一样。
  这里有城邑供
  百姓们定居,这里有修建的平整宽阔的道路供车马行走,这里耕地和草场同存,牛羊多到数不过来,但比牛羊更多的,则是修建在家家户户院子里的仓廪,里面储存的不是粮食,而是牧草。
  荀子再三询问之后,才明白,这些储存的牧草,才是供给牛羊的主料,牛羊在自家牲畜圈里吃个半饱,去到草场放牧的时候,就可以少啃食草场的草。有了这些储存的牧草,就是养再多的牛羊,也可以让草场上的草一年到头都扎根在黄土里。
  牧民们说,这叫固定水土,可以防止北边的沙地吞噬他们这边的草场,这是公子鱼教他们的。
  而他们储存的牧草,则是他们辛苦在耕地上种植出来的,这种种下就能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且长好几年随割随长的牧草,牛羊牲畜都特别爱吃,也是公子鱼让人辗转从西域带来,特地分给他们种植的,不要钱哟。
  公子鱼还特地派人来教他们梳洗羊毛,然后用粮食、盐巴、布匹、铁器从他们这里换取毛条,他们的日子,可是一年比一年殷实了。
  牧民的日子却是挺殷实的,荀子发现,他们身上穿的布料,又厚又结实,非常耐磨,而且,每一个小孩子身上,都整齐的穿着衣裳。要知道,布料是非常珍贵的财富,寻常百姓家里一般都是只有大人穿衣裳,小孩子都是随意穿点麻布,光着屁股到处跑的。但这里的秦人们小孩身上,居然都整齐的穿着上衣下裳,有的还穿着布鞋,可见,这里的百姓们,是真的很富裕。
  如今已经是五月份了,草原上蚊虫非常的多,但奇怪的是,这里的人并不受这些蚊虫的叮咬,齐商给了荀子一个香囊,这个香囊放在鼻子下细闻,非常刺鼻醒脑,但佩戴在身上,就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这里的人们,就是靠这些刺鼻的香囊驱赶蚊虫的,而这些香囊,则是出自栎阳,公子鱼的封地。
  从平都离开的时候,齐商除了带走了大量的毛条和奶制品,还将所有的马车牛车上都装满了牛羊的粪便。
  齐商还跟荀子感叹:“现在上郡的路慢慢修起来了,上郡的百姓和黔首们自己就能轻松的将草原上的牛羊粪运到频阳和栎阳售卖,以后再来啊,说不定就收不到这些宝贝了?”
  荀子:“。。。这五谷轮回之物,如何就成了宝贝了?”
  齐商笑道:“您老远在齐国,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种叫做沼气池的池子?”
  荀子:“似是听说过。”他是真的听说过,是听稷下学宫的贵族学生们提起的,但这个沼气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们自己也说不明白,荀子也只是记下来,并没有深究。如今从齐商这里听到‘沼气池’,自然要趁机弄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
  齐商:“这个沼气池,就是专门用来沤肥用的,可以将人畜的粪便沤制成肥地的肥料和烧火的气,我这样说您是听不明白的,不如到了频阳的时候,您老自己亲自去看?”
  荀子疑惑:“在定阳、平都和雕阴都没有吗?”这三个,都是上郡数的上的大县。
  齐商笑叹道:“上郡郡守原本是打算仿照频阳、栎阳这样的大城邑修建沼气池的,但公子鱼告诉他,牛羊牲畜的粪便,随意的洒在草原上,就是天然的肥料,可以哺育草场和土地,特地的收集起来,反而是对草场的不利。他说服了上郡郡守,郡守就不再上郡修建沼气池了。但牧民们不去草场上收集牛羊牲畜的粪便,他们自己家中牛羊多的,就能存下许多,则是可以运到频阳这边,为自己家换取一些财物,补贴家用。”
  过雕阴的时候,齐商为了能将这些粪便带出草原,还多交了一些关税。
  等过了雕阴,齐商不禁跟荀子抱怨:“这才五月份,运出草原的粪便就达标了,我现在还可以多花一些钱运出来的,等再过一两个月,恐怕就是花钱,都运不出来了。”
  荀子一想就明白了,既然牛羊牲畜的粪便可以卖钱,百姓们狡诈贪婪,他们不仅会想方设法的收集牲畜粪便卖出去,还会隐瞒这些粪便的来历。
  雕阴的这处关卡,恐怕就是为此设立的。一旦经过这道关卡运出草原的粪便到达一定的数量,就会禁止粪便运出草原。
  既然不能运出,百姓们就不会再去收集粪便,牛羊牲畜的粪便也就只能肥沃草原上的土地了。
  而这个法子,一定也是公子鱼想出来的。
  公子鱼,这个秦国的公子,应该是个贤人啊,为何他在齐国,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呢?
  荀子:“跟老夫说说公子鱼的事迹吧。”
  齐商笑道:“荀公,公子鱼的事迹
  ,一天两天的可都说不完呢,左右路上无事,您就听我慢慢道来。。。。。。”
  就像齐商所说的,行走在秦国的道路上,是不用担心有盗匪出现的。
  齐商说,原本沿路荒凉之地,还有小股盗匪劫掠者存在的,但自从公子鱼大量召集人手到栎阳做工之后,这些劫掠者就都赶去栎阳吃公子鱼去了。
  “吃”,对公子鱼来说,真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形容词了。
  再齐商的描述中,这个秦国的宗室公子鱼,就是靠吃进入秦王的眼睛,从而被封做公子的。
  进入频阳,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这里的道路虽然只是还算平整的土路,但路上特别干净,一点子污秽都不见,荀子可以想象这些污秽都去了哪里。
  路上没有污秽,水流就清澈,空气就清新,蚊虫也少,在田间地头锄草灌溉的百姓们脸上不见愁苦,阡陌井然有序,见有车队过来,还远远的喊话,问齐商他们是不是来频阳做生意的,呆几天,都有什么货物等。
  看那跃跃欲试的模样,明显是家中不缺钱财,可以随心随意买货的。
  齐商故意笑道:“我们是从上郡而来,货物只有毛条和奶砖,你们要吗?”
  这个问话的农夫哈哈大笑:“我们离上郡近的很,最不缺这些了,不要不要。”
  齐商也哈哈大笑,跟荀子调侃道:“这些黔首一年种出来的粮食,有三分之一要运去上郡跟他们换皮毛奶的,他们家中的奶喝皮子多到恐怕要带到棺材里去了哈哈哈。。。。。。”
  荀子捋着胡须,也应景的颔首微笑,心里却是微微发紧,这秦国,跟外头传说中的不一样啊。外头传说,秦国乃是荒蛮之地,不通教化,所以六国皆一蛮夷称之,可现在看来,秦国的百姓富足安乐好客,可一点都没有蛮夷的样子。
  从频阳到栎阳,有一条笔直十丈宽可供好几辆车马并行的大道。
  齐商高兴道:“去年走的时候,这条路还在修葺中,现在竟然就已经修好了吗?”
  荀子微惊:“在半年之内修好这样一条路,得同时征发多少民夫?”
  齐商笑道:“这条路可不是半年内修完的,大约修了有两年吧?都是频阳和栎阳两地的农夫们农闲的时候自发过来修的,我
  记得,人最多的一次,差不多有上万农夫同时来修,公子鱼还跟我抱怨,这些农夫都太能吃了,他的仓廪里都快要空荡荡的了哈哈。。。。。。”
  荀子喃喃:“自发的。。。。。。”
  齐商也感叹道:“是啊,是黔首们自发来修的,估计天下也只有公子鱼能让他们来主动劳役了。”
  荀子还是道:“以利诱之,农夫们自然趋之若鹜,公子鱼,一定是个非常精通商道的人。”
  齐商自豪道:“不错,公子鱼,真是我见过的最精明的商人了,嘿嘿,他能以一搏无穷尽也,若是没有他的神鬼手段,这栎阳和它周边的县乡,可没有如今这样繁华不失齐地的样子。”
  荀子不住点头,心想,等入了栎阳,一定要好好的去拜会一下这个公子鱼。
  进入栎阳北乡,荀子就跟齐商分别了,在见公子鱼之前,他要好好的将栎阳的五个乡都走一遍,看看在公子鱼治下的栎阳,与秦国以及其他列国有什么不同。荀子留下慢慢溜达,齐商则是穿过北乡,带着长长的车队,径直朝都邑而去了。
  荀子骑着齐商给他留下的一头毛驴,据说这也是公子鱼让人从西边换来的牲畜良种,拉货非常有耐力,就是不如马跑得快,但代步慢慢行走,已经足够了。
  荀子骑着毛驴慢慢的在北乡的阡陌间闲逛,有时候跟农夫讨杯水喝,闲聊几句,非常惬意。
  眼见日头过午,荀子腹中肚饿,正想拿出干粮饱腹,跟他闲聊的农夫则是跟他建议道:“公并不缺钱财,如何不到竹翁家去吃些软烂热乎的?”
  荀子感兴趣问道:“竹翁是哪一家?”
  农夫指着不远处一大片的竹林道:“看到那边的岭子了没?那片岭子,都是竹翁家的,上面种满了竹子。竹翁姓桑,但他家种竹子种了好几杯子了,我们这里的人便都叫他竹翁。”嘿嘿,竹翁家可是公子鱼的外家,俺们谦虚,就不跟你说了。!


第100章 阿岚
  桑翁的食铺建在北乡通往都乡的直道边上。
  这条直道;原本是沿着丘陵修建的一条小路,自从上郡郡守亲自来了一趟栎阳,和秦鱼达成协议要一起做生意之后;上郡和栎阳的往来就多了起来。
  上郡的羊毛和奶制品要运输到栎阳,栎阳的粮食布匹盐巴陶瓷等生活日用品要运输到上郡,之前的那条歪七扭八并不平坦的道路,就不再实用了。
  要想富,先修路嘛,秦鱼原本就想将栎阳的路修的宽阔四通八达一些;只是碍于人力与物力不敢铺开。白起从西域换来的奴隶和牛羊解了秦鱼的燃眉之极;于是,一条以栎阳为中心点;下接咸阳;上通上郡的一条直道就这么开工了。
  修路,还是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战国时代修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尽管牛马驴子畜力齐上阵,小推车也被墨家弟子造了出来;秦鱼甚至都想铸造一条铁轨出来专门运输土方和粮草;但是,从开工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一万青壮一万奴隶齐齐上阵利用农闲的时间全力开工,也只是将栎阳到频阳的这段路给修了下来,要想继续往上郡修,就得等下一个农闲了。
  秦鱼是绝对不会为了赶工修路而耽误农时的,而且,每一个家庭当中;必须有一个壮劳力留下来在家务农,其他多余的劳力,才能出工做活,就是为了让百姓的田地不要荒芜了。
  不仅不要荒芜,还要高产。为了鼓励百姓们积极在田间劳作,而不是给百姓一种只是出卖一些力气就能吃饱饭的错觉,每年秋收过后的考课大赛,秦鱼都会综合评出勤于农事产量最高最好的前三名,给他们相应的物质奖励,以及取消家中人的劳役和军役,作为百姓和黔首们的榜样。
  这样的评比,自然是有土地数量限制的,一百亩以下的一个评比规则,一百亩以上五百亩以下的是另一个评比规则,五百亩以上的,则又是另一个评比规则了。
  总之,随着考课大赛越办越成熟,规模也越来越大,已经渐渐成为栎阳百姓每年必须参与的盛事了。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方便运输,规划的时候,这条直道避开了栎阳都邑到频阳这段的直线距离,而是将直线的起点,设在了北乡。
  所以,直道从栎阳都邑开始,出了都邑之后是一个向西
  大约三十度的的斜角,直至延伸至北乡境内,然后再向东十五度角,回到北乡与频阳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之上,从这里开始,才能称的上是直道了。
  而这个十五度角的拐角处,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