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嬴鱼-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楚王仍旧是不想出兵攻秦的,是因为令尹黄歇掌管着楚国的军政大权,是黄歇在他耳边一直说三国合纵抗秦他才答应出兵的,如今眼见秦军势不可挡,当然要撤兵保存实力了。
  但楚王有一个要求:“秦军要先退兵至汝水入淮之处,楚国才会发王令召回楚国大军。”他是怕秦国反悔。
  还不等楚使从秦军营那里得到答复,魏楚联军兵败的消息就传回郢陈,传消息回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此次楚军大将景阳的庶弟景淬。
  景淬详细描述了秦国在战场上可怕的战斗力,楚国十万大军损失惨重,需要楚国派遣援军去支援。
  支援?
  楚国拿什么去支援?!
  如今楚国所有的军队,无论是已经驻扎在国都之外的,还是正在向国都赶来的路上的,楚军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卫国都不被秦军攻破,楚国哪有多余的军队去支援河内?
  就是有,楚王也不想再继续派兵支援了。
  楚王都没有去看黄歇,更不要蒙骜退至淮水再撤军河内了,他直接对景淬下令道:“撤军
  !楚国将不会再向河内战场增发一兵一卒,让景阳即可带军回楚!”
  景淬被楚王的激烈表现惊的楞了一下,才领命而去。
  景姓氏楚国的大姓,在王宫中不缺少拥护者和交好的宫侍,所以,还没等他走出楚王宫,景淬就明了了近期楚国发生的大事。
  蒙嫣和那女人,竟然带着越人攻打到上蔡了!
  去年南越叛乱,楚王让景氏出兵南下平叛,恰巧就是景淬领军去的,他领兵来到大江北岸大半年,连一次正经的正面交锋都没打过一次,尽跟蒙嫣和那女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景淬最后没有耐心,又见这些越人人少,不敢北上,自觉不会对楚国腹地产生多大的影响,就随便砍了几个人头,虚报了军功数目,领兵回自家封地去了。
  可是现在,蒙嫣和竟然带着这些越人和秦军会和,一同打到楚国腹地逼近王都来了,景淬心中害怕,他怕楚王发现秦军中的越人军队,治他谎报“已经平叛越人”的军情之罪,便迅速带着王令朝河内出发,给大将景阳回复王令之后,就找了个理由离开军营,逃亡去了。
  等蒙骜收到楚国已经退兵河内的消息之后,蒙骜也不再恋战,信守承诺,带着五万大军撤回了秦国境内。
  楚国撤军,魏国增兵了。
  魏楚联军战败,联军暂撤军十里,分别向各自国家送信请求支援。
  魏国距离近,魏国最先的得到战报。
  魏王大惊,召来信陵君问计,如今要该如何是好。
  魏无忌请求亲自出战,将秦军先赶回大河以北的河内,然后再和赵军取得联系,再谋下一步攻秦计划。
  就是这个时候,魏无忌的门客匆匆来报,说是蒙骜领军五万,已经陈兵上蔡,威逼楚国的国都郢陈了。
  魏无忌知道,楚国联军不可靠了,说不定楚王会撤回楚军,他加紧了增兵的进度,一定要赶在楚王撤军的王令到达之前,带着援军进发河内。
  他怕若是晚了一步,等魏王听到楚国撤军的消息之后,觉着孤立无援,连援军都不增派了,若是如此,秦国岂不是会得寸进尺,继续攻打魏国的土地?
  魏国增兵虽快,但其结果并不如意,因为等魏无忌带领援军到达桂陵的时候,遭遇了从
  陶郡而来的两万秦骑军突袭。
  秦骑兵冲破了援军的队形,其中以一位年轻小将最为勇猛,打马持枪跑过魏无忌的战车的时候,一枪差点扫掉魏无忌头上的盔甲,着实险象环生。
  因为魏无忌带领的援军足有十万,秦骑兵却只有两万,双方军队人数悬殊,所以秦骑兵只是打了一场突袭骚扰战之后,就骑着马一溜烟的跑了。
  魏无忌手下的门客之一给魏无忌谏言道:“秦骑兵如此迅捷来去如风,目的不是杀敌,而是疲敌。”
  魏无忌忙问计:“这可如何是好?”
  疲敌,就是让敌人不得安生,不能好好休息,无限度的丧失战斗力。
  他带领的这十万大军,若是等到战场的时候是一支疲劳不堪的军队,又如何增援攻秦的大军呢?
  对如何解决秦骑兵时不时的骚扰,魏无忌的门客们也无计可施,有的甚至感慨:“若是有赵骑兵在此就好了,赵国骑兵强大到能打败北方的匈奴,和秦骑兵对上,或许有一战之力。”
  魏无忌只能叹道:“只希望赵军能尽快出兵吧。”
  魏无忌自然是知道赵国没有出兵的,但他只是以为赵国在经历的长平之战之后,征兵艰难,才会到现在都没有出兵与联军南北夹击攻秦的,但实际上,魏无忌不知道,此时的赵国,即使还有兵力,恐怕也不能投放到秦、魏、楚战场了。
  因为,北方的秦军,联合匈奴扣关了。
  所谓的合纵连横,就是有利益的时候联合,没利益的时候攻伐。
  既然秦、魏、楚三国征战已经打响了,那么北面的秦军也不再撵着匈奴跑,而是主动找到匈奴王的王帐,以提供盐和一定数量的铁锅作为连横诚意,一起去攻打赵国的雁门关。
  匈奴提出将铁锅换成马镫,否则就不和秦军连横。
  图:。。。。。。这匈奴王还挺有眼光,知道什么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好在,完廪将军给的下限就是一定数量的马镫,是他自己将原本的马镫,换为了铁锅而已。
  图故作挣扎的考虑了许久,才提出秦国只能给匈奴骑兵两千马镫,再多就没有了。
  匈奴王还想据理力争想要更多的马镫,两千够做什么的?他的卫队都武装不起来呢,但图在这方面
  非常硬气,表示即便不连横匈奴,秦骑兵也不怕攻不破雁门关,之所以来找匈奴王结盟,只是秦国不想腹背受敌而已。
  但如果匈奴王不同意,想要在秦军攻打雁门的时候从背面攻打秦军,秦军也不怕两面作战。
  秦军同时与赵军和匈奴作战,不过是损失多一些,等秦国攻破赵国,一定会抽出余力来反攻匈奴。
  以前秦骑兵与匈奴交战,多以驱赶占领放牧的地盘为主,若是秦骑兵打算和匈奴正式开战,那可就是不死不休了!
  匈奴王受到了威胁。
  匈奴王很愤怒。
  匈奴王最后不得不答应了秦国的连横。
  原因很简单,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匈奴跟赵国有感情吗?
  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你杀我我杀你的死仇,匈奴为什么要趁着秦国攻赵的时候去攻打秦国?
  这不是帮助赵国吗,匈奴王脑袋被马蹄子踢了才会做这样的事。
  既然不帮赵国,那么帮助秦国攻打赵国,就很有必要了,而且,还有好处拿。
  秦人说话是真的不客气,但东西也是真的好,说给多少就给多少,都不掺杂半点水分的。
  所以,当赵王听说魏楚联军已经集结完成,准备攻秦的时候,他也开始从各地调取能调取的最后的赵军卒,尤其以北方靠近雁门代地为主,那里的军卒在长平之战中基本上没有损失,赵王就打算将他们用在这个时候。
  还没等大军集结完成,新的军报传回邯郸,秦骑兵联合匈奴,扣关雁门。
  赵王后背都给吓出了一身冷汗,他重新下令,让正在往邯郸集结的赵军卒调转方向,直接去雁门增援,务必要牢牢守住雁门关,不能让一个下匈奴人和秦人从雁门关进入赵国腹地。
  只要赵军被钳制住在雁门,没有兵力去攻打河内,秦军连横匈奴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
  秦国竟然敢同时在北方的雁门、南方的上蔡、中部的河内同时用兵,而且还都是半碾压式的迅速取得胜利,这样的战绩,不由让天下侧目,恍然发觉,秦国什么时候,已经变的这么强大了吗?!


第157章 历史(霸王加更+3)
  魏无忌带着被骚然的疲惫不堪的援军到达平阳南郊外与魏军合军的时候;楚军早就撤离干净了。
  撤离的楚军其实也没得到多少好处,等路过煮枣的时候,同样遇到了陶郡秦军的突袭;楚军与秦军在魏国境内展开一场大战。
  楚军发现,陶郡的秦军铠甲和刀戈虽然装备比他们精良,但之前在战场上见到的那种可怕的战车没有出现;出现的数量可观的骑兵马脖子上也没有装备铠甲。
  景阳得到斥候兵的汇报之后;当机立断展开军阵,利用楚国修修补补还能用的战车与秦军展开一场遭遇战。
  景阳所率领的楚军在秦、魏、楚战场上损失了两万多,剩下能战斗的兵力有八万,而从陶郡而来突袭楚军的秦军只有五万;虽然有骑兵可以左右支应,冲散楚徒兵,但楚军人数多出了三万的悬殊;一时间秦楚交战不相上下。
  楚军本来就是要撤军了;秦军突袭也只是想占点便宜;不想让发动战争攻秦的楚人和魏人好过罢了。
  在魏国的土地上开战,对魏国民生破坏,那是巨大的。
  陶郡郡守见楚军的便宜并不好战,就鸣金收兵;放楚军走了;自己也领着秦人在魏人的土地上做好补给;然后回陶郡了。
  就;很让人生气!
  景阳磨着后槽牙;暗自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这些秦人好看,然后就带着灰头土脸的楚军回楚国了。
  得知秦楚交战的魏王也很生气。虽然秦军在魏地上没有杀害百姓;但是田地庄稼和百姓的房屋都毁了,百姓的粮食也都被秦军抢走了,这样,魏国一下子就多出来许多离人,让魏王非常恼火。
  魏无忌到达战场,他见大军士气低迷,没有即刻出兵攻打秦军。
  秦军明知道魏军疲惫,也不主动攻打魏军。
  领兵的王陵还派遣军使给魏无忌送信,要他放心,在魏军修养好之前,他是不会攻打魏军的。
  魏无忌充分表现了他一国公子的涵养,送走秦军使之后,跟门客商量,这战不能打了。
  魏无忌:“如今楚国已经撤军。秦军二十万,而我军只有十七万。秦军既有军械之力,又有兵卒之力。而我军军械上比不上秦军,军卒数量上也比不过秦军
  ,与秦军交战,我军只有被屠杀的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我不能让跟着我出来的军卒们白白死在战场上。”
  大将晋鄙动容不已,他说:“既然不能攻打,不如用间。”
  魏无忌眼睛一亮,问道:“将军可是有何妙计?”
  晋鄙:“末将听说,公子有门客三千,难道找不出一个来能为公子去秦国做说客的吗?”
  魏无忌:“。。。。。。我想一下。”
  魏无忌在考虑向秦国用间,巧了,赵国也在考虑派遣说客去秦国劝秦王退兵。
  赵说没有去游说秦王,他就是想也见不到秦王。他去找到了秦国的相邦范雎。
  赵说一见到范雎就大摇其头,哀叹道:“范相啊,你很快就会大祸临头了!”
  范雎很纳闷:“此言何讲?”
  赵说:“你还不知道吧?你很快就会被收回相印,让位给安平君了。如果你不再是秦国的相国,赵王和魏王,就可以为平原君和魏奇报仇了。”
  当年秦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将平原君给哄骗到秦国扣押,然后要挟赵王将躲藏在平原君家中避祸的魏奇的人头交出来,最后魏奇逃回魏国,在请信陵君帮忙的时候,绝望自杀,赵王这才用魏奇的人头将自己的王叔平原君换回来。
  如果范雎不再做秦国的相国了,以秦国现在拳打赵国,脚踢魏国的凶狠和强大,赵王和魏王不能找秦王报仇,杀他一个范雎泄愤,还是可以的。
  毕竟,他是秦国的相国,秦国的大小军政大事,都是要过他的手的。他范雎要是跟赵王和魏王说,秦国在雁门和上蔡用兵,根本就不是他的计谋,恐怕天下人都不信,更别提赵王和魏王了。
  范雎脸色大变:“哪里来的危言耸听的辨士,敢在本相面前口出狂言。”
  赵说嘿嘿笑道:“范相心计无双,难道您自己都没有感觉的吗?我到底是不是在口出狂言危言耸听,您自己应该心中有数才对。”
  范雎不语,黑着脸将赵说请进了家门。
  双方坐定之后,赵说才道:“秦国能同时在雁门、河内、上蔡用兵,靠的都是安平君益粮无双和兵甲无双的才能。此前天下不知有安平君,此三战之后,秦国兵甲之威名满天下,安平君之名亦名
  满天下,且名声之响亮,一定在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之上,此言,范相应该会认同吧?”
  范雎不语。
  赵说继续诚恳道:“此前在邯郸,在下也有幸见过安平君,当真是少年英才,言语转合之间就将赵国君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爱财、爱美色、性情顽劣、跋扈不让人,但并不影响他疏财千万金,揽尽我赵人百姓民心。”
  “安平君能够对我赵国的百姓如此,想来对秦国的百姓,只有爱之更甚的。”
  “安平君如此得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