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嬴鱼-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收税是按照田地来收,也就是说,这个税收,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额。
  从法理上来说,这一亩田里出产的所有粮食,包括打下谷粒之后剩下的刍槀(麦秆稻杆豆杆等)都是这一家人的税赋,那么这一亩地里到底能出多少粮食呢?如果这一亩地里出了五石粮食,那我交三石,剩下的两石昧起来行不行?反正收税的人又不知道这一亩地里到底出了多少粮食,我就说出了三石,你能把我怎么滴?
  为了避免以上逃税避税情况出现,每当粮食长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有县里的吏员、一般是农官,下乡走访。这个吏员有两个工作,一个是指定要纳税的百姓们需要缴税的税田,这个税田或许是随意指定的,也或许是指定长势最好最有可能丰收的那块地。第二个,就是根据当年的雨水多少(雨水多了少了都会影响粮食产量)、往年的田产情况(去年收了三石一斗、前年收了三石三斗、大前年收了三石二斗,那么今年大概率不会少于三石)、田地里庄稼的长势(谷粒有几颗,浆出的是不是饱满)等情况进行取程,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这一亩地的庄稼收获的时候大约能得到多少粮食,这个过程就叫做取程。
  “程”是一个数额,是一个要收取的田租税的最低标准数额。比如县小吏经过取程之后,说这一亩粟田能产四石五斗的粟米,那么等到丰收的时候,纳税人就必须要交齐四石五斗,可有多交,但不能少交。
  每一个丰收季取程的爰书都要及时上报到咸阳,若是这一个丰收季县里没有收到取程时定下的总税额,缺少的部分,就要由县里的官吏们想办法补足,一般都是分派到每一个官员的头上,一人补一点的给补足了。
  所以说,每年的收获季,都是县里最忙碌也是最紧张的时候,县里的官员们要一边跟百姓斗智斗勇的下乡收税,一边要祈祷今年能顺利的收足之前定程的税额。
  近年姚县令屡受褒奖,最终能顺利高升,就是因为他不仅能年年收到足税,还能有粮食加额,而这个加额,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想法子从官员的俸禄里省下来的。
  能在县里做官吏的
  ,家中即便不是豪富,也都是有资余的人家,他们家中不缺粮食,倒是很缺一些稀罕物。自从秦鱼开始养鸭子之后,因为鸭蛋不易保存,鸭子有繁殖期和产蛋高峰期,不宜一下子交齐所有的牲畜税,秦家就跟县里商定,秦家的牲畜税化整为零,一月一交,不得拖欠。
  因此,秦鱼每个月都要上交大量鸭蛋和一定数量的鸭子(一般是淘汰下来的)做牲税,姚县令收到大量新鲜鸭蛋和活鸭之后,他就与粮食作了一个换算,然后作为俸禄下放给官吏们。
  这个俸禄自然是自由选择的,你想多要鸭蛋,你想多要鸭子,你想多要粮食,你只想要粮食和鸭子不要鸭蛋,都可以,任君选择。
  有鸭蛋作为一部分抵代,粮食自然就省下来了,这部分粮食是鸭蛋的代替,同样是税收,是要如数上交的。鸭蛋的运输和保存是有折损的,姚县令这样会变通,这样会“收税”,他不受褒奖,谁受褒奖?他不高升,谁会高升?
  因为秦鱼是实际纳税人,其他律法秦鱼或许不了解,纳税这一块,秦鱼自认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县丞将税收的问题提出来,秦鱼才有所疑问。
  县丞回道:“非是程定问题。前县令在的时候,收税只按程定的数额收取,有多的,可以留给百姓,但也有少的,少的部分都是前县令自己补足的。下臣所疑,乃是今夏是否沿承旧例,只按照程定的最低数额收税?若以此收上来的税额不足,大人可要自己补足?还是说,以程定数额作为标准,将税田里的税都收上来,即便有所不足,但有超额的作为补足,或许能收足今年程定的税?”
  “请大人示下。”
  饶了半天,其实就是大家不想补足缺少的税额罢了,以前有姚县令自己补足,现在新县令来了,是不是还是由您这个新县令补足啊?
  要是大家分摊,那咱们,可得好好思量了。
  秦鱼打量着众人的表情,心里猜测这个县丞是不知道姚县令用的是秦家交上来的牲畜税做补足的,还是故意来为难他?
  县丞是辅佐县令的,是县里的二把手,有些县令不知道的事,县丞必须心里门儿清,秦鱼更倾向于是后者。
  秦鱼摸摸无毛的小下巴,跟县丞道:“就按照最低标准收,即便有百姓交不上程定的税的,也
  不要为难,能交多少算多少。”又笑咪咪道:“大家也不要欺负我年纪小,不知事,就想吃大户啊。前县令能自己补足税额,我也可以的,诸君放心就是了。”
  前后两句话并不衔接,但在场的都是人精,自然明白秦鱼的意思。秦鱼这个新县令,可以补足百姓们交不足的税,但你们当中,要是谁搞幺蛾子,故意少收税,或者从中贪污私昧,从而让他不得不补交大量的税收,他虽然年纪小,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秦鱼继续:“还有什么事务吗?”
  在场之人都相互对视一番,似乎是发现秦鱼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无毛稚子”,他懂的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多的多,刑罚律令方面或许有所欠缺,还不会断案,但民生税收方面,他并不好糊弄。
  以县丞和县尉为首的众官吏们都低头拱手回道:“无。请大人训示。”这是不打算再给秦鱼出难题,要他这个新县令训话了。
  秦鱼站了起来,呵,还不如他坐在椅子上高呢。
  秦鱼也不在意,他双手扶着案几,跟所有人道:“你们各司其职就行了,你们都比我明白,县里还是要靠你们。”然后对长喜道:“带上卷宗,回宫。”
  长喜答应一声,抱着县尉交上来的竹简卷宗,躬身小碎步跟在秦鱼的身后,坐着来时的马车,回王宫了。
  从秦鱼进县署的大门,到他出大门,前后也就不到半个时辰。
  等马车行使起来,秦鱼才拍拍小胸脯,对长喜感叹道:“真是好可怕,他们压根就没想认我这个县令,都欺负我。”
  长喜噗嗤笑出了声,似是觉着不妥,他轻咳一声,对秦鱼道:“少公子应对的很好,奴婢看他们倒是更害怕少公子一些呢。”没见秦鱼说要带着卷宗回王宫的时候县尉脸色都青绿了吗?
  王宫里有谁?
  王宫里有大王啊!
  秦鱼带着卷宗回王宫,难道是要自己处理吗?
  当然不是!
  他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不会的,自是要回家找大人去了!!


第65章 案件
  秦鱼确实是回王宫了;但他没有去找大王,他在靠近王宫门口的一座小宫殿里停下,然后请长喜亲自去图家里下帖子;请他一起来看卷宗。
  现在秦鱼官拜栎阳令的消息整个栎阳都传遍了;秦鱼相信;只要他邀请,除了在床上躺着起不来的,没有人会不来。
  看热闹也好,看笑话也罢;总归是会来的。
  果然,秦鱼并没有等多长时间,图就带着四五个少年和一群。。。脸上已经留胡子的人过来了;秦鱼猜这些人很可能是图的门客和家臣。
  图之所以来的这么快;当然跟他就住在王宫隔壁有关,住的近;来的就快。
  据图所说;跟过来的人都正好在他那里一起玩耍;他已经让仆从去请其他人了,尤其是擅律法的,等会就会过来。
  没错,图在听长喜仔细说完秦鱼请他来看的是什么卷宗之后;他就明白秦鱼叫他来的目的了。秦鱼才六岁,字都认不全,他能断什么案子?还不是要靠门客和刀笔吏帮忙。而秦鱼特地给他下帖子;自然是要请他帮忙的,据他所知,秦鱼就连伺候的侍女都只有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其他的,别说门客了,仆从都没几个。
  所以,他来的时候,不仅带上了小伙伴,还把跟他来栎阳的太子门客给带来了。
  秦鱼见到来了这么些人,着实有些诧异,他忙去长喜回后宫跟秦大母说一声,他这边需要伺候茶水的人,然后说图:“也太小题大做了一些,我这里只有七个民事小案件,着实用不了这么多。。贤才。”
  秦鱼冲图带来的门客们客气的笑笑,继续跟图说:“而且,这里是王宫,我要是知道你带这么多人来,我就回我家老宅等你们了。”
  图则是无所谓道:“没事,这里离宫门这么近,这些小宫殿本来就是供臣子们议事用的,只不过王大父的臣子都在咸阳,跟着来栎阳的不多,用不着这里罢了。”
  秦王又没打算在栎阳长住,咸阳离栎阳又不远,有什么要紧事快马加鞭就能送到秦王这里处理,处理完了再快马加鞭送回去,方便的很。所以这些原本供给臣子们用的宫殿就都空着,但大夫胜仍旧将整个王宫打扫的干干净净,所以秦鱼才能来到这里不用打扫就能用起来。
  秦
  鱼道:“那也太失礼了,这里可是王宫,要是让大王知道了,他又该说我了。”
  说?
  图好奇问道:“鱼,你日常跟王大父相处,都。。。不害怕他的吗?”
  秦鱼奇怪的撇了他一眼:“有什么好怕的?大王很平易近人的。”
  呵!平易近人!
  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图带来的少年们和门客们都在分着看卷宗,其中一个少。。女还和一个门客讨论了起来,其他人也听的频频点头。
  这个少女秦鱼认识,是蒙骜的女儿嫣和,蒙武站在姐姐身边,听的一脸懵懂。
  秦鱼好奇,走进去听,门客们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秦鱼和图过来,都纷纷让开了空地给他们。
  跟嫣和讨论的门客也停住了嘴,给秦鱼和图见礼。
  秦鱼好奇问道:“你们在讨论哪一个案子?”
  门客先道:“吾等议论的是一起贱民恐吓主家藏匿资财的案子。”
  图是少年人,对此等案件最感兴趣,他道:“说来听听?”
  秦鱼也眼带兴味的看着这个门客。他虽然之前大体扫过一遍竹简,但竹简写不了多少字,案件的记载就极尽简单,秦鱼看的不是很明白,因此,他非常想知道这个案子的具体案情。
  在开讲之前,图先把秦鱼按在了堂上正中案几之后的席子上坐下,对秦鱼道:“你现在是县令,要有点县令的样子。”
  然后自己站在右方最靠前的位置,众位门客们也都模拟起朝议的队形,各自站定,请堂中央的门客解说案情。
  门客当仁不让,口齿清晰的述说起来。
  “已故大夫(五级爵)迎有一妻一妾,妻早亡,留下一妾鸣为其生儿育女。迎生前,先是免鸣为庶人,然后娶其为妻,宴请乡老,告知宗族,像别人对待自己的妻子一样对待她。大夫迎死后,鸣的儿子继承家产,但迎的故属文恐吓鸣藏匿资产,要求鸣交付迎生前答应给他的一个布店和一处客舍,否则他就告官。鸣惧怕,便将布店和客舍给了文。之后又后悔了,便向乡啬夫自告‘匿资’,并告文恐吓。”
  “现在有一个疑点,那就是迎的户籍里,写的是鸣为免妾,即为庶人,但鸣自述她乃是迎的妻子,
  并且告知乡里宗族,现在鸣自告,那鸣的身份是妻还是庶人?”
  “若鸣乃妻,那么文可以资财二甲抵罪,若鸣是庶人,那么文会被罚为城旦。”
  秦鱼看着眼前摊开的竹简,听着门客的述说,心里想着,原来这不是一个以妾为妻的风月案件,而是一件藏匿资财被曾经的下属恐吓经济案件和民事案件。看来,他要加紧学习秦律了,否则,他连一个文书都看不懂,还做什么县令?
  秦鱼:“那么,这个鸣,到底是妻呢还是庶人呢?”
  门客道:“既已告知宗族,宴请乡里,自是为妻。”
  嫣和有不同看法:“律法既然要百姓登记家中人口、辨别身份,自是要以户籍简卷上记录为主。迎既然死前没有将鸣的身份告知文吏,将鸣的身份改庶人为妻,那么,鸣的身份,自然为庶人,不为妻。”
  门客:“简牍记录只是一种形式,存在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的可能,但鸣已实际为迎妻多年,并孕育有一子一女,乡老宗族也都承认,当以此事实为主。”
  嫣和道:“你说的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的可能性,在其他六国或许存在,但在秦国,是不可能存在的。若真如你所说,县吏记录失误,那就是县吏的渎职,他应该免官,罚为城旦。”
  秦鱼打圆场:“或许是迎自己的问题,是他自己忘记了,或是压根就没想着要给鸣该身份,以至于现在让我们为难。”
  图笑道:“鱼,商讨案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你莫要做小孩子语。”
  鱼虚心受教,拱拱手道:“抱歉,请继续。”
  门客和嫣和围绕着鸣到底应该是妻还是庶人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从婚嫁风俗讨论到户籍制度的漏洞,从如何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