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为富一代[年代]-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抢不上篮球啊!”篮球一抱到大场,上到二十几岁的壮年,下到七八岁的小子一拥而上疯抢。
  “我哥抱回来,我院子里拍一拍也算打毛蛋了。”二毛笑眯眯说,边帮忙端饭。


第48章 第 48 章
  睡前; 范亚娟和王东林商量过年走亲戚的事。
  “正月初二,两个奶奶娘家要去,我家今年就不去了; 等五月我再走; 娘的娘家你们弟兄商量一下,看过年怎么走?其他的亲戚,大伯娘的娘家等让大毛跟着走一走。”
  前两年走亲戚一家一包盐也就一毛五,家庭情况特别好的人家拿一把手工挂面; 或者一个馒头,这两年虽然还不够吃,情况怎么也要比前两年好。
  “我听娘的话,提前买了几斤盐,过年了让二毛给王婶拜个年。其他的你看着办,听娘的意思舅舅家今年挂了挂面,要拿白面换,我用粮票打的五斤白面,你看要不要换点挂面。”肯定没有岳父家吃的那么好; 黑面重面条也粗。
  “不换。你打的面又白又细,划不来。”范亚娟说着坐起身,拍着催王东林道:“你起来我们现在酵子和点杂面,做杂面馍馍; 万一娘要走亲戚正好。”
  范亚娟从面缸里取了十几斤玉米面; 加几斤黄豆面; 赶紧把荞面取过; 万一放一点; 馍馍黑的找不见了。
  王东林厨房烧温水; 夫妻两个咚咚厨房开始和好面; 放到屋里炕边棉被盖住保温。
  二十七早晨起来。
  王东林帮范亚娟挑水做馒头。
  两个人出出进进一早上蒸了三锅杂粮馒头,大概一锅有二十个,一共蒸了六十五个。
  范亚娟见几个孩子看着,就叫大家一起吃热馒头,玉梅玉娇生才玉花再加上二毛三毛,和热乎乎的馒头蘸上油辣椒,豆面玉米面偏甜,馒头也甜滋滋的,好吃。
  最后一锅蒸死面包子,范亚娟做了一盆洋芋丝白菜丝用大油一泼搅匀,王东林擀面杖舞的飞快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面皮甩在案板上,二毛三毛拿面皮包包子,范亚娟烧火架柴。
  热锅一会儿水沸了包子也一个个包好,范亚娟一手四个,按个儿排队一个个放在蒸屉上,盖上锅盖,大火蒸30分钟,小火在等几分钟,出锅。
  大毛抱着篮球回来,现在正和二毛三毛生金生才在院子里用手拍,二毛觉得大哥有点像暴发户。
  “二毛,吃饭了!”范亚娟将包子捡到淘斗,端进屋。
  今天他们家午饭吃的最晚。
  吃了饭,范亚娟捡了四个三毛给太婆送去。
  王东林刷了锅,范亚娟也休息好。
  泡了一夜的荞珍变软,一捏带颗粒出面,范亚娟觉得还不够细,拿到大场碾子碾一遍,扫回来隔着棉布包住用水一遍一遍洗出淀粉,锅里的水不能多方也不能少放。
  范亚娟打发二毛请王奶奶到家里来看着她做荞粉,其实,也是请老人家来串串门吃碗凉粉。
  二毛小跑着王奶奶家连拉带拽王奶奶才来,范亚娟已经将荞粉水洗了一大锅。
  “呀,亚娟,你今年要做这么多的荞粉吗?”王奶奶锅边拿了铁勺试了试稀稠。
  “东林喜欢吃,给他多做点。”范亚娟盛在盆子里继续洗。
  “那应该的,二毛,你去抱着些细柴,我来帮你妈妈烧锅,你旁边看着。”一边说着又问二毛知道荞粉怎么做吧,边问边给二毛一道道工序说。
  等荞珍滤的只剩下渣渣放着喂鸡。
  范亚娟取一个长的擀面杖,王奶奶二毛烧火,范亚娟就用擀面杖锅里搅动,害怕粘锅是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搅的次数多做出来的凉粉更弹滑。
  “亚娟,你看看稀稠,是不是往锅里再掺点水。”王奶奶看着范亚娟搅动的力度,建议道。
  “好。”范亚娟试了试,也觉得有点硬,又锅里倒盆里的淀粉白水,继续搅拌。
  等荞粉做到八分熟,范亚娟盖上锅盖不加火再熬一熬,再搅一搅,慢慢地熟。
  擀面杖放到水缸里,惊一惊很快一层荞粉脱下来,范亚娟又用小碗做了几个碗托,专门现在吃的半盆放进水里冰,剩下的舀到干净的洋瓷盆里,一盆一盆舀了四盆,锅里还盛半盆。
  范亚娟正房里要了一个王桂花的盆给舀了半盆给端过去。
  锅底的锅巴铲到一起和上一些荞粉舀到一个小盆,就是另一道美食——荞粉呱呱。
  二毛蒜剥好。
  范亚娟熟核桃油泼了半碗蒜泥又加了半碗生蒜泥,花椒葱炝了一碗醋,正房问王桂花要了专门切荞粉的圆形荞粉擦子,擦子可以把荞粉切成细细的三棱条条,像面条一样。
  取碗,先给王奶奶调了一碗,二毛三毛一人调了一碗,范亚娟将擀面杖脱下来的和碗托子划了一碗,荞粉Q弹顺滑,加上蒜香油辣椒香醋香,四个人嗖嗖吸入。
  “妈妈,荞粉好好吃!”
  “好吃,亚娟的手艺没得说。”王奶奶附和着。
  “妈妈,好吃。我还要吃。”三毛干了半碗,还要。
  范亚娟笑笑说:“三毛晚上想画地图了?荞粉偏凉,晚上不宜多吃,明天后天少少的吃。”
  “知道了妈妈。”
  三毛看姐姐和王奶奶并没有笑话他,乖乖应道。
  王东林大毛大场回来一人吃了两大碗,看得三毛羡慕不已。
  “妈,你做的荞粉真好吃,明年还做。”大毛将自己和爸爸的碗刷好,跟洗脚的范亚娟说。
  “明天二十八,后天就是除夕,这个月月小没有三十,应该就没有集市了。”
  “妈,明天我们做什么?”大毛倒了脏水,打了新的热水一边洗脚一边问。
  “馒头做了,豆腐你奶奶给了五斤,荞粉做了,要是以往有猪油,我们可以煎点面疙瘩果子。可惜没有油,只能蒸点吃食。”范亚娟疑惑,大儿子这么问,是有啥想吃的。
  “你想吃啥?”
  “妈,蒸点假肉吃。”
  二毛闻言从自己屋里冲出来,说:“妈妈,我也想吃假肉,我们明天做点吧!”
  范亚娟眼睛一瞪,二毛噔噔跑了,她忘了穿鞋。
  “妈妈,明天做假肉吧!”二毛贴在门边上说,“少做点,妈妈,你不知道你做的面食有多好吃!”
  范亚娟没好气朝二毛的说:“你快炕上暖着去,穿那么少,还不穿鞋,你当你爹的这地是水泥地板呢!”
  “妈妈,你还知道水泥地板,真不错。”给妈妈比个大拇哥,二毛说完哐当关上门并插上插销。
  大毛眼哒哒的看着范亚娟。
  “明天就做,明天早上你淘一背篼小洋芋,煮满一锅,我们做洋芋的,还可以砸洋芋搅团当午饭。”
  “谢谢妈,那我睡去了。”大毛心满意足回屋,炕上三毛举着手做投降状睡的哼哧哼哧小猪儿一样。
  范亚娟煮了一大盆酸菜,专门让大毛挨个儿通知,不会儿王桂花王大河张大红王东智王东胜林美丽玉梅姐妹几个都到她家砸搅团。
  吃剩的洋芋,大毛又叫了王奶奶两个太婆及堂哥们,几个后来的也跟着吃了一碗酸菜搅团。
  傍晚,范亚娟看着王东林大毛揉洋芋面团,做一个黑面团,一个白面团,她和面前只负责放盐和花椒粉。
  父子俩做了4个圆敦敦上锅蒸。
  二毛三毛架火添柴。
  范亚娟擀了一锅杂粮面条,晚上煎吃假肉和杂面节节。


第49章 第 49 章
  “大毛; 跟我去看陷进。”晚上天一麻麻黑,王东林拿上手电筒叫上大毛往山上走。
  大毛乖乖跟着。
  夜晚的山村多了一份静谧和神秘,添了几分不可知的危险。
  王东林前面走; 大毛紧跟其后; 父子两个上坡爬山,进深林。
  林子静悄悄渗人。
  王东林脚下速度未减,可能是进了林,反而走的更快; 大毛要小跑着才能跟上来。
  咯嘎嘎……林中的几只野鸡突然一边叫一边扑腾飞起来,吓得大毛头发都竖起来了。
  “怕什么,你要到镇上读书,每天天都这么黑,以后还要领着弟弟妹妹读书,这种情况,你要早早适应。”
  王东林回望儿子一眼,道:
  “大毛你要记住,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你问我为什么不用猎…枪,是因为我只要拿了枪,哪里还有猎物逃跑的机会!
  可人生在世,应抱有敬畏之心。遵从规律; 顺应变化; 才能真正无惧无畏。”
  “知道了; 爸爸!”大毛其实不明白其中深意; 听完父亲的话他只知道要抱着包容的心对待万物; 守规矩。
  “走吧; 儿子; 去看看有没有绑住野鸡。”王东林看着摸不着头脑的儿子,笑道。
  大毛两步并作一步追上王东林的脚步,顺着野鸡咯咯咯的惊叫声他们找到两只被绑住脚的。
  “总算,给你妹妹有个交代了。”王东林一边解一边让大毛打着手电,“以后我不在家你半夜三更不要进山,夜里野猪老虎比白天更凶猛。”
  回去的时候,大毛前面跑,王东林后面追。
  大毛时不时回头看看父亲,爸爸陪我打猎,我和我爸爸一起打猎了?
  一边跑一边想着,原来这就是晚上出来打猎的感觉,他们都没有来过,夜特别黑,风特别爽。
  爸爸在身后护着我。
  爷俩回家,大毛烧水,王东林教他处理野鸡看他动作娴熟,问一问才知道,先头家里杀鸡都是大毛处理。
  “儿子长大了!”王东林拍了拍大毛的肩膀,大毛被他夸得低了头。
  范亚娟起床看他们忙活,吩咐着将鸡肉切了,现在她锅里炖上明天早上当早饭。
  腊月二十九,除夕。
  清晨,爷爷在屋里搓蜡烛。
  二毛上赶着要帮忙,王大河真给她一根石竹棍棍,一节棉花,教她桌子上滚一滚,棉花结实的缠在石竹上,用力在搓一搓,放到洋芋敦敦上,一个敦敦可以插四支蜡。
  王桂花看爷孙俩干的起劲,有些不认同的摇头,这爷们干的活,二毛要学,老头子也纵着,假老好人。
  “爷爷,接下来是不是要烧蜂蜡?”
  “不能,等我将这些蜡烛都做好了,才热蜂蜡,一罐子热好,就可以一直灌。”
  二毛赶紧接着做,爷孙俩做了一百二十个棉棒棒,王大河慢悠悠取茶罐往里先倒水,再将碗托一样的黄色蜂蜡切一块放进罐子,小火慢慢的煨。
  等罐子里的蜂蜡都化了,王大河举起一个洋芋敦敦倒着蘸进罐子里,敦敦上的棉棒挂上蜡,如此反复几次,挂蜡够厚,放好晾干就是上香用的蜡烛。
  “爷爷,我又多学了一样本事,等我再学学,以后可以去摆摊卖蜡烛。”二毛看自己做的和爷爷做的差不多。
  “嗯,到时候爷爷给你打下手。”
  王大河笑着将地上的一捆刮好的篾条拿起来,说:“二毛,去叫你哥和生金玉花,爷爷教你们编灯笼。”
  “好嘞!”
  二毛门口喊一声爷爷要做灯笼,院子里的小孩都来了。
  “要做成什么样子你们自己想,我给你们做灯笼的灯座和提手,现在,你们自己去想吧!”王大河给一人发几根篾条,就背着手村里去转了。
  二毛领了篾条回来,和三毛在爸妈炕上开始了。
  “姐,你做什么形状的?”
  “我准备做一个八宝灯,你呢?”二毛抓耳挠腮觉得怎么放篾条都不对。
  “我要做一个圆圆的。你看,像这样,一圈圈用篾条串起来,上面收口下面收口,不就是圆的了。”
  三毛将硬些的篾条摆了十二根,再用软篾条先中间一错一交串起来,相同的办法,上面再捆一圈,下面捆一圈,只是比中间这一圈要紧,就是一个圆形,糊上五颜六色的灯笼纸,可就就是圆灯笼。
  “三毛,你太聪明了!”二毛毫不吝啬夸人,“三毛,你学没白上,我怎么没想到呢?”
  “老师教得好。”
  三毛哼唧着一交一交将竹固定住,剪去多余的部分,圆滚滚的一个小灯笼非常好看。
  “三毛,你给我做一个,我不会做。”二毛终于发现自己的短板,像是手工这一类的,真的很笨拙。
  “三毛,你给我做灯笼,我找瑞明爷爷给你去染花花纸,回来好糊灯笼。”
  “我也要去。”二毛只得等三毛做好两个灯笼,一起去。
  半道碰到爷爷,姐弟俩又跟回来了,因为爷爷给要了染色好的花花纸。
  王大河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圆滚滚喜出望外,笑着问:“哎呀,这灯笼做的真好,你们谁做的?”
  “弟弟做的。”
  “三毛,没看出来你手很巧,等过完年跟爷爷编背篼,编篮子,淘斗。”
  二毛跟着爷爷呵呵笑,爷爷也跟三毛开玩笑呢!
  “三毛,今年上山摘瓢子(一种野草莓,有白色和红色两种),麻烦你给我准备个蛋蛋笼儿。”
  “爷爷,先糊灯笼!”三毛机智转移话题。
  “好好好,等我给你做灯座和提手。”王大河带着两个孙孙到正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