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福公主-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太子看不见的地方,淳亲王正拉着明宣帝的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向明宣帝哭诉子孙的不孝,又哭自己没有好好教育好孙子,竟让孙子犯下如此大错云云。明宣帝少不得耐下性子来安抚了淳亲王几句。

    好在淳亲王十分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在明宣帝跟前卖够了惨后,便开始进入正题:“皇上,臣的孙子罪该万死,臣不为他辩解什么。只是,请皇上听臣说一句,臣那孙子虽然不肖,但平日里也就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了些,没有什么大的坏心眼。若无有心人算计,他又怎么会在太子与宝福公主出宫时,恰好冲撞了两位殿下呢?”

    “太子殿下将臣的孙子关入宗人府受罚,臣毫无怨言。无论是否有人在背后做了什么,臣的孙子冲撞了太子,臣的家丁与太子动手,是不争的事实。可,在臣的孙子接受惩罚的同时,希望皇上能够彻查此事,还臣的孙子一个公道,总不能让臣的孙子白白被人算计了去!”

    淳亲王的一番话,恰好与明宣帝的心思不谋而合。

    明宣帝一开始只打算好生惩戒淳亲王的孙子一番,好让他晓得厉害,不敢继续在宫外仗着祖父的势为所欲为。可自打知道他的后宫妃嫔很可能也掺和到这件事中后,明宣帝便立刻觉得,那些躲在暗处之人,比淳亲王不知轻重的孙子更为可恶。

    “王叔放心,若此事果真与后宫妃嫔有关,朕绝不姑息。”

    “多谢皇上。皇上恕臣无礼,臣怀疑此事与李淑妃及穆贤妃有关。”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要把事情往这两位主身上引,但只要能够为自家不成器的孙子分担些火力,淳亲王就是硬着头皮要会把事情办成,更何况,在淳亲王看来,这两位主儿也的确有很大的嫌疑——当然,不是在撺掇他孙子犯错上,而是在怂恿他儿媳上。

    “臣的儿媳不争气,身边儿有两名丫鬟,说是儿媳的陪嫁,实则已经被外人所收买。经查明,那两名丫鬟,身上有李家和穆家的信物。臣不知那信物究竟从何而来,不敢妄下结论,一切便有皇上来定夺吧。”

    人是别人的人,这一点,淳亲王没有说错。淳亲王所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将那两名丫鬟与李淑妃与穆贤妃扯上关系。至于明宣帝信不信,就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

    不过想来,纵然查不出什么,明宣帝的心里头,也会埋下一颗疑惑的种子。

    后宫中那个每次算计了人都能够全身而退的人,迟早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因为她是如此的聪明,每次做事都让人抓不住把柄。哪怕这次查不出什么,明宣帝也会把整件事情算到那人的头上。

    作者有话要说:  不造我在写什么,今天卡文……凑合着看吧。

    晚安,么么哒

    第110章

    “此番,阿德也算是被人利用。如今在宗人府里呆些日子,也算是让他长长记性了。过几日,王叔便把阿德那孩子给领回去吧。”

    “多谢皇上开恩。”淳亲王面儿上感激涕零,心中却是七上八下。明宣帝虽然松了口,但到底没有明确允诺他,他的孙子萧明德,究竟哪一日才能被领回家。

    他已经倚老卖老,在明宣帝面前卖过一回惨了,若是明宣帝嘴上应允了他,却迟迟不肯放人,他也没脸再来求明宣帝了。

    “王叔要记得,若是再有下一次,朕就不会这么轻轻放过了。太子那孩子,连朕都没有跟他动过手,却差点儿被阿德给打了……”

    淳亲王听着这话,心中紧了紧:“是,阿德那孩子,被他亲娘惯得不成样子。臣怜惜他身子弱,他即便偶有出格之处,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看来,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世人都说,溺子如杀子,可惜臣如今才醒悟。皇上放心,等阿德回了家,臣便好生管教他,拘着他学规矩,必不会再让他堕了我皇家的名声。”

    对此,明宣帝不置可否。他只看最后的结果,在此之前,淳亲王纵然说得天花烂坠也没有用。

    “皇上,淑妃娘娘、贤妃娘娘和婕妤娘娘来了。”外头的小太监通禀。

    明宣帝转动着手上的扳指:“让她们进来吧。”

    不光是淳亲王怀疑,就连他自己也怀疑,他身边儿睡着的,都是些什么人。

    一个个看着都是那样的本份,却能够不动声色的做出这些事来。仅仅呆在闺阁之中,倒是埋没了她们的才华了。明宣帝嘲讽地一笑。

    李淑妃、穆贤妃和张婕妤三人走进来的时候,恰好看到明宣帝的这抹笑容,顿时心下便是一紧。进来后,见淳亲王也在,李淑妃眼帘半阖,穆贤妃不动声色,张婕妤则是满脸茫然。

    明宣帝坐在上首,恰好将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臣妾们给皇上请安。”又因淳亲王在宗室中也算是德高望重之人,给淳亲王行了半礼。

    “起来吧,你们可知,朕今日找你们来,所为何事?”

    “皇上恕臣妾驽钝,臣妾不知。”李淑妃道。

    “可是臣妾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皇上要训诫臣妾们?”张婕妤的目光在淳亲王身上一扫而过。

    她们毕竟是皇上的妃嫔,是皇子公主的生母,即便皇上要教训她们,也不会当着外臣的面才是。

    穆贤妃想了想,道:“若臣妾所料不差,皇上应是为了太子被行刺之事,才召臣妾们来的吧?”

    “不错,贤妃果然聪慧,婕妤虽没能猜到重点,懂得反思自己,亦是不差,倒是淑妃,失了以往的机灵劲儿啊。那日太子与福儿去荣府祝寿,三皇子可是一并同行的。”

    “臣妾愚钝,这脑子一时半会儿没转过弯来,还请皇上恕罪。”李淑妃再次道。

    “朕希望你们是真愚钝,而不是在朕的面前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背过身去便一肚子算计!”

    “臣妾们惶恐,不知臣妾们做错了什么,导致皇上这样震怒,还请皇上明示。”穆贤妃虽竭力保持镇定,但她紧攥着的手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紧张。

    “带上来。”明宣帝对淳亲王说。

    今日进宫,淳亲王将世子妃身边两名被买通的人也给带了进来,以便明宣帝随时提审。

    两名衣衫不整、憔悴不堪的丫鬟被內侍们押了过来。

    那两命丫鬟一见了淳亲王,便忙不迭地扣头:“王爷恕罪,这等背主之事,奴婢们再也不敢做了,求王爷饶了奴婢们吧!”

    淳亲王任由那两名丫鬟将头都磕破了,仍然无动于衷:“皇上最是厌恶此等同室操戈之事,在你们帮着你们背后之人做下此事时,便该有万劫不复的心理准备。如今,你们已到了皇上跟前,你们的命,本王也做不得主了。”

    “皇上,这是……”李淑妃、穆贤妃及张婕妤在听到“同室操戈”四个字时,眼皮子不由一跳。就算是再迟钝的人,也能够看出来,皇上是要对她们进行三堂会审了。

    “这两人,是淳亲王世子妃身边儿的丫鬟,受人教唆,做下背主忘恩之事,朕如今正审着呢。”说着,明宣帝转向两名丫鬟:“将你们知道的都说出来吧。”

    其实,早在三妃到来以前,明宣帝就已经宣这两名被人收买的丫鬟上殿,听她们说过一番了,也许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那两名丫鬟认罪倒是十分积极,可谓知无不言。

    明宣帝虽觉得这两名丫鬟的供词不见得可信,但对李淑妃和穆贤妃二人的疑心还是加重了一些。当然,他对张婕妤也不无怀疑,否则,就不会将张婕妤一并叫过来了。但目前看来,张婕妤的嫌疑,是三人中最小的。

    “是。奴婢虽是世子妃的贴身丫鬟,实则听命于淑妃娘娘的母亲李夫人。因李夫人得知几位皇子公主会亲往荣府向荣老太爷贺寿,便命奴婢想办法将小少爷引至皇子公主们常去的那条街上,制造事端,好让几位皇子公主与淳亲王府交恶。”

    “一派胡言,本宫的母亲远在外地,如何能够往亲王世子妃身边安插人手?再者,我李家淳亲王府无冤无仇,何苦陷亲王于不义?你这贱婢,究竟受了何人指使,来污蔑本宫?”

    那丫鬟好像很怕李淑妃似的,不敢去看李淑妃的眼睛,只低着头道:“淑妃娘娘虽然与淳亲王府无仇,但一直视太子如眼中钉。太子既是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有太子在一日,三皇子始终无法角逐大位。若是太子被废,三皇子就是名正言顺的长子,您自然要为自己的孩子筹谋。所以,您才设计淳亲王府,好让淳亲王府与太子反目成仇。淳亲王在宗室中颇有分量,若是他与太子不睦,对于太子而言,有着极大的影响……”

    “皇上切勿听这贱…婢胡言乱语。一直以来,臣妾都教导大公主与三皇子要安分守己,是自己的,要竭力去争取,不是自己的,不要痴心妄想,反倒惹出祸端。皇上瞧瞧,大公主平日里有争过什么吗?三皇子对于长兄幼弟,难道不友悌吗?皇上难道当真要因为一个贱…婢的话,而父子离心?”李淑妃摇了摇头:“臣妾被冤枉,倒也罢了,若是三皇子知道自己向来敬爱孺慕的父皇这般疑他,只怕要伤心了。”

    明宣帝听了这话,眉眼间有几分动容之色,但仍是朝着李淑妃摇了摇头:“且听她继续说下去吧。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若她当真是被有心人派来,离间我皇家父子感情的,朕自然也饶不了她。”又问那名丫鬟:“你说你是李夫人派去的,可有什么证据?刚才朕与淑妃说的话,你也听到了,若是你拿不出证据来,就是在诬告淑妃,离间皇家骨肉亲情,罪加一等,你可明白?”

    “奴婢……奴婢所言句句属实,李夫人为人十分谨慎,根本没有留什么东西给奴婢啊!她就是想出了事把奴婢们推出来,把自己给摘得干干净净!”那丫鬟看起来有些慌张。

    “皇上,容臣插一句嘴。先前臣派人去搜这丫鬟的房间,搜出了一枚李府的令牌,凭此令牌,可以自由出入李府,不知这是不是可以作为证据?”

    “淑妃,你来看看,这可是你李家的令牌?”

    李淑妃接过那枚令牌,仔细端详了一阵:“这确实是我李家的令牌。只是,有心人想要得到这枚令牌,也不是什么难事,臣妾尚未出阁时,家中就有仆从曾经丢过令牌。皇上要因为一块令牌,而给臣妾定罪么?”

    明宣帝沉默了一阵。

    如李淑妃所言,只是一块普通的令牌,不能给李家定罪。可李家因为这块令牌,嫌疑也越发大了。

    “此事稍后再说。”明宣帝把目光转向第二个丫鬟:“你呢?你有什么话想说?”

    “回禀皇上,奴婢是穆夫人的娘家派去世子妃身边的。因世子妃与穆夫人在闺阁中就曾交恶,世子妃曾给穆夫人使过几次绊子,穆夫人的娘亲秦夫人就想法子将奴婢塞到了世子妃的身边。奴婢跟在世子妃身边儿多年,穆夫人都没有找过奴婢。直到这一次……穆夫人听说有人想挑拨太子与淳亲王府的关系,便动了心思,让奴婢静观其变。若是那人不成,奴婢就要亲自动手,栽赃在那人的头上。”

    “若不是今日听了你一番话,本宫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原来与淳亲王府的世子妃关系如此糟糕呢。你说你是本宫的外祖母派到世子妃身边的,如今听命于本宫的母亲,可有什么证据?”

    “有……有的……”丫鬟磕磕巴巴地道:“奴婢有秦夫人赏下的珠钗!”

    穆贤妃目光一凝:“拿出来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晚安,么么哒



    第63节

    

第111章

    “被,被淳亲王收走了。”那丫鬟蠕动着嘴唇道。

    “不知淳亲王手上可有那丫鬟说的珠钗?”穆贤妃看向淳亲王。

    淳亲王点了点头,伸出手,一只小巧玲珑的白玉簪静静地握在他的手心中:“贤妃娘娘看看,这可是您外祖母之物?”

    穆贤妃接过那簪子,细细地检查了一阵后道:“我幼时曾见外祖母戴过一枝白玉簪,与这支簪子倒是有些相似。只是,这支簪子,不可能是我外祖母戴的那支。那支簪子是我外祖母心爱之物,绝不可能转赠他人,三年前我外祖母因病过世时,舅舅与舅母将外祖母生前珍爱的物事一并陪葬了,那支白玉簪,想来也随着外祖母一起,埋入了土中。”

    “这支簪子,虽乍一眼看上去与那支簪子十分相似,实则做工较为粗糙。我外祖母是何等细致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钟爱这样一支簪子呢?我不知你这支簪子从何而来,制作这支簪子是不是为了嫁祸我外祖母与我母亲,我只知道,你这支簪子,绝不可能是外祖母赠予你的!”

    穆贤妃久居上位,通身气派自不是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