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被将军掳走之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忠发也哈哈大笑,“你们这些文人啊,做事非得扯个由头。强买强卖都能说国家大义,哈哈哈哈,不过我甚喜欢!”
  刘骥辛但笑不语,捻着胡子看向元里和楚贺潮。
  他很担心会在这两位脸上看到不喜或者拒绝的神色,但还好,元里和楚贺潮都不是迂腐纯善蠢笨之人,见他们两个人都是微微笑着的模样,刘骥辛也就放心了。
  楚贺潮一锤定音道:“就这么办。”
  *
  次日上午,一行人终于到了汝阳县。
  赵营正带着人等在汝阳县门前,远远看见军队前来便打起了精神。只是军队快要走到他面前时,他却看到了混迹在其中的自家公子!
  赵营惊愕,连忙上前行礼。元里让其余人暂且在城外等他,一人下马吩咐了赵营几句,赵营匆匆离开。
  元里又招过汪二,“你是否愿意与我同去北疆?”
  汪二毫不犹豫道:“大公子去哪我就跟着去哪,绝无二话。”
  “好!”元里道,“那就去把你的马匹和玄甲一起拿来吧。”
  事不宜迟,元里用将近一天的时间征集到了他所有要带走的东西,又将需要吩咐的事情一一告知给了元颂。
  索性汝阳县在元里的干涉下,百姓们过得足够安宁,从没想过起义造反。经过排查后,并没有发现多少门上系白布的人家。
  元里最后匆匆拜别父母亲,回到了汝阳城外。
  这时,早已在城外等了一天的将领们已然等得不耐烦了。
  袁丛云很着急,每多浪费一日功夫就要多损耗许多粮食,他对元里不甚了解,也不怎么信任,急得嘴上燎泡,犹带不满地问道:“元公子怎么还没来,这都已经快一日了啊!什么事需要吩咐这么久?”
  杨忠发也等得心中焦躁,“对啊,元公子怎么还不出来。”
  话音刚落,他们就看见元里带着一众车辆和民夫走出了汝阳城门。
  众人起身走过去,抱怨的话还在嘴里,还没说出口,就看见车上装的一袋袋鼓囊囊的粮食。
  一些米粒洒落在车板上,白胖的大米粒晶莹得泛着莹白的光。
  众人直接看直了眼。
  这竟然都是一车车的粮食,还是崭新的新粮!
  当几辆车与几十人走出来时,袁丛云和杨忠发还能维持冷静。但等十几辆车和几百人走到他们面前时,两个人彻底说不出来话了,呆愣愣地看着车辆上的大米和后面跟着的人。
  “我的老天爷啊。”副将韩进喃喃地道。
  元里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众人顿时目光灼灼地看了过去,想问这些粮食是不是一起运向北疆的,却因为刚刚的焦躁抱怨,臊得一个个不好意思开口问。
  但楚贺潮问了,他声音缓和极了,“嫂嫂,这些粮食是?”
  “一同北上的粮食,家中能挪用的余粮我都拿出来了,”元里轻描淡写地笑了,双手背在身后,身姿笔挺极了,“又调了三百部曲与我等一路护送粮食到北疆,北疆战士们也能轻松一些。”
  袁丛云深呼吸一口气,忽然大步上前,认认真真地俯拜道:“元公子大义,袁某佩服。”
  元里扶起他,“袁大人不必着急,这之后还有东西呢。”
  袁丛云不由往汝阳城中看去。
  元里随意地拍拍手,片刻后,踏踏马蹄声响起,三十匹被养得油光水滑的骏马悠悠走出了城门。
  这三十匹骏马各个俊美而矫健,睥睨着人的眼神从容,一看就是绝好的马料喂养而成。
  杨忠发不由眼睛一亮地赞道:“好马!”
  元里道:“杨大人既然喜欢,我便送杨大人一匹,大人尽管上前挑去。”
  杨忠发大喜,连忙谢过元里,大步跑向了马群。
  韩进也厚着脸皮凑过来道:“元公子,不知道末将可否去挑一匹马?”
  元里哈哈大笑,“大人自去便是。”
  他如此大方而爽利,让韩进既乐得笑出了牙豁子,又后悔先前等待元里时心中升起的诸多不满。他结结实实对着元里行了一礼,举止恭敬,也跟着上前挑马去了。
  元里还主动跟袁丛云道:“大人若是有看中的马匹,也尽管去挑上一匹。”
  袁丛云脸皮滚烫,连忙摆手。等走远了之后,他又忍不住跟其他人夸道:“元公子真是高义啊。”
  元里对他越是热情,他便越是愧疚,就越是觉得元里人品高洁,对其赞不绝口。
  楚贺潮见状,走到元里身侧,看着在马群中挑来挑去的杨忠发与韩进二人,低声道:“嫂嫂厉害。”
  元里侧头,对着他心照不宣的笑了。
  战马还不是最后的东西。
  当赵营汪二一批人将汉中狗官的货物拉出来时,众人才真真正正是大惊失色。
  金银财宝、绢布字画,样样珍贵的东西被藏在木箱之中,每一样都价值万千。元里一个个带着他们看过这些东西,把几个将领给看得连连吸气。等看到那十几箱金灿灿的黄金时,袁丛云腿都软了。
  几位将领同时升起一个想法。
  财神爷,这绝对是财神爷!
  怪不得将军对待元公子如此客客气气,他们也恨不得将元公子给供起来啊。
  知道一些内情的杨忠发目光呆滞,他不敢相信这批货竟然真的在元里这,“我的娘哩。”
  他立刻去看楚贺潮,登时看到楚贺潮冷冷勾起的唇角。
  隐隐有些怒火,又强忍着不发作。
  杨忠发打了个寒颤,连忙转过眼,心中更加佩服元里了。
  连将军都能糊弄过去,糊弄过去了还敢在此刻大大方方当东西拿出来,元公子此人真是实打实的厉害。
  也实打实的勇猛。
  元里不忘试探楚贺潮的底线,他故意问道:“将军,这份大礼你喜不喜欢?”
  “喜欢,”楚贺潮嘴角下压一瞬,又扯了起来,皮笑肉不笑,“嫂嫂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但他能说什么?
  还不得乖乖感谢元里将货拿出来。
  至此,元里终于整理完了所有行囊,日头西移,晚色越沉。
  兵马农夫拿起东西,元里翻身跨上马背,众人踏上了前往北疆的路。
  在残阳只剩最后一丝余晖时,元里转过了头,看着路尽头小如拳头的城墙,以及城墙上两个小篆:汝阳。
  再见了,汝阳、父亲、母亲。
  等我再次归来时,望那时已是平定天下之日。


第19章 
  有了元里拿出来的东西,诸位将领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卸下去了许多,赶路时不再那么着急,也有心情说说笑笑了。
  路上,楚贺潮时不时神色莫名地盯着元里看了一眼又一眼。
  元里气定神闲,骑着马一晃一晃,颇有几分闲散。
  他嘴角噙着笑,隐隐约约透着狡黠。
  郭林上前来,跟他汇报后方跟上来的人家。
  刘骥辛的妻子儿女就在洛阳,他们很快便赶了过来,远远缀在军队之后。
  除了刘骥辛的家人,其他想要带着家人一起前往幽州的家仆,在确定他们家人的身体可以承受住长途跋涉后,元里也允许他们跟着队伍一起离开。
  除了三百部曲之外,元里还带走了香皂坊的匠人和已经风干好的香皂成品,而这些匠人大部分都选择拖家带户的离开。
  如果可以,元里也想要将父母亲带在身边。
  然而这并不现实。
  不说元颂是汝阳县的县令,无故不得离开。光说元颂与陈氏的身体都并不一定能够经受住迢迢千里的长途,况且带他们去幽州,并不会比在汝阳更安全。汝阳县内有田有粮,有部曲有城墙,离洛阳又极近,可谓是乱世中能保全自身的地方。
  元里颔首记下,让郭林好好照顾这些家眷。
  郭林退下后,汪二又迟疑地来到了元里身边。
  “公子,”汪二时不时回头看邬恺一眼,神色犹疑,“您认识那位壮士吗?”
  元里回头看了一眼,邬恺老老实实地跨在马上,身上、马背上背着草席被褥,叮叮当当像是逃难。
  他反问道:“你认识他?”
  汪二压低声音道:“公子,我劫走那狗官的货时,这位壮士曾帮过我们。”
  元里转过头看向他,“他帮过你们?”
  汪二应是,“那日我们埋伏在山中,我们人少狗官人却多,寡不敌众。这位壮士及时带着二十多个兄弟出现,和我们一起击杀了狗官那帮人。我们本以为他们也是看中了这批财物,但杀完人之后,这位壮士却带着人一声不吭地走了,我今日才算是第二次见到他。”
  元里待他说完后,就把邬恺叫了过来,和颜悦色地问:“你先前是不是帮他劫过货?”
  邬恺看了汪二一眼,有些羞愧地点头,低下了头。
  元里道:“是不是楚明丰派你去的?”
  邬恺又是沉默地点了点头。
  元里让他退下了,又问了汪二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与你在三头山上碰见那日,是谁告诉你让你进的三头山?”
  这话似乎已经笃定有人这么跟汪二说过一般。
  汪二想了想,还真想起了这么一个人,“是个路过的猎户,他告诉我三头山上很容易就能打到猎物,山里野兽也少,我听了就动了心思,问他进山的路后便带着弟兄们进山打猎了。”
  元里了然地笑了,放他离开。独自沉思片刻后,元里驱马上前晃悠到楚贺潮身侧,抬眸看着前方道路,马蹄声杂乱。他过了一会儿才道:“将军,你的兄长真是算无遗策。”
  楚贺潮淡淡道:“那也是你的丈夫。”
  元里低低一笑,喃喃叹了口气,“楚明丰啊……”
  他说楚明丰怎么会这么信任他,这么轻易地就将后勤与楚王府托付给了他。
  原来早在掌管楚王府管家之权这一道考验之前,元里已经被楚明丰考验过一次了——那便是让他遇见汪二这批难民,看他如何处置这些难民。
  考验他是否真的仁善能够收留难民,再考验他是否具有真材实料能够合理安排难民。
  而在此之前,怕是更长更早的时间里,楚明丰已经在暗中观察元里许多年了,才会因此来考验元里。
  所以楚明丰才知道元里会训练武将,所以他才知道元里心有大志,所以来自楚王府的求亲信才会在元里安置好难民后的第二天送到,所以信上给出来的条件才会条条直戳元里的痒处。
  原来那批货也是在楚明丰的相助下被汪二等人劫走,最后沦落到元里名下的。这么说,楚明丰也知道汉中贪官的货是被他拿走了,那么洛阳那则张四伴拿了汉中郡守的贿赂隐瞒灾情不报的不实传闻,恐怕也和楚明丰有关。
  元里悠悠问道:“将军,你觉得你的兄长还能做出什么事?”
  楚贺潮转过头看向他,笑了,“嫂嫂认为呢。”
  元里眨眨眼:“说不定汉中郡守钱中升那批货,也是在他的指点下才送到洛阳给张四伴的。”
  这个想法就比较思细级恐了。
  如果。
  如果张四伴根本不知道汉中郡守运送了一批金银财宝打算贿赂他呢?
  如果汉中郡守发现灾情闹大,在惊惧交加之时,有人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令他拿出家产贿赂提督太监张四伴。汉中郡守如抓住救命稻草般照做,赃款在半路却被这个人设计辗转多方流落到了元里手里,间接留作北疆幽州之用。
  之后,这人又用“汉中郡守贿赂宦官”这个理由掀起谣言,苗头直指宦官与贪官,给士人推动的百姓起义多了一个完美无缺的造反借口。
  内里是士人想要打压皇帝宦官夺权的野心,但从表面上看,却只是百姓们因为汉中灾民一事揭竿而起,不满宦官当政、朝廷官员腐败的一场起义。
  这么一想,多么顺理成章?
  楚贺潮手指一动,转回去了头,懒散地道:“谁知道?”
  对啊,谁知道呢。楚明丰已经死了,谁也不能再把楚明丰扒出来问他答案。
  元里闭了闭眼,感受着微风吹拂脸庞。
  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楚明丰……真是可怕啊。
  “将军,”元里开口,声音轻得被风一吹就散,“您说接下来还会有多少平静日子?”
  楚贺潮抓紧了缰绳,语气平静。
  “半个月。”
  *
  半个月内,民间传言愈演愈烈,百姓激愤。这样的情况本应该很快被朝廷注意到,但朝廷就像是被蒙了眼似的,对此毫无反应。
  终于,建原三十九年五月二十日,汉中兵卒杜聂、梁舟、王戬不忍替汉中郡守欺压百姓,一举杀死了郡守钱中升,杜梁王三人用汉中郡守与宦官勾结,朝廷无视汉中灾情的原因,愤而率领百姓起义。
  因为朝廷腐败、宦官荒唐无道、又因全国多处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的情况,走投无路的百姓们响应号召,纷纷揭竿而起,发生暴动。*
  起义军遍布全国各地,来势汹汹。各地急报纷纷踏来,递上建原帝桌前。
  建原帝大惊失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