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一代奸臣他寡母-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让郎中再开一副汤药,你在这里好好看着,别怕,我去去就回。”齐禾刚说完,便看见床上的人手指动了一下。
  顾默书也看见了,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喜色。
  床上的顾一砚似乎要醒了,睫毛也颤动了一下,过了一会终于睁开了眼。
  他只觉得这一觉睡得非常长,在暗无边际的
  
  天地之中,他独自一人徘徊了很久,他以为自己已经踏上了黄泉路,他一直走,一直走,却没有见到那个想要见到的人,也没有看见所谓的孟婆。
  不知走了多久,直到这里出现了一丝光亮,慢慢的,天亮了,他也看清了脚下的路,便顺着路走下去,终于他看到了现在居住的小院,于是他推开了门。
  躺在床上的顾一砚这便醒了过来。
  “醒了,醒了就好。”齐禾拍了拍胸口,悬了一夜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顾一砚看着二人,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只觉得嗓子干哑。
  顾默书见状,忙接了一碗温水过来,扶起顾一砚,给他灌下去。
  顾一砚缓了片刻弯着嘴角说:“我没事,让你们担心了。”
  一直强忍着的齐禾忙扭过头,落了泪。
  从穿过来,她就知道故事的走向,也知道顾一砚难逃一死,可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已然成为了一家人,煎熬的渡过了一夜,痛苦不堪,如今人醒过来了,哪里还强忍得住。
  “我去给你熬上汤药,你好好歇着。”齐禾还挂着泪,没敢让他俩瞧见,说完便转身出了门。
  屋内只剩下顾默书他们父子俩,顾默书想问他爹昨天发生了什么,可又不知如何开口,正纠结着,顾一砚却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些什么。
  顾默书眸中带光,点了点头,便去拿笔墨纸砚了。
  …
  出了院的齐禾带着银子便往药铺走,其实她知道顾一砚能醒来和那汤药没什么关系,都是那药丸的作用。
  可那药丸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这次服用了两颗才把人救了回来,那下一次呢。
  齐禾还是打算让郎中开些汤药,对身子有一丝好处便是好事。
  郎中见齐禾红着眼走了进来,以为顾大没有挺过来,心中遗憾,刚打算安慰齐禾,耳边就传来齐禾的声音。
  “郎中先生,您再给开几幅汤药吧,顾大今早醒了过来,我打算让他接着服用,好好养一养身子。”
  郎中一听顾大醒了,高兴之余忙又按照昨日的方子减轻了药量开了几幅。
  “一日两次,早晚各一副,定让他好好喝下去。”郎中把抓好的药递给齐禾嘱咐道。
  “多少银子,我一块给您,昨个默书回了家说郎中先生不要药钱,这怎么能行,这些药不便宜,郎中治病不易,我们一家谢郎中都来不及怎么还能如此,若这次郎中不收下,下次我们要是看病哪里还有脸面来先生这里。”
  郎中见人都说到了这个地步,这才收下了银子。
  …
  齐大庄一家见出了事忙躲回了家,也没有心思再在集市上置办年货。
  一家躲在村子里生怕齐禾找上门。
  “若是顾大死了怎么办。”齐大庄抽着旱烟蹲在屋门口,一脸忧愁的问道。
  齐大庄媳妇蹙着眉,“还能怎么办,死不承认就是了,反正又没人瞧见,咱们就是过去看一眼出嫁的小娘子。”
  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齐大庄猛吸了一口烟同时也放平了心。
  接下来好几日,都没有镇上的人来,也没有见齐禾回来,齐大庄一家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便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第十七章 
  自从顾一砚醒过来,家里这几天都小心看护着他,生怕他再有个意外。
  那天买回来的东西,一直冻起来齐禾也没有做,一连几天他们吃的都是白粥和腌的咸菜。
  齐禾打算今个做些好的算是把晦气打发干净了。
  对于齐大庄她现在还真没有想到法子怎么解决,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找上门来的,不过想着发生了这种事,齐大庄大概也不敢再来了。
  齐禾把那天买回来的猪下水拿了出来放在了木盆里,放置一边用热水解冻。
  快过年了,天气冷的厉害,放在屋外的东西一夜过去基本上就冻住了,倒是也坏不了。
  齐禾等猪下水化开的功夫,又做起了擀面条。
  冬日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可是非常暖身子的,齐禾把面揉的很劲道,又用刀小心翼翼的划着生怕面条断了。
  等猪下水彻底化开的时候,三根长长的面条终于也弄好了,齐禾刀工没有那么利索,但是这面条竟真的没有断。
  齐禾舀出来一勺子白面,也没有心疼,直接倒进了木盆里。
  加了面粉的猪下水清洗起来方便的多,齐禾用水洗了五次这才终于没有任何脏东西了。
  一直待着屋内的顾默书闲的没事便过来帮着齐禾一起做饭。
  看到洗好的猪下水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他属实看不出来这东西怎么做才会好吃。
  “你去把灶火生上,把铁锅热了。”齐禾指挥着顾默书,自个则去找卤煮的料去了。
  齐禾拿出一方纱布,把八角、桂皮和花椒等放在上面包裹起来。
  见铁锅热了,放了一大勺猪油,又把切好的葱姜蒜一起放了进去爆炒,最后才把切好的猪下水放了进去,一起煸炒,最后倒入适量的温水和那个刚制作好的料包一起炖煮起来。
  把猪下水炖上后,齐禾又去了鸡棚,这几天天冷的厉害,齐禾一直攒着鸡蛋没有进来捡,今个在外面一看竟然有三个蛋了,便都捡了起来,正好一会在热汤面里面加个鸡蛋,给他们补补身子。
  大约炖了一个时辰,卤煮已经好了,香味早就飘了出来,齐禾打开盖子,用木勺来回搅动一番,这才装进了碗里。
  “好香啊。”顾默书闻着味走了过来,那会帮齐禾把灶火生好后,他便回了屋,一直陪着他爹。
  “一会你好好尝尝。”齐禾把大瓷碗递给了顾默书,让他端进屋里去,又用清水把铁锅清洗了一番,这才重新烧水煮上面条。
  连下面的动作都非常轻,生怕面断了。
  等面快好的时候,又放了一小把切好的白菜,并在里面打了两个荷包蛋。
  等再次开锅的时候,蛋和白菜便都好了。
  这几天顾一砚的身子虽然有了起色,但还是没有让他下过床,今天也是如此,把热汤面给他放在了案几上。
  又夹了几块卤好的猪下水装在了小盘里,让顾一砚尝个鲜。
  “你尝一口,怎么样。”齐禾看着顾一砚夹起一块猪下水仔细瞧着。
  “这是什么?”顾一砚问。
  刚才顾默书端进来的时候他就瞧见了,闻着很香,可看这样子又不想出来。
  顾默书也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炖的很软烂,一口咬下去汁水充足,吃了一口还想再吃下一口。
  顾默书又夹了一块这次他可瞧出来,这不就是刚才洗好的猪下水吗。
  “是猪下水!”
  齐禾点了点头,“味道怎么样,好吃吗?”
  “好吃。”顾默书这可不是随便一夸,是发自内心的夸赞。
  顾一砚看着盘子中的猪下水,竟然觉得不可思议,那脏东西竟然做出来这么好吃。
  “还不错吧,这是卤出来的,剩下的汤下次还可以接着用。”齐禾觉得这要是当做一个营生应该也不错。
  猪下水便宜,卤煮的调料虽然贵了些但也还好,若是开个小店卖卤煮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是这活她一个女人家不好做,洗猪下水就是一个大活,还要卤,更要卖,这个家顾默书还要上学,顾一砚还卧病在床,齐禾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又忙又累,还是开绣品铺子的好,等任务完成得到复制机,那绣品出样可就快多了,卖起来也不怕货不足。
  “对了,有件事我想问问你。”顾一砚吃好了把瓷碗放在一旁,用手帕擦拭了一下嘴角,问道。
  齐禾疑惑的看向他。
  “我写了状子,想呈上去,在县衙解决齐大庄。”顾一砚知道现在的齐禾并不是齐大庄真正的女儿,但给齐大庄一个怎样的教训,他还是想和她商议一下。
  若是齐禾觉得不可,他便不这么做了,毕竟经此一闹,齐大庄应该也会老实一段日子,就是不知道下次来会是什么时候。
  “呈状子?可写好了?让我瞧瞧。”齐禾听到顾一砚这么说来了兴趣,她早就知道顾一砚这次出事是因为齐大庄,但具体怎么惩治齐大庄她还真不知道要如何去做,现在顾一砚说了法子,她倒是觉得可行。
  老百姓最怕衙役,若是闹到了县衙,齐大
  
  庄定是再也不敢了。
  顾一砚让顾默书把他写好的状子拿了过来,交给了齐禾。
  齐禾看完只觉这顾一砚真是有些点子在身上,这一描述,齐大庄定是罪不可逃。
  不过状子上提到的一件事,她确实没有一丝的印象。
  “我还有卖身契?”齐禾问。
  卖身契相当于卖了儿女为奴,只有过不下去的人家才会如此,齐禾不敢置信,齐大庄竟然做到了这个地步。
  顾一砚见她变了神情,便知这事她是不晓得的。
  “确实有,当时给了五十两银子就是想断个干净,可能看我身子已经这个地步,便想着你不知道能多捞一点是一点。”
  齐禾把状子收好,默认了他的话,让顾默书跑一趟,直接送去了县衙。
  若是这次能把齐大庄治理一番,原主也可以早些超度,不枉苦了这么多年。
  …
  齐大庄一家在青山村老实了不少,见好几日过去也没个动静更是放宽了心。
  他们也知晓和顾家怕是攀不上关系了,只能等着顾大没了再行办法。
  这几日,又有人来给齐娇说亲,齐大庄媳妇的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
  她这个女儿长得好,迟早要嫁出去的,既然攀不上镇上的高枝,若是能嫁给村里的秀才那也是更好不过了。
  可年轻的秀才怎么可能现在娶妻,齐大庄媳妇便把目光放在了村里唯一的童生身上。
  这童生叫杨业,今年十七,家里情况不错,上面只有一个已经嫁人的姐姐,家里二十亩良田,还有一头牛。
  其实这齐娇也是见过杨业的,不过那个时候她还做着当大少奶奶的梦,也没把人放在眼里。
  可经历了他爹把人打出血,提心吊胆好几天,她也不做梦了,想想嫁给个童生也是不错的。
  而且村里给杨童生说亲的媒婆那可也是不少,可平常姑娘杨童生也瞧不上,就想要一个识字懂点诗书的小娘子。
  齐大庄媳妇早些年让齐娇读过书,倒是识得几个字,便让媒婆放出声,他们家要给齐娇说亲了。
  杨业母亲本看不上齐大庄一家,但是儿子对齐娇满意,在村里,齐娇这小娘子长相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才托媒婆去问。
  “什么?八两银子?”杨业母亲一听媒婆带回来的消息,直接大声喊了出来。
  “就他们家,竟然彩礼要八两银子,咱们村娶的小娘子哪个不是五两银子。”杨业母亲耷拉下来了脸,很是不高兴。
  当年她女儿出嫁她也只要了五两银子。
  这齐大庄真是把他们家小娘子当成了宝,竟然敢要八两银子。
  媒婆心中也是这么觉得,可她是为了挣钱啊,彩礼越多,她两边捞的油水就越多,便又紧接着说。
  “杨嫂子,你可好好想想,这齐大庄上一个闺女嫁到了镇上,虽然是冲喜,但确实给了五十两,再者说这二闺女,那也是识字的,你想想咱们村有谁家闺女读过书,这可都是和你儿子要求对上了。”
  “那闺女长得也不错,身段也好,定是个好生养的,上门说亲的也不少呢。”
  杨童生母亲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么一回事,又问了杨业,见儿子实在满意的不得了,便咬牙同意了,八两银子就八两银子。
  媒婆出了杨家的门就变了脸色,八两银子啊,可惜她们家小娘子不识字,要不介绍给杨童生多好。
  另外一边齐大庄媳妇一听事情成了,彩礼八两银子,那可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若是这杨童生争气,以后再考取个秀才,她家小娘子不就成了秀才夫人,那日子可不是要更加好过。
  两家人说好后,隔天便定下了亲。
  杨家想年后再把人娶回去,现在没有农活,年前接亲这不是要过年多养活一张嘴嘛。
  齐大庄媳妇也不急,年后就年后,反正定了亲,这亲事肯定跑不了了。
  于是两家便定了三月初二的好日子。
  村里人更是羡慕齐大庄一家,这二闺女虽然没有嫁到城里可杨童生要是考取了功名,那就是秀才老爷了。
  村里谁家有姑娘的没惦记过杨童生。
  现在可好,这好事都落在齐大庄一家身上去了。
  好日子没持续到过年,年前的最后两天,一群衙役去了青山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