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主在季家没少下地干活,不过干得都是些笨力气活,点种什么的还真没做过,主要是怕她弄不好,毁了收成。
  原主做的更多的,还是家里院里的粗活杂活,比如做饭洗衣喂猪喂鸡,以及捡柴割草之类的。
  也因此她才没有引起怀疑。
  季妧百无聊赖,蹲在地垄上跟谢寡妇聊天。
  “谢姨,你们家都摆上摊儿了,干嘛还折腾这些?种些最基础的作物不就行了?”
  谢寡妇直起腰,擦了把头上的汗。
  “以前几个孩子小,我又忙着到处找活,没闲功夫侍弄庄稼。
  后来良子长成了,但红薯要育苗,棉花要处理棉花籽,收玉米也是个麻烦事,他一个人照应不过来。
  所以这些年,地里除了麦子旱稻,还真没种过别的。
  现在咱有功夫侍弄了,可不得精心着些?
  今年麦苗还遭了灾,刚才你也看了,收成是不指望了,不种些旁的,到时候靠啥交税?”
  胡良看法不同。
  “咱们年年都种地,年年交了税,年年还是穷。丰年都这样,贱年就更别提了。咱家地又少,依我说,这耽搁的时间,还不如去镇上摆几天摊。”
  谢寡妇二话不说,捡了个坷垃朝他砸去。
  “眼皮子浅的东西!摆摊是赚钱,那也保不齐长长久久。地是啥时候都要种的,不种地你还想干啥?妧丫头不也讲没有铁打的生意,你才做几天买卖,就快把自己本分忘了!”
  胡良不敢再吭声,老实干活去了。
  季妧笑的有些尴尬。
  这话是她说的不假,她本意是,没有铁打的生意,一桩不行就换另一桩。
  不过谢寡妇的心思也能理解。
  庄户人,始终认为种地是本分。
  即便脚下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黄土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有时甚至连顾个温饱都困难,他们仍旧认为土地是最可靠的财富,做什么也比不上种地踏实。
  做生意赚了钱,比起把生意进一步扩大,他们更倾向于把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然后继续种庄稼。
  “原打算买头小牛犊,还有犁耙,这成天问别人借着使也不是个事……家里就一辆板车,还是为了摆摊买的,之前也都是借人家的用……”
  一头耕牛抵得上几个壮劳力,犁耙的使用也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对庄户人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这两样都不是随随便便买的起的。问人借,也不是回回都能借到。
  借不到的话,就得全靠人力和那几把铁镐锄头。
  得亏着是地少……
  说到这,谢寡妇狠狠剜了眼胡良。
  还不是他那个新房给闹的!
  她还想存钱把之前卖出去的那些地慢慢再给买回来,短时间内是不能指望了。
  胡良的头垂得更低了,恨不得当自己不存在。
  谢寡妇数落完胡良,转头又开始数落季妧。
  她原是要先把季妧那三亩荒地忙完,再忙自家的。
  谁知季妧却说不打算种庄稼。
  谢寡妇知道说服不了她,想想都替她愁的慌。
  “庄稼人哪能不种地?就算那地有些贫,不肯长,也不能一直荒废着。稳当点,不种红薯和玉米,可以种些高粱花生,再不然茄子豆角白菜辣椒啥的,到时候吃菜也便利……”
  季妧一听她说这个就想跑,无奈道“谢姨,我不会让地荒着的,就是不打算种庄稼而已,但会种些别的。”
  “那你打算种啥,你跟我说说。”
  谢寡妇对她的话持怀疑态度,就她刚刚下田那个笨样,她还想种啥?
  季妧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可信度,干脆放弃解释,留下一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等谢寡妇再追问,牵着大宝飞快开溜。
  谢寡妇在后边连喊了好几声,眼睁睁看着她顺着田埂往拐子山方向去了。
  胡大成羡慕的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我也想去玩……”
  谢寡妇回身就去拧他耳朵“玩什么玩!懒驴上磨屎尿多,这半天都没见你挪过地!”
  胡大成撅着嘴,不情不愿蹲下身继续干活,还不忘自言自语“唉,好羡慕大宝啊……”
  被羡慕的大宝,此时绷着脸皱着眉,一点也不见有多开心。
  “诶,笑一个嘛,多好看呀。”
  季妧用自己并不巧的手,编了个十分抽象的草环,戴在了大宝头上。
  左看,又看,越看越满意。
  不由俯身狠狠揉了揉他粉润润肉嘟嘟的脸蛋“大宝啊,你真是越长越像招财童子了!”
  在她期待的眼神中,大宝顿了顿,很上道的说了句“阿姐,好看。”
  季妧顿时心满意足。
  草木绽芽,鸦雀喳喳,虽然沉睡了一冬的大地还没有真正苏醒过来,但山上已经有不少人影了。
  季妧拉着自己的漂亮弟弟,走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上,沿途指着一些才冒头的植物给他解说,偶尔碰到村里人,熟悉的也会停下打个招呼。
  玩了半天,差不多快到中午了,正打算下山,突然听到有人喊她。
  季妧停步驻足,往旁边的斜岔路看去,神情有些意外。
  喊她的是季雪兰。
  她手里提着篮子,篮子里放着些蕨菜马兰头和地木耳,背上还背着三丫,大丫则牵着二丫跟在后面。
  “你也上山……”季雪兰本来想问她是不是也来采野菜拾菌子,看到她空荡荡的双手,就知道不是。
  季妧接着她的话道“就四处看看。”
  季雪兰抿唇笑了笑,两人之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季妧看向被大丫拉着的二丫,问“二丫好些了吗?”
  二丫这次没有在往后缩,很乖巧的对她点了点头。
  季妧笑了笑“好了就好。”
  季雪兰见她有要走的意思,略显局促的开口。
  “上回、上回的事,还得谢谢你,不然二丫她,她怕是……”


第170章 一点奔头
  几天前,二丫突然高热不退,有季明方的先例在前,季雪兰不敢再找游方郎中。
  季连松借了板车,拉着二丫去了镇上。
  分家的时候,大房虽分到了应得的地与物,却没有分到任何钱财。康婆一句家里的钱都花光了,把路给堵的死死得。
  季连松把年头最后两次扛木头、还没来得及上交的钱都带上,付完诊金后也已经所剩无几,仅仅只够抓半幅药。
  半副药吃了能管什么用?
  看着外孙女烧的通红的脸蛋,季连松舍下脸皮跪地哀求,承诺回村立马筹钱送来,只希望大夫先给看病。
  一道去的季雪兰也跟着哭求。
  那大夫死活不肯松口,还说医馆又不是开善堂的地方,他们这些乡下人赊的起也还不起,有病不如回家挨着。
  父女俩带着二丫被撵了出来,只好到处跟人打听,问有没有收费低廉或者大夫好心、同意赊欠的医馆。
  经人指点,找到了一德堂,还在一德堂里见到了季妧。
  “要不是你给垫了药费,二丫她也不能好这么快。还有那一两银,我、我一定会尽快挣了还给你……”
  一德堂的大夫给二丫看完病,一文钱也没问他们要,只指了指季妧。
  季连松就要把手里剩的几个铜板先给季妧。
  季妧不但不要,还把身上的钱袋解了下来。
  钱袋子里的碎银差不多近一两,是她大半个月抄书所得,刚从书铺结了账,就都给了季连松。
  季连松只当是她年前卖菜剩的,他哪里肯花侄女的钱?
  然而季妧一句“就当还大伯的”,把他所有的推拒都堵了回去。
  季雪兰当时不知其中缘故,还纳闷她爹竟能在康婆子眼皮底下存下银子。
  回到家细问才得知,季连松当初不过只给了季妧十文钱而已。
  因此,季雪兰才更觉着不好意思。
  季妧分家后过的那般难,他们大房也没给过什么帮助,如今哪好意思要她的还礼,那一两银和垫付的药费,无论如何是要还的。
  季妧摆了摆手。
  “真不用往心里去,我和一德堂的大夫很熟,他过后也没收我钱,所以不存在垫付不垫付的事,免你们费用也是他一片医者仁心。”
  顿了顿“至于那一两银,就更不用了,当初大伯给的钱还有那半袋红薯干,确实帮了我很大的忙。”
  得知大房分家后,她就在找机会,想把当初欠下的人情给还了。
  大房从季家搬出来,她并没有立即上门。
  除了不想让村里人觉得,季连松和她“拉帮结派”对抗季家老宅之外。
  还因为,她可以和村里其他人淡然相处,但对原主的那些亲戚,本能有一种回避的心理。
  而且冒冒然上门只是还人情,未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虽然这就是她本人最真实的想法——平白接受别人的善意对她而言是一种负担。
  一德堂的相遇是个巧合。
  但平心而论,她出手相帮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还人情,也有季雪兰的原因在。
  卫氏刚生下原主那会儿,月子还没做完,就被康婆子使着干活。
  初为人母的卫氏顾东不顾西,常常抱着哇哇大哭的原主一起垂泪。
  季连柏大部分时间又都在县城木器店做活,卫氏受了委屈也不肯告诉他,就一个人死撑。
  那时候季雪兰才五六岁,她喜欢长得好看说话也温柔的二婶,就时常溜过来帮卫氏照看季妧。
  当然,这些并非原主的记忆,那时原主还不记事呢。
  而等原主记事,季雪兰也成了康婆子口中能干更多活的“大人”,成天被支使的没有闲时候,原主和这个堂姐自然也就慢慢疏远了。
  这些都是卫氏告诉原主的。
  卫氏说“……你第一次走路都是你堂姐教的,你这丫头懒,学会了也不肯自己走,偏你堂姐惯着你,走哪都背着,如长她身上了一般……将来可不能忘了你堂姐。”
  季雪兰出嫁之前的几年,已经变成了小一号的杨氏,出嫁之后就更是黯淡无光。
  她不过只比自己大了五岁,如今也才二十出头,却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眉梢眼角早早烙上了岁月的风霜和愁苦。
  好在,她终究和杨氏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她至少敢拼敢反抗,甚至敢豁出所有。
  对于这样一个女人,季妧同情且尊重,即便没有卫氏的交待,她也不介意出手相帮一二。
  “实在不行,你就当是我给几个孩子补身子的。大丫二丫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才会频繁生病,得给她们好好补补才行。”
  季妧说话的时候,季雪兰一直在打量季妧。
  越看越觉得这个堂妹无比陌生。
  除了越来越出众的容貌,主要还是性格。
  往日她比自己还胆小,怎么如今变得这么能耐?
  身姿笔直,说话时不紧不慢,看着就觉得精神,而且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那怎么行,不行……钱是要还的。”
  她打心里感激季妧,但自从经历了被休一事,她就决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女儿。
  季妧稍微一想便理解了她的心思,也不再坚持,只说不必急于一时,等什么时候手头宽松了再说。
  季雪兰果然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赶忙笑着点头。
  “对了,你那三亩荒地打算怎么办?是要种红薯还是留着点玉米?我爹想去问你,又怕你……你要是有了主意,他和明方去给你整治。”
  一德堂的那句还钱,让季连松觉得,季妧是想和季家所有人划清界限,因而即便有心帮忙,也不敢再登门。
  季妧当时之所以说那么直白,其实是因为不擅长推来让去,想快刀斩乱麻。
  “那三亩地我另有安排,就不劳烦大伯了。”
  怕这话太生硬,季妧又说了句“你们家好几亩地,也忙不过来。”
  季雪兰叹了口气“可不是,三丫还离不了人,我只能留在家,也帮不了什么忙,地里就靠爹娘和明方。”
  季明方,他也下地了?
  看出她的惊讶,季雪兰笑道“明方虽然慢了点,但他很有干劲,不管每天多累,回来都是高兴的。”
  季妧笑了笑,看样子季明方是真的走出来了。
  “那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大房虽然分了八亩地,但都是下等田,想养活家里七口人,还是有些困难。
  “等地里忙完,再给三丫断了奶,让我娘在家带几个孩子,我去镇子上寻些活计,或是给人浣衣,或者进作坊,都成。我爹打算去窑厂做工,明方也要去的,家里人没同意……”
  即便都是些很苦的工作,但季雪兰说这些的时候,眼里有光,和她以往的沉闷判若两人。
  穷人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奔头就够了。


第171章 种点啥呢
  胡家地少,没几天就忙活完了,打算再歇两天就去出摊,而季妧始终没说她那三亩荒地到底要派什么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