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子这小孩野惯了,弟兄俩从小打到大,小时候在农村野,现在整天在大院跟警卫班混,当孩子王,他就不是个吃亏认怂的性子,东一拳西一脚,瞅对方人多他就专门踢对方的膝盖。
普通小孩哪有那么多打架动手的经验,三个初二的孩子完全占不到便宜,居然还落了劣势。四打一落了劣势当然不服气,还丢脸啊,想打回来,这架可就正经八百打起来了。
这番动静已经引来了一堆放学的孩子围观,有人喊:“老师来啦!”几个小孩一看风头不对,互相放个狠话,各自拎起书包就撒腿跑了。
然后第二天上午,让教导主任一个一个揪出来了。
这事对方家长短理没的说,对方兄弟俩家里来的是爸爸,弄清原委后不光生气,关键是还特别丢脸,自家两个儿子加两个初二的帮手没打过人家一个初一小孩,还让学校给逮住了,气得当场把两个儿子踹了几脚。
冯妙跟班主任老师先道了歉,说不管怎样我们孩子给您添麻烦了。
方冀南则拿出大机关混出来的那套作风,客客气气、认认真真地跟教导主任摆事实、讲道理,立场非常清楚:这事你不能怪我们孩子,四个打我们一个,我们家长都担心死了,要不是我们孩子机灵没吃多大亏呀,我们找谁去,我们还想讨说法呢。
当然也不能牵连他们班级,校外打的架,又是初一刚入学的小孩,有点欠缺规矩,都是祖国的花朵,加强教育呗,我们回家也好好教育。
从学校出来的时候冯妙看看孩子他爹,心说碰上这货教导主任也是醉了。
然而这事情还是影响到了大子,回来自己说,老师原本跟他谈话有意让他当班长的,因为这事,临时改体育委员了。
二子:“体育委员,大概因为你个子高哈哈哈哈……”
二子:“哈哈哈哈没让你当劳动委员你就谢天谢地吧!”
“没关系,老师说了,现在的班干部都是临时任命的,半个学期后大家熟悉了,互相了解了再全班选举班长,到时候我肯定能选上。”
吃过饭兄弟俩回自己房间写作业,方冀南洗碗,冯妙在小书房捣鼓她的缂丝,小哥俩瞅着爸妈没盯着他们,就开始聊天了。
大子说:“看来我得多交几个好朋友,叫他们都听我的,不然有人还以为我好欺负。”
二子说:“你这次打架肯定在你们班出名了,肯定很多人想跟你交朋友。”
“对了,我走了,你在小学没人欺负你吧?”大子问。
“怎么会,谁敢欺负我呀。”二子说,“你走了,我正好当老大,我再收几个小弟,你还以为我仗着你的本事呢。”
大子嫌弃地瞅他:“可把你能耐坏了,长本事了,下回惹事别叫我帮你。”
二子:“下回再有人合伙欺负你,你赶紧喊我,反正我也不是你们学校的。”
冯妙出来倒个水,听着兄弟俩在房间里说话默默反思了一下,他们家是不是也太纵容小孩子了。
她回到小书房,方冀南洗好碗进来,冯妙跟他嘀咕:“我跟你说,你两个儿子越来越嚣张了,得好好治治了。”
方冀南笑道:“这么大的男孩子争强好胜,打个架、逞个强还不正常吗。再过几年就懂事了,你看初中小孩动不动就爱打架惹事,高中就几乎没有了。”
冯妙回想了一下,她两个弟弟,冯振兴和冯跃进好像十来岁时候的确爱打架,争强好胜。
“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打架?”冯妙问。
“打,怎么不打,”方冀南,“而且我们那是军区大院,谁家孩子要是连打架都不会,家长还会担心怂包没用。”
冯妙无语了一下,挖苦他:“怪不得呢,家学渊源,根子在你这里。”
第92章 打土豪
大子打架的事情传到老爷子耳朵里; 老爷子念叨了半天,觉得孙子挨人欺负了。冯妙很想告诉他,明明是你孙子打人家比较多。
“你爸小时候跟人打架; 都没有这么不讲道理的。”老爷子说。
“对吧,哪能四个人打一个人,不讲道理,太不要脸了。”二子还在为这个耿耿于怀。你说兄弟俩从小打架都是一起的,结果这次让他哥单打独斗一挑四; 二子就很生气。
其实爹妈觉得; 这小子生气的主要原因是打架的事情他居然没有份。
“爸爸小时候也打架吗?”大子眼睛亮晶晶问。
“打,怎么不打; ”老爷子说,“他们那时候打架还比较讲规则; 一对一或者一群打一群,输了的就要认输当鬼子; 胜利的当八路。”
大子眼睛开始放光; 急切地追问:“他打架厉不厉害; 打输了哭鼻子吗?”
老爷子说:“那倒不会,打输了也不会哭鼻子; 你爸从小就不爱哭,回来家也不说; 还瞒着大人,衣服扯破了说他自己扯破的。”
方冀南默默走开,跑去跟冯妙抱怨:“你说我爸越老越糊涂了,老家爷爷都没他这么不讲究; 我小时候什么糗事他都跟小孩说。跟熊孩子说这些; 以后我再跟他们说不许打架他就不服了。”
冯妙听了就笑; 想说你儿子本来也不是特别服你。除了学习上的事情,父子三个在一起总是互相拆台挖苦。
十一国庆节,冯跃进结婚。
可是这年代国庆节只放一天假,但是学校只是不上课了,孩子们正常到校,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二子被班里选去参加一个歌舞节目,他跟几个男孩子负责打腰鼓。大子他们这样初中的孩子正好挑大梁,当天上午学校要组织初一初二的学生参加首都各界庆祝大会,下午还有爱祖国演讲比赛,老师给大子报名参加了,说他不怯场。
两个大人就犯了愁。
带俩孩子回去吧,耽误事,还得专门请假,一来一回怎么也得请四天假,9月30号是星期天,可学校也有活动,大子学校有个歌咏比赛,大合唱。
可是不带俩孩子回去吧,亲舅舅,并且俩小子从小跟冯跃进感情好,他们小时候冯振兴已经当兵了,也只有冯跃进那个半大小子带着他们疯。
所以饭桌上就随机开了个家庭会议,冯妙问俩小子:“你们俩自己考虑一下,怎么安排?”
“我不敢跟老师请假,”二子缩缩脑袋说,“老师肯定不批,指不定还得批我。”
“妈妈,我们自己商量过了,我们给小舅打电话,跟他贺喜,然后你跟爸爸能不能答应我们,等放寒假的时候让我们回老家去过。”
“行,”冯妙点点头,“那你们自己跟小舅解释一下。”
“寒假时间也不长,还赶上春运,火车飞机都挤。”方冀南想了想说,“不行你们就在老家过年,到时候你们自己跟爷爷解释一下。”
二子嘟囔:“为什么都要我们自己解释?”
“那随便你们。”方冀两手一摊,“你们不在家过年,爷爷肯定有点舍不得,要么你们就回老家过几天,春节前再赶回来,可别怕挤。”
俩小孩一想,那多不划算啊,点头答应了。
可是给冯跃进打电话也没那么方便,冯跃进之前住的宿舍,要结婚了刚在单位分的房子,还没装电话,再说这年代大部分人家里也不装电话。冯跃进单位办公室有电话,可是俩孩子工作日又得上学。
于是方冀南第二天上午在单位给冯跃进打过去,叫他中午下班在办公室多等一会儿,俩外甥要跟他打电话。可怜冯跃进好长时间没见俩外甥了,为了等这个电话,干脆一下班就让同事帮忙把饭打来,守在办公室等着。
舅甥三个一聊一中午,开始还聊得像那么回事,俩孩子争先恐后说了一堆恭喜的吉利话,然后越聊就越不靠谱了,从学校里干什么聊到吃什么玩什么,居然还聊得那么热切,开始聊双方今天中午的菜单。
“……我妈今天中午做了我喜欢吃的辣椒炒土豆丝,还有蒜蓉生菜,我爸还买了卤味,小舅,你吃的什么呀……你吃的冬瓜炖猪肉呀,还有炒豆腐,好不好吃啊?”二子。
“小舅,我想吃那个红烧小泥鳅了,姥姥做的那个,等我们寒假回去,你带我们去捉泥鳅。”大子。
“这得多少电话费啊,跨省长途。”冯妙指指客厅,叫方冀南,“你去看看,饭都顾不上吃了。”
“这个跃进,都要结婚的人了,一遇上他俩就变成大小孩了。”方冀南唠唠叨叨去客厅,招呼俩孩子,“给我跟你舅说句话,妈妈叫你们吃饭了,再不吃饭该迟到了。”
他接过电话,简单交代道:“跃进啊,29号我跟你姐到家,婚礼还缺什么吧,这边买东西方便,我们给你带过去。”
冯跃进说不缺什么了,冯妙给他们准备的礼物是一件手工刺绣的婚礼服,民国风两件式裙子,冯妙自己实在没那么多时间绣,在绣坊那边拜托祝明芳让人定做的。
“衣服已经收到了,我对象试穿过了,把我对象高兴的呀,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新娘服。原本我娘还要准备过去的那个红棉袄、红棉裤呢。”冯跃进道。
方冀南说那就好:“挂了啊,你赶紧吃饭吧。”
他回到饭桌,冯妙正在教训俩小子:“没有时间观念,赶紧吃完去上学,迟到了可怪不着别人。”
9月29号下午到的家,冯振兴没回来,弟弟结婚他不好跟部队请假。老家婚俗,婚礼头一天下午就开始接亲戚宴客了,有些关系至近的亲戚,比如姑舅两姨,一般需要家里人亲自上门去接才符合礼数惯例,冯跃进忙着准备婚礼,按婚俗头一天他还得带着礼物和新娘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去女方家里“送嫁衣”,方冀南就派上了大用场。他反正地方和人都熟,指不定比那兄弟俩都熟,骑着冯跃进的摩托车颠颠地跑了一天,几家至近亲戚都给接来。
晚上亲戚宾客宴席吃完了,该安置安置住下了,一家人才得以坐下来喘口气吃口饭。
方冀南觑着空跟冯妙叫苦:“怎么比我们自己结婚还忙。我记得振兴结婚也没这么忙啊。”
“振兴结婚那时候还有跃进帮忙。”冯妙笑。
爷爷乐呵呵道:“这次就你自己忙,接亲戚又不好叫别人去,只能自家晚辈去,你二叔家卫生就是个不能用的货,你三叔家堂弟也没在老家住过,好多亲戚他都不太认识,也找不到路。可不就剩你了。”
三叔厂里还没退休,把女儿弄进厂里当了合同工,堂弟中学毕业后进厂当学徒工,预备着三叔退休好接班。至于二叔一家,依旧是三兄弟当中最不长进的,当年扬言“不考孬大学”的冯卫生在家务农,倒是因为冯福全这边三个儿女都有出息,二叔一家现在老实不少,在老爷子跟前也服帖了。
冯福全道:“再说现在家里亲戚朋友是真多,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你们结婚时才几桌啊,那时候日子也穷,也就请个姑舅两姨,你看看现在,老辈的亲戚、你们和跃进的朋友、振兴自己的同学朋友,儿女有出息有人缘,我都不知道咱家能来这么多亲戚朋友。”
方冀南想了想,他当年那些知青朋友早就回城了,他在本地倒也有几个一起玩过的,他都不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大的人情面子,小舅子结婚还来了不少他的朋友。乡间不成文的惯例,不请自来的客人来参加婚礼,提前几天把礼物和红包送到,主人家心里提前有数了,婚礼当天就会请来吃席。
结果这几天来的人,还真颇有几个他和冯妙的朋友同学,冯跃进自己就不说了,加上冯振兴的战友同学,爷爷当了那么多年老队长,人情过往本来就大,这么一搞,本家近房全都来帮忙,家里原本都没预备那么多桌,临时买菜加桌子。
“朋友同学也就明天来参加婚礼吃一遍席,亲戚这边连明天早晨得吃三遍席,有的还得安排地方住,挤得我们闺女今晚都没地方住了。”陈菊英笑道。
冯妙村前那个房子,东屋一个炕,今晚安置了七八个亲戚,搞得他们夫妻俩今晚得在西屋打地铺。
“说明咱家人旺,人丁兴旺,子孙满堂也就我这样的了。”老爷子乐呵呵。
冯妙也没忍心戳破老爷子,这都计划生育了,她好歹还两个孩子,冯振兴只生了女儿瑶瑶,冯跃进将来也就只能生一个孩子了吧。
冯妙听到陈菊英私下嘀咕,说村里很多人都叫他们想法子给冯振兴弄个准生证,再生个二胎,言下之意虽然不重男轻女,对膝下唯一的孙女当眼珠子,可还是希望他们再生个男孩。
对此没等振兴媳妇说话,冯振兴自己就拒绝了。他现在是连长,遵守国家政策的觉悟肯定得有,农村搞准生证无非那么几招,比如让大的孩子装傻子装残疾弄假证明,冯振兴坚决不干。
而且冯振兴前途大好,几年内很有可能升营级,媳妇孩子就能随军了,这是他近期的奋斗目标。
冯妙对两个弟弟还是比较满意的,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