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天骄(科举)-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所现在还属于妾身未明的状态,没有并入官职系统,里面的研究人员没一个有官职在身。说他们是个非官方的机构吧,正宁帝又从私库掏银子给他们提供住宿和吃喝,时不时还有赏赐下来。
  这种待遇,说一声不是官方机构,胜似官方机构都不为过。
  开玩笑,一堆读书人卷生卷死卷了几十年,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做了官,在正宁帝那里也是个查无此人的状态。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念的又不是正经儒家经典,干的都是些奇技淫巧的小道,一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二没什么强大的背景,甚至还有不少商贾之家的子弟。就这样一帮人,竟然能在正宁帝面前露脸,还能让正宁帝亲口下令,从私库拨款给他们吃喝,甚至还会出更多的银子支持他们搞研究。
  凭什么?
  我们不服!
  朝中不少官员看刚成立不久的研究所十分不爽,认为这帮家伙都是些不务正业的人,更担心他们用这些小道将正宁帝带偏。
  儒学才是立国之本啊陛下!
  皇帝是不会犯错的,错的只能是带坏皇帝的人。
  现在官员们还不知道办研究所是萧景曜的主意——这就是有正宁帝和阁老们护着的好处了。他们要是觉得这些事传出去对萧景曜的风险太大,以萧景曜现在的官职和能力还不足以与之抗衡的时候,他们都会将事情揽在自己头上,不会过早将萧景曜爆出来。
  说实在的,作为帝王,正宁帝能为了一个臣子做到这个份儿上,实在太过难得。
  要不是正宁帝是真正的仁君,萧景曜哪能得到这个待遇。最大领导人亲自替你背锅,天啦,这是什么梦里才有的剧情。
  而正宁帝真就这么干了。
  搁这时代土生土长的官员,那必然是心甘情愿地为君赴死,肝脑涂地。萧景曜虽然没到这个地步,但他对正宁帝还是十分亲近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正宁帝有意护着萧景曜,萧景曜自然也会努力干活,报答正宁帝。
  就是萧景曜想干的事情吧,多多少少有点挑战其他读书人的神经了。
  不去研究正经儒学,反倒沉浸于这些奇技淫巧中,那是得被御史们和其他官员们喷的。
  要是萧景曜去了御史台,好家伙,御史台怕是要闹出年度最佳笑话。家人们谁懂啊,以前御史们都是喷别人的,现在枪口全都对准了自己人,一门心思地喷自己的同僚。
  就问你这离不离谱?
  萧景曜思忖间,许季陵已经喷完了所有的对手,傲然挺立在大殿中央,活像一只刚刚打赢了对手的斗鸡,整个鸡冠子都抖起来了,得意洋洋地看着萧景曜,就等着萧景曜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而后主动开口要加入御史台。
  然而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萧景曜只觉得他太过嘚瑟,给了许季陵一个礼貌的笑容后,萧景曜敛眉低目,恭敬出列,“臣一切都听陛下的吩咐。”
  许季陵大失所望,觉得萧景曜太过中规中矩,“陛下允许我们争辩抢人,也就是有意让你自己做主。你只管说,你想去哪里就行!”
  看看我们御史台,有我这么个厉害的人物,喷遍朝堂无敌手,你就不想加入我们,感受一下舌战群儒的快乐吗?
  许季陵眼中满怀期待。
  萧景曜才不接他这茬,保持着躬身的姿势,耐心等待正宁帝最终的决定。
  反正去御史台是不可能的,萧景曜对监察百官没兴趣,也有信心正宁帝不会将他安排去御史台。
  萧景曜那一身本事,也和御史台不搭。虽然说萧景曜也曾有过舌战群儒的经历,两辈子加起来,碰上骂战,萧景曜都没输过。哪怕是面对刚刚在朝堂上喷遍百官无敌手的许季陵,萧景曜也有信心和他喷的有来有回。
  这事儿可以干,但没必要。
  还有那么多要紧的事儿等着萧景曜去干呢,何必将时间都花在嘴炮上面。嘴炮王者,有许季陵这一位人才就够了。御史台的镇台之宝,萧景曜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果不其然,正宁帝沉吟片刻,忽略掉许季陵饱含期待的目光,最终拍板,“那便让萧景曜去户部任郎中,年后上任。”
  胡阁老顿时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心中长松口气,这帮老狐狸心都黑得很,卯足了劲儿和自己抢人,还好陛下圣明烛照,最终还是将萧景曜分来的户部。
  户部才是最适合萧景曜的地方!
  这会儿已经步入寒冬,太极殿同样冷风嗖嗖。大家吵架的时候热血上头,忽略掉了冷意,现在心情平复下来,又开始哆嗦了。
  好在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儿,又快到年关,大家的心思都分了一半在过年上,忙碌了一年,恨不得赶紧到年关假,也好让自己休息几天。
  不是官员们不够勤勉,而是大齐的早朝时间定在寅时,换成后世的计时法,就是早上五点。大冬天的,五点来早朝,那基本四点就得起,这谁遭得住?
  哪怕正宁帝将冬天的早朝换成了五天一次,官员们心中也是叫苦不迭。
  大冬天的,谁乐意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呢?到了冬天,连起床都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古代社畜也是社畜,社畜的烦恼都是共通的。起不来,事情多,工资少,通勤时间还长,上班得走夜路,甚至还有摔跤的风险。
  种种负面条件累积下来,官员们盼着年关假,多正常。
  萧景曜都卷了两辈子了,这会儿也挺期待年关假。
  工作嘛,还是得劳逸结合。大齐官员十天一休沐,一个月也就休息三天,再有端午中秋重阳年关假这些假期加起来,一年下来,能休息个五十来多天。
  按后世上七天休两天的工作时间来看,大齐官员比后世社畜还要累。
  萧景曜这个中书舍人,说出去倒是倍儿体面,天子近臣,讨好者无数。但同样的,在正宁帝和阁老们眼皮子底下干活,压力也不是一般大。在别的地方干活还能出错,容错率够高。在他们面前犯错……哦豁,完蛋,在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前程的大佬们面前犯蠢,留个不堪重用的印象,这辈子都别想身居高位指点乾坤了。
  萧景曜能干好,不代表他没有压力。
  神经紧绷了那么久,趁着假期放松一下,当然十分有必要。
  萧景曜家里不缺前来送礼的人。虽然他官职低,但他能在正宁帝面前说上话。一般官员不求萧景曜在正宁帝面前替他们说话,也得打点一番,力求萧景曜不在正宁帝面前说他们坏话。
  每到过年过节,萧家都会收到不少礼物。好在萧子敬和齐氏他们都是拎得清的人,已经成为萧府管家的萧平安亲自当门房,将前来送礼的人家一个个劝回去,礼物是一样都没收,都没给礼物进萧府大门的机会。
  为此,萧平安还特地去请教了公孙府上的管家。当初萧景曜刚进京时,住在公孙家的别院,萧平安就是在那个时候同公孙家的管家建立起的交情。
  对方可能只是顺手和萧平安结个善缘,但随着萧景曜这两年越来越风光,萧平安的价值也跟着往上涨了涨。这时候,萧平安再去找公孙府的管家,对方就转变了态度,同萧平安平等论交,双方都有意维系这份交情,对方自然也不会藏私,大大方方地将他的一些管家经验和小妙招教给了萧平安。
  反正萧平安又不会跑去公孙府同他抢管家之位,他指点起萧平安来,一点压力都没有。
  萧景曜都忍不住打趣萧平安,“来京城快两年,变化最大的竟然是平安。要是叔叔婶婶在这里,见了你估计都不敢认了。”
  萧平安咧嘴一笑,“大人信任我,让我当了管家,我总不能给大人丢人。”
  萧景曜伸手拍了拍萧平安的肩,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你做得非常好。”
  年底了,当然是到了该发年终奖的时候。虽然这年头儿还没有年终奖的说法,但萧府的事情,当然是萧景曜说了算。于是萧景曜大手一挥,“大家这一年认认真真干活,都有赏。平安拿三个月月银,府上其他人,这个月都拿两个月月银。”
  消息一传出去,府上仆人欢天喜地,干活更尽心了。下人们一个月的月银并不多,但对他们而言,多了一个月的月银,他们就能攒更多的钱,或者是给家中父母请个大夫抓药,或是给女儿扯根新头绳,再奢侈一点的,多买几尺布,给家里孩子们一人做一身新衣裳。夫妻俩都在萧府当值的更是喜不自胜,多出来两个月的月银,生活都更有奔头了,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萧府的月银都是当月月底发,这个月还没到月底,府上下人心里想着双倍月银的事儿,一个个儿的卯足了劲儿干活,愣是将原本就干得不错的任务又卷上了一个新高度。
  喜悦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萧景曜虽然是发月银的那个,但感受到府上所有下人雀跃兴奋的情绪后,萧景曜的心情也随之好上了不少。
  上辈子萧景曜给年终奖也是这么实在,工资翻好几倍来发,有的员工的年终奖甚至比一年的工资还高。公司年会奖品,萧景曜也很舍得给钱,第一名直接就是百万重奖的兑换券,抽中头奖后,财务立马把钱打进对方卡里。其他奖品也各有各的实在,被员工们夸上了天。
  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所以萧景曜的公司氛围十分好,员工们的付出都有了丰厚的回报,自然斗志十足继续为公司干活,凝聚力十分惊人。萧景曜后来能成为首富,员工们的付出功不可没。
  现在萧景曜给仆人们的奖励自然不会这么大手笔。超过时代一小步,大家喜欢,超过时代太多,那可能就会被当成异类。给他们发双倍月银,正好能让他们心存感激,又不会生出别的心思,出现奴大欺主的现象。
  萧景曜平时公务已经足够繁忙了,不想回家后还得处理糟心事。
  只可惜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都提前赶回家过年了,不然萧景曜真想趁着年假和他们认真交流一番。
  正宁十五年最后的一个月,萧景曜依然还是要进宫,侍奉在正宁帝左右。
  正宁帝怪舍不得萧景曜的,偶尔看着萧景曜叹气,“你去了户部之后,下一个中书舍人,未必有你这么能干。若是你日后又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和胡阁老说,再跟着胡阁老进宫,当面同朕说。”
  萧景曜自然是恭敬应下。不过不管是萧景曜还是正宁帝,心里都清楚,萧景曜到了户部之后,进宫的频率还是不好太高。
  萧景曜先前本来就该在正宁帝身边当差,每天进宫,是他的职责所在。现在去了户部,再频繁进宫。多少人的眼睛都盯着正宁帝呢,正宁帝每天召见了哪些人,哪些人进了宫,朝臣们各有各的消息网,心里门儿清。
  萧景曜提出来的某些东西,可能不太适合,正宁帝他们先前能护着萧景曜,减轻萧景曜在其中的存在感。现在萧景曜去了户部,要是还这么干,朝臣们又不是傻,从萧景曜进宫的次数,以及新东西推行的时间,就能推算出来,萧景曜在其中的作用。
  对萧景曜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正宁帝故意打趣萧景曜,“翻过年后,你就十六岁了,正好成丁的年纪。去了户部,没有朕护着,大家可不会因为你年纪小而让着你。想成为大人可不容易,面临的挑战多得很,怕了吧?”
  萧景曜无奈,“陛下决定让臣出去历练,若是没有挑战,还算什么历练。至于害怕……”
  萧景曜眉毛一扬,少年人锋锐的光芒尽现,“臣侍奉陛下从无错处,莫非他们比陛下还威严?”
  正宁帝哈哈大笑。
  户部郎中,从五品。和萧景曜现在的正六品相比,又升了一级。
  自此,萧景曜两年升两级,完全打破大齐开国以来,进士进官场后,前两年的升官记录。
  正宁帝想到这事儿也挺可乐,故意揶揄萧景曜,“你这是奔着打破记录来的吗?最年轻的状元,传奇的六元及第,到了官场,还在破记录。朕倒是十分好奇,你最终能走到哪一步。”
  说完,正宁帝又是一叹,“只可惜,朕估计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咳咳咳。”
  萧景曜赶紧道:“陛下洪福齐天,何必说这些丧气话?快到年关,京城一片喜气洋洋,百姓们都盼着过年,话里话外,都在感念陛下的恩德。”
  正宁帝又咳了几声,眼中却露出欣慰之色,“百姓能安居乐业,朕便十分满足。”
  萧景曜顺势将话题转移到了民间的过年习俗上面。说着说着,萧景曜就将自己给下人发了双倍月银的事儿给秃噜了出来。
  正宁帝若有所思,笑着看了萧景曜一眼,“你倒是心善。”
  萧景曜笑道:“不过是见他们这一年伺候得十分尽心,再给他们一点盼头而已。”
  正宁帝不再多言,萧景曜也以为这茬过去了。
  结果第二天早朝,萧景曜就听到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