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天骄(科举)-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阁大学士本来只是虚职,还只有五品,后来因为实权在握,实行的堪称相权,这个职位又都落在了六部尚书头上。
  六部中默认以吏部为首,首辅之位一般也是吏部尚书担任。只要一切顺利,萧景曜总归有进吏部的那天。就是那时候李首辅肯定致仕还乡,到底不能和萧景曜在同一部共事。
  现在萧景曜已经统领一方官署,日后除非入阁,不然估计也少有当二把手的时候。哪怕是入阁,当不成首辅,也是统领一部的尚书,威风凛凛,大权在握,这样平坦的官途,他们这些在官场浮浮沉沉的老臣都忍不住羡慕。
  看看福王现在对萧景曜的亲热劲儿,监国都能让萧景曜辅助,说萧景曜以后得不到重用,鬼都不信!
  萧景曜以一招责任到个人成功破局,终于让那些用拖字决的官员不再拖后腿,麻溜干活。福王高兴地多吃了一碗饭,还摸着肚子向萧景曜分享了一下御厨的手艺有多好。
  可恶,这就是大齐版的在我的努力之下,老板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吗?
  资本家萧景曜感受到了打工人的心酸,并愤怒地从福王这里敲了一顿御膳,连吃带拿,往家带了一顿能叫人把舌头吃下来的御膳。
  看在美味的御膳上,萧景曜勉强顺了气,继续给福王当二把手。
  在萧景曜都没察觉到的情况下,他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大,在京中地位甚至能和六部阁老们相提并论了。
  福王抓大放下,大多事情都是萧景曜处理,可不就显出萧景曜来了吗?
  合着正宁帝这一通锻炼,除了锻炼福王之外,还把萧景曜给锻炼了。
  起码萧景曜现在都对六部衙门的事儿一清二楚了。
  各地的情况,萧景曜也如数家珍。谁让最后的奏折都是送来政事堂,做决定的还是阁老们,福王再看一眼阁老们的票拟,没有意见就盖印通过。
  不管是政事堂还是福王临时去的养心殿,萧景曜都能去,两边的想法都清楚,没受到锻炼才是见了鬼。
  正宁帝在行宫中喝着茶赏花听戏看舞,就着宫中的消息,每天都胃口大开,吃嘛嘛香,看得原本离开父母没什么食欲的小皇孙都不由胃口大开,捧着碗吨吨吨干饭,祖孙俩互相就着对方香喷喷的吃相下饭,都把自己吃圆了一圈。
  听到福王顺利破局的消息,正宁帝更是高兴地多吃了一碗饭,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吃撑了,又牵着孙子散步消食,不住夸萧景曜。
  小皇孙才开蒙的年纪,本该要去上书房的,却被正宁帝横插一脚,先行一步带来了行宫,听到正宁帝也夸萧景曜,小皇孙大大的眼中满是好奇,这个萧大人听起来就很厉害,父王在家就经常夸他,现在皇祖父也夸他,一定是个非常厉害的人没错了!
  不知道这么厉害的人,会不会来上书房给他当夫子?
  小皇孙人虽小,想得还挺长远。
  正宁帝看着稳重的孙子,心中大为欣慰。这孙子不像他爹那样不着调,幸好幸好!
  再来一个小号版福王,正宁帝一准吃不消!
  萧景曜在政事堂连着打了两个喷嚏,熟练将锅往福王身上甩:必定又是福王在琢磨什么薅资本家羊毛的离谱事!
  福王人在殿中坐,锅从天上来。
  不过福王从小坑爹,现在被儿子坑,属实是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顺利解决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后,朝堂上的烦心事瞬间就少了许多。先前六部阁老划水,福王压力陡增。现在阁老们开始正常发挥,福王面临的压力也没那么大,虽然大齐疆域辽阔,各地总有令人焦头烂额的奏折呈上来,但大家齐心协力想对策,及时干活,和先前那样摆烂的状态,给福王的感受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福王为此给正宁帝写了一封信,真情实感地吐槽摆烂官员给他带来的心灵伤害。
  谁知正宁帝的回信毫不留情,一点父爱都没有,中心思想就一个:你摆烂多年,现在知道你给朕带来多大的心灵伤害了吧?
  福王:“……”
  愤怒的福王跑去找小伙伴吐槽正宁帝这等毫无父爱的行为。小伙伴萧景曜哈哈大笑,一点面子都没给福王留,连着大喊三声“妙”,气得福王脸都鼓了起来,瞧那模样,竟有几分像河豚。
  萧景曜对福王一直较为亲近,转身就画了一副河豚图送给福王,并向福王好好介绍了一番河豚的习性。
  两人你坑我我坑你的事儿干多了,也都知晓了对方的损人属性,福王几乎立即就想明白了萧景曜送他这幅图的意思,腮帮子再次鼓了起来。
  这个损友,不能要了!
  今天的福王,也十分想写一篇《我的一个冤种朋友》著作。
  冤种不冤种的,萧景曜也不在意,难道福王自己就有好到哪里去吗?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和冤种不冤种有什么关系?
  萧景曜抱着实心小汤包,向儿子吐槽福王干的损招。
  小汤包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萧景曜,时不时还“啊”一声。三翻六坐,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小汤包每天都在努力地活动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十分符合孩童生长规律,现在翻身翻得特别利索,每翻过一次身就乐得咯咯笑,只可惜天气凉了下来,小汤包穿的衣裳也多了几件,不然的话,让他穿的单薄一点躺在床上,他就能乐呵呵地为大家表演一个啃脚丫子。
  小孩子骨头软,小汤包睡着睡着经常就把脚抬到头顶,给了萧景曜这个当爹的一点来自小婴儿的震撼。
  头一回看到小汤包啃脚丫子,萧景曜瞬间瞳孔地震,而后二话不说,立即将这个场景画了下来,小汤包黑历史不断+1+1,也不知道等他长大后,收到这么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会不会气到跳脚。
  萧景曜越带孩子越觉得小汤包很是省心。小家伙鲜少哭闹,也不认生,谁抱都行,还成天乐呵呵的,见谁都奉送一个无齿的笑脸,简直可爱到极点,顾希维这个已经当了爹的家伙每次见了小汤包,都想把孩子偷回家。
  萧景曜先前的猜测也没错,小家伙确实遗传到了萧元青的好体质,身体倍儿棒,一点感冒发烧都不曾有。
  真是个特别好养活的崽崽。
  萧景曜越看越觉得自家崽崽天下第一可爱,费心思索着有没有适合一两岁奶娃娃的小玩具,准备提前给他再收拾出一间大大的玩具屋,让他成为小朋友中最靓的崽。
  不过还没等萧景曜那边想出头绪来,公孙覃先给萧景曜一个巨大的惊喜——这家伙成天和玻璃打交道,机缘巧合之下,终于倒腾出了三棱镜,证实了光有多种颜色!
  看着公孙覃倒腾出来的简易三棱镜,萧景曜整个人都麻了,是你!大齐牛顿!
  光学知识,萧景曜默写出来的物理书中自然有。但书上写的,和自己真正做出来证实了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公孙覃更是通过研究光的颜色,开始将目光放到了宇宙之中。
  望远镜都做出来了,光的神奇之处,折射反射定然也有大用。甚至于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发光的,是不是能一举揭开日月星辰的神秘面纱?
  萧景曜拍了拍公孙覃的肩膀,认真鼓励他,“继续钻研下去,他日科学界,定然有你一席之地!”
  大齐果然人才济济,给他们一点点机会,他们就能光芒万丈!
  这几年研究院声名大噪,又背靠正宁帝,用度走的都是正宁帝的私库,和朝廷的关系也十分紧密。有些落第的读书人心思也活络开来,他们考不中科举,总不能这么一直拖累家里,瞧着研究院也是一条出路。
  哪怕现在研究院的研究员们还没有官职在身,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已经简在帝心,又做出了不小的实绩,到时候正宁帝要用他们,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没有官身,也享受官员待遇,对于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来说,研究院这碗饭,看起来就格外香了。
  千万别小看读书人卷的程度,他们在科举上能卷生卷死,换个赛道也不会更改卷王本性,而是卷得飞起,迅速掌握数理化入门内容,直奔进阶内容而去。
  人的天赋点奇奇怪怪,有人擅长文科,有人擅长理科。读书人们这么一卷,还真卷出许多在数理化上格外有天赋的人。
  没得说了,通过研究院的入门考试,那就是研究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了。找不到研究方向没关系,先进个实验室给大佬们打打下手也不错。
  是以现在研究院格外热闹,并不缺人才。
  就连公孙覃十分自豪的磨透镜手艺,也有人青出于蓝,现在研究院已经不需要公孙覃亲自打磨镜片了,这才让他发现了新乐趣。
  从今天起,公孙覃就是一心钻研光学天文的人了!
  萧景曜脸色古怪,试探地提出,“力学定律,你就不考虑考虑?”
  既然是大齐牛顿,怎么能不去证实三大定律?
  公孙覃表示事情要一件一件办,贪多嚼不烂,他先把光学都搞明白。
  萧景曜想到什么光谱光波光速等知识点,就觉得公孙覃估计很难再有空去关心力学了。好在研究院人才济济,不差研究理论的人。
  先前进入研究院的大佬都是已经定下自己研究方向的人,后面进来的,多少带点功利心,是权衡利弊后为自己找出路,自然还在摸索阶段,想证实这些理论,有的是人干。据说已经有人把目光放在了电上面了,萧景曜都忍不住想为对方鼓个掌。
  自从萧景曜上次提纯酒精,把烧杯量杯玻璃棒等实验器材搞出来之后,研究院里又多出一批实验器材,蒸馏装置被其他研究员学了去,广泛用在各种实验中。
  公孙覃这次来找萧景曜,一是向他报喜,二则是和他商议研究院录取研究员的事情。
  本来研究院的人并不多,想进研究院的,只要有成果,和公孙覃说一声就行。现在来研究院的人越来越多,更是有不少落第秀才甚至是举人,这就让公孙覃挠头了。
  研究院这算不算是在和朝廷抢人才?吏部礼部那边乐意吗?
  总得拿出个章程才是。
  搞研究的大多无心管理这些庶务,公孙覃家学渊源,稍微好一点,但也不想在这上头多花心思,知道萧景曜和阁老们关系好,公孙覃索性直接来请教萧景曜了。
  萧景曜也没想到短短几年内,研究院竟然能发展到这个地步,一时间既欣慰又头疼,怎么又给他多加了事情?
  奈何研究院也算是萧景曜的心血,一开始提议办研究院的就是萧景曜,萧景曜还指望着数理化大佬们齐聚研究院,群策群力,开创工业时代呢。这会儿知道研究院一派欣欣向荣,萧景曜哪有全然不管的道理?
  萧景曜想了想,私底下去打探胡阁老的口风,探究一下将研究院并入朝堂系统的可能性。
  虽然不是正统科举上来的,但人家有实力,做出过巨大贡献,给他一个官身也不算特别过分吧?
  既然要网罗天下英才点亮科技树,那就别怪萧景曜放大招了。还有什么比公务员铁饭碗更吸引人才的吗?没有!
  现在研究员们没个官身,读书人们依然卯足了劲儿往研究院钻,要是研究员也能当官,那想来研究院的读书人只会更多!
  到时候,不管天赋点在文科还是理科上的读书人,都有光明的未来。文理兼具,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才系统。
  胡阁老早就眼馋研究院带来的收益了,听了萧景曜的提议后,也没把话说死,毕竟并入一个新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连串问题,胡阁老也要去探探其他人的口风。
  最重要的是,正宁帝会不会允许。
  萧景曜对此一点都不慌,正宁帝早就被他说服了,研究院能并入朝廷,网罗到的人才才会越多。正宁帝已经感受到了研究院带来的好处,自然希望人才多多益善。
  帝王是那个用人才的人,管他是不是科举出身,好用就行。
  鄙视链那是读书人的事,和皇帝有什么关系?皇帝只要有人才忠心耿耿替他处理政务就行。
  不过研究院毕竟不是走传统的儒学路子,想来定然会被正统清流所抨击。
  萧景曜左思右想,又给公孙瑾递了拜帖,希望得到赫赫有名的帝师家族的支持。
  公孙覃还是研究院的院长呢,哪怕是为了族中子弟,公孙家族也该为研究院说说好话吧?
  不过萧景曜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公孙瑾病了。
  这可是大事。萧景曜立即让萧平安备上许多珍贵药材,在拜帖写明的那日,登门拜访公孙瑾。
  公孙瑾比之萧景曜头一回见他时沧桑了许多,鬓边也有了银发,他和萧景曜有半师之谊,平日里来往也很是亲近,是以公孙瑾也没避讳萧景曜,当着萧景曜的面,苦着脸喝药。
  不仅如此,公孙瑾还心血来潮,开始研究药理,面前还摆了一副尚未熬过的中药。
  萧景曜打眼看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