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天骄(科举)-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妨,同我娘回京城的娘子军,现在也不用上战场。若是你想去边疆,那就得好好练一练了。”
  张薇整个人都快乐了起来,脸上竟出现了小姑娘般的雀跃,“若是不麻烦的话,我们母女想去京城见一见吴将军。”
  顾希夷只能再次感慨自己娘亲魅力真大,而后开开心心地应下了此事。
  萧景曜得知这事儿后,也颇为感慨。甚至觉得邓书棋的眼睛和心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给挡住了,有这么个聪慧的妻子都不知道珍惜。
  现在倒好,两边高手过招,拼能力又拼不过张薇,那岂不是找死。
  萧景曜掐指一算,觉得邓书棋这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全看他识不识相,能不能将知道的人全都咬出来。不然,萧景曜肯定给他判个最痛苦的死法。
  张薇的动作确实不慢,甚至是在过年的时候,借助女眷登门给顾希夷拜年的契机,将邓书棋给她的账本交给了顾希夷。
  顾希夷拿到账本后还有些惊讶,又有些好笑,最后只道:“你近日千万小心。”
  张薇也笑道:“宋氏不会将我放在眼里,邓书棋自认为我和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为了孩子也不可能背叛他。现在他怀疑宋氏都不可能怀疑我。我就和芳姐儿低调度日,看他们狗咬狗罢了。”
  顾希夷高高兴兴地拿着账本在萧景曜面前晃了晃,得意洋洋,“我先拿到账本,这个赌局是不是该算我赢?”
  萧景曜刚刚送走一堆前来给自己拜年的官员,见到顾希夷拿过来的账本,神情也颇为微妙,爽快笑道:“行,是你赢了,我欠你一个条件。”
  顾希夷则抓了萧景曜的袖子凑了过去,好奇地看着他,“我可不信你这边没有新收获。”
  萧景曜笑着揽过顾希夷的腰,小声向他透露,“我先前把自己从卷宗上看到的疏漏地方都写进了密折里,给陛下送了回去。前些天陛下回了密信,说是已经让福王在查范无疾一事。范无疾和邓书棋,朝中老、中两代闵系官员的代表,也不知道他们选出来的青年官员有哪些?”
  反正不管有多少人,仔细查总能查出来的,到时候该抄家抄家,该流放流放,有罪必罚,才能震慑住地方官员蠢蠢欲动的手。
  萧景曜还惦记着段氏造船厂的的蒸汽船呢,干活动力十足。
  搞完这一波闵州官员,反对开海禁的声音立即弱九分,萧景曜就等着威风凛凛的蒸汽船出现在闵州的海域上,呜呜呜带着大齐水师走遍七大洲四大洋,将文明的种子洒向世界各地。
  还有美洲大陆上丰富的物产,萧景曜已经迫不及待了!
  大过年的,闲着也是闲着。
  萧景曜顺势去找了梁千山和庄明,让他们一个派兵抓人,一个在海上蹲等漏网之鱼,来一个逮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逃犯。
  萧景曜还拍着庄明的肩膀大声迫害庄明,“逃去海上这事儿你有经验,一定不会让他们在你眼皮子底下溜走吧?”
  庄明:“……”
  谢谢,有被内涵到。
  精兵良将在手,萧景曜一点都虚,说干就干,挑了个六六大顺的好日子,让水师把四大家都围了,顺便将以邓书棋为首的闵州官场上沆瀣一气的官员全部都抓进了大牢。
  人数太多,大牢都塞不下这么多人,萧景曜连个单间待遇都没给他们,监狱的狱卒都换成了水师精兵,瞧着还有个文化的兵,大牢里头的官员吵一句,他就高高兴兴地大声念一句,并在纸上记下来,还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们,“你们说的话,我都会记录下来,立块碑刻在你们家乡,上面刻着你们的累累罪行。日后别人提到你们,就不是修桥铺路的大善人啦!”
  “有些犯下累累罪行的混账,你们家乡会因为你们罪恶滔天,三代不能考科举哦。”
  这个“哦”字,嘲讽点拉满。
  四大家的人简直要疯。他们拉拢了那么多官员和读书人,十分明白名声的重要性。要是因他们之故,而让家乡人三代不能科举,怕是他们家的祖坟都保不住。若是他们被秋后问斩,尸体不会被愤怒的家乡人给挫骨扬灰,永生永世不得超生吧?
  本来还在互相推诿责任的人都镇静了,而后有人迅速背叛商会,“萧总督说过,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率先坦白,罪行能不能减轻一点?”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想再做宁死不认的铁口党都没有机会,只能恨恨地跟从大部队的脚步,积极招供,咬出了一整页密密麻麻的人名。
  萧景曜粗略一看,好家伙,近乎八成闵系官员都榜上有名。
  萧景曜收到的账本摞起来都快有他自己那么高了。
  没办法,这帮官员都给自己留后路,每一个人都有至少一本账本,通通交代下来,摞起来的高度还没超过萧景曜,纯属是因为萧景曜个子够高。
  事关重大,萧景曜熬夜审完账本,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密折中向正宁帝说得明明白白,并且向正宁帝发出了求救的信号:陛下,臣这边贪污索贿滥杀无辜的人太多,大牢都塞不下这么多官员啦,人手严重不足,您快点安排些小年轻过来帮臣干活!
  正宁帝收到闵州急信,还以为是萧景曜碰上大难处了,心率瞬间就开始直线飙升,福王也知晓这事儿,一看萧景曜大过年都不消停,也惊出了一身冷汗,着急道:“他不会匆匆忙忙动手抓人,结果反被对方将了一军,现在来求饶的吧?”
  正宁帝抬手敲福王的脑壳,“让你平时念书时多用点功夫,你认真温书了吗?另外,你先前看奏折怎么看的?梁千山早就上过奏折,说是萧景曜要动水师。”
  梁千山讲义气,也不傻。总督确实可以动州内的兵,但动兵毕竟是件敏感的事情,梁千山提前向正宁帝报备要动兵,更加能取得正宁帝的信任。
  福王一想,顿时就把心放回了一半,“水师刚经历了一场恶战,便是这些人家里有再多的护卫家丁,也不够水师收拾的。就算把闵州官兵都算上,也没有胜算。”
  萧景曜动的是水师的兵而不是衙门的官兵,已经让正宁帝和福王看出来了闵州官场沆瀣一气的严重性了。
  正宁帝早在收到萧景曜上一封密报的时候就让锦衣卫盯死了范无疾,对萧景曜又会查出一件让官场震动的大事有了心理准备。结果打开密报一看,正宁帝整个人都呆滞了。
  闵系官员十只存一,这牵扯到的人……
  福王的脑瓜子都开始嗡嗡作响,愤而拍桌子,“没人手没人手,朝廷现在就有人手吗?”
  几次官场大清洗下来,先前等缺的同进士和举人们都排到了缺。现在萧景曜又挖出这么多人,官场大概要空出十分之一的位置,最高品级还是范无疾这个吏部右侍郎,朝廷也缺人手啊!
  福王阴暗碎碎念,“把去年的庶吉士扔去给萧景曜得了!”
  正宁帝瞪了福王一眼,“胡说,庶吉士还没散馆,去年的三百多名进士,还有些没等到缺的,正好派他们去闵州,当个县令县丞就不错。至于高品级的官员,其他官员应该感谢萧景曜,除了闵系官员外,其他人在过年时就能收到好消息,好兆头。”
  几次大清洗下来,这几年成功成为官员们升官最顺利的几年。有人抄家流放就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欢喜有人愁,没被牵扯到这件事中的官员,又得感谢一回萧景曜了。
  只有闵系官员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庄明和梁千山合作,将四大家海上走私的商船截获,萧景曜又毫不客气地抄了一波家,继续给正宁帝送奏折,抄家抄出来的东西写了份长长的清单,一眼看不到头。
  胡阁老伸头看了一眼,当即决定,“陛下,现在就把范无疾捉拿归案!”
  以救治疫病的名头杀民冒功,和地方豪强沆瀣一气谋夺临海土地,方便豪强进行海上走私。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够将范无疾活剐八百遍了。
  正宁帝果断应下,下旨让锦衣卫拿人。
  本来官员们只以为是范无疾犯了事,等到早朝时,正宁帝将闵州那一大串犯事官员的简单一提,文武百官都陷入了一阵沉默之中。
  萧景曜,怎么又是你?你是真的走到哪里都不忘抄家大业啊!
  决定了,抄家总督的名头就送给你了,不谢!
  萧景曜这时候在闵州开批/斗大会。
  这帮官员犯下的罪行,还有活口。萧景曜便让愿意露面的受害者当众痛斥狗官草菅人命,边哭边说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
  人心都是肉长的,百姓虽然民智未开,却有着最朴素的是非观,也跟着受害者流泪,不断痛骂狗官,甚至拿东西开始砸邓书棋等人。
  邓书棋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被自己轻贱的平头百姓如此欺辱,想高声对萧景曜说士可杀不可辱,但在百姓们愤怒的目光下,邓书棋等人一个字都不敢说,甚至第一次对这些他们看不起的愚民心生恐惧。
  那是民怒。
  萧景曜让百姓们将自己心中压抑的委屈和愤怒发泄出来后,整个闵州全部归心,老百姓们奔走相告,说总督大人确实是青天大老爷,他们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样真正站在老百姓这边的好官!
  而后,萧景曜根据四大家海上走私的记录,算出了海上贸易的利润,又写了份奏折给正宁帝,要在早朝上商议的,中心思想就一个——
  你们看看这个海上贸易,它的利润又大又香,与其让地方豪强占了便宜,伤害百姓,损朝廷利益而补自己,不如让朝廷来赚这笔银子!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咱们开海禁吧!
  搁以前,萧景曜这个奏折一出,跳出来反对他的官员不知会有多少个。
  现在嘛……大家看看朝堂上空出来的位置,纷纷保持了沉默。
  提前解决掉会反对的人,不愧是你,萧景曜!


第102章
  朝堂上一片寂静。
  最终, 还是现任御史大夫许季陵坚强地站了出来,义正辞严道:“海禁乃是太/祖当年定下来的规矩,祖宗之法不可改, 若是因为这些蝇头小利便置祖宗家法于不顾,太/祖泉下有知,当如何看待陛下?”
  正宁帝稍稍迟疑。
  一般来说, 御史都搬出祖宗家法了,这场经就有得辩, 还胜算不大,毕竟那边已经抢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对着皇帝在内的所有人指指点点。皇帝若是不够铁血冷酷, 很难招架住这一招。
  官员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人心里也是不赞同开海禁的, 这一波人的数量也不算少。甚至内阁中也有人心思浮动, 对萧景曜这个提议并不赞同。
  他们倒不是为了什么祖宗家法, 而是事情一旦有变动, 就会产生无数新问题,到时候出了岔子, 正宁帝肯定不会有事, 但事情闹大了,总得有人背锅。就好比每次有什么天灾,比如京城地龙翻身等大事,内阁的阁老们就得上折子乞骸骨。奏折中还得把自己给骂一顿,说自己德不配位,以至于天降灾祸,请陛下让他告老还乡, 让有德者居阁老之位。
  虽然正宁帝不一定会真的准了他们的请罪还乡的奏折。但万一呢?大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地位, 萧景曜一通胡搞瞎搞,要是成了,最大的功劳属于萧景曜。要是不成,最后萧景曜也扛不住这么大个事儿,还得阁老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这样对自己弊大于利的事儿,想让阁老们全都支持萧景曜,那真是做梦比较快。
  官场规则,做多错多。先前有了规定在,你萧景曜瞎蹦跶什么呢?老老实实在闵州当几年总督,回来就能进内阁,还这么瞎胡闹,真以为自己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呢?这海禁要是搞不好,萧景曜别说进内阁了,带着全家一起进天牢都有可能。
  说不准就得同被他抄过家的那些官员们一样,带着一家老小去菜市场,整整齐齐上路。
  年轻人还是太浮躁,想不通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只不过萧景曜太过强势,又战斗力惊人。哪怕有人心生不快,看着空出来的位置,还有正宁帝明显偏向萧景曜的意气风发的神情,大家还是选择明哲保身。
  现在,许季陵做了这个出头鸟,其他不同意开海禁的官员也接二连三出列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心思想还是许季陵那一套,祖宗家法不可改,陛下三思。
  便是连如今的兵部尚书都站出来附和许季陵。正宁帝放眼看去,朝堂上竟也站出来了不少反对的官员,不说一半,三分之一还是有的。
  正宁帝也没有太过惊讶,祖宗家法,海禁多年,本朝对海上贸易之事了解并不深。萧景曜列出的海上贸易利润确实动人心,但换个角度想,海上贸易利润如此巨大,若是萧景曜做成了,日后海上贸易的重要性定然大增,朝廷也会有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在海上贸易上。
  朝中资源有限,海上贸易分了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