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天骄(科举)-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圭一点都不担心,等到港口建成后,他出不了海。萧景曜还在闵州呢,刘圭的靠山硬的很。
  这次来福安县,刘圭看着湛蓝的海面,已经在畅想自己的商船乘风破浪,带来一船船的金银珠宝的美妙场景了。
  萧景曜却想让刘圭做另外一件事,打趣刘圭道:“高扬立志走遍大齐,你好歹也和高扬同行了一路,就没受他的影响?”
  刘圭一听就知道萧景曜话里有话,爽朗笑道:“怎么,莫非你嫌弃我,想把我扔去和高扬作伴?”
  萧景曜也笑,“你不想和高扬一样,四处游历,老了后再写本游记,就算没有入仕,指不定也能青史留名?”
  刘圭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难以置信地反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青史留名?”
  “做梦都不敢这么梦啊!”
  萧景曜则道:“这有何难?”
  刘圭倒吸一口冷气,像小时候那样勾住萧景曜的脖子,语重心长道:“景曜弟弟啊,哥哥知道你对哥哥好。但这事儿,明显是我家祖坟着火都求不来的事儿。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名垂青史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我要真的青史留名,肯定是沾你的光,被后人查出我和你是总角之交,一辈子的好兄弟!”
  刘圭说着说着就开始出馊主意,对着萧景曜挤眉弄眼,“要不,你给我写几首诗?就写几篇《赠刘圭》。到时候别人一读这些诗,就知道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不也青史留名了?”
  这个主意真是好棒棒,萧景曜回了刘圭一个无语的神情。
  “说正经的。”萧景曜严肃道,“段氏造船厂造出了蒸汽船的话,出海的危险可以降低许多。高扬走遍大齐,你要不要试着坐船环游世界?”
  到时候还能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个猜想。
  也不知道能不能比西方早。
  被萧景曜这么一说,刘圭确实有些心动,忍不住摇头失笑,“你啊,给别人安排起事儿来,真是一套一套的。”
  见了高扬建议高扬写游记,和陈医士一起来闵州,又给陈医士提议编写《本草纲目》。现在又建议自己出海环游,当真是一会儿一个主意。
  刘圭忍不住狐疑地看着萧景曜,“你不会想让我也写本书吧?”
  “为什么不写呢?”萧景曜反问刘圭,“你要是真的环游回来了,就是大齐第一个出海看世界的人。你知道你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有多大的价值吗?不写下来多可惜!”
  要不是萧景曜分/身乏术,萧景曜都想自己登上环游世界的蒸汽船,带着船队走遍七大洲四大洋,带来一堆其他洲的特产不说,还能在各大洲都撒下大齐文明的种子,刻个碑呀,告诉当地人警惕某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来人呀,还有他们当地的文明,如果有文字记载的,萧景曜也能抄录一份回来……
  能做的事情简直太多。
  到时候,全世界想要追根溯源,都得来华夏!
  就是这么硬气!
  华夏自身都能办个世界博物馆,展出的东西全都是萧景曜保护的文物!
  想想都头皮发麻。
  刘圭听到萧景曜说要让他写游记就开始疯狂摇头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行的!我的文章是什么样子你最清楚,真要写了游记,还不得被后人给笑死。”
  这么一点墨水还敢学人写书,真是不知所谓!
  刘圭觉得自己还是要脸的,实在不想留一份这么可怕的黑历史给后世。
  那也太窒息了。
  萧景曜翻了个白眼,“你的文章写得再烂,不也能把事情写明白吗?别人看游记,看的就是一个新鲜。你只要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明白当地的特色,谁会骂你文章写得不好?”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你去环游世界,回来就写本游记,我给你的游记写序。”
  刘圭万万没想到,时隔多年,他竟然还会被萧景曜给催着学习。
  “你都要给我的游记写序了,我能不再去练练自己的文章吗?到时候序和游记正文相差太远,我不要面子的吗?”
  萧景曜挑眉,“正好,把这句话也写在序里。也让后世同你一样不爱念书的人得到激励。”
  哪怕在念书上没有天赋,也能青史留名,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还有比这更燃的事情吗?
  萧景曜觉得指不定刘圭就成了后世普通学子们的偶像呢。
  打趣了刘圭一番后,萧景曜又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刘圭一起去了段氏造船厂。
  郦县令知道萧景曜来福安县的消息,赶紧过来作陪,又被萧景曜摆手拒绝,忙活自己的公务去了。
  段氏造船厂守卫森严,里头都是船厂的核心技术,当然不能轻易放人进去。
  萧景曜都差点被拦在了门外,还是表明了身份后,门房层层上报,终于有人去告诉了段研究员这个消息,让段研究员确定来人是否是萧总督,才能放行。
  萧景曜一见匆匆跑出来,胡子拉碴的段研究员就笑了,“本来想给你一个惊喜,没想到还得你出门来领我进去。你倒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回来后怎么把自己弄成这副模样?”
  段研究员眼下一大片青黑,嗓子都是哑的,“蒸汽机只有我一个人懂,我自然要受累些,先对匠人们讲清楚其中的原理,再让他们干活,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瓣,每一瓣都能自己干活。”
  萧景曜跟在段研究员身边进了造船厂,耳边满是叮叮当当之声,忍不住笑道:“你倒是比我这个总督还忙。”
  段研究员抓了抓自己长出来的手指长的胡子,瓮声瓮气,“您又挖苦我。我就算在造船厂,两耳不闻窗外事,都知道您将闵州的大半官员都治罪的事!”
  段氏造船厂和官府的往来也十分紧密。要不是知道段研究员和萧景曜有些交情,萧景曜的动静如此之大,段家人都想带着重礼去拜码头了。
  还好没去,不然的话,怕是要起到反效果。
  段研究员也知道萧景曜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一路不停,带着萧景曜就来到了东侧最大的一座院子里。
  萧景曜一进去,就看到了一艘巨大的帆船。船几乎有三层楼那么高,还没装上帆,一眼看过去,给人极大的震撼。
  段研究员看到这艘船就兴奋不已,拉着萧景曜开始介绍起来,“蒸汽机被我放在船身,锅炉离蒸汽机不远,用轮桨推动蒸汽机,尾部还有明轮,想试试看这两种哪种更好用一些。我还想用螺旋桨,一样一样比下来,才知道哪个最合适。”
  萧景曜都没想到段研究员的进度会这么快。
  蒸汽船的大致雏形已经成型,就差往里头填充细节,再下水试航了。
  萧景曜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干得漂亮,不愧是段氏最优秀的子弟,这艘蒸汽船要是试航成功,你就是开辟航船新时代的人!”
  以前的船借助的是人力风力,蒸汽船出现后,机器时代来临。不管朝堂上的老古板们有多抗拒新事物,新时代都会将他们裹挟在其中,狠狠推着他们往前走。
  段研究员也忍不住感慨道:“我记得家里同我说过,以前有位炀帝,出游下江南,走的水路,征发民夫为他拉船,整天整天泡在水里,肉都泡烂生蛆了。若是蒸汽船真的做成了,这种人力拉船的纤夫,也不必再受这等大罪。”
  萧景曜却是心头一动,段研究员这也是提醒他了。机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生产力飙升。以前十个人才能完成的活,现在一台机器就能搞定。要是机器大量流入市场,那必然会造成用了机器的行业大量解雇伙计的行为。
  段研究员感慨拉船的纤夫不必再受苦,萧景曜看到的是他们丢了这份谋生的工作,不知道还能找到什么出路。
  别的不说,闵州就有不少纤夫,给商户们拉船帮工,每天都能得些工钱。虽然不多,也能勉强糊口。要是商户们都换上蒸汽船,那纤夫们即便有一把子力气,也没地儿卖了。
  萧景曜又开始思索着解决之道。
  刘圭和萧景曜交情深,见萧景曜又陷入了沉思,都冷落了段研究员,让他尴尬地站在一旁,当即就用手肘将萧景曜戳回神,笑着打趣了萧景曜一番。
  萧景曜则小声解释了一下自己的顾虑。
  刘圭和段研究员齐刷刷陷入沉默之中。这俩都不是政务人才,哪里知道一件新事物的出现竟然会带来那么多的连锁反应,只能敬佩地看着萧景曜。
  刘圭后怕地拍拍胸,“还好我没继续念书。不然,就算我走了狗屎运考上了进士当了官,也处理不来这样的难题。”
  想不来一点对策,告辞!
  萧景曜:“……”
  倒也没那么夸张。
  闵州现在风平浪静,尤其是大户人家,都把自家纨绔关在家里,坚决不放他们出去惹是生非,免得被萧景曜扔进大牢连累全家。
  有心狠的,是真的打断了家里纨绔的腿,任凭老人再怎么哭都不管用。据说这么干的还不止一个两个,闵州城内擅长骨科的大夫天天去了这家去那家,一天下来累得不轻,奇怪之余又觉得高兴,纨绔们少出来祸害人,喜事啊!
  萧景曜的公务十分轻松,手下执行力超高,配合度一流。那些个本地小吏现在屁都不敢放一个,别说像以前那样联合起来和一把手夺权,现在办事晚一步都算是他们对萧景曜的不尊重。
  萧景曜对自己的鬼见愁新形象适应良好,瞧瞧,现在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不过下属们总这么战战兢兢的也不是个事儿,萧景曜也纳闷,自己多温和一个人,竟然让他们吓成这个样子,怕是在他们眼里,嗜血狂魔都不如自己可怕。
  萧景曜也有萧景曜的解决办法。
  朝中吵了两个月后,终于在正宁帝的拉偏架之下,还是让胡阁老占了上风,同意了萧景曜开海禁的提议。
  为此,福王特地给萧景曜来了一封长长的信,细数他在这次开海禁之事中帮了萧景曜多少,让萧景曜好好记住他的大恩大德,日后回京必须好好帮他干活。
  萧景曜都奇了怪了,福王这一身见缝插针剥削人的本事到底是从谁身上学来的?
  只不过福王又在信中提到正宁帝的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没有哪一天不吃药,萧景曜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过去。
  想到正宁帝的身体,萧景曜也只能叹气。
  实在是没办法。
  萧景曜唇边溢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又思忖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来。
  开海禁也该有个章程,怎么开,税收如何定,都是需要仔细商议的。
  正宁帝倒好,将这些事儿全都扔给了萧景曜。萧景曜都想给福王写信问一问他,朝中那么多大臣,他怎么就不去逮几个薅薅羊毛呢?
  不过萧景曜确实也有了章程。
  给京城去了一封厚厚的信后,萧景曜就向外放出消息:朝廷有意在福安县建港口。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原本躲着萧景曜走的闵州大商贾们纷纷捧着银子前来找萧景曜,用尽了自己的人脉就想见萧景曜一面。
  总督大人您看看我们这些热心的好商户啊!建港口的花销可不小,我们愿意给朝廷捐款,齐心协力把福安港口给建成了!
  都建港口了,肯定是开了口子允许人出海。他们要是不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得后悔八辈子!
  不就是一点建港口的银钱吗?真要能出海,几趟就给赚回来了,必须争取!


第103章
  萧景曜料到放出要建港口的消息后, 可能会有商贾上赶着捐银子。但萧景曜没想到,前来捐银子的商贾会这么多。
  看着顾希夷统计出来的几百位商贾,萧景曜整个人都恍惚了, “闵州的大商贾这么多的吗?”
  不是,他现在噶四大家的时候,明明也跟着噶了一大堆大商贾啊。怎么还有这么多?
  建港口的银子, 可不是随随便便捐个几千上万两就行的。没个大几十万上百万,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闵州能百万家底的商贾这么多?
  惊, 贫困之地不贫困,商贾身价赶国库!
  这么一算, 萧景曜都不知道该说是大齐的国库太少, 还是商贾们的家底太厚。
  当然, 这得是不算国库里从倭岛运来的黄金白银的情况下。
  那些银子不能随便全都流入市场, 黄金的话, 得做储备, 用来锚定货币。
  开了海禁,萧景曜就能想办法盘活大齐货币, 让大齐银票在周围亚洲国家通通都能使用, 再梦大一点,抢占世界市场,让世界认可大齐货币。
  就像后世某国一样,遭遇经济危机就印钞放水,让全世界买单。
  当然,这需要大齐一直强大下去,没有强大的现代科技辅助系统也成不了。但辐射到周围这一圈国家足够用了, 整个亚洲都是一体,其他旮沓的别来沾边!
  自从朝廷同意开海禁后, 萧景曜就是这么膨胀。
  走路嚣张,丝毫不慌。jp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