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天骄(科举)-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长缨身后的娘子军们面上满是自豪之色,忍不住挺起了胸,万分骄傲地想到:她们将军,就该这样受万人敬仰!
  顾希夷在酒楼的厢房里看着父母兄长进城的风光,开心极了,“娘果然在哪儿都比爹受欢迎一些!”
  就算是在边疆,吴长缨的狂热崇敬者也比顾明晟多一些。这大概就是破例挣出另一条路的强者应有的待遇吧。
  宫宴上,萧景曜坐在窦平旌身边,面上含笑,心里叹气。看看这次宫宴的规格,来的都是些什么人?红衣紫衣官员一抓一大把,还有穿着亲王蟒袍的,再加上正宁帝和太子。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宴会,整个大齐最顶级的权贵们都到场了。分量比早朝时的文武百官还要更足。早朝上站着的尚且还有五六品的小官,现在宴会上坐着的人,除却勋贵和宗室外,根本就没有四品以下的。
  哦,还有个萧景曜。
  对于自己莫名其妙混到大齐最高端的宴会上一事,萧景曜也觉得莫名其妙。
  他一个还未正式授官的新科进士出现在这里,合理吗?
  正宁帝觉得很合理。
  窦平旌也觉得很合理,还特别贴心地把萧景曜提溜到自己身边,免得萧景曜被拜高踩低的人欺负了去。
  和窦平旌相处就是这一点好。这家伙性子恶劣归恶劣,但他想要护着的人,一定能护得严严实实的。站在他对面肯定要被他气得死去活来,但和他站在一边,看他折腾别人,那就是纯粹的爽。
  按理来说,萧景曜坐在窦平旌身边,这不合规矩。但窦平旌大咧咧干了,正宁帝默认,其他人有意见也只能闭嘴。
  不过这也让他们意识到,正宁帝对萧景曜的重视。
  虽然萧景曜还未授官,就算授官,也只是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按品级,从六品还不够给一品大员们端茶的。但正宁帝的重视,加上萧景曜先前露的那一手本事,还是让这些重量级大臣们开始正眼看待萧景曜了。
  其实萧景曜的年纪是把双刃剑。在科举考试时,有了神童天才之名,破纪录破得特别爽。到了官场上,萧景曜过分年轻的年纪反而会成为他的阻碍。
  十四岁,还未成丁的年纪,搁谁家里都还当少年看,不会安排他干要紧的事。
  哪怕萧景曜六元在手,也会有人下意识地轻视他。很多未必是出于恶意,而是出于惯性思维。
  萧景曜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这些大臣们面前一直表现出自己稳重可靠的那一面。恰好身边还坐着个不稳重又不可靠的窦平旌,将萧景曜衬托得更沉稳了。
  这一波,属实得感谢窦平旌衬托得好。
  萧景曜在这场宫宴上,一口气见全了正宁帝六位已经成年的皇子。
  太子不用多说,先前在城外迎接顾将军时,萧景曜就站在他身后。
  宁王也算是气宇轩昂,最为开府出宫的王爷中最大的那位,又是掌管后宫的贵妃之子,宁王的气势明显就比其他四个王爷要强上三分。
  排在第三的是平王,不同于宁王的张扬,平王走的是温和贤王的路线,在文臣中口碑不错。平王是贤妃之子,贤妃是翰林之女,在宫中也有才名,平王的功课从小就不错,正宁帝也对他多有夸赞,觉得他以后能和太子兄弟俩守望相助,一个是明君,另一个便是贤王,很是美满。
  平王之下是康王,这位王爷性格孤僻,没什么存在感,也不主动与人交流。宁王和平王说话时偶尔带上他,他就转过头去听着,略微说几句话,更多的时候是点头,或者沉默。
  五位王爷中,数康王的生母位分最低,一直到康王成年开府,才被册封为嫔,还没有封号,可见其不得宠。康王也并非是由生母养大,而是养在另一位嫔妃宫里。只是那位嫔妃也不得宠,等康王大了点,搬去皇子所念书时,那位嫔妃也去世了。康王这才和生母走得近了些,但缺失的陪伴永远回不来,康王和生母并不亲近。
  画风独树一帜的当属五皇子福王。不管太子和其他王爷们心思多么深,谈笑间藏了多少刀光剑影,一到福王这里,气氛瞬间就变得欢乐了起来。其实福王也没做什么特别出格的事,但他周身就环绕着一股开心的氛围,笑起来更是格外有感染力,让人的心情都不自觉地好转起来。
  怪不得他都成年开府了,还能跑去正宁帝面前耍赖搬东西。虽然说福王是众多皇子中挨正宁帝打最多的,但皇帝要是真的厌恶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允许他再出现在自己面前?福王从小到大一直跑去正宁帝面前撒泼打滚,还一直摆烂把正宁帝气得脑瓜子嗡嗡疼,正宁帝只是不痛不痒揍他一顿,又让他心满意足搬走了想要的东西。这哪是厌恶了福王?分明是喜欢福王喜欢得紧。
  在宫里,三天两头被皇帝打不算什么,可怕的是被皇帝遗忘,十年八年都见不了皇帝一面。这样的皇子才会过得特别凄惨,连寻常的宫人们都能踩上一脚。再加上淑妃也算长宠不衰,福王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受过什么委屈,每天开开心心地吃喝玩乐,听到正宁帝库房里有了什么好东西,就跑去撒泼打滚,喜滋滋搬去给淑妃献宝。
  排行第六的是荣王,贵德淑贤四妃中,德妃之子。德妃是将门之女,荣王许是继承了外祖家这方面的天分,不爱念书爱骑射,从小就是学渣,和摆烂的福王五哥一起被夫子骂得狗血淋头,却依旧我行我素。荣王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成为平定边疆战火的大将军。只可惜皇子的身份束缚了他的梦想,真是让人遗憾。
  所有皇子中,荣王看向顾将军的目光是最火热的。
  他的梦想,顾将军实现了!
  荣王果断决定,要多问问顾将军平战的细节,作为自己今天晚上做梦的素材。
  所以就形成了,顾将军给正宁帝行过礼后,就被荣王拉着不停问战事情况的局面。
  萧景曜装作不经意地用眼神扫过太子和宁王几位王爷,微妙地看到,太子和宁王的表情有一瞬间僵硬,平王风度翩翩,面带微笑地握紧了手里的茶杯,康王神情冷漠,福王捧着一个瓜呱唧呱唧啃得喷香。
  至于正宁帝,他正一脸慈爱地看着荣王和顾将军,笑着说道:“荣王从小就闹着想当大将军,现在明晟回来了,朕看他都恨不得住进将军府,挖空明晟肚子里那些行军打仗的本事。”
  众人跟着笑了一场,顾明晟连道不敢。
  萧景曜又往顾家人的位置方向看了一眼。嗯,断了一臂的顾小将军旁边的,应该就是顾希夷嘴里那个考上秀才就得意得要飞上天的小哥。顾家人的相貌都生得不错,哪怕边疆风霜就跟刻刀一般,在人的脸上凿下一道道的印记。顾家这两兄弟的容貌依旧出众,神情坚毅,动作利落,一言一行都有一种武将特有的飒爽。
  这次宴会的主角当然是顾明晟。正宁帝特地为他办的接风宴,给足了顾明晟脸面,在座的谁不是人精,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下正宁帝的面子,推杯换盏间都是顾明晟的夸赞。
  萧景曜也敬了顾明晟一杯酒。本以为顾明晟不知道他是谁,或者不会搭理他,谁知顾明晟爽朗一笑,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对着小儿子招招手,“新科状元如此年轻,堪称是文曲星下凡。可不像我家那个臭小子,比你大了好几岁,中了个秀才就乐得找不着北。”
  “希维,你久在边疆,自以为满腹才学,却不知京中才子如云,你肚子里这点墨水,还不够看的。日后若是得空,你可以去请教请教萧状元。萧状元,不会太过打搅吧?”
  萧景曜听到顾希维的名字后就在想,原来顾希夷的名字竟然是随了兄长们的字辈。他本以为顾希夷的名字只是取自《老子》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寄托的是顾将军夫妻俩希望她自然健康成长的祝愿。希夷还是灵芝的别名,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寓意都不错。倒是没想到,顾希夷这一辈的兄弟,还是希字辈。
  按照规矩,字辈一般是男随女不随。萧景曜虽然对此嗤之以鼻,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由此可见,顾希夷果然深受顾将军夫妻宠爱。
  话说回来,顾希夷今天好像也来赴宴了?吴将军虽是女眷,却也有官职在身,更倾向以女将军的名义坐在这里。顾希夷只能一个人去参加后宫中皇后娘娘主办的宴会。
  后宫嫔妃和官员女眷都是有八百个心眼子在身上的精明人,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应付得了那帮人精。
  萧景曜一不留神就想远了,冷不丁听到顾明晟这话,萧景曜当即拱手道:“请教不敢当,小将军若是有不懂之处,我若是能帮忙解惑的,必然不会藏私。”
  顾希维顺势凑了过来,同样是一双桃花眼,笑起来也弯成弦月,只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都有一丝意味深长,“那我就不客气了,日后多多叨扰,状元郎可别嫌我烦。”
  萧景曜笑着摇头,两人顺势就科举考试的话题聊了起来。多是顾希维在问,萧景曜含笑解答,气氛很是融洽。
  正宁帝无意间看到这一幕,笑容中多出一丝满意。
  文官和武将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文官鄙夷武将粗鲁,武将嫌弃文官磨叽。双方各自看不顺眼。
  不过一般来说,武将嘴皮子不如文官利索,肚子里也没多少墨水,容易在口舌上吃亏。武将自己没文化,也知道有文化的人了不起,面对满腹经纶的文官,难免有些心虚气短。所以在太平盛世,文官基本压上武将一头。哪怕是战乱年代,武将领兵打仗,朝堂中提出各种政策方案的,还是文官。
  要是碰上一堆汲汲营营只想争权夺利的文官,那简直完蛋,朝廷都快完了一堆人还在那儿勾心斗角搞党争。
  前朝末年那个小皇帝的朝廷,便是如此。
  大齐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没让文官把武将压制得太狠。先帝在位期间,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都安静如鸡,没有一个敢跳的,更没有一个敢弄权的。不然分分钟被先帝送上户口本大礼包。
  正宁帝继位后,文武百官们的日子稍微好过了点。但正宁帝虽然仁善,却也有冷硬的一面。敢生事的官员,同样被正宁帝杀得人头滚滚。
  百官们并不敢因为正宁帝的仁善而得寸进尺。
  武将们的压力比文官们更轻了不少。带兵在外的,有兵有粮有权,先帝手段那么铁血,将士们卫国戍边的时候,偶尔也会担心一下自己的出路。现在正宁帝温和地收拢兵权,愿意让他们善终,大家都很开心。交兵权交得格外爽快。
  将相不能不和,也不能太和,现在这个局面,正宁帝很满意。
  顾明晟的幼子既然要转文,多去请教萧景曜也是好的。正好萧景曜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天才拿鼻孔瞧人的傲气,不会嫌弃武将粗鄙。顾家也能护住萧景曜,如此甚好。
  一场宫宴下来,萧景曜也算是在各位大佬面前挂上了号。他们印象中那个扁平的“六元天才状元”,逐渐被萧景曜这个立体形象代替。翰林院学士已经往萧景曜这边看了好几眼,暗自琢磨着萧景曜进了翰林院后,该给他安排什么样的事务。
  几位王爷也把萧景曜记在了心上。作为儿子,他们最关注正宁帝的喜好。这关乎到他们自己受不受宠,所以每位王爷都看出来了正宁帝对萧景曜的偏爱,也把这事儿记在了心上。
  至于萧景曜……他和顾希维聊得还挺愉快的。
  过了两日,便是新科进士授官之日。
  萧景曜站在所有进士们之前,领了正宁帝辞给自己的官袍腰带和靴子等物,楚行昭和陆含章一左一右站在萧景曜身后,同样捧着一套官袍。
  这是一甲三人的优待,只有他们能被授官,其他人还要再次参加朝考。
  考试通过的能进翰林院当庶吉士,学习三年。考试不通过的,就得等外放。这种缺一般很难等,很多人等上十年也等不来一个位置。好的位置都被有门路的抢了去,空出来安排的,多是穷乡僻壤之地,并不是什么好去处。
  二甲和三甲的进士们纷纷活动开来,都想留在翰林院当庶吉士,等到三年后散馆,说不准就能进翰林院。
  官场潜规则,非翰林不入内阁。没有哪个读书人愿意放弃进入翰林院的机会。
  萧景曜他们省去了这一步,可以直接去翰林院当差,正式成为大齐的一名官员。
  不过在此之前,萧景曜这个状元郎还要领着进士们上表给正宁帝谢恩。
  而后,萧景曜又带着进士们来到孔庙,隆重地祭拜了孔夫子。
  自此,萧景曜、楚行昭和陆含章三人去翰林院报道,其他人郑重地准备朝考,看向萧景曜三人的目光羡慕至极。
  萧景曜面带笑意,从容淡定,楚行昭同样笑容满面,唯有陆含章最是傲气,不屑地瞟了这群手下败将一眼。别说二甲三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