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岁的男孩子,身量已经如此挺拔,再过两年,可以预见,将会是个怎样英姿卓绝的青年。
  他说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张居正知道,拦不住他的,就算把祖宗搬出来,也拦不住他。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在世宗身边养大,从小就有主意,下定决心便说一不二,听不进别人的劝谏,怪不得人人都称他小世宗。
  可是,在张居正心里,现在的他比以前的他……他爹,他爷爷强多了。
  “唉!”张居正无声的叹一口气,“陛下准备去哪儿,去多久。”
  朱翊钧摇摇头:“想去的地方很多,暂时还确定不了时间。”
  “不过,我想先去巡边。”
  他去看了一场演习,回来之后,心心念念都是边境事宜。张居正猜到了他第一站会去找戚继光,没想到还真被他猜中了。
  老朱家的子孙,当了皇帝就想往边境跑,这也算祖传了。
  张居正想到武宗,又想到英宗,郑重的嘱咐他:“陛下,你得答应我,无论如何,不要到关外去。”
  “嘿嘿,”朱翊钧笑道,“先生是担心我被蒙古人掳了去吗?”
  张居正握紧了他的手:“陛下,不要拿这个开玩笑!”
  朱翊钧嗤笑一声:“蒙古人镇有本事掳了我,那必将小王子绑回来,宰了祭祖。”
  张居正被他吓得魂飞魄散:“陛下!!!”
  “那臣只能禀明太后,您要出宫的事。”
  “别别别!”朱翊钧听见“太后”二字,就头疼,真被他母后知道了,他恐怕连乾清宫都出不去。
  “我跟先生开玩笑的,我不出关,我就是去看看。再说了,这两年北边太平了许多,蒙古人不敢在这个时候进犯。”
  张居正没心思跟他开玩笑:“陛下,此话当真?”
  “君无戏言。”
  “请陛下答应臣,每到一处,必遣人回京告知您在哪里,将要去往何处?”
  朱翊钧点头:“一言为定!”
  张居正还是不放心:“太后那边……”
  朱翊钧道:“我会向她说明。”
  “陛下……要不,您就在应天府走一走,看一看……”
  “先生~”朱翊钧竟是一把抱住了他,把头搁在他的肩上,“你都已经答应了。”
  张居正想说“我没答应”,又受不住他撒娇,只能叹气。
  朱翊钧又道:“我母后那边,你帮我多多劝慰她,她最听你的话。”
  “……”
  这话可不好乱说,张居正更没法接。
  朱翊钧可以向张居正坦白,但决不能向皇太后坦白,所以他给娘亲留下一封信。
  他在心中提到,如果只是在紫禁城里,做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那么,对祖宗和天下百姓而言,是朱翊钧做皇帝,还是朱翊镠做皇帝,并没有区别。
  唯有立下万世不朽之功绩,才能成为百姓心中不一样的皇帝。
  自古守成之君最难,难就难在一个‘守’字。纵观历朝,三代之下,都想着无功无过,保守基业,哪怕在史书上只留下一个平庸之名。
  洪武创业至今已有两百年,大明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其他朝代同样的问题,弊病丛生,危机四伏。守下去,无非是在沉默中走向灭亡。
  绵延子嗣,早日立储固然重要,但革除积弊,使这个庞大的帝国转危为安,重现昔日大明之盛景更重要。
  他请求皇太后给他两年时间,两年之后,看尽人间兴废事,再回到宫中,立后、大婚、生育子嗣,全凭母后安排。
  当然,皇太后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早已经离开紫禁城。
  “陛下,”王安正在给朱翊钧收拾行装,“这身衣裳,您穿着似乎短了些,要带上吗?”
  朱翊钧这两年个子长得太快,许多衣服只能穿一季,宫中所穿的常服倒是年年都有做新的,出门穿的衣裳只有两三件。
  朱翊钧说:“就是袖子短了些,不碍的。”
  冯保说:“不带了吧,多带些银子,路上买新的。”
  朱翊钧却道:“买新的要花钱。”
  “……”
  “陛下,”刘守有从殿外走进来,“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他从身后拿出一根丈二长的棍子,和朱翊钧平时练功的木棍不同,这根棍子是用精铁所铸,拿在手中颇有分量,棍身上有龙纹浮雕,两头以祥云装点,
  看起来非常漂亮。
  朱翊钧接过铁棍,拿在手中颠了颠,他要是使足了功力一棍子敲在人的脑袋上,即刻便能脑浆迸裂。
  刘守有问道:“陛下可还满意?”
  “不错,”朱翊钧皱了皱眉,“就是不方便随身携带。”
  “方便。”刘守有接过铁棍,不知触碰了什么机关,那长棍竟然缩短至一尺许,放入袖中,除了有些沉,竟也看不出什么。
  朱翊钧觉得这铁棍实用又便携,非常和他心意:“好好好,重重有赏!”
  刘守有问:“陛下打算赏些什么?”
  “赏你伴驾出行。”
  “……”
  这算什么赏赐,这是跟着领导出差。
  刘守有回道:“陛下还是赏我两个胡饼吧,管饱。”
  朱翊钧不跟他贫,拿着那棍子研究如何伸缩,这机簧做得巧妙,稍微适应一下,便觉十分趁手。
  这时候,冯保又走了过来:“陛下,我也有一件东西要给你。”
  “诶?”朱翊钧十分惊喜,“又是什么新奇玩意儿?”
  他要出趟门,怎么大家排着队来给他送礼。
  冯保掏出个东西,却是用一张帕子包裹起来的。看那帕子下的轮廓,大家都猜不出是什么,只有朱翊钧看出来了,惊讶道:“这……这是,火器?”
  冯保掀开帕子,掌心赫然是一把手铳,也是用最好的精铁铸造。
  朱翊钧接过来,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这是哪里来的?”
  “陛下可还记得,上次在蓟镇,戚将军邀我喝酒,我后着脸皮,管他要的。”
  朱翊钧皱眉:“怎么和我在蓟镇看过的不一样?”
  冯保又道:“火绳枪须得点火,我想陛下用着不便,催着兵仗房反复修改,终于想到办法,取消火绳点火,可直接射击。”
  他强调这是兵仗房改进的,但其实图纸是他亲手画的,不过就是把点火方式从火绳改为更先进的机械传动,对他来说,这不算什么。
  难在兵仗房的制作工艺有限,达不到他要的精度,所以需要反复改动,他自己一有空就往兵仗房跑,甚至亲自上手打磨零部件。
  “我说呢,”刘守有伸个脑袋过来,“兵仗房的人告诉我,掌印这些时日,常去兵仗房,叫他们受宠若惊。”
  冯保瞪他一眼:“吃你的胡饼去!”
  朱翊钧举起枪,对准窗下一支瓶子,冯保连忙按下他的手:“陛下小心!”
  “这是给陛下防身之用,万不得已,不要
  轻易拿出来。”
  子弹也是他特意做的,时间太敢,难度太大,数量有限,当然要省着点用。
  朱翊钧收了枪,转头吩咐王安:“对了,我的七星,还有与成给我做的那把弓也要带上。”
  看他随身带这么多武器,冯保忽然想到一句话“差生文具多”,但朱翊钧不是差生,他是个妥妥的学霸。
  学霸文具也不能少!
  “陛下!”一直站在角落,不发一言的陈炬,看到大家都不说话,他才开了口。
  朱翊钧抬起头,冲他笑道:“万化也有礼物要送给我吗?”
  陈炬摇了摇头,说道:“就不能,带上我一起去吗?”
  作者有话要说
  隆庆嘎的时候,彩凤儿也才二十六七,年轻娇俏小寡妇一枚。
  我们来看看张太岳这老不正经(bushi)是如何撩年轻寡妇的:
  “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
  我简单翻译一下:两只白燕成双成对,从我家院子飞过,把花香带到你的卧室(万历:我就知道,你想给我当爹!)
  中间两句“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典故是玄鸟生商,即女人吃了玄鸟蛋,生了商朝始祖,这里应该是指李太后生了万历。
  摄宗只爱权利,不爱人妻,这首小诗纯纯营业。应该是他感觉李太后对他有点那个意思,正好自己有几分姿色,逢迎和讨好领导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会觉得李太后对他有那个意思呢,李太后对他到底有没有那个意思呢?
  且听下回分解。


第207章 朱翊钧这次出门,……
  朱翊钧这次出门,锦衣卫带得多,太监却只带了冯保和王安两个人,特意将陈炬留在宫中。
  他拉着陈炬的手,说道:“可是,司礼监需要有人看着,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只能交给你。”
  陈炬看着他,眼里充满不舍。朱翊钧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这么多年,从未分开过。
  现在朱翊钧打算出远门,却不带上他,陈炬虽然知道,朱翊钧的考虑是对的,皇上拍拍屁股,出宫去了,宫中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有人处理,除了他就是冯保,朱翊钧离不开冯保,那便只能是他留下来。
  即便如此,他心里仍是非常不舍。
  他是个太监,永远也不会有后人,但他有幸陪伴一个孩子,从周岁长到十六,心底浓烈的情感早已经超越了主仆之情。
  朱翊钧拉着他的手,轻轻晃了晃:“有大伴在我身边,你就放心吧。”
  陈炬却道:“有他在我才不放心。”
  冯保笑道:“有我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陈炬叹一口气:“你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样不好。”
  冯保问道:“你说说看,我哪里不好?”
  不仅他好奇,朱翊钧也很好奇,耳朵都竖起来了。
  陈炬又叹一口气:“你……”他看向朱翊钧,又有些迟疑。
  朱翊钧知道,他说话做事,素来谨慎,虽然是内臣,但也颇具文臣风骨。
  朱翊钧笑道:“这里没有别人,你想说什么就说嘛。”
  陈炬说道:“他太惯着你了,事事都依着你。”
  朱翊钧萌生出宫的想法时,陈炬坚决反对,宫外哪有宫里安全,偶尔出门逛一逛就算了,走远了可不成。
  冯保却是一句劝谏的话也不说,反而由着朱翊钧的性子来,跟他商议起出巡的路线。
  这要是被皇太后知道了,非得让他去南京守孝陵不可。
  但此事皇太后早晚得知道,皇上已经远走高飞,陈炬还要留下来替他们周旋,应对朝中那些大臣,往后这日子,想一想就难。
  朱翊钧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万化放心,母后问起来,你把我的信交出去,她不会为难你。”
  陈炬点点头:“出门在外,陛下也要万事小心,您是万金之躯,容不得半点闪失。”
  “若是宫外待得不习惯,就早些回来吧。”
  “好,”朱翊钧笑道,“等我回来,替你完成心愿。”
  这话却把陈炬说得一头雾水:“什么心愿?”朱翊钧说道:“重新刊印《大学衍义补》,我都记着呢。”
  “……”
  这么一件小事,他竟然一直还记在心里,陈炬让他感动得一塌糊涂,就算皇太后责怪下来,他也值了。
  朱翊钧不敢大白天招摇过市,只能晚上偷偷溜出宫去。
  他带了一队锦衣卫,个个都是大内最顶尖的高手。不过,贴身陪在他身旁的,只有陆绎、陆綵兄弟,还有刘守有和骆思恭,其他人都在暗处保护。
  暮春时节,晚上月朗星稀,还有几分凉意,马车飞驰在长安大街上,很快就出了城门。
  京师离蓟镇并不远,轻装疾行,也就一日的路程,出门的时候朱翊钧就计算过,明日中午大概就能到。
  这一趟出门,朱翊钧有种从未体验过的,自由的感觉,母后也好,张先生也罢,现在没人管得了他了。
  他坐在马车里,兴奋的过了头,即便是夜深人静,他也忍不住挑开帘子往外张望。
  “陛下,”冯保在宽敞的马车里,给他铺好被褥,“太晚了,睡吧,睡醒了,明日才有精神。”
  朱翊钧一想也是,明日到了蓟镇,他还有正事,掀开被子躺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翌日上午,他们已经离开顺天府,马车疾驰在荒郊野外,颠簸不停。
  朱翊钧掀开帘子,外面群山苍翠,溪流潺潺,这样的景致朱翊钧还是头一次见,便下了马车,要骑马。
  出宫的时候,他还不忘带上他的熔金。淡金色的汗血宝马,在宫里吃最好的料,由专人照顾,虽然已经十来岁了,依旧强壮健硕。
  朱翊钧隔三差五就要去御马监,骑着他的熔金跑几圈。熔金脾气大的很,只听朱翊钧的话,也只让朱翊钧骑它。
  朱翊钧一夹马腹,熔金会意,撒开四蹄飞奔起来。
  陆绎和刘守有在后面追他,他俩骑的马都已经是宫中数一数二的良驹,跑出去没多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