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翊钧开动小脑筋思考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算了。年纪轻轻,就在心里认清了现实——考状元这件事与他无缘。
  过了一会儿,朱翊钧听到不远处两名官员交头接耳。
  年长一些的那人指着其中一位贡士说道:“此子苏州府昆山县人,文章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能以情动人。”
  殿试没有落榜一说,只是排个名次。最重要的一甲三人由皇帝决定。其他人只要考中会试都能当官,区别只在于是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阁臣预备役,还是外派偏远地区,从基层干起。
  坐师挑选自己满意的门生,其他官员之间互相推荐可用之才都很常见。
  那人又道:“我的一位旧友,徐文长一向恃才倨傲,看了他的文章,称他是今欧阳子也。”
  朱翊钧听到“徐文长”三个字,耳朵都竖了起来。顺着这个人的手指望过去,顿时大失所望,那人看起来比他皇爷爷年纪还大。
  提起徐渭,朱翊钧又想起来,在那个苏州小馆,他还结识了一位徐渭的朋友,名叫张元忭。
  于是,朱翊钧又把殿内的考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没看到张元忭,倒是看到那时与他们同桌,却又提前离席的两人。
  这么说来,张元忭没考上,这两人考上了。
  朱翊钧又有些失望,他能感觉得到,徐渭和张元忭的关系,比这两人更近一些。
  关键是,张元忭更年轻,长得也好看一些。
  这以貌取人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殿试有规定,答题不能超过千字,就算贡士们斟字酌句的写,一个两个时辰也足够了。
  朱翊钧回到万寿宫,黄锦刚把熬好的药端来,让嘉靖趁热服下。
  嘉靖嫌烫,不肯喝,让他放一边晾着。
  朱翊钧对旁边的小太监去给他取些蜜饯果来,自己则走到嘉靖身旁。
  嘉靖问他:“殿试看得如何?”
  朱翊钧不置可否:“就那样吧。”
  嘉靖冷哼:“什么叫就那样吧?”
  朱翊钧却说道:“他们有的人头发和胡子都白了,走路弯着腰,慢吞吞的,迈出大殿还需要别人搀扶,为什么还要来考试呀?”
  这个问题实在叫他困惑不已,这些人看起来至少六七十岁,别人都致仕回家养老了,他们还在拼了命的考试。就算考上了,还有精力去当官吗?
  嘉靖摸了摸他的脑袋:“孩子,你太小了,所以不懂。”
  朱翊钧站在他身旁:“那皇爷爷你跟我说,说了我就懂了呀。”
  嘉靖冷笑一声:“从童生到生员,不过十之一二,从生员到举人,百人之中,不过五人。从举人到进士,百人之中,二三人而已。”
  “天下士人,终其一生,屡败屡战,难求一第。”
  以朱翊钧目前的数学水平,他算不过来究竟多少个读书人中才能出一个进士。总之,很难考就对了。难怪徐渭考了八次,也没考中举人。
  嘉靖忽然屏退左右太监,只留下黄锦一人。他的手从朱翊钧脑袋落在了他的腰上,将人往前一带,小家伙便贴着他站着。
  嘉靖问他:“士子考功名为了做官,朝廷选拔人才,那你说,于天子而言,科举有何作用?”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兹欲闻:人得用,财得理,以至治美刑平,华尊夷遁,久安之计,何道可臻?”
  “哈哈哈哈哈哈!”
  嘉靖大笑过后,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小滑头。”
  这是今日嘉靖给诸位贡生出的策题。
  笑过之后,嘉靖问他:“科举又称作什么?”
  朱翊钧摇头:“不知道。”
  “科举又称恩科。所谓恩科,便是天子恩赐天下士人,结天下读书人以欢心。”
  “你听好了,于天子而言,科举的目的,既不是选拔人才,更不是化育天下。”
  朱翊钧问:“那是什么?”
  “学而优则仕。如此,叫他们日日钻研,孜孜不倦,白首穷经。”
  “这便没有心思琢磨其他,读书人安定了,天下方可安定。”
  于天下士人,科举是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于朝廷而言,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于天子而言,科举是给天下聪明人化的一道牢笼,以利诱之,将他们牢牢地锁在其中。
  嘉靖拍了拍朱翊钧的脸蛋儿:“记住了吗?”
  “记住了。”
  朱翊钧又上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似懂非懂,需要吃一颗蜜饯消化一下。
  看他那一脸纯真的小模样,嘉靖就知道,他没听懂,不过没关系,记住了,往后慢慢就懂了。
  “咳咳~”
  兴许是说话太多,引出嘉靖一阵咳嗽。朱翊钧又摸了摸旁边的瓷碗,药还是有一点烫。
  他把碗端起来,舀了一勺就往自己嘴边送。嘉靖惊了,这小崽子,药都敢乱吃,正要训斥他,却见朱翊钧撅起嘴,对着勺子轻轻吹气,又把勺子递到嘉靖嘴边:“皇爷爷,喝药。”
  他掌握不好平衡,小手抖一下,一勺药撒了半勺,全滴在了嘉靖的衣袍上。
  嘉靖嫌弃的偏了偏头,伸手去接药碗:“不要你喂,朕自己来。”
  他拿过药碗一口喝完,嘴还没闭上,朱翊钧就拿了颗蜜饯,不由分说往他嘴里塞:“皇爷爷吃这个。”
  “朕不吃,你自己吃!”
  “吃嘛,吃嘛,吃了就不苦了。”
  嘉靖拗不过他,只得将蜜饯含在嘴里。推开他站起来,大步往寝殿内走。
  朱翊钧抓了颗蜜饯塞自己嘴里,回头一看,嘉靖已经走了:“皇爷爷去哪里呀?”
  “换衣服。”
  朱翊钧一蹦一跳的跟上去:“我帮你挑。”
  “不需要。”
  “要的要的。”
  “你今日的书温了吗,字练了吗?”
  “……”
  三日后放榜,举行传胪大典。一甲前三,二甲前十二,一共十三个人,有一半以上,朱翊钧在那个姑苏小馆见过,状元和榜眼都是曾与徐渭和张元忭同桌吃饭的浙江考生。
  再次印证江南富庶之地,人才辈出,一点也不夸张。
  正直春和景明,和风初畅,嘉靖的风寒也已经痊愈。朱翊钧不能总关在书房里读书,嘉靖时常带着他去景山踏青,御花园赏花,水云榭钓鱼,泛舟太液池。
  朱翊钧最喜欢在太液池上划船,当然,是太监划船,他只是坐在上面,感受拂面而来的暖风,看两岸掠过的亭台殿宇,岸边柳丝轻拂。
  趁嘉靖不注意,他趴在船舷上,用手去够水面。很快被皇爷爷抓了个现行,拧起来在屁股上狠抽了两下。
  下一次,小船换成了大船,距离水面数尺高,想够也够不着。
  可他这个年纪正是思维活跃的时候,天马行空的想法层出不穷。他对嘉靖说:“皇爷爷,明天我想在太液池上读书。”
  说完,他自己先把手伸到后面,捂住了小屁股。
  这回嘉靖没揍他,还对一旁的黄锦说道:“不错,出来玩还想着读书。”
  “……”
     奇!书!网!w!w !w!。!q!i!s!u !w!a !n !g!。!c!co m
  这一日,朱翊钧正在书房读书,窗外是碧蓝的天空,有候鸟成群飞过,那是越冬的仙鹤回来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张居正注意到他走神,便敲了敲桌子,“殿下,此句作何解?”
  朱翊钧说道:“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张居正本以为他也就是从字面解释一下这句话,没曾想他还能举一反三,引经据典。
  照这么学下去,稍微学习一下作文章的固定模式,若是参加科举,说不得还真能取个不错的名次。
  上完了课,朱翊钧送张居正走到太液池边,还问起了张懋修的近况:“弟弟现在读什么书?”
  张居正答:“刚读完《千字文》。”
  前不久朱翊钧问过同样的问题,那时候张懋修正在读《三字经》,现在已经读完了《千字文》。
  朱翊钧听了十分欢喜:“弟弟真聪明,以后要考状元的。”
  张居正满脸惊诧:“殿下为何这么说?”
  朱翊钧偏了偏头,一脸严肃:“弟弟长得好看,好好读书,以后考状元。”
  作者有话要说
  崽崽下章要结识新的“小伙伴”


第65章 这天上完课,朱翊……
  这天上完课,朱翊钧把张居正送到金鳌玉蝀桥,自己沿着太液池溜达回寝宫,一脚刚踏入殿门就开始喊:“大伴,我饿啦~”
  “饿啦饿啦~”
  不用人请,他自己就跑到桌前坐好等着开饭。
  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上每日习武,运动量大,个子长得飞快,几乎一天一个样。胃口也好,常常是还没到饭点,就开始喊饿。下午还得加一餐点心水果,早晚的牛乳必不可少。
  冯保安抚他:“午膳马上就到,殿下先歇会儿。”
  小家伙一顿吃了一整条蒸鲜鱼,又吃了几个虾外加一个鸡腿,一些时蔬。
  用过午膳,朱翊钧肚子撑得圆鼓鼓的,揉揉眼睛,说要睡午觉了。
  冯保哪儿能让他吃饱就睡,拉着他到院子里,让他消消食。
  朱翊钧趴在太平缸上,用手轻拂水面,不一会儿两只白龟就浮了上来,伸着脑袋找他要吃的。
  朱翊钧原是准备两块肉,投喂它们,突发奇想,什么也不给,等他们沉下去之后,再把他们引出来。
  一旁的陈炬却制止了他:“殿下,万万不可!”
  朱翊钧问:“有何不可?”
  陈炬说道:“白龟乃圣物,通灵而高洁。人若失信毁约,他们必以死相抗。”
  朱翊钧满脸写着“不信”:“真的假的?”
  陈炬给他讲了个故事:“传说,宋朝有一书生,驯养白龟多年,每次用竹枝搅动水面,白龟便会浮上来,书生便喂他一片肉,再沉入水底。”
  “这样的习惯保持多年,有一日,家中小儿贪玩,骗白龟浮出水面却不给吃的。第二日,书生再用竹枝搅动,白龟却不现身。几日之后,书生将白龟捞出,发现它已经死去。”
  朱翊钧听罢,连忙把肉投喂给他的两支白龟。连乌龟都这么有气节,人又岂能言而无信?
  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会儿,没那么撑了,这才回屋睡午觉。
  这一觉睡到了午后,被冯保唤醒的时候,朱翊钧还有些不耐烦,因为他明显感觉到,今日午睡的时间比平日短。
  他不愿意起来,咕噜噜滚到床的最里面撒娇:“大伴,还没到练武的时间呢。”
  “我还想再睡一会儿。”
  抱着被子,撅着屁股,睡得呼呼的,像只小猪一样。
  冯保赶紧去拍他的肩膀:“殿下,快起来了,陛下让您过去一趟。”
  “嗯?”小猪终于抬起了头,满眼迷蒙:“皇爷爷找我。”
  “是,快来穿衣服吧。”
  听到是皇爷爷叫他过去,朱翊钧懵懵懂懂的想,难道是教授他武学的师傅来了?
  他又滚到床边,主动靠在冯保怀里,让他替自己更衣。
  “咦?”朱翊钧被冯保牵着,恍恍惚惚走出宫门,这才察觉不对,“这不是去正殿的路。”
  冯保说:“今日不去正殿。”
  朱翊钧奇怪了:“那去哪里?”
  “殿下去了就知道了。”
  朱翊钧坐上肩舆,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周围已经站了许多锦衣卫和太监,说明皇上就在这里。
  朱翊钧来到嘉靖身旁,这才看到周围还有内阁和六部官员。
  刚才进来的时候,朱翊钧留意了一下,这里是御马监的马场。
  乍听之下,这是个给皇帝养马的地方,实际却不只是养马。
  十二监中,以司礼监为第一署,掌印太监代皇帝审批票拟,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有“内相”之称,所谓宦权,正在于此。
  其次便是御马监,永乐之后,御马监的执掌范围从掌御厩马匹,扩充为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骡之事,再后来,随着宦官权利越来越大,御马监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充:与兵部共执兵权,统领禁兵,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和户部分理财务。
  朱翊钧站旁边听了嘉靖与大臣的对话才知道,近日在属国进贡的大量珍宝与马匹中,有一匹极为罕见的大宛马,嘉靖特意叫他来看热闹。
  嘉靖与大臣说起别的,身后的朱翊钧便问冯保:“什么叫大宛马?”
  冯保躬身,在他耳边轻声道:“大宛马,就是汗血宝马。”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在贰师城见到了高大强健的大宛马。汉武帝派出使臣,携千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换一匹大宛马,大宛国王拒绝,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远征大宛国,弹丸小国难以抵挡,只好杀了国王给汉武帝赔罪,还送了三千匹良马。汉武帝高兴,赐名‘天马’。”
  朱翊钧又问:“那为什么叫汗血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