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说起这一年的心情,一年以来感受到的变化,皆都兴奋不已。未央宫中。
  刘彻正在和卫子夫用晚膳,晚膳以素为主,因为皇太后王娡去世,现在正在服国丧,不可奢靡。
  当听到外面的黄门来报时,刘彻把筷子一扔,连鞋都顾不得穿直接就奔了出去,可见其心中的激动之情。待到了外面,看到亮了起来的天幕时,心中忐忑才终于消失了。
  他都要以为仙画再也不来了,甚至有的时候会觉得之前的仙画只是自己的梦一场。
  还好!
  卫子夫也赶了过来,又让宫人收拾了案几和未吃完的膳食出来,一切准备妥当,这才舒了口气。而这边,刘彻已经让人去找朝臣们入宫。
  这看仙画嘛,还是边看边讨论比较有意思。“上次说讲什么来着?”他问身边人。
  卫子夫记得: “天文地理。”
  “那把落下闳也给朕叫来。”
  喏。
  一切安排妥当,而路小柒的声音也终于响了起来。
  路小柒其实不知道古人隔了这么久才看到仙画,她半个月左右交一次稿,时间非常稳定。只不过这次天文的素材比较难搞,多花了一些时间——
  【上一期,我们在生物学里面讲,无数的生物学家通过生物
  来探讨我们从哪里来,人类的来源,
  地球生物的来源在哪里。实际上,除了进化论之后,有一个说法也一度流行,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都来源于宇宙。】
  【这个说法的真假UP主不知道,但是UP知道的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都很清楚,我们要往哪里去?】
  【那就是宇宙。】
  空灵的吟唱声音响起。
  巨大的钢索从地球上一直上升,穿越了对流层,又穿过了平流层,最后延伸到了太空。精密巨大的金属轿厢顺着绳索缓缓上升,最后急剧加速。随着轿厢上升,人的视野也一直都在上升。
  先是看到了安静的蔚蓝色的地球,然后是围绕着地球转的月球,再往上,是一轮燃烧着的太阳出现在每个人的眼帘,灿烂得似乎可以灼伤眼睛。
  视线放远,太阳系的行星相继出现,水星、金星、火星……
  地球系最终又化为小小一点融入到了群星闪耀的银河,它也只是银河千亿星系中的微不足道的一点,但却是人类的全部。
  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相伴而生的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等等等等。它的旋臂宽广而浩渺,无数恒星集中于其上,还有大量的星团、星云甚至是黑洞。
  视线继续上升,银河系相比于宇宙同样又如沧海中的一粟。在它的远处,就是肉眼可观测到的比它还要更加浩大的仙女座星系,甚至还有更多的超星系团。
  最后,路小柒放了一张最近由韦伯望远镜拍到的最新的“创生之柱”的照片,新形成的十几颗恒星在漂浮的、半透明的星云和尘埃柱中闪闪发光,像是璀璨的露珠。
  这是恒星的诞生,生命的摇篮。
  伴随着吟唱,古老沧桑又空灵浩渺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一刻,几乎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没有人能在这样的氛围下还能安然静坐。
  乐师不再演奏、舞女不再起舞、农人不再锄地、读书人放下了书本,商人停止了计算、交战的双方都停下了动作、甚至连正在生孩子的产妇都忘记了用力。
  原来,这就是他们生活着的地球……原来,这就是浑天……是宇宙……秦始皇站在殿前,任由大风将自己的袍袖吹得猎猎作响。
  身为帝王,而且是一统天下的华夏第一位帝王,赢政一向都很有睥睨天下的高傲和气势,他也很少
  生出自惭形秽的感觉。
  但此时,看到仙画中出现的越来越宏大的宇宙,赢政却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原来即使伟略如他,在这片星空面前也不过如虫豸一般,简直不值一提。这让他生出敬畏之心。
  李斯也在一旁,脸上泛起震惊之色: 原来我们生活的土地竟然是圆的。扶苏喃喃道: “那为什么我们竟然没有掉下去?”有人可以站在圆球之上的吗?
  而民间,在一开始的震撼之后,也像是炸开了锅一样在讨论。
  这天竟然这么大?
  这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星星?也太多了,这宇宙该多大啊?
  “那是银河吧?那是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银河吧?可银河看着就是一条长河,为什么却是这样的形状?
  太阳竟然是一个燃烧的火球?原来不是金乌神鸟啊!
  “竟然不是天圆地方吗?我们生活在一颗球上?难怪仙画一直叫地球,真的是颗球!”
  “你们有没有看到开头的时候,那个从地球上升上去的绳索?那是什么?难道后世之人已经建了索道可以连通地球和月亮?
  大家激动的点都不一样,叽叽喳喳,讨论得好不热闹。
  尤其是在酒楼茶肆甚至是大街上的,站在一起的人不管认不认识,是男是女,都忍不住能搭着讲几句话。
  而这里面最兴奋的,却是那些一直都在研究天文的学者士人们。
  落下闳正匆匆的赶去刘彻在的正殿,这下站在半道连路都走不动了,全身都在哆嗦,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嘴唇颤抖,念念有词: “盖天说果然是错的……原来浑天也是错的……地球是圆的,围着太阳在转……对,就应该是这样,这就解释了昼夜长短,四季更迭……
  落下闳只觉得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见到这副场景,了解到宇宙的真谛,真是这辈子已经值得了,即使现在死去也了无遗憾了。
  东汉的张衡同样激动得连手都在颤抖,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这一段过后,他还在心中回味。
  这时候有小黄门前来: 太史令,太后娘娘宣召您入宫觐见。张衡应诺,知道必定是因为仙画,急匆匆的入宫去了。
  宋朝的沈括、唐朝的李淳风、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马蓬瀛、清朝的王贞仪等等,也都醉心于这
  一段影像当中,原有的观念受到冲击,而原本自己思想中的懵懂之处一下子就变得明晰起来。
  很多问题一下子就有了答案。
  或是眼含泪意,或是凝眉思考,或是奋笔疾书。
  沈括放下毛笔,忽然想起了之前的生物卷所提到的显微镜和微生物,忽然感慨: “世间之至微至小,与至浩至大,莫过于此。
  小到细胞中的一个分子,大到星系中的一颗恒星。或许后世一直强调的科学,研究的就是这宇宙之中的奇妙。
  沈括恨不能仙画能把后世的那些知识都讲一遍才好,才能满足自己心中陡然升腾起来的热血渴望。
  【事实上,人类仰望星空的历史来源已久。或许在他们才刚化为智人的时候,就已经懵懂的看向头上的天。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就已经有“北斗九星”的概念,还有着最早的太阳崇拜。】
  【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将视线投向宇宙。】
  在一片黄土的遗迹上,考古学家们正在认真的进行发掘。
  几个古老的大大小小的陶罐被错落有致的放着,从半空之中俯瞰,却是连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而在它们的左右两侧,还有两个陶罐。
  考古人员介绍道: 这应该是北斗七星的辅星和弼星,左辅右弼。加在一起就是北斗九星的模型。这一片应该就是仰韶文化当时的天文台。北斗九星在古代经常作占卜之用。
  “而且你看,这些罐子的大小和五千多年前北斗九星的亮度也是一致的。这颗星更亮,那它对应的罐子也就更大。
  古人们对于后世的各种考古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他们好像什么都当成宝。这些看上去一片黄土的东西,也看成是宝贝。
  虽然还是有那么些别扭,但那也只是一瞬,稍后立刻就变成骄傲和得意: “咱们华夏的老祖宗就是聪明。
  五千多年前就能认识北斗九星。
  他们现在言语之中已
  经对“华夏”颇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觉得自己就是华夏子民。李世民隐隐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其实就和修族谱是一样的。
  都是去挖掘祖先里面有哪些厉害人物厉害事迹,然后建立起某种荣誉感,族人们才会以自己身在族中,冠上姓氏而为荣。
  推而广之,一个朝代和一个文明也是这样。
  而后世之人如此热衷于考古也并非为了金银财物,而是为了这种精神上的传承。李世民觉得自己悟到了。
  然后他立刻在心中把之前想到的建第二个凌烟阁的念头的紧急性往前又提了提。就是不知道这天文学上面,他大唐是不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事实上,华夏的天文学是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学科之一,剩下三个是数学、农学和医学。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华夏的天文学一枝独秀,是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有着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后来又陆续有观星台、观象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这些专门负责观测天象的机构。】
  【所以,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出于华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夏本纪》就有这样的记载。这也就是天文学史上所称的“仲康日食”。】
  田间,奴隶们正在辛勤的种地,太阳火辣。当他们弯下腰的时候,汗水就会滴在地上。
  但当他们再一次抬起头的时候,却赫然发现了原本高悬于天空的烈日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缺了一角。
  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啃掉了一块。然后这阴影竟然还在慢慢的扩大,蚕食了更多的太阳。
  奴隶们慌乱的喊叫起来,扔掉了手中的农具,开始跪在地上朝天不断的磕头,脸上的神情恐惧之极。
  天幕的面积极大,当日食出现的时候,在天幕前的百姓们仿佛亲临现场。恐慌的情绪摄紧了他们的心脏。
  有人喊叫了起来,竟然上演了一年前刚开始有仙画时的场景,几乎一半的人跪了下去,乞求上天不要降罪到世间。
  场面有些混乱起来。
  但也有一半的人还在直挺挺的站着,甚至脸上露出微笑之色。
  “你怎么不跪?”有少年
  问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同样没有下跪的少女。少女笑了笑: 世间并无神灵,那天狗食日之说自然也是假。为何要跪?
  少年点头,觉得找到了知己: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估计待会儿仙画就会讲天狗食日的原因了。
  少女纠正他: “是日食。”
  少年愣了愣,生出惭愧之意:看看人家,那么快就跟上了仙画的思路,自己的修行还是不够啊!
  南北朝。
  祖冲之看到日食之后并无任何惧怕之情,祖家的其他人也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似乎这异像完全影响不到他们。
  “不过是某种天象罢了。”祖冲之对自己的小辈们解释道: “甚至我们还可以算出日蚀和月蚀出现的时间,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一件事情的规律已经被人掌握,那这件事情在其人眼中就会失去神秘性。祖家的小辈好奇的问: 怎么的能算出来了?
  祖冲之的儿子祖眶哼哼两声,脸色隐约有些不对了: “我记得我上个月才教过你们怎么算,这么快就忘记了?
  小辈恨不得敲自己的头:。。…。完了,自爆了!让你多嘴!
  回头将《缀术》给我抄上十遍。②
  是。
  【仲康日食呢,天文学上也是众说纷纭,一直都在研究的一个东西,相关的论文和推测都一大堆。UP主不做考据,也考据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河南安阳,的确是出土了和日食相关的甲骨文。】
  两块细长的卜骨出现在天幕上。
  这上面有当时记录下来的象形文字,转化过来后分别是“日又哉”、 日又食
  可以想象,当先人部落的“巫”看到日食之后,以何等惊恐的心情用尖锐的石器在用来占卜的骨头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
  【后来的天文学家们推算出来,这片甲骨文上所记载的日食大概是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依然早于古巴比伦文明的第一次日食记载。】
  祖响的脸上也露出讶异,对自己的父亲道: “他们竟然能算得如此明确?”仅仅是靠着一片甲骨文上的记载而已。
  祖冲之肃然道: “后世之天文与算术,一定发
  展到了我们所不能想象的高度,且看吧。”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好奇。
  【天文学在古代的时候被视为是神秘莫测的,这些天象都是“老天爷”对于世间之事的反应。比如什么,五星连珠是大吉之兆,七星连珠则是不祥之兆等等。而在这些不祥的天象里,日食又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
  【“天狗食日”大家都知道,古人认为日食就是天狗把太阳给吃掉了,代表了上天对于人间世的不满。即使是在“天人感应说”还没有被提出来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