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颗小星星是跟着木星在转动的。
  它们俩或许是同盟的关系。
  第二天,他又来了,意料之中的,这颗小星星依然伴在木星的左右。
  甘德
  回家后,在纸上记下来:“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木卫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肉眼所观测到的。因此这条记载的真实性非常的高。而木卫三在天文学上真正被发现并命名还要等到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来观测木星。】
     竒 書 網  W w w 。 q í S ǔ W A И G 。  C c
  【甘德的这一发现也比伽利略要早了将近两千年!】天文望远镜立在地上,如同大大的炮管。最先进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更是结构复杂,占地巨大。
  【石申和甘德并不认识,也不算是一个时代的人,石申比甘德的年代略晚。只是后世有人把他俩写的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朝。
  扶苏有些惭愧的对在场的太史令胡毋敬说道: “我竟不知道石申甘德。也未曾听过《甘石星经》。
  胡毋敬宽容的一笑: 公子无需介怀,《甘石星经》不过是观星之作,并非治国之理。臣也是接任了太史令一职后才接触到的这些。
  胡毋敬自己擅长的是儒学,但他对天文也感兴趣。上任太史令后也很是研究了一番相关的知识。
  让他有所感慨的是,从历史上来看,石申和甘德不过是小人物罢了,并未建下什么基业,也从不曾在一些风云变幻的大事中出现,死了也掀不起任何浪花。
  所以像扶苏这样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的人都不曾听过他们的名字。
  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却登上了仙画,即使几千年后,后世之人也未忘却他们做出来的成就。人的际遇,真是奇妙。
  历史的评说,也真是奇妙。
  唐朝。
  国子监中有人一拍桌子,懊恼的道: “我也发现过呀,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岁星旁边有一颗小星一直亮着。原来这也算是了不得的发现吗?
  他是不是差一点点也能登上仙画了?
  “看到并不代表能有所认知。”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走进来, 就像你每天都看到天与地,看到昼夜更替,但你能从中领悟和发现道理吗?
  普通人和天才,也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而在将作监,工匠们的眼神亮了。
  这是不是和显微镜类似的东西,只是用来望远?
  已经有人忍不住畅想,上次做出显微镜来得了一大笔赏赐,如果这次能做出望远镜来,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有赏赐进账?
  【石申甘德之后的天文学家们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了解得更深了。】
  【最强大脑祖冲之不仅算交月点,还计算出了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他算出木星运转一周的时间为11。858年,而现代科学家们得出的结果是11。862年。】
  【两者仅相差0。04年!】
  【水星的运转周索性就和现代一模一样了。金星也只相差0。01年。】【就很想问问,祖冲之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仙画唰唰唰的将祖冲之和现代科学家各自推算出来的数据放了上来。
  一左一右,对比非常的明显。
  小数点之前完全一致,小数点之后,往往也只在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不一致。而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差了千年!一个是纯手算,一个却能借助无数的观测和计算工具。
  ……
  天幕下的人又一次听到了祖冲之的名字,同样发出感叹: 对啊,他的脑子怎么长的啊?正在艰难学着《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的学子们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就他如此不同?
  现在知道弟弟靠不住,致力于培养儿子的赵匡胤忽然来了兴趣: “按照之前讲的生物遗传来说,是不是这祖冲之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都特别的聪明?
  他打算让史官去查一查史料里有没有相关的记载。
  赵匡胤却不知道,天才的基因往往是突变的,和遗传的关系还真不大。南北朝。
  戴法兴在家中摔碎了自己喜欢的一套陶器。
  祖冲之!
  没想到这个私改祖宗历法的人竟然能得到仙画那么高的评价,更没想到他拿出来的那些东西竟然都是真的!
  戴法兴心中惶恐,已经可以想象得到明天自己在朝会上即将面临的诸多嘲笑,腥甜的感觉泛上喉咙,压了许久才压下来。
  罢了罢了,明日不如请假,可不能去自取其辱。祖家。
  祖冲之笑呵呵的,谦虚的对自己的儿孙们表示: 不过是算熟了而已,你们要是像我这样算多年,也能算出来的。
  儿子祖暄还好,传承了他的衣钵。
  孙辈们的眼神简直幽怨之极——您说得倒是简单!这东西,不会就是不会!
  【对了,你们可能问,宣夜说呢?】
  【宣夜说其实反倒和现在的真实宇宙观是更接近的。】宽袍大袖的名士们正在清谈。
  有人悠悠道: “天,不应该有天穹,而应该是各种气,无边无涯。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这就是最好的注解。
  那日月星辰如何解释?”自然是在这无边无涯的宇宙中漂浮。众人想象这样的画面,纷纷点头: 然也。宇宙和日月星辰就该是这样。缥缈而无穷。
  【只不过,宣夜说在当时只是一种哲学思想,没有证据支撑,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前提下也没法观测出来。所以当时正儿八经搞天文科研的人是不信的。仅限于在信奉老庄的一些文人之中流通。】
  【后来到了晋朝之后,宣夜说的一些著作失传,就逐渐没落了。】【也算是一大憾事吧。】
  【说到这里,你们心中可能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古代都没有测量工具,这些天文学家难道是用肉眼在观测天空和星辰吗?】
  【实际上,天文仪器的制作同样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之一。】镜头快速闪动。
  制造精美的日晷、圭表、浑仪、天球仪等等或古朴简单或精密细致的仪器——闪过。
  【我们在夏朝的时候,就有专门的天文台,那时候叫“清台”;商朝的时候叫“神台”;周朝的时候叫“灵台”。后来又叫司天台等等。】
  【现在,当然是叫天文台。】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就曾经挖掘出天文台的遗迹,历史学家们判定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推断这是尧的遗址。】
  【在这个遗址里,就出土了圭表。这也是最早的天文观测工具。】圭表像是一个L形,由一根竖着的杆和一根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组成。最早的天文工作者就是根据杆在地上投射下的影子方向和长短来判断天时。后来,圭表又发展为了日晷。
  【圭表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只能观测太阳的方位。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时期的落下闳发明了“浑仪”。】
  浑仪长得有些像是镂空的地球仪。
  但是它的最外层代表的却不是地表,而是代表着围绕着地球,将地球包裹在其中的天空。它中间的核才是地球。
  天文学家们在最外层天空相应的位置标注上日月星辰,象征着这些围绕着地球而转动。
  【注意,是浑仪,不是浑天仪。】
  【而浑象的发明者是西汉宣帝时期的耿寿昌。】
  【浑仪是用来观测天体运行,而浑象是用来演示天体运行。】
  浑象和浑仪完全不一样。
  最早期的浑象和浑仪还有点类似,但是发展到后期,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机械设施,用水力来运转。
  大型的浑象仪,有几层楼那么高,人可以在其中出入。【浑天仪则是它俩的统称!既可以指浑仪,也可以指浑象。】
  【另外,从命名为“浑天”一词,就能看出来,这其实是反馈出来的是浑天说的思想。所以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工作者眼里,大家都默认的是浑天说。盖天说在什么人之中流行,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反正,学说也不过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而已。懂的都懂。】
  …
  西汉。
  太常令落下闳没想到自己捣腾出来的浑仪居然也能登上仙画,一时间惊喜之极。
  汉武帝刘彻听到了落下闳的名字,开怀大笑: “落下闳,不枉朕把你从川蜀之地召来,做得不错,赏十万钱!
  他对有功之臣一向赏赐颇丰。
  落下闳连忙道谢。
  汉武帝又问起浑仪: 等改日朕去太常寺,你给朕演示一下。
  落下闳: “喏。”
  他一脸焦急的想要看到后世的那些天文仪器,刘彻自然看出来了,安慰道: “无妨,朕已命笔吏将其中出现的物件全都记下。到时候你可以去宫中尚方令,酌情制造。
  为什么要酌情?
  落下闳自然感激涕零,心中狂喜——过去的一年,大汉的农学和医学发展颇为迅速,让他看了都要眼酸,现在终于轮到天文了吗?
  东汉。
  邓绥对张衡道:仙画一定会提起太史令的浑象仪。话音才刚落,殿中几人就听到仙画提到张衡的名字——
  【现在一提到浑天仪,咱们浮现出来的就是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张衡发明浑天仪,似乎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很笼统,不够精确。】
  【张衡只是改良了浑象。】
  【但是!他造出来的水运浑象仪特别的牛,堪称一绝。】东汉,天文台。
  张衡非常激动,因为他所设计和制造的水运浑象仪已经完成,马上就要到验证它是否好用的时刻了。
  这水运浑象仪占地非常大,他们将它放在一间暗室内。它大概柜子大小。
  在最顶端,立着和浑仪类似的圆形仪表,上面的对应位置上标注着日月星辰。而在下方,却是各种精密的木制机械——机轮轴、时刻钟鼓轮、报刻司辰轮、枢轴等等等等。
  这些小配件构造有的是让水流通过,带动浑象仪的运转,有的却是为了运转后的报时,各司其职,结构严谨。
  时辰到了。有小吏报时。
  张衡深吸一口气:那立刻开始。
  启动浑象仪——!
  随着这道悠长的声音,立于暗室中的浑象仪被启动了,漏壶里的水开始流入到其下的沟槽内,在水力的推动下,各种机轮慢慢的转动起来,一层带一层,最终带动最顶端的球体开始转动起来。
  球体并不是单一的一层,先是代表着月亮的那一道开始动,然后是太阳、是星辰。…每一道转动的速度还不一样。
  一个时辰后,在旁边观测的小吏跑出去:“长庚星初现于天空……”
  他精准的报出了长庚星也就是金星在浑象仪上现在运转到的方位,而在外的星官立刻观测天象,发现实际中的金星现在真的是在这个方位。
  张衡立刻又让星官们测了其他的几大行星,在浑象仪上的显示和现实中的方位都相差无几。这就是一个实际的星象模拟演示器!
  监测了一晚
  上之后,张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论,兴奋的对星官们道: “往后,即使是看不到星辰的白天,我们也能知道它们正处于头顶的哪个位置了!
  邓绥颔首表示赞同: 第一次看到太史令研造的水运浑象仪,本宫就觉得不凡。的确是堪称一绝。
  那浑象仪现在就摆放在司天台内,她偶尔也会过去看两眼。
  邓绥本就对天文颇为喜爱,有的时候为政事烦心,去看看日月星辰的运行,感受到来自于宇宙的浩大,便会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些事情不算什么。
  心境都能开阔不少。
  “臣也只是在耿寿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而已。”张衡谦虚道。太史令无需过谦,耿寿昌的浑象可不如你的精巧,而且也并非水力驱动。
  后世之人没见过耿寿昌的浑象,她是见过的,简单类似浑仪。并不是说耿寿昌的做得不好,而是张衡的改进实在是将浑象仪提升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不可同日而语。
  · …
  【水运浑象仪不仅特别的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装置很有意思,叫做瑞轮莫荚。】
  【莫荚是一种传说中的植物,传说它每天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到十五片之后正好月半,接下来就每天掉一片叶子,掉完之后就正好是月底。】
  瑞轮莫荚用金属制成,立在浑象仪的后面,同样受到水流的带动。
  每日的子时,它的叶子会立起来一片,直到每月十五日时,整个杆子上长满了叶子。
  而接下来的每日子时,它的叶子会随着机械的松动掉落一片,到月底又变成了光光的金属杆。这就是一个汉朝版本的机械日历!
  “哇,这是怎么做到的?”天幕下响起一片惊叹。
  说实话,刚才的浑象是复杂的,而且还牵扯到一些天文知识,可以说绝大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