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留下遗言: “我知道我自己快要不行了,不要给我打针了,节省一支药吧。
  哦,那时候是抗美援朝,盘尼西林正紧缺的时候。
  在汹涌的怒江上修建公路桥的时候,整个部队都只有一个橡皮艇,而且还遇到洪灾,一下子就牺牲了几十位战士。
  路基被冲垮了,再挖,路面被卷走了,再铺。
  一次次的停工,一次次的改线,但是又一次次的重来。
  最后,迎接他们的是青藏高原被解放的农奴们献上的洁白哈达,以及清澈笑容。沿途的藏民也都赶着牦牛帮忙一站一站的转运粮食和器材。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嬴政的眼睛微微的眯起,心里略有些羡慕。
  他也想要这样的士兵。
  秦军自然很好,在战场上威武凶猛,六国闻之色变,而且很听话,个个都是好二郎。
  但是,他知道,这是因为大秦的军功受爵制在前面仿佛一块肥肉一般吊着他们,让他们奋勇向前。向后退一步的话,死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人也会受牵连。
  而若是没了这两者,那这就很难说了。
  事实上,现在除了一二处之外,该打的地方也都打得差不多了。况且,自仙画出现后,赢政也更想把重心调回到天下民生之上,接下来要略作休养生息。
  那军功授爵制一旦停下来,会有什么反应……赢政心中有着隐忧。
  但!
  看后世的士兵,能真正发现他们似乎并不是为了加官进爵,也不是受于什么的逼迫。
  之前打仗、救灾也好,现在修路也好,抱着丢掉性命去做的事情,似乎都是出于内心的自愿,毫无被逼的迹象。
  这是如何做到的?
  嬴政与蒙恬、王翦等大将都对此觉得很不可思议。
  到底是为什么?!
  当然不止是他,古代所有的名将们,卫青、霍去病、李世民、李靖、甚至是岳飞都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又心头火热——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兵啊!
  李世民还注意到,吐蕃的当地百姓们居然是欢迎他们前去的,并且还踊跃帮忙。他在想,若是有朝一日,大唐与吐蕃开战,吐蕃的百姓们会有如此举动吗?不,大概率不会。
  他将心中的疑问问出。
  魏征喟叹一声,道: “大概是因为‘仁’罢!”
  在他看来,后世虽然不尊儒,不尊孔,但却将“仁义与民贵”做到了极致。仁!即使是以仁君著称的李世民也颇受触动,眼神中有些迷惘。
  仁,真的能做到如此地步吗?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获人之民。
  【1984年,我们有了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1974年,我们有了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
  【几十年后,这样大型的立交桥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为人们的出行解决拥堵问题。上海的浦西立交桥是世界上唯一的六层结构立交桥,而重庆黄桷湾立交桥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立交桥。】
  浦西立交桥和黄桷湾立交桥属于人在底下看会晕的复杂程度。
  这样一个宏大却精细繁复的枢纽将四面八方来的车辆通过多个出口再转送到不同的城市道路上。车子行驶于其上,司机需要专注的听着导航声音: 上坡,走右边两车道……绕来绕去,但是四通八达。
  几辆车明明在同一个入口上了立交桥,但出来的时候却是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一个在北,互不干扰。
  “我都看晕了!”天幕下有百姓嘟囔道。
  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这上面那层真的不会塌吗?房屋可以两层三层,但是古人们很难想象路可以修到那么多层。
  有人立刻想到刚刚的钢筋混凝土, 若是用此物修建,应该不会吧。
  看上去就很有安全感的样子。
  他们怎么知道往哪里走呢?
  有小少年立刻道:“我知道!我知道!是之前讲过的什么导航系统。”小孩子接收起新事物来,反倒比大人要更快。
  还有人震惊于这立交桥的规模: 这得有多少人多少车才需要这样的路呢?不错,他们的城市规模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十多亿人呢!
  哎,人家十多亿人也都能吃饱。
  ·
  【1975年,墨脱公路开工,初步实现了“县县通”工程。】
  【2019年,我们开始建造世界上首条超级高速公路,联通杭州、绍兴和宁波。】记者采访工程负责人: “超级高速公路这个概念要怎么理解呢?”负责人道: 首先是最高速度的限制是150公里每小时,从杭州到宁波开车一个小时就能到。
  “那不是会很危险?”
  这是一条信息化公路,我们建立了智能云控平台,可以精准定位,车路协同。并且有着预警系统,计划中是可以实现‘零死亡’。甚至后续还可以对接无人驾驶技术。
  “另外你看我们这个路面,负责人指着大屏幕, 路面是铺设了光伏发电板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做到边跑边充电。
  【当然,更要提的是,1999年,我们开始了“村村通”工程。顾名思义,连接每一个村。当然,这个工程除了公路之外,还包括了电力、水力和各种网络。】
  【虽然现在还没有百分百的实现,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可以看到成果。】如果说将华夏的每一个县在地图上标出来,可以看到一个个红点。那么将华夏的每一个村标出来,那整个地图将只剩下红色。放大再放大,才能看到连接每一个村的道路。
  它们在地图上显得密密麻麻,而在现实中,坚固整洁,即使是地处偏远的乡村,也有了对外的坦途,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多。
  如今的农村居民出门,同样可以叫滴滴、坐公交、和自己骑电动车,快速安全。
  生活中一打开水管,洁净的自来水就出来了,很多地方还安装了冲水的马桶以及淋雨花洒。拿出手机,信号满格,还有WIFI。
  是每一个村都有这么好的路吗?府学里的年轻学子们正在讨论。
  有人不信:“山村里,那种深山里的肯定没有吧?若是那村子里只住了十几个人,难道也为了那十几个人专门修一条路不成?
  不错,这也太浪费了。
  所以仙画没说这工程已经完成。府学的博士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想来也是先把人口集中的村落修起来。
  他话锋一转: “我倒是想问问你们,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学子们一愣: ……先生说的是什么情况?
  “若是有一村落,只住了二十个人,那到底要不要为了他们修路?如果不修,那这二十个人该如何处理?”博士拍一拍手中书卷, 这个就作为你们本月策论的题目吧。
  学子们傻眼了:。。。。
  继而又响起了激烈的争论声。
  民间的其他人,除了羡慕后世农村交通的便利性之外,更是对里面出现的各种生活物件感到好奇。
  大唐将作监的工匠们眼睛一亮:
  这东西好!感觉是某种精妙的机关之术。“可以试试。”
  有权贵世家的夫人和贵女看到自来水,尤其是淋浴花洒和冲水的马桶后,简直兴奋至极:
  我想要这个!
  看上去倒是颇为便利。
  而且干净!
  为什么这东西一拧开,就有水出来?是如何做到的?有人更是气恼: “哎,咱们生活得还不如后世的农人!”
  想想就觉得,好气啊!
  …
  …
  【1949年,我们的公路仅8。1万公里。2022年,我们的公路通车里程有535万公里!】
  【而铁路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高铁4。2万公里。】
  【谁能想到,就在一百多年前,当铁路这个东西出现在华夏的大地上时,竟然被食古不化的清廷认为是洪水猛
  兽,甚至是扰乱华夏风水的恶毒之物呢?】


第132章 要想富,先修路(四)
  华夏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应该是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宣武门外建立的一小段铁路。
  或者说,这其实就是个模型,因为它只有五百米。
  杜兰德还从英国搞来了一个小蒸汽机车,让它每天在这铁路上跑来跑去,吸引了一大批人前来观
  看。
  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太后,这是扰乱民心,迷惑众生之举!一定要拆除。朝臣们义愤填膺。
  不错,如此怪兽岂能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
  城中之人日日被这怪物所惊吓,魂飞魄散,长久以往,扰我大清国运,必将发生大变故。恳请太后将其拆除。
  只有李鸿章有着不同的意见: “此乃铁路与火车,西方的洋人用它来运送货物,十分便利。微臣倒觉得可学习之。
  可惜,慈禧选择了前者,打算拆除他。
  那么,问题来了,杜兰德不愿意。
  这可是我花了真金白银建起来的!
  他本就没取得建造铁路的许可,但谁让他是个外国人呢?
  最后清廷无奈,只能花了28。5万两白银从杜兰德手上把铁路给买了下来。一买到手,就拆了。
  【这背后的本质其实和宋朝明朝时遇到的一样,到底要不要变法,到底要不要引入西方的现代科学与技术。】
  【至于百姓,不背这个锅。除了一些老人和顽固派之外,他们并不傻,初见可能觉得害怕,但习惯了后自然能接受。后来上海的怡和洋行也偷偷的修了一条铁路,车票卖得挺贵,但依然每天都客满,可见当时的百姓们对新鲜事物其实也抱有着很大的好奇心。】
  【然后,这条铁路也被清廷花了27万两白银买下来后拆掉了。】【两次加起来快6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一个穷省半年的GDP!】
  【啧啧,对当时的洋人来说,修个铁路然后卖给清朝,那可真是包赚不赔呀!还冒着风险卖什么鸦片呢?】
  真有钱,骂清廷
  洋人,耀武扬威
  百姓(以仙画为例)
  【谁还记得当时的联合国大会上,叙利亚大使那让人心酸的
  样子吗?】
  【当时,清廷的大使也是这样的。】
  当时担任驻英大使的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他的助手是清廷派出去的留学生林泰曾,这位后来也是北洋水师镇远舰的管带。
  英国的记者们围着曾纪泽和林泰曾。相机的镁光灯一直在闪烁。
  请问曾大使,为什么你们的朝廷这么害怕火车?他们不知道火车是用来乘坐和运货的吗?曾大使,你是否也觉得铁路和火车代表了不详?您坐过英国的火车吗?
  请问曾大使,大清国是不是以后也不打算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
  曾纪泽和林泰曾被问得面红耳赤。
  林泰曾忍不住停下来,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现在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在不久的将来,铁路一定会畅达华夏大地!
  【怡和洋行的铁路虽然被拆了,但是李鸿章却一直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
  【李鸿章虽然有着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但当时在朝臣中,他的确算得上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怡和洋行铁路事件之后,他一直积极的推进清朝修建铁路事宜,但都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被各方攻讦。】
  【李鸿章索性就学着怡和洋行,明着建不了,那咱也偷偷的建吧。】
  【这算得上是华夏第一条真正自己建的铁路,唐胥铁路。从唐山的开平煤矿到胥各庄码头。当然,李鸿章对朝廷说的是修公路。】
  【唐胥铁路上的蒸汽机车,被命名为“龙号”。】
  龙号的机头两侧有着小小的金色腾龙标记。
  【等运营了一段时间后,清廷才发现这是铁路。】
  保守派的大臣们对李鸿章大上眼药。
  他还将不将太后您放在眼里?!
  太后,这火车,声大如雷,岂不是会震惊到咱们大清的皇陵?!
  李鸿章被吓得不轻,这个罪名他可担不起: “娘娘明鉴,此处离皇陵尚有几百公里,断然不会惊扰到先帝的沉眠。
  最后,慈禧让李鸿章停止运营那条铁路线。
  李鸿章只能去掉蒸汽机头,用骡马牵引着车厢晃晃悠悠、不紧不慢的在
  钢轨上往前行走。这可以说是整个华夏铁路史上最荒谬的一幕!
  【不过,后来为了备战,清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条铁路,没有拆毁它。铁路这东西,从而在华夏开始生根发芽。】
  又是清廷啊……
  几乎所有的帝王和士族们心中都浮现起了这句话,表情也变得玩味起来。紧锁眉头、忿忿不平、嘲笑、轻蔑,同情,各种情绪。
  有人觉得这个朝代的确是不像样子,几百年就能让华夏完全的落后于世界,对此深恶痛绝;也有人觉得这个朝代不过是倒霉,正好撞上了这个时间点,换成别人也未必做得多好。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在这次买铁路的事情上态度都是一致的——
  既然是偷着建的,直接拆除了就好了,居然还要再花几十万两白银来买?!嫌国库里的钱太多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