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可惜啊!他的很多作品都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没有传下来,只有《革象新书》一本流传于世。】
【并且,赵友钦的学术研究虽然堪称领先世界,却形单影只,没办法形成规模和系统性的讨论,自然就很难更加深入的发展下去。】
【这一点,之前讲过很多,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 …
宋末元初。
赵友钦正带着家人躲在龙游县一带,陆丞相带着官家在崖山跳海之后,消息传来,赵友钦悲痛之余甚至想要跟随着宋室一同而去。
他觉得自己身为男儿,身上还有着赵家皇室的血脉,竟不能匡扶社稷,实在是没有颜面再继续活下去。
因此开始绝食。
仙画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父亲,这说的是你吗?他的儿子惊喜之极, 您和我说过,地体就是圆的。
赵友钦惊愕的点点头,喃喃道: 这说的应该就是我……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一个不出仕,只是爱好折腾一些无用之物的闲散之人,居然也能青史留名,而且得到了后世那么高的评价。
妻子含泪道: “夫君既然在上一世都能好好活着,为何这一世不能?”她将仙画中的赵友钦看成是上一世的赵友钦。赵友钦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儿子,原本悲痛的心生出一丝丝希望来。
或许,自己的存在并不是全然没有价值。
赵友钦挣扎着坐起来,握紧了妻子和儿子的手: “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先给我盛一碗白粥来。
他看向窗外的鸡鸣山: “我们不如就在此地落脚,好好的生活。”
他要重新捡起来关于天文、算术和物理的知识,或许这次,能让它们更好
的传承下去。在更早的北宋时空。
沈括嘀咕道: 实验,他们很重视实验。
他感觉后世对于赵友钦做实验这件事的重视与赞誉甚至要超过了赵友钦从实验中得出来的道理。
他的妻子横他一眼: “你做的那些不也是实验?不过,以后不准把这些东西再带回家里,去外面做去!搞那么水壶来烧,也不知道是干什么?
沈括连忙赔罪: “夫人切勿动怒,那些水壶可是有大用的。”
【来看看西方。】
【在西方,物理学一开始也只是属于自然哲学当中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当然要提。】
【他生活在墨子之后的大概七八十年左右,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物理学主要思想来源于他对自然现象的一些观察和总结。在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没有出现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说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
身穿古希腊式长袍,留着大胡子的亚里士多德正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对着学生们上课。
凡是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个推动者称之为‘力’。”
它们必须与推动者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运动。所以,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空间里要存在着各种物质,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产生‘力’。
自然界厌恶真空。“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就越快。”
【虽然这些学说后来被证明有很大的谬误,但是作为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提出这些观点的人,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毋庸置疑。】
【打破他的这些谬误的,正是物理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人。】
【伽利略!】
唐朝。
记性一向非常好的李世民忽然道: “伽利略………这名字略为耳熟。”好像仙画中有提过。
他身边服侍的笔吏立刻翻看之前的记录: “陛下,这位伽利略在之前讲显微镜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提出过自由落体定律,还做出了显微镜。
李世民来了兴趣: “看来还真是个大人物。”
民间。
大部
分百姓们都不太能理解“力”这个概念。但是,他们能理解另外的一个观点。
有人笃定的道: “那当然是重的东西先落地,轻的东西后落地了。”不错,这肯定不能一样。
【我们刚刚在讲赵友钦的实验时,就拿伽利略作为时间早晚的对比。因为,伽利略被认为是将实验引入到现代科学中的第一人。】
伽利略出现在仙画中。
他合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目光坚定的说道:
“真理并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
【他提倡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不能单纯依靠圣经和哲学中的假设,认为只有实验才是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
【他的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科学的意义甚至要远远大于他的具体发现。】
【客观的、实践得出来的规律,才是真理。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共识。】【而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学说中一些谬误的反驳,也是用实验来证明的。】
著名的比萨塔上。
伽利略和他的弟子维维安尼站在塔的顶端,对着下方围观的人群道;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就会更快。我们今天,将证明他的这一学说是错误的。
伽利略的手上拿着两个铁球,展示给人们看。
这两个铁球,一个更重,一个更轻,但如果我在同一时间松开手,它们将会同时落地。下面的人发出了一阵阵的嘘声。
“我们不信。”
怎么可能会同时落地?
你居然敢质疑伟大的亚里士多德!
在质疑声中,伽利略松开了自己的手,两个重量不一的铁球以极快的速度向下砸去。“砰”的一声响,这两个球同时落地了。
现场像被按下了静止键,鸦雀无声。
第147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二)
天幕下的百姓们也很惊讶。
当即就有人嚷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明显违反了常识!
“荒谬!按照他的说法,难道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同时掉下来,还能在同一时间落地?”有人弱弱的提醒: “可是仙画明显是站在他这边的哎。”
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位伽利略才是对的?
大家顿时不说话。
但还是有人不服气: “仙画自己都说了不要迷信权威,那如果她没有证据来说服我的话,我是不会信的。我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不信邪,打算待会儿就做一下这个实验。这个又不难。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它似乎证明了物体自由落体的速度和它本身的重量无关。】
【他的学生维维安尼晚年的时候记录了这个实验,但是!在伽利略自己的著作与同时期其他人的著作里,都没有提到这件事情。所以现在更倾向于这个实验其实不存在,是维维安尼编出来的。】
【而且后来真的有人跑到了比萨斜塔上去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还真是重的物体先落地。】
【那么,是伽利略错了吗?】
【后来,自由落体实验被重复了很多遍,在不同的环境里。甚至,人们在月球上还做过这个实验。】
一段很古老的彩色电视画面,拍摄于1971年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后。宇航员大卫·斯科特站在登月舱的附近。
他穿着航空服,从地面上的箱子里拿出了两个东西:
好了,现在我的左手有一根猎鹰的羽毛,右手有一把锤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伽利略的科学家对于坠落物体的速度与重量有了相当重要的发现。”还有哪个地方比月球更适合证实他的发现呢?这个地方是真空,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阻力。“我将在这里为你们做实验。”
你猜,它们会同时落地吗?
话音刚落,他同时松开了手中的锤子和羽毛,在电视屏幕里,在地球上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羽毛和铁锤在同一时间落地了。
【所以,即使伽利略的实验可能不存在,但后人的复刻却
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
【第一局,伽利略胜,亚里士多德败。】
大部分人没太关注实验本身,反倒都沉浸在原来后世的人真的登上了月球这件事。
之前讲天文和航天的时候其实也提过,甚至还有一些月球的画面,但是这次才是真正放出人类在月球上的影像。
这份冲击感是不一样的。
忽然,有小孩子“哇”的一声哭出来。他的父母急了: 怎么了,怎么了?
小童抽抽搭搭的道: “月亮上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嫦娥姐姐呢,还有可爱的小玉兔和桂花树呢?
他扁着嘴,看到自己想象中的月宫变成了这个黑白的、满是沙土和坑的月球,眼泪唰唰唰的掉了下来。
父母啼笑皆非,之前月球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哭过一回了,没想到现在还是没能接受。能怎么办呢?只能安慰咯。
有书生忍不住吟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哎!”他有些幽怨的看向仙画,感觉以后再也不能直视这些诗了。
意境全无!
倒是刚刚走出蜀中的年轻李白,在船只的甲板上哈哈大笑起来: “有意思,有意思!没想到凡人之躯也可以直上月宫。
他的友人在一旁问: “李兄难道不会觉得以后看月会失去雅兴?”
李白喝了口酒,极为潇洒: “当然不会。我看见的,依然是一轮明月,这就够了。”其他的,又何需放在心上呢?秦朝。
刚刚已经心痒难耐,拿着手边的工具做了一轮实验的墨者们,正在怀疑这个理论的正确性。等他们看到这一段,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还要去除空气的阻力。
他们遗憾的摇摇头: “那恐怕咱们现在没办法验证这一点了。”总不能也跑到月球上去做吧?
他们也隐隐认识到了,什么叫做“理想环境”。
另外一位墨者提议: “我们刚刚用的东西差异太大,可以也做两个球,然后不同重量,在没有风的时候再试一次。
其他人认同的点头: “也可。”
一位年纪比较小的年轻墨者忽然挠了挠自己的头,腼腆的道: “想尽
办法去验证自己心里的想法,这些实验还挺有意思的。
确实。我忽然能体会到之前墨子他老人家带着弟子做实验的感觉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巨子含笑在旁边看着,心里感慨,这样的氛围才是墨家需要的氛围啊!
【第二局,关于真空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厌恶真空,真空的环境不可能存在。】
亚里士多德在对学生们讲课的时候用了一个简易的按压式抽水管来演示。他把这个木制的小仪器放在水中,然后将它的泵头往上提:
“看到了吗?空气被排出来后,水就涌入到了管子里。大自然厌恶真空,它不会让真空环境存在,所以才让流动的水来填充。
所有的人都接受了这个观点。镜头一转,到了伽利略的十七世纪。
这时候的人们已经可以制造一些大型的水泵设施,用在矿井这样的地方,将地底下的水给抽出来。
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水最多只能抽取十米深度,超过这个深度就抽不上来了。
伽利略去观察过后,对自己的助手托里切利说: “看,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明显是错的,如果大自然厌恶真空,那不管多深,这些地下水为了消除真空肯定会被抽到地面上来。
托里切利道: “或许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伽利略有些遗憾: “可惜我们没办法制造比十米还高的玻璃管,很难观察。”
【在伽利略的观点里,自然界对于真空的‘排斥’是有限度的,他认为真空是存在的,而且可以被实验给制造出来。】
【并且,水泵只能让水到达十米的位置就再也无法上升,是源于某种看不见的有限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被计算出来。】
【可惜,在他死之前,他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他死之后,他的助手托里切利成功了。】
托里切利在老师死后还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他对自己的助手道: “我想到了一个制造真空的方法。如果制造一根超过十米的玻璃试管,在里面装满水,再倒立在装满水的水槽中,将会发生什么?
他的助手道: “或许,水会往外流出到十米高的位置?”
托里切利点头: “那空出来的那部分,自然就是真空。”
他的助手冷静道: “可惜,我们依然无法制造这么长的玻璃试管。”
托里切利这次笑了起来: 所以我在想,我们可以换成水银,水银的比重是水的13。6倍,那么玻璃试管的长度也只需要十米的13。6分之一。
他和助手开始了这次的实验。
他们将试管中倒满水银,然后一只手小心的堵住试管的开口再将它小心的倒过来竖立在装满了水银的槽里面
试管里的水银液面开始下降,但是这样的下降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当它下降到了一个高度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