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朱元璋感叹的是:“后世的每一件事情,细到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章程可依,有制度可遵循的。”
  这需要朝廷对基层有强大的管控能力,需要吏治清明,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
  朱棣又忍不住道:“归根究底,还是人的原因。”
  章程好定,但这样的大量的吏目却很难找。
  他和朱元璋对看一眼,最近这几l年父子俩倒是也培养出了一些默契,一下子就都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所以,对教育和科举还需要更加的重视才行。
  这就成为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武周。
  武则天对身边上官婉儿道:“看来,咱们的糊名还是要继续下去。”
  因反对者众,她原本都快要下旨将糊名的做法撤销,现在她却改变主意了。
  后世的高考都能做到如此地步,难道她搞个糊名都还要犹豫不成?
  想来,那些反对者也可以闭嘴了。
  若是他们不闭嘴,那她会让他们在朝堂上永远闭嘴。
  ……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人铤而走险,最充满戏剧性的可能是2003年的时候高考试卷被盗案。】
  高考前几l天,四川省南部县公安局的副局长例行来到教育局放试卷的秘密房间检查。
  这是他这几l天的每日必做的工作。
  这日,离高考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
  这房间很隐秘,双层防盗门,贴有封条,各个角落都装有红外线警报装置。
  门上的封条是完好的,说明没人进去过。
  但副局长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他坚持要破开封条进去看一下。
  一打开,大家都惊呆了。
  里面一片狼藉,满是脚印还有一地散落的试卷,副局长看了看窗户护栏上留下的痕迹:“从窗户进来的,这两条钢筋被人掰弯过,然后又复原了。”
  【高考试卷被丢,那可是惊天大案,从市里到省里,很快就直接上报给了中央,然后成立了专案组。】
  【整个南部县的手机通信还有网络信号都被掐掉了,各大网吧也都停止了营业。防止偷试卷的人把题目泄露到网络上。】
  【破案并不难,很快就抓到了嫌疑人。】
  【但,
  这反倒不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
  因为这个,全国630万考生被动用上了备用卷。】
  【就也挺惨的,因为备用卷的难度要比正式卷高一点,而高考即使是只差一分那也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考试结束后,考场外面很多考生在哭,有的甚至是嚎啕大哭。
  “这次数学太难了,太难了!!”
  “我最后两道大题都没做出来!”
  “比摸底考难好多!”
  家长们只能手足无措的安慰。
  【那年,被誉为是“史上最难高考题”。】
  【对当年的考生致以同情。而始作俑者也就是偷试卷那人,就是当年参加高考的一个学生,因为太过焦虑,铤而走险,没把自己送进大学,反倒是成功的把自己折腾到监狱里去了,还成功的坑了百万学子,最后判刑七年。】
  【活该。】
  【好在,现在的保密手段越来越发达,最近几l年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舞弊案出现。】
  一位位考生在进入考场时,需要经过严格细致的安检。
  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也不允许身上携带金属,随身带着的文具也要被仔细检查。
  还要过安检门,从头顶到四肢,正面背面扫一遍,再用机器确认身份证信息。
  【除此之外,整个社会对于高考的顺利进行也都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从教育局到交通部门再到建设部门,一切为了高考让路。甚至是个人,平时再怎么不好说话,在这几l天里都会变得通情达理和安静一些。】
  平时晚上还在赶工的建筑工地这两天也难得的停工了。
  路上挂着“为高考护航,严禁鸣喇叭”的横幅,广场舞也停了,各大小区里同样贴着为高考静音的倡议。
  就连高考生的邻居们,在这两天都会变得轻手轻脚。
  整个社会,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了起来。
  【毕竟,只要是个华夏人,就能明白孩子能上个好大学有多么的重要。】
  ……
  “应该的。”有人心有戚戚焉,“如此大事,自然要支持。”
  不过是安静几l天而已。
  “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方便。”
  “别的不说,贡院周围那一片,在每年会考那几l天也是要安静的。”
  除了偶尔一些利己主义者和存心想要搅事儿的人之外,大家对此纷纷表示理解。
  毕竟,天下还是好人居多。
  在这之前,他们看着哭着冲出考场的那些学生们,听着他们的哭声,一个个的也义愤填膺。
  “此人该杀!”
  “为了一己私欲竟然误人至此!”
  就算是没经历过高考,但他们知道科举啊,那可是决定一生的大事!代入一下自家孩子,那怒火就这样上来了。
  更别提那些早就已经自我代入的科举考生们了。
  杀了他的心都有。
  顿时,那位偷卷子的考生在各个时空都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只判七年倒是不重。”各朝代的刑部官员们都想着。
  “若是在本朝,最次也要被判个流放边疆吧。”一位刑部尚书的亲眷笑道。
  至于在半路上死不死的,那就难说了。
  刑部尚书摇摇头:“若是民怨沸腾,为了平息下来,恐怕会死刑也说不定。”
  这可是牵涉到几l百万人的前途。
  他对后世的法律倒是起了好奇心:“后世的律法刑罚看上去并不严苛。”
  但是他们的整个社会看上去却很井井有条,一副太平模样。
  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
  【大学,整个全民教育体系里面最后的一环。】
  【上了大学和没上大学,有着天壤之别。上了大学,有了学历,日后才能更轻松的在社会上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开始。】
  【很多优秀企业的招聘系统,甚至是设定了学历的门槛,非985和211毕业的大学生,就算是本人足够优秀,但简历根本进不了系统。】
  【虽然对于个人来说很可惜,严格来说还有学历歧视的嫌疑,但对于企业来说,这算是挑选人才的一种方式。】
  【简单粗暴,但是成本低,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路小柒整理了一下大学的分科,文科、理科、工科、艺术、军事等。
  还有各种985和211的学校分类。
  既然甲方说了,那她发挥主动能动性,力求在各个方面主打一个详细整齐,务必让甲方满意。!


第177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完)
  上大学和找工作;还有学历。
  聪明人倒也很快就联想到了这其中的联系。
  嬴政皱起眉:“他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居然读完之后不是想着要报效朝廷?而是需要自己谋生?”
  想想当初稷下学宫出来的那一批,去到哪一个诸侯国那可都是要被当做上宾对待的;封爵拜相也不在话下。
  嬴政心中飘过一丝淡淡的荒谬之感。
  但念头一转,若是放到现在,他敢就这么大胆的将朝政委托给这些人吗?他们过往的十几年都是在读书而已,并不通世务。
  这样一想,忽然又觉得有些合理。
  扶苏和李斯等也在感慨:“这也未免,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未免太奢侈!”西汉的董仲舒也在感慨;“不过,若是人人都能读书;每年能有那么多的大学生;似乎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人太多,朝廷自然会在其中择优。
  各个时代的书院和教育官员们,惊讶于后世居然那么多大学,密密麻麻的,整个天幕都放不下。
  但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就是学生说入学的时候;学校在庆祝成立二十周年;结果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又开始庆祝成立五十周年。】
  【大家纷纷问他,是不是大学读了三十年?】
  【然后;2012年的时候,一堆大学一起庆祝成立六十周年,这些大学难道都是一窝蜂在同一年建立的吗?】
  【其实,这和华夏大学发展史上两件事情有关。】
  【第一个就是抗日时期的大学迁徙。】
  【那会儿,国内还是有一些大学的;大多都是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大学堂以及民国政府创立的大学。为了抵抗日军,保存实力,民国政府决定将这一批大学或迁徙到云南,或迁徙到西南重庆、西北等地,躲避战火。】
  “各位同仁,国家的前途将会更危险,我们教育界要有所准备。”
  几所大学里面,所有的师生们都在急匆匆的打包着行李。
  “其他的都不要,但这些书一定要带上,当时是托人从香港带回来的,花了大价钱,要是丢了可就再买不到了。”
  “我实验室里的东西……”
  “快去收,能收一点是一点,那些太重的就……哎,算了,咱们找个地下室好好的把它们藏着,说不定能逃过一劫呢。”
  “就怕日本人扔炸弹。”
  师生们收拾好物件——主要是学习用的,几十万册图书和实验器材,自己的行李都很少——南京大学,那时候叫中央国立大学,连医学院的大体老师们都被全部搬走了,还有农学院的所有牲畜,连根鸡毛都没给日本人留下。
  他们依恋的看了一眼熟悉的校园风景,毅然决然的转头,离开了校园,踏上迁徙之路。
  路上还能遇到其他学校的师生。
  “我们去云南,你们
  去哪儿?”
  “重庆沙坪坝。”
  “四川璧山!”
  路小柒找出了当年的路线图,
  大致是北方高校南下、东部高校沿长江西进、广东福建的高校向西或向北转移到附近山区。
  为了躲避日军,
  内迁的目的地大多是山区,道路艰辛,风餐露宿。到了之后,也没有现成的校园可用。云南那边是建起来的茅草屋,满是泥泞。
  武汉大学到了四川后把破旧的庙宇和土坯平房当成了校舍,师生们分散到了七个地方,平时上课和生活就在其中奔走,风雨无阻。
  课桌不够,年轻的学生们就站在门外听,没有足够的煤油灯,就一群人凑起来就着一盏灯复习功课。
  萤烛虽微,亦可生辉。
  【中央、中山、交通、复旦等大学迁到重庆,武大内迁四川,浙大迁到贵州,北大、清华、南开内迁到云南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迁陕西城固成立西北联合大学。】①
  【后战争结束,他们返回原地的时候,像西南联大就将它们的师范学院留在了昆明,作为对云南教育的支持,也感谢云南人民的庇护。这就是云南师范大学的由来,所以,我们能看到,西南联大的纪念会上,除了北大、清华和南开,还会有云南师大。】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校有两次不同的校庆,大概率就是因为这样的拆分合并。】……
  白鹿洞书院等天下知名的书院内,师生们看得热血沸腾。
  “就应如此,既然此地不可留,那就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无论何时,也不能停止教学。”
  “尤其是那些书,一定要好好的保存起来。”
  藏书楼中拥有无数珍贵典籍的他们很能理解仙画中那些师生不带自己的行李而以书籍为重的心理,换成他们也会如此。
  但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见:
  “这可弃城逃跑、临阵脱逃的懦夫行为有什么区别!”
  “大丈夫应当与城池和百姓共存亡!我等虽是儒生,但也无惧于上阵杀敌!”
  前朝乱世,外族入侵之际,也有不少书生毅然弃笔从戎,立下功勋,甚至是舍身成仁。因此在一部分人看来,这样转移阵地的行为颇有些逃避之嫌。
  两方争执之时,德高望重的山长开口了:
  “这不是临阵脱逃,这是大义之举!”
  所有的学子都看向他。
  “生死存亡之际,与敌人刀枪相见,自然是英勇。但你们的刀枪真的比得上那些在军中多年的人吗?你们是不是确定自己上阵能杀敌而不是拖后腿?”
  “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而读?”
  有学子举起手,傲然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他学子也纷纷点头。
  山长和蔼的点点头:“好志向!那你们就要明白,你们是从千千万万的百姓中被挑选出来的,被家世挑选也好,被时势或者是头脑所挑选也罢,你们
  的肩膀上担负着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文脉!”
  场中安静下来。
  文脉!
  “你们焉知,假使战火烧到了更偏远的这些地方,这些师生们不会愤而起义呢?但是,不到最后一刻,都要忍耐。”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