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面似乎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黄色和灰色的滤镜,望眼过去,可以看到肃穆的城池、无垠的田野。
但终归,少了几分热闹。
尤其是在偏远的县城以及山村,甚至还有着几分荒凉颓败之意。
到了晚上,寒风呼啸,大家都早早的回到了家,门窗紧闭,街道上除了更夫之外再无人影……
天幕下,北方的老百姓们有些羡慕的看着。
“南边儿确实要繁华很多,之前我跟着车马行去过,那边冬天的晚上,街上都是有小摊儿的。”有人开始回忆过往,“而且酒楼开门营业到很晚。”
“咱们这儿没办法呀,别说冬天了,秋天一到,这大晚上的就别想着出来了!”
“可不是咋地,冬天还想着要出门?连地都给冻上了。”
“越往北边越苦,也难怪那些胡族都惦记着咱们这儿呢。”
有人叹了一声,语气里有着向往:“要是咱们能去南边儿做工就好了,攒点钱回来也好啊。”
“人离乡贱,听过没?还想着去南方呢,说不定在路上就得折咯。”
“说起来,这南方全是海运和贸易做起来的,”有人脑子活一些,“咱们北方也有海啊,就不能也干这个?”
北方的老百姓们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而南方的老百姓们则在庆幸:“咱们虽然苦,但还是比北方要好一些的。”
虽然换钱要吃些亏,但好歹他们家里还能拿出一些铜钱,要是是北方那种纯在地里面刨食吃的农人,恐怕连几个铜板都拿不出来。
那才是真的惨。
唐朝。
刘晏作为能臣和经济学家,很快就洞悉了张居正原本的意图:“这是要均田赋,查隐户呢,倒是有大魄力!”
对这敢于对一个势大阶层开刀的后辈
能臣,他还是很佩服的。
然后注意力又转移到南北区别之上。
幕僚说道:“即使是大唐,商贸也更多的集中在南方。”
长安、洛阳等北部城市固然辉煌,但那是因为有皇权在。而南方的那些州城,却也发展得很不错。
刘晏叹道:“这就是仙画之前所说,地理环境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靠不靠海、甚至海水在冬天的时候冻不冻、是山多还是田多、是天冷还是天热,都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路数。
“作为臣子,我们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因地制宜。”
幕僚点头,表示受教。
皇帝们更操心这个问题。
李世民幽幽道:“这朝廷就如同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都发展得好,不能一个强一个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都是大唐的疆域,都是朕的子民!
旁边的李治想起自己的哥哥们,怕李世民伤心,立刻转移话题:“也不知道后世的朝廷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李世民还未回答,旁边的魏征已经笑呵呵的道:“殿下忘记了,之前仙画曾经提过一点。什么对口援建、西气东输等等。”
他平时研究仙画的各种记录可是研究得很深的,因此张嘴就来,十分熟悉。
李治眼睛一亮,陷入到了沉思中,似有所顿悟……
【北方的老百姓们大多都还是种田为生,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手上也很少有银钱。】
【因此,像以往那样以粮食作为赋税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合适,而换成税银,那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县城里的市集上和粮铺米行外,来自于四周各乡镇和山村里的农人都集聚在这里了。
他们都挑着箩筐,里面盛放着刚收下来的粮食。
黄澄澄的麦子,看了就让人觉得欣喜。
但是,价格却非常的不让人欣喜,几乎只是以往的一半左右。
“这几天都是卖粮食的,自然价格就低,我们能给收就不错了。”掌柜摆出一副高傲面孔。
有人喃喃道:“怎么会这样……今年明明是个难得的丰年!”
这些都是好麦子啊!原本以为可以比去年多卖一些钱的。
有人忍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被这样的贱价收购,挑了箩想要去市场上零卖,但最后换来的依然是失望。
【一条鞭法,让万历初期成为了明朝经济最为繁盛、国库最为充盈的时期。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的内容也并没有停止。】
【但是!】
【别指望明后期的那些人能够对它进行查遗补漏和与时俱进的更改,反正就凑合着用呗。于是,在一年又一年的沉重负担之下,明朝北方的老百姓们终于受不了了。】
【西北是明后期农民起义最为严重的地区。】……
张居
正有些惶恐的跌坐在座椅上,面色唰地变白。
火星少女提醒您《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张居正挥了挥手,闭上眼睛,半晌终于平静了下来。
“是我有些急于求成了。一条鞭法本就是庞尚鹏在浙江搏击豪强时总结出来的法子,的确是最适合南方。”
“本以为只要选对了人,北方就也能顺利的推行下去,还是想当然了。”
张学颜道:“并非大人之错,仙画都肯定了大人的功绩,是后人不知加以变通,而且那些钻营取巧、买低卖高的人实在是太过可恨!”
他是张居正脑残粉。
张居正倒是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依然是风度翩翩,坦然道:“既然知道了问题,那整改便是。变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走弯路不要紧,到达了目的地就是胜利。
而民间的老百姓们已经开始骂甚至是吵起来了。
“果然是无奸不商!他们就是趁火打劫的一群强盗土匪!”
他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今年是丰收年,但却偏偏卖不出好价钱,只能被商家坑宰。而年景不好的时候去买粮,价格却又极高。
他们不懂得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一条重要的知识,那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倒是西汉的桑弘羊和唐朝的刘晏等对此早有察觉。
“听仙画的意思,这似乎也是朝廷需要监管的。”桑弘羊琢磨着仙画的遣词用句,简直到了抠字眼的地步。
刘彻见他陷入到了自己的思考里,也不打扰他,只是对东方朔感慨道:
“如此看来,还是要发展那所谓的工商业啊。”
这个才是真正的钱筐子。
而现在,他的钱筐子们被地方豪强以及诸王侯们给霸占住了。
刘彻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句话东方朔现在可不敢接,只是模糊的回了两句。
但他有预感,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同于以往,简直如天地倒悬一般的大变化。
东方朔不能断定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百姓们继续在吵,读书人也加入进来了。
“早就说过了,小人逐利,君子重义!商人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很正常吗?”
“你哪只眼睛看到那些都是商人,有些明明就是当地的士绅,说不定家里还出了几个读书人,有当官的人脉关系!”
“怎可全推到商人头上?”
“难不成,你们真觉得这市面上的大商号后面,没有站着其他人?”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几年,已经开始有部分的读书人开始意识到“商”的重要性了,此刻甚至会为之而辩护……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仅看张居正变法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大明成为了东方贸易甚至是全球贸易的中心,流入了大量的让人瞩目的白银,被当时的其他国家称为“白银帝国”。】
【煊赫非常。】
【沿海一带,集中式市场、工坊和雇工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明朝即将蜕变、迈入到下一个崭新的阶段。】
【“银荒”的问题似乎被这样的表象给掩盖了过去,一切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在江南,在沿海,一些家庭式的作坊开始兴起了。
一些心思活络的农人,以及一些没有田地的老弱妇孺,开始走进这些作坊,成为雇工。
他们有的负责照顾和采摘棉花,有的负责纺纱纺布,有的负责制造手工艺品。
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大批的市镇。有别与传统定期的集市,这些市镇规模巨大,并且时间固定,每日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金钱与人,在这里集聚。
这片土地,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可惜,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财政政策和经济体系的前提下,这样的繁花盛景只是空中阁楼。】
【很快,大明就遭遇了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也被称为“17世纪危机”。】
【而这场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与之前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银矿、以及不断流入到大明境内的巨额白银有关。】!
第188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一)
刘晏和大明的财政官员夏原吉都在琢磨着仙画所说的“大明进入到新的阶段”。
这新的阶段如何理解?
夏原吉谨慎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应该就是工坊和大型市场的出现?仙画常常提到工厂;或许再发展下去,
这些工坊就会成为工厂,
规模变得更大。”
朱元璋和朱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但唐朝的刘晏有不同的看法:“是雇佣。让农人不再进行耕种,而纷纷选择进入到工坊做工。”
即使是鼓励发展工商业的他;也有些不能想象这个场景。
他的幕僚也是;大惊失色:“若是所有农人都选择进入到工坊做工;那地到底谁来种?”
这的的确确就是现在很多人所担心的“舍本逐末”的问题。
“更高的产量!”刘晏凝神思索片刻,“或许是因为更高的产量和那些巨大的机器;让农耕变得没那么困难;需要的人手变少了;出产的粮食却能养活更多的人。”
于是就达到了一种平衡。
“另外;”刘晏的理念就是一件事情要让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到好处;这件事情才能更好的被完成,因此他脑子一动;立刻就想出一个点子: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仙画提过以工补农,也就是他们在工商所获得的利润会被补贴到农业里。”
幕僚也立刻秒懂:“种地有补贴;而且还高产,那的确是可以留住一部分人。”
他欲言又止;刘晏和他相处多年,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这得行事大方并且体恤百姓的朝廷才会愿意把已经收到了国库里面的钱再拿出来返回给百姓。
“这就和打仗要军饷、建造工事也需要拿出钱一样。”刘晏道,“我观后世,无论是教育还是医学还是其他方面;应该都是有这方面预算的。”
“或许;这就是她所说,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吧。”
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另一方面;原本对大明有些看不上的李世民如今倒是对其刮目相看。
“这大明中后期遇到的事情可真不少啊。”他感叹道,“大型的瘟疫和异常的气候,又有外敌虎视眈眈,这次还有什么经济危机。”
听上去就还真的蛮惨的。
可这样的明朝,竟然也坚持了一百多年。
倒也有几分本事。
殿上群臣们也对此表示认同,大家都是有主政经验的人,知道能在这样的情况支撑这么久,说明并不是一无是处,肯定是有其长处的。
李世民又想起自己的大唐,从盛转衰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他的脑袋又开始觉得疼起来了。
一时之间,真是不好说是大明惨还是大唐更惨……
天幕上,仙画还在继续——
1545年,南美。
一位农民正在被白雪覆盖的安第斯山脉里寻找自己走丢的羊驼。
他不知道走
了多久,似乎已经偏离了原本自己熟悉的道路,在忐忑的时候,被地面上的树根给绊了一下。
情急之下,他抓住了手边的一丛灌木,跌落时的力度让他将这株小灌木连根拔了起来。
这时候,他看到了灌木的根部的点点金属光芒,泛着银白的美丽。
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银矿——波托西银矿。
西班牙人很快就知道这个消息,他们强征了大批当地土著作为奴隶来开发银矿,波托西一跃成为了南美最大的城市。
在高山矿洞里,无数的奴隶被吞噬生命,成为“地狱的入口”。
而在波托西之外,一船船开采和冶炼出来的白银被运上船,驶向欧洲,以及大明。
西班牙人用这些几乎没怎么付出成本得到的白银在大明换购成商品,然后又运去日本、东南亚和欧洲,从中牟取暴利。
【这些白银大量的涌入欧洲,让欧洲陷入到了通货膨胀中,底层百姓们同样过不下去了,掀起了一系列的抗议运动。】
【繁荣过后,大萧条开始了。】
【当然了,贵族老爷们和资本家们是不会管屁民们的死活的。真正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