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产大概在600…800斤。】O
  【整整六七倍的差距!】
  【我们司空见惯中的
  农田如下。】
  无人机从空中掠过,拍下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
  这是东北平原地区的水稻田,早已经实现了集中化耕作。田陌整齐,方正得让强迫症都能觉得舒心。
  农民们操纵着巨大的水稻收割机在稻田里驶过,圆柱一样的切割装置滚过之处,水稻纷纷倒地,一气呵成。一会儿的功夫一亩地就收割完了。
  镜头拉近,照在稻穗之上,紧凑密集的稻谷生长在稻杆之上,颗颗都显得饱满非常。
  而这样的稻穗显然不是单例,放眼望去,这样的稻穗比比皆是,共同组成了这代表着丰收的金色的麦浪。
  【古代的农田,可能如下。】
  路小柒放了几张建国前的老照片,用来代替古代的农田景象。
  可以看到,农田的里的作物稀稀拉拉,而且看上去垂头丧气十分的没有精神,颗粒也很不饱满。
  这几张照片还是她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到的。
  和刚刚的现代农业相比,差距十分的明显,一个天,一个地。
  在后世的农田景象一出来之后,孙小羊和孙大牛两兄弟就只会直愣愣的张着嘴了。
  看上去傻极了。
  孙大牛这段时间割麦子割得手抽筋,如游魂一般失神的说:“原来仙人是这样割麦子的。”
  收割机在他们看来像是怪兽一般,竟然可以让人坐在其中,不用牛拉不用马拉也能自己向前走。
  直到旁边的声音将两人惊醒。
  邻居中有人歇斯底里,又哭又笑:这是天上的仙田!这一定是天上仙人种的田!
  看那形状,整体又漂亮,田地之间还有干净雪白的道路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世间哪有如此美丽的田地?
  而且那田间种着的稻穗,颗粒那么饱满。听仙人说,他们一亩地甚至可以产出千斤!
  甚至比他们一百亩的地的产出加起来还多。
  仙人们一定是每天能吃三餐,每餐都能吃饱的吧,说不定烙的饼里面都可以放个鸡蛋。
  孙小羊却腾地站起来,激动的说:夫子说了,这不是仙界也不是仙人!这就是我们的后世华戛,是我们的后世子孙!”
  孙小羊是村中唯一读过书
  认识几个字的农人,只不过后来供不起了,读了一年就没再往下读了。饶是如此,村里的同龄人平时都要高看他一眼。
  但此时听得他这样说,旁人却哄堂大笑:孙小羊,你怕是读书读傻了。这样的粮食,这样的田,我们的子孙怎么种得出来!”
  也不见他们比他们的先人会种地。
  有人直接往脏污的地上一躺,眼中带着无限向往:不知道我死了后能不能去到仙界,摸一摸这些谷子。说不定我还能跟着种出这么好的谷子,以后就不愁吃不饱了。”
  他说着说着又嚎啕大哭起来,双手锤地:“阿母啊,阿翁啊,你们是不是也去仙界了啊?!”
  没人笑他。
  大家都知道,这家在前几年闹天灾粮食产量减半的时候,他阿翁阿母为了把口粮省出来给他,竟然活生生的把自己给饿死了。
  孙小羊急了:“这就是后世的人!夫子说了,只要我们能学习到里面种地的方法,就也能收更多的粮食!”
  村民们无人理会他,只觉得他在痴人做梦。
  凡人怎么能和仙人比。
  只有他哥哥孙大牛,悄悄的问:“夫子真的这么说了?”
  孙小羊点点头:“哥,我们待会儿一定要好好看,把仙人所说的话都记下来。一定有法子,一定有法子……
  他说到后面已经是喃喃的自言自语,眼睛里闪着光彩。
  【这么低的产量,得来这么艰辛,难怪唐朝诗人李绅写了一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现代的人尤其很多是城市里的小孩子都没见过粮食长在土里是什么样子,对于粮食是如何得来不易的也已经没有这么深的体会了,说不定还觉得拥有一个农场是很酷很悠闲自在的事情,或许现在种田的确没那么苦了,但放在古代,粮食是真的得来很不易啊!】
  正午,烈日当空,蝉在树上发出鸣叫,热浪一阵一阵的袭来。
  但是在农田里,背着锄头的农民依然在辛勤的耕作,汗珠从他们的额头和下巴上像水珠一样滴落下来,滴在了刚被翻出来的土壤里。
  不一会儿,背上就已经全部被汗打湿。
  看到这一幕,各朝各代的农人们无
  不叹息。
  也有人眼中泛着泪光。
  没想到竟然有人为他们也写了首诗。
  尤其是唐朝之前的农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朗朗上口的诗,自己劳作的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心头。
  谁不想在盛夏的正午好好休息休息呢?
  甚至他们还知道有人在烈日下劳累过度一下子就倒下了,从此再也没起来过。
  但是,他们依然还是要去。
  不去的话,一家人的口粮从哪里来?
  这首诗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颗粮食都是被他们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都来得很辛苦。
  写在了他们的心上。
  【我们上一期讲士农工商。农,仅仅排在士的后面,看上去似乎地位很高很受重视的样子,但实际上古代的农民,除非是大地主阶级,其他的都活得很辛苦。除了土地兼并、赋税过重这些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没有专业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农田的产出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当然了,浸长几千年的岁月,亩产也并不是一直停留在一百来斤,据史学家们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和推测,到了明朝的巅峰时期,粮食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四百多斤。】
  【那,我们先来聊一下,从一百斤到四百斤的初期阶段,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们做对了什么。】
  【第一,古代的发明家,发明和改良了很多农具,改进了耕种的效率。】
  天幕上出现了轮流变化的农具模样。
  先是简易的石器,再是青铜制成的农具,然后是铁器,最后开始出现了木头和铁一起制成的大型农具。
  泗水亭的刘邦一下子就坐直了身子。
  汉武帝时期的孙小羊睁大了眼睛。
  裴矩和李玮聚精会神。
  而在各朝各代的宫室之中,负责记录的内侍和宫人还有笔吏,都握紧了自己手中的笔。


第29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二)
  可惜,画面变幻得太快,还不等天下人看清楚,就已经划过去了。
  刘邦继续躺了下来。
  萧何问他:怎么?对农桑之事开始感兴趣了?
  刘邦叹口气:“我在外行走之时,见过太多人间惨状,农人苦啊。若是亩产真的能增加,绝对是造福万民的大功德!”
  萧何也叹口气。
  然后又觉得自己没看错人,刘季这人有的时候虽然混不吝,但他心中却装有大丘壑,以后肯定大有作为!
  汉武朝的孙小羊却失望不已。
  他什么也没能记下来。
  他哥哥孙大牛安慰他:“别难过,仙人的法子哪能让你就那么简单的学会?哎,你也别想太多,大不了就还像现在这样种田,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孙小羊张嘴想要反驳大哥,但却又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难道真的是自己被后世之人显示出来的景象所诱惑了,生出了不该有的贪婪吗?
  就应该认命,辛勤的耕作着家里这八十亩地,不得歇息,产出那么一点点粮食,甚至偶尔还要饿着肚子?
  孙小羊陷入到了迷茫之中。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蕴含着朴素的真理。】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用石头制造工具,因此也被称之为石器时代;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用青铜制造的农具,比如未耜。耒耜的模样有点像是青铜铲,而未字应该就是从它的形态演变而来。这是古代旱期最重要也最基础的耕地工具。当然了,青铜昂贵,那时候大部分的工具应该还只是石头以及贝壳来制造的。】
  天幕上出现了一些简陋的用石头制成的石器,完全想象不出原始社会的人用这样的工具如何能开荒种地。
  一定艰辛非常。
  然后是青铜器,上面还有着斑斑的锈迹。
  耒耜的确长得和“耒”字非常像。
  农人们看了咖责称奇:原来耒字是这样写,我也学会一个字了,嘿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的农具,包括铁制的V字型铁犁头、铁插等等。铁制农具的出现让农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这些东西也一直延续到了秦
  朝和汉朝。】
  扶苏着向展示出来的铁制农具,有些惊讶:大秦的确是用这些农具。
  他也是去视察过农桑的人,对农具并不陌生。
  后世连大秦用什么农具都知道,真是神奇。像他就不知原来在更古老的朝代,人们还是用石头来做农具。
  石头并不锋利,用起来肯定很不顺手。
  但赢政却对石器有印象。
  在他的小时候,六国贵族的农庄里多用铁插,而民间百姓大多还用的是石器,比如石插,蚌刀,一直到了他登基为秦王的那几年,铁插等物件才逐渐的在民间监行。他还规定了铁插的统一尺寸,更方便营造。
  只是,铁这东西虽比石头和蚌壳锋利,却又比不上青铜,所以作为农具尚可,军中武器却依然大多还是青铜制成。
  他也曾经让冶铁工坊用铁晶打造过刀剑,但要把铁刀铁剑打造得像是青铜这样的锋锐和坚硬的话,投入的成本比青铜还要更多,于是也就作罢了。
  赢政皱眉,听仙画如此说,后世仿佛对铁颇为推崇,上一期也特意提到了海外的铁矿。
  而青铜往往只作为古物出现,难道后世已经全部换成铁器?
  他们是怎么冶炼的呢?是否掌握了什么秘法?
  【一直到了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华夏的农具迎来了一次新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改革。】
  【我们先来说说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个很复杂的皇帝。】
  最近刘彻的心情一直都很好,很少发脾气也很少冷脸,让朝臣们和后宫女子都觉得讶异。
  大家也都知道是为什么———
  上一期,后世女子说过陛下真的将匈奴驱逐出了漠北,还送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听听,多么的豪情万丈!
  刘彻心里美滋滋。虽然那路小柒没用千古一帝来形容朕,但明显后世对自己的功绩是认可的。
  因此,本期仙画的时候,他邀请了自己宠信的众臣前来一起观看,分享快乐。而且,说不定仙画还能再透露一点后事,再夸他两句呢?
  果然,又提到了他。
  嗯,农具改革……刘彻心里寻思了一下,自己这儿有什么新的农具出现了吗?
  好
  像没印象。
  刚想问一下相关的大臣,就听到了路小柒的那句评价。
  复杂的皇帝……
  他心里忽然就咯噔了一声。这个词语虽然也不算是贬义,但放在这里听上去总是有点怪怪的。
  【他喜欢军事,毕生心愿是驱逐匈奴,而且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朝代从未有过和亲之举,大汉的疆土前所未有的广阔,异族不敢来犯,建立了大汉民族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从此华夏的主体民族就以“汉人”自称,功绩卓著。但从另一方面讲,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百姓们却又都很惨,为了支持他一次又一次的用兵,负担了比之前都要重得多的赋税。他在位五十四年,有四十多年都在对外征战!】
  写着“汉”的王旗在飞驰前进的骑兵中高高飘扬。
  汉军冲向匈奴的营地,喊声震天,在草原上展开了厮杀。汉军英勇,节节败退。
  但一方面,百姓们的衣着褴褛在田间耕作。
  好不容易收了几石粮食,却被前来征税的官吏抢走,不敢反抗,只能对着自己的家人叹气,强颜欢笑。
  两种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想而知,对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
  【前期的时候,他还只是把盐铁改为国营,把这一块原本属于自己私库税收的钱划归为了国库,然后将铁拳对准了豪强富商。】
  未央宫中沉默了,一片寂静。
  沉默是今日的大汉。
  刘彻的脸都黑了。
  原本以为仙画还能讲一讲他的功绩,没想到讲的却是这……
  朕的百姓真的过得有那么惨?
  刘彻在未登基之前,也曾在长安各处走动,感觉虽不如后世的大宋繁华,但民间过得还行啊……不过就是打了几次战,就穷成这样了?
  不过,国库貌似是没有刚登基的时候充盈了……
  然后再一听,好吧,打了四十多年的仗…的确是够久的。
  这个时间的长度让现在才登基十来年的刘彻都觉得实在是有点久。
  卫青在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