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瑟瑟发抖,脸色青白的乞儿和贫民在棚子前轻声问: 这真的不要钱吗?可以免费吃?可以,不要钱。”张仲景的弟子笑呵呵的道, ”我师父免费施祛寒汤,每人限一碗。
  旁边有仆妇将锅中的羊肉和药材捞起来放在案板上,当当当当的剁碎,然后用面饼包住。这是她主家张神医想出来的办法,羊肉贵、药材不抵饿,加一点面饼的话就能让人吃饱。
  她一开始包的时候还有些生涩,到后面越来越熟练,甚至包了几个月牙形出来。
  给!仆妇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给一个七八岁的小乞儿。
  这么小的孩子,要是没有这碗汤,可能就在城墙根儿下被冻成僵僵的了,活不过几个晚上。小乞儿喝下药汤后,只觉得原本被冻僵的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过来,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
  好吃!
  “我知道,娇耳就是饺子!”百姓中有小孩儿喊了出来。她转向自己的父母: “娘,明天吃饺子可以么?”忽然就有些馋。
  妇人本有些不舍,但此时寒风刮过,将小丫头冻得打了个寒噤,她赶紧将女儿抱在怀里道:“吃!明天娘就去买点羊肉和花椒,咱们也吃羊肉饺子。”
  她没怎么读过书,也不认识张仲景,但能被仙画记住的肯定不是凡人。他说这个能祛寒,那就肯定能祛寒。
  马上安排!
  也有大户人家,看了后生出今年冬至也要学这张神医在城外设义棚布施祛寒汤和饺子的念头,广结善缘,也给自家博个好名声。
  东汉岭南,张仲景的所在之处。
  在前厅躺着的病人们也能看到仙画,感激涕零: “张神医不仅医术高,而且心肠也好。”
  像他们这样的病,寻常药铺大夫是不敢收的,而张神医不仅敢收,还免了他们的诊费,只出了
  一些药材钱。如果没有他的话,自己的下场恐怕就是被破草席一卷,直接扔在乱葬岗上。
  而也有人关注了天气的变化——
  原本和老友正在弈棋的李时珍看到这儿,忍不住问:“我怎么觉得,咱们这儿好像一年也比一年冷了?
  老友抚须点头: 这两年冬天,找来看风寒和冻伤的是越来越多了。
  还有草药,李时珍皱眉, “我走遍天下,草药的收成这几年也愈发的不如以往了。可别再继续冷下去了。
  李时珍想起张仲景所在的东汉,忽然就有些忧心。
  【娇耳就是饺子的雏形。这汤呢,就叫做“祛寒汤”。】
  【一份饺子一份祛寒汤。老百姓们吃了之后,浑身发热,将寒气从身体里赶了出去,冻疮也就慢慢的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饺子也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所谓“冬至不吃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就出自这里。】
  【张仲景还特别擅长方剂,中医里的十大名方,他就贡献了四个,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这里面就连up主这个不是学医的也听说过小柴胡汤,赫赫有名呐。】
  【而且张仲景特别为贫苦百姓着想,很少开特别名贵的药方,用的都是常见的普通药材。】中年张仲景在游历天下的时候见有人请了巫祝来为一位老者做法。
  他相询之下才知道,这位老者刚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老伴也悲伤过世,成日精神恍惚,昏昏沉沉,就想让巫祝做法来安神。
  巫祝做法走后,张仲景自荐为他诊治,熬汤喂老者服下。没想到半日之后,老者就清醒了过来,不再浑噩。
  围观众人以为他用了什么贵重药材。
  张仲景笑道为众人解释: “其实不过是甘麦和大枣而已。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鬼神呢?不过都是些骗子罢了。甘麦和大枣可安神,调心,正好对症。
  【他的《伤寒杂病论》里面收录了269个方剂,被称为“方书之祖”;现在中医院的学生们依然要学这本书,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而《伤寒杂病论》也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成就!】【要聊这本书,就必须聊一下当时的大环境。】
  在张仲景之前的年代,宫廷之中,甚至是民间的百姓人家,都在努力的记着仙画上出现的这些方子。
  甘麦和大枣都不算难得之物,关键时候这种汤方可是能救命的。李世民凝神想了想: 这甘麦大枣汤好像朕都曾经喝过。这医圣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孙思邈却随着仙画的提醒想到了这位医学先辈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由得眯起了眼,总觉得仙画要像之前一样,抛出一些了不得的言论!
  他也顾不上自己的丹炉了,站起了身。
  小童有些不解自己的师傅为何忽然变得如此端凝紧张,甚至是如临大敌一般。
  师傅?
  孙思邈摸了摸他的颅顶,淡淡道: 建安年间,大疫盛行啊!
  【在张仲景生活的建安年间,是华夏古代史上瘟疫频发的一年,或者也可以说是华夏瘟疫史的一个开端。现在大家都知道,瘟疫来自于病毒病菌的传播,只要人口流动变多,瘟疫自然就会慢慢的变多。像秦朝的时候,瘟疫可能就是麻风病,也就是疠。后来,和匈奴西域那边的来往变多,各种不同的病毒也就随之而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就是这么一个病毒的爆发期。】
  路小柒剪了一个后世比较常见的病毒传播小视频。
  在显微镜的放大下,一只老鼠身上布满了病菌。
  它溜到一户人家,身上的虱子就留了下来,然后这些虱子在主人身上寄生,病菌也就跟着带了过去。
  一个个像是小球但是上面又有着许多触手突起的病毒附着在人身上。
  当这人在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病毒从唾液里混入到了饭菜中,然后进入到了家人口中;当这人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病毒就被沾染在了他的桌椅和面前文件上;当这人在电梯里和其他人挤着的时候,病毒在呼吸之间就被他呼出到空气中。
  东汉。
  张仲景本来端坐在书桌之前写脉案,书桌旁的窗户被打开,透过窗户他可以看到天幕。但看到这一段时,他的呼吸却忍不住变得急促起来。
  这是……
  这是!
  他将手中毛笔一扔,也顾不得脉案,直接奔到了室外,站在天井之中,甚至还踉跄了一
  下,可见其心情之激动。
  原本散在四处忙活着的弟子们也都围了过来。
  师父,瘟疫!有弟子惊呼出声,';帝颛顼有三子,有一子常居江水,被称为“瘟鬼。';③
  那些仙画上出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难道就是“瘟鬼”?
  有风吹来,张仲景的衣袖被吹起。
  他喃喃念道自己听到的: 瘟疫来自于病毒病菌的传播……病毒病菌是何物?不止是张仲景,各个朝代能够看到仙画的医生大夫们都沸腾了。
  孙思邈皱眉在想,那不断放大的景象是否是由那奇形怪状的仪器所看到的?那仪器又是什么?李时珍失手打碎了身边的茶杯,茶水泼在身上却全无感觉,惊骇道: 就是这些造成了瘟疫?
  老鼠、一起吃饭,然后聚集?
  张仲景倏地转头对弟子道: “若仙画为真,那是否可以推断,灭鼠、不一起吃饭、不和人聚集就能避免瘟疫的传播?古时秦建迁疠所,后人认为残暴不仁。…
  难道迁疠所的处置措施才是正确的?
  他在治疫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其实也隐有所觉。
  一时之间,张仲景希望仙画不要停,再讲多一点,再多一点。
  · …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的时候发生了三次大瘟疫,灵帝的时候五次大瘟疫,献帝的建安年间,瘟疫更是肆虐,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大家在历史书上都学过“建安七子”;就是建安年间出名的七个文学家,这七个里面有五个是死于瘟疫,另外两个呢是死得早,不然可能全灭!】
  【瘟疫到来了,家家户户只能坐在家里等死,一座城市很快会成为空城。】
  【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如人间地狱一般的情景。】
  城池中,家家户户都挂了白绫,每家每户都传来了哀哭之声。守城的士兵早已不知去向。
  而抬着棺材举办丧事的队伍之多,竟然将街道堵塞。至于农村,风声四啸,将门刮开但无人来关。一村死绝都无人知晓。
  只有一片静寂以及在顶上盘旋
  着的秃鹫说明了一切。
  东汉,许昌,建安十三年。
  曹操正在自己的宅邸之中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心腹谋士与将领一起看着仙画。看到仙画中瘟疫的场景,即使是军中最硬心肠的将领都沉默了。
  他们南征北战,谁没见过大疫之后十室九空的场景?
  曹植喃喃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④
  曹丕瞥了一眼自己这个弟弟,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这是王粲的《七哀诗》。
  建安七子,除了孔融之外,其余六人都投靠了曹家父子。
  曹操和曹丕也没想到这六人竟然都在后续因为瘟疫而死。他们是请得起大夫也吃得起药的人,但却依然逃不过瘟疫,其酷烈程度可见一斑!
  荀彧恨恨道: 若不是因为疫病,主公怎会兵败赤壁?想想就气。
  十万曹军,竟然败给了只有六万的刘孙联军!若不是因为士兵之中爆发了瘟疫,死伤大半,主公岂会宣布退兵北归?⑤
  这该死的瘟疫!
  曹操却在一旁老泪纵横,想起了伤心事: 冲儿啊!
  他聪明的小儿子曹冲,也是在军中染上了时疫,这才不治身亡。去!帮我把张医圣给请来,不许怠慢!曹操下令。
  而和他一样,处于东汉末年的这些实权人物,刘备、孙权也都下令让人去延请张仲景张神医。
  【这场瘟疫持续了十几年,从建安九年到建安二十四年。汉灵帝时期,汉朝上下户籍有一千多万户,到了建安中期只剩下三百多万户,在瘟疫和战乱中,全国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而且,这里面瘟疫恐怕才是罪魁祸首。】
  【这场灾难一点都不弱于中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只不过因为话语权和东汉离咱们实在太过遥远的关系,不那么的为人所知而已。】
  【那时候还是小冰河时期,气温很冷,更适合病毒的培养。说实在的,遇到这样的开局,就算是秦皇汉武在世,可能也难以挽救灭国的结局,太难了!】
  嬴政在心里演算了一番。
  若是大秦的
  场景也如这东汉末年,爆发了这么多场瘟疫,而且一场瘟疫可以持续这么多年,他还能不能挽救大厦于将倾。
  不!
  朕不可能让一场瘟疫延续这么长的时间,他在心中不屑的想。
  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就大建迁疠所!
  怎会和那几个废物一般,竟然让瘟疫蔓延得如此厉害?但始皇帝也承认,瘟疫的可怕。
  时疫到来,无人种田,就没有粮食,无人参军,就失去了兵源。只会是人间惨象。
  他吩咐下去: “夏无且,待仙画之后,你与丞相一起,再将各种疫病措施重新整理一遍,必须让世人都严格遵守,违背者按罪犯处理!
  唯!
  【张仲景当时的族人也遭受了瘟疫,他的家族原本有两百多人,但是在十年里面,三分之二的人都因为疫病去世。这一切也被他写在了《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
  天幕上出现了一行小字: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沉哑的男声道不尽沧桑与悲悯。
  【他发现死去的人有一大半都是相同的症状,他将之称为“伤寒”;又将类似的一切病症都归于这个范畴。张仲景决心好好的研究这个东西,于是避居在岭南,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写下了《伤寒杂病论》。】
  【很难说《伤寒杂病论》对当时瘟疫的治疗起到了多大的影响,毕竟咱们都知道,瘟疫这个东西,是集举国之力来对付还不一定能全胜的,而张仲景生逢乱世,又只是一个医生,影响身边一里—乡一县或许可以,但想要推及到全国……】
  【难!难!难!】
  后世女子惋惜又痛心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张仲景转回身望向自己的弟子。弟子竟然发现他眼中有泪,不由得慌了神。
  张仲景缓缓道: 你曾问我,有良方却为何救不了天下人?这就是答案。
  他看向前厅躺着的那些病人,这都是周围的乡人,岭南之地瘟疫之势还不算严重。他竭力救治,陆续试药,这些人当中,十个或许能活下来五个,少死那么几个。
  但
  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可以救周边的人,却救不了天下人!
  何其悲哀!
  何其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