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的百姓们倒是真真假假、津津有味的八卦了一番,然后很快就又转到“原来滴血认亲没有用”的这件事情上了。
  李世民想起距离唐朝还不算久的南朝,也曾经有一桩滴骨认亲之事,还上了史书。
  梁武帝萧衍的养子萧赞怀疑自己的身世,将亲生父亲萧宝卷的棺木打开,用了滴骨认亲这一方法。为了确认滴骨认亲是否真的有用,他甚至杀了自己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用自己的血滴在儿子的骨头上来做验证。
  臣子们明显也想到了这件事。
  长孙无忌摇摇头:“虎毒不食子,萧赞此人未免过于狠毒。”魏征冷哼一声:“若不狠毒,岂会被史书评价为‘政刑酷暴'; !”南宋。
  宋慈凝眉,先是心中一凛,回顾了一下自己是否因为这些错误而错判过案件,发现没有之后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决定回去就把这一段从自己的书中删除。
  他也好奇,后世不知道是用什么方法来鉴定亲缘关系?他们肯定掌握了不少新的技术。而且那醋酸粉是何物?是醋吗?他决定回去就试一试。
  …
  【刚刚是电视剧《寻秦记》中的一段,故事当然是乱扯的,但里面的科学原理还是没有错的。所以说,滴血认亲这事儿完全不靠谱。】
  【要检验是不是亲子关系,还得看我们现在的DNA检测技术!】刑警在案发现场搜索了好几遍,连床底下都没有放过。终于在卫生间的地漏里找到了一根长发。
  他将这根长发带回警局,递给法医:“死者被烧得连灰都不剩,凭这个可以确定死者和凶手之间的母子关系吗?
  法医接过头发,点点头:没问题。
  【如今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医,需要要精通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法医毒理学、人类学以及刑事侦查技术等等等等,殊为不易。】
  【法医学的侦查技术也随着生物学、化学等科目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我们可以从现场遗留的一枚指纹、一根头发就能找到嫌疑人,也能根据一具几十年前的骸骨复原出死者的长相、死因甚至还原他的死亡现场。】
  伴随着紧张而热血的BGM;刑侦人员井然有序的在勘探现场。
  法医和痕检将采集到的指纹进行电脑比对,电子屏幕上的指纹信息以及人物信息飞速的变幻,最终锁定了其中一人。
  DNA的双螺旋结构在屏幕上不停的转动。
  一具只剩下骨架的尸体在电脑和仪器的模拟帮助下迅速的长出了血肉,复原了生前的模样。
  小吴正在赶往县衙的路上。
  他被《洗冤集录》中的一个故事启发,觉得今天自己验的女尸有点问题,决定立刻赶回去再验一遍。
  当他看到后世的那些法医勘探的手段时,脚步都忍不住停了下来。
  后世竟然可以凭一根头发就确认亲子关系,还能复原一具骷髅的原本长相!这都是些什么神仙手段!不只是小吴,无数人都对此感到惊叹。
  武周
  狄仁杰在自己家中笼袖而立,悠然向往:“若是大唐能有这样的手段,何愁案件不破?”可想而知,后世的刑狱一定清明非常,说不定,再无破不了的积案。
  狄仁杰回到现实。
  后世再好,自己也过不去,还是想想该怎么改善现在吧。
  他决定明天就给陛下上个折子,这仵作一行,的确应该赶紧的重视起来。而且,宋慈能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书流传于后世,狄仁杰稍微有那么一些些的不服气。
  他也可以嘛!
  他的断案经验也是很丰富的嘛。
  【那些肆意夺走别人生命的人,伤害他人的人再也不能轻松逍遥的生活,而是在刑场上在牢狱里结束他们罪恶的一生。民众可以自由无负担的行走在阳光下,在黑夜的星光里。】
  明月高悬,夜市上依然人声鼎沸。有人在呼朋引伴的喝酒吃烧烤;有人在河边戴着耳机慢跑;
  有人刚出门打算去看晚上零点上映
  的新电影;有人背着书包从图书馆出来准备回家。人间烟火,处处皆安。
  【司法的尊严得到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得到了捍卫,国家的公信力得到了凝聚。】【想必宋慈若能看到现在的一切,也会感到欣慰吧。】天幕上的卡通小人又出现了,这次他十分得意的双手叉腰。
  一行文字出现在头顶:
  “我的《洗冤集录》总算是没有白写!”


第66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五)
  的确是没有白写!
  看到了后世的太平人间,听到了自己的工作被赋予的意义,宋慈的脸上泛起了笑容。他拿起刚刚记下来的手稿,向宴席上的同窗们辞行。
  诸位,宋某忽然想起来要添补一些书中内容,先行告退,还请诸位谅解。其他人自然都连连表示不打紧,宋提点还是回去忙正事要紧。
  大家都知道,他回去肯定是要把今天在仙画里受到的启发写到《洗冤集录》里,大家又是佩服又是羡慕,全然没有之前的不屑。
  也有许多的古代有识之士,将自己的注意点放到了后世热闹又祥和的夜晚上。
  李世民感慨:没想到后世连晚上都这么的热闹,简直和白天全无二样。
  长安的上元灯节也很热闹,东西两市人头涌动,但平时的晚上严格执行宵禁制度。而看后世的夜晚,似乎一直都是这样热闹,并不是一天两天。
  身为掌权者,自然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是,他们街道上并未看到巡逻的安保人员。李世民陷入到深深的疑惑当中。
  在秦朝,同样一位姓李的男子正在反复的琢磨这句话,“司法的尊严,法律的权威,国家的公信力……
  这自然不是别人,而是法家传人的李斯。和他同样陷入到沉思中的还有正在思索自己心中王道的扶苏。
  后世,似乎并不拘泥于是儒还是法,他们既强调教化与人性良善,但也重视律法,认为法律的权威不容挑衅。
  扶苏将这一点记在了心上。
  … …
  【世界法医学鼻祖,维护司法尊严的宋慈,名列古代十大名医榜,实至名归!】
  【下一位,同样是鼎鼎大名。】
  【他的书还被写成了歌曲,十分魔性。】一段让古人听上去十分古怪的音乐响了起来。一个男声含糊不清的唱道: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①
  但现在听到的这种曲风,却更是突破了他们的想象。
  所有人:。。。。
  脸上的表情活脱脱就是一个囧字。
  这到底是唱了些什么啊?!
  【对!这位就是写了《本草纲目》;被后世称为“药圣”的李时珍!】
  … …
  明朝。
  友人和在场的弟子以及李时珍的子孙辈们都纷纷站起身,向他祝贺。
  恭喜东璧。
  恭喜师父!
  李时珍呵呵的笑出声,只觉得此生无憾了,过去几十年到处寻药的艰辛也似乎如云烟一样散去。只有他刚满十岁的曾孙好奇的问:“曾爷爷,刚刚那乐曲是你写的吗?”
  为什么听上去那么奇怪?
  李时珍的笑容呆滞了那么一瞬:。。。不是我!别乱说!他也不知道那乐曲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注意!医圣是张仲景,药王是孙思邈,而药圣则是李时珍,不要搞混啦。这个称号,也能看出李时珍在中医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爸和他爷爷都是医生,按照古代子承父业的习俗,李时珍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个医生。】
  【当然了,那个时候当医生不是最好的选择,科举出仕才是。李家虽然在杏林里颇有名气,但终归还是想要改头换面,成为官宦之家。于是李时珍的年轻的时候也曾寒窗苦读多年,想要考取功名,无奈三次考试三次落榜,最后一次还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大彻大悟,不是,从此看透了自己可能就没有当官的命,于是就乖乖的跟着父亲转向了医学之道。】
  青年李时珍垂头丧气的从府衙放榜的地方离开。
  新的举人名单里依然没有他的名字。
  他和同窗饮酒消愁:“可能读书出仕这条路就是不适合我吧。”
  刚回到老家,李时珍因为心情的波动和受了风寒,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床上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消瘦非常。
  父亲,我觉得我不是读书的这块料。”病床上,李时珍拉着父亲的手,诚恳的道:“我也不想再参加科举了。我自幼就跟着你在外面行医救人,不如,您就传授我真正的
  医术吧,我也想成为悬壶济世的大夫。
  李父叹了一声,看着瘦到脱相的儿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这是李时珍的不幸,但却是中医学的大幸。】
  三国。
  当过郡守后发现自己实在不适合的张仲景深有同感:“有的人适合出仕,有的人适合行医,不必强求。
  说实话,回首他的郡守生涯,对民生有所建树吗?
  好像也没有。
  现在的他深深觉得,那些年的时光如果能用来研究医术就好了。可惜悔悟太迟。
  西晋。
  皇甫谧也在点头:“当个郡守也就只能救一郡之人,当个名医却能救天下人。”所以他几次拒绝皇帝的征召有错吗?
  没有!
  只有嬴政和刘彻,还有他们的官员们,正在补充自己的科举知识。果然是考试,而且似乎不限身份。
  可学!
  当然,具体怎么考,怎么学,还要好好的斟酌一下。两位雄主都在自己的心里打起了算盘。
  【找准了自己的赛道之后,李时珍一鼓作气势如虎,成为了当地的名医,然后先是治好了楚王儿子的病,被楚王聘请为王府的私人医生,后来又被皇帝召为御医,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圆了少年时的出仕之梦。】
  【只不过,他遇到的是嘉靖帝。】
  【这个史上颇受争议的奇葩皇帝。】
  穿着宽袖道袍,看上去仙风道骨的嘉靖帝缓缓从内室走了出来。
  悠长叹道:“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②俨然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
  【除了刚当上皇帝那一阵比较勤奋之外,后面二十多年从不早朝,简直和他那位一个人就把全内阁的活儿都给干了的老祖宗朱元璋完全不同!】
  【嘉靖帝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放在了玩弄权谋之上,正儿八经的政事他是不理的,就爱炼丹修道。】
  【医生是什么?我不看,生了病找道士。】【草药是什么?我不吃,吃个仙丹就可以了嘛。】大殿上,群臣们正在议事。
  殿上的那张雕龙鞣金宝座却空空荡荡。镜头一转,嘉靖帝正穿着道服,亲自在守着丹炉呢。
  【对了,
  当时他服用的金丹里还有鸦片的成分,福寿育这个名字也是嘉靖起的。就真的是,呵呵。】
  金陵皇城中。
  朱元璋扯了扯嘴角,他之前被仙画气得吐血,好在只是气急攻心很快就醒过来了。
  本来太医和马皇后是劝他以后就别看仙画了,免得再变得情绪激动。朱元璋一开始也答应了,但等仙画真的开始的时候,却还是偷偷的命宫人打开了窗户——不打开也没用,仙画那声量,关上窗子也依然是清晰入耳的。
  那不如索性坦坦荡荡的看。
  朱元璋就不信,这仙画还能每期都找他老朱家的茬?结果,他就听到了这个。二十多年不上朝!
  这不孝子孙,他……他他他怎么敢如此放肆!
  想想他祖宗我,兢兢业业,每天只恨不得能有二十四个时辰,最好朝臣们都不要休息,鞠躬尽瘁死在岗位上。
  结果他的那些不孝子孙们就这样对待他辛苦打下来的偌大家业?!
  朱元璋本来想要平心静气,但发现自己做不到,最终还是摔了一个杯盏。
  他在心里考虑得定个家规,后面的皇帝们,不管别的,最起码这朝会还是得按时出勤,不能缺席。
  路小柒永远也想不到,她提到嘉靖帝忍不住多扯了几句闲谈,竟然就催生了史上第一个针对皇帝的考勤制度。
  当然,也有其他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跷。
  汉武帝刘彻就道:“这嘉靖帝听着似乎昏庸,但实际肯定非凡人。”
  和他在一起看仙画的平阳公主好奇的问:“陛下为何如此认为?”
  听上去就是个昏君啊。
  刘彻一笑:“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但却依然可以安心的修仙炼丹。要不就是被人架空成为了傀儡,要不就是他很放心朝政,知道不会出什么乱子。
  乱子指的是有人造反或者是有人居心叵测。
  平阳公主也是在权力漩涡里长大的,立刻就懂了自己弟弟的意思。
  如果是傀儡的话,那留二十多年未免过长。所以,应该是后者。
  她看向刘彻,眼睛里有着一丢丢的担忧。
  刘彻重重的咳一声:“皇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