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鸿楼-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把式笑盈盈:“是啊,我们是从江南来的。”
  那人又问:“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是丝绸吗?”
  阿金接过话头:“是丝绸。”
  那人眼睛亮了:“你们的丝绸是拿来卖的吗?在哪里卖?”
  阿金笑着说道:“陆家的绸缎庄,过两天就能买到了。”
  那人大喜:“好,我过两天就去。”
  见那人走了,曾福好奇:“他们知道咱们是从金陵来的,不会去报官吗?”
  在金陵,若是让人知道有从北边过来的人和货,那一准儿是要报官的。
  阿金哈哈大笑:“不会,因为这些丝绸是要在陆家绸缎庄里售卖的,陆家啊。”
  曾福从小长在青州,对京城的事全然不知,但是皇帝却已经明白了。
  “这个陆家是武安侯府?这些丝绸要送到陆家的绸缎庄里?”
  话一出口,皇帝就怔住了,他忽然瞪着阿金:“为什么要把这些货送到武安侯府,武安侯府已经反了,你,你是什么人?”
  阿金:这人有病吧?
  你都跟我来京城了,你这才想起问我是什么人?


第289章 守皇陵
  阿金以为皇帝早就猜到了,之所以什么都没说,只是因为他胆怯了。
  问题不在阿金身上,谁能想到皇帝的思维如此滞后呢。
  此时的皇帝,像是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挣扎着从马车上站了起来,冲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大声说道:“来人,护驾,朕乃当今天子。”
  接着,他又指着阿金:“此人是反贼,反贼!”
  有行人好奇地看过来,然后便叹了口气:“又疯了一个。”
  曾福张大了嘴巴,他看看皇帝,又看看元小冬:“小冬,你知道小寿子有疯病吗?你是不是以前也不知道?”
  元小冬毕竟侍候皇帝一场,他起身把皇帝按回到箱子上,压低声音说道:“你不想见到何苒了吗?”
  只一句话,皇帝的气焰就没有了。
  他怎么糊涂了?
  他还要立何苒为后呢,他与何苒是一家人,陆家已经投靠何苒,相当于也是他的人,当然也就不是反贼了。
  皇帝迅速说服了自己,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本来想要围观的百姓顿觉无趣,这小疯子不行啊,一定是疯得还不到火候,没意思。
  阿金同情地看向元小冬,难怪老夫人说大当家对元小冬很看重,让他们确保元小冬的安全。
  这在皇帝身边当卧底的本事,可不是谁都行的。
  可惜,皇帝还是没能见到何苒,他甚至没有见到李锦绣。
  何苒把他交给了钟意。
  没错,但凡是和皇室有关的人,只要活着的,何苒全都交给钟意处置。
  开州王非杀不可,否则也会交给钟意。
  至于钟意如何处置,他想说就说,他不想说,何苒也不会过问。
  不过,钟意还是会主动告知何苒的。
  比如晋王。
  那日在保定城外,何苒把晋王交给钟意。
  晋王得知此人便是钟意,便端起了架子,痛斥钟意是三姓家奴,借着闵家的势,端着周氏的碗,却又投靠了何苒。
  钟意面色阴沉,对晋王说道:“你也配提周氏?你算什么东西?”
  可惜皇室玉牒远在金陵,否则钟意一定会把晋王的名字从玉牒上划去。
  正常人都会认为,昭王是周氏子孙,何苒既然拥立昭王,那么必会善待皇室,比如她给了开州王宗室之尊。
  因此,虽然成王败寇,但是何苒也会留下晋王的性命。
  可钟意不是正常人啊。
  何苒把晋王交给他的时候,便已经定了晋王的生死。
  何苒早就看出来了,重生成钟意的小池子,性情与以前大为不同,可能是受钟意这个原身的影响,现在的钟意,其实是钟意与周池的共体。
  他比前世的周池更加阴戾和残酷。
  不过,每一个皇朝都需要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不用多,一个就够了。
  这样的人,用好了,就是统治者手里的一把好刀。
  当然,如果用不好,就会反噬。
  钟意将晋王带回晋阳,很快便传出晋王重回晋王府的消息。
  晋王回到晋王府,虽然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走出去了,但一切供给照旧,关上门,他还是王。
  世人慨叹,何苒果然有何惊鸿的遗风,厚待宗室,哪怕是曾与之为敌的晋王。
  而实际上晋王的确回到了晋王府,然而他已经又聋又哑又瞎,被关在铁笼子里,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晋王居然硬挺了三年,当世上全都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人的时候,他终于死了。
  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世人早就不再关注他,他的死讯,如同落进大海中的小小石子,没有激起水花。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晋王还在晋王府的铁笼子里,而钟意已经来到了京城,他又接手了皇帝。
  在此之前,钟意已经找到了闵家的知情者,而晋王当年找到的人证也确实是真的。
  皇帝的确是闵家子。
  那名嫔妃生产时,她的孩子被溺死,换成了闵家子。
  那名嫔妃活着的时候应是已经察觉了,可她又能如何,她要靠着孩子才能在宫中立足,那时的她已经失宠,没有了孩子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她只能保持沉默,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了。
  皇帝,不,闵熳,他被钟意直呼其名。
  他怔住,闵熳是谁?他的名字叫周熳。
  但是当钟意告诉他,他并非周氏子孙时,闵熳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他认识钟意,以前的锦衣卫镇抚,迁都的时候,钟意被太皇太后派去晋地执行任务了,没有跟随他们南下,后来他也渐渐忘记了这个人。
  万万没有想到,再次见面时,钟意还是锦衣卫,只是他已经是何苒的人了。
  “何苒呢,朕要见何苒,朕要见何苒!”
  钟意冷冷一笑:“你虽然蠢,但好在还不是太坏,我不杀你,你好好活着吧。”
  闵熳被送去看守皇陵,守的当然不是太祖周池的皇陵,而是太宗的,也就是何苒口中的周老二。
  既然闵熳想给周老二当儿子,他就去给他守皇陵,敬孝心吧。
  钟意把闵熳送到皇陵之后,才把他的决定告诉何苒。
  这是何苒给予他的权利。
  何苒微微一笑,想了想,对钟意说话:“我若是把闵熳并非皇室子孙的消息召告天下,你不会有意见吧?”
  这毕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
  看钟意的作法,显然不想将此事公开。
  可是何苒觉得,冤有头债有主,周氏皇朝血统混淆,根子不在闵兰,而在周池和狄夫人这对母子身上。
  所以,这种丢人现眼的事,为何不召告天下,警世后人呢?
  钟意的脸色果然又阴沉了几分,他不知道何苒为何会用这种语气来征求他的意见?
  莫非何苒发现了自己的秘密?
  不可能,何苒怎会想到?
  钟意立刻否定了自己忽然冒出来的念头,却正对上何苒狡诘中带着嘲讽的目光。
  何苒的目光似乎看到了他的心里。
  他想起了何惊鸿。
  前世,何惊鸿看向他的最后一眼,与何苒的这道目光何其相似。
  他忽然有些心虚。
  他咬着牙,强挤出一句话:“大当家自己决定便好。”


第290章 闵难
  何苒一直没有进京,此时,她在真定,昭王周坚也在真定。
  真定离京城并不远,但是何苒暂时不会进京。
  她发布诏书,痛斥闵氏残害皇子,混淆皇室血脉,扶植闵氏子登基,太皇太后闵兰,实乃窃国大盗。
  这份诏书并非何苒亲自写的,而是冯撷英的文笔。
  可想而知,这份诏书一经传出,便引起了巨大轰动。
  经由阿金和荷花的操作,这份诏书一夜之间便贴遍金陵大街小巷。
  而此时,齐王命人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少年刚刚送到金陵。
  皇帝丢了。
  齐王当然不会告诉群臣,说他们的帝王失踪了。
  没人相信。
  满朝文武不会相信,天下百姓亦不会相信。
  皇帝若是死了,那肯定是被齐王杀了。
  可齐王若是说皇帝丢了,那就是齐王不仅杀了皇帝,而且还让皇帝死无全尸。
  齐王自是不会这样做,更何况,他一向名声极好,他不想成为晋王那样的乱臣贼子,他要那个位子,但要堂堂正正坐上去。
  若是让皇帝禅位,后世一定会说皇帝受他逼迫,不得不把皇位让给他。
  那样一来,和晋王又有何区别?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皇帝死后把帝位传给他,是的,皇帝无子,而他是皇帝唯一还活着的兄弟。
  可是皇帝还年轻,并不是想让他死,他就能死的,必须要死得毫无争议。
  因此,齐王才会暂时留着皇帝。
  可没想到,皇帝居然丢了。
  齐王只好将此事压下,然后秘密派人寻找与皇帝面貌相似之人。
  齐王忍不住暗暗自责,他早该给皇帝寻找替身的,据说晋王有好几个替身,他为何就忘记给皇帝找个替身呢。
  皇帝丢了,齐王没有派人寻找,而是派人寻找皇帝替身。
  世界之大,无奇不用,还真就找到一个与皇帝有七八分相似的少年。
  可惜这少年送到金陵时,皇帝的身世已经传遍天下。
  同时传出的,还有皇帝已到京城,得知自己并非周氏子孙之后,他羞愧交加,自请去给太宗皇帝守陵。
  何苒虽然对闵家残害皇子一事非常愤慨,但念在闵熳一片孝心,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如今的闵熳,已经不是皇帝,而是一名洗心革面的光荣守墓人。
  齐王差点被活活气死,他喘着粗气,好半天才恢复平静。
  何苒,将了他一军。
  这招釜底抽薪好狠!
  文武百官齐聚临时王府,他们让齐王给出交待。
  而齐王虽然声誉日隆,但却还无法完全掌控朝堂。
  几十年的基业,岂是他说颠覆就能颠覆的?
  没见,何苒还要把昭王顶在头上才能逐鹿天下吗?
  没见,晋王开州王宁死也要打出皇室大族吗?
  没见,那什么王豪,什么虎威军,都被当作流寇吗?
  他们与何苒与晋王开州王之间,差的就是头顶上少了一个皇室。
  齐王生平第一次尝到焦头烂额的滋味,但他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他痛斥闵氏一族的恶行,并将闵熳失踪的原因归咎到太皇太后闵兰身上。
  闵兰担心闵熳身世暴露,将闵熳悄悄送出皇宫,但闵熳却落入何苒之手,自请去守了皇陵。
  闵兰罪大恶极。
  但是没人能废掉她的后位,除非太祖复生。
  而齐王更不能杀她,她是祖母,齐王是孙子,当孙子的哪能下令杀祖母呢?
  齐王光风霁月,不能背负不孝的骂名。
  于是已经缠绵病榻的闵兰,再一次被幽禁。
  她虽然在后花园的小楼上,已经形同幽禁了,但这一次,是齐王下令正式幽禁。
  这是她漫长人生中的第二次幽禁。
  只是这一次,她的待遇远不如当年。
  就连平时侍候她的几名嬷嬷和宫女也被撤下,只有一个凶狠的粗壮婆子负责她的日常起居。
  她本就是一个患了风疾的七十多岁老妇人,哪里禁得住这般折腾。
  世人都以为过不了三个月就能听到她薨逝的消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闵兰凭借她那顽强的生命力,直到三年之后,她仍然活着。
  而闵氏一族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此番迁都,闵氏一族但凡沾亲带故的,全都一起南下了。
  闵氏是谋大逆,乃十恶不赦之罪。
  闵氏满门抄斩,十岁以上男丁以及有诰封的女眷全部问斩,无诰封女眷以及十岁以下男丁送入官衙或官宦之家为奴,永不脱籍。
  而那些与闵家联姻的人家,虽然没有被诛连,可以后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于是那些当初被赐婚,封了县主县君风光大嫁的闵氏女,纷纷被夫家休弃,一时之间,金陵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些事,而那些被休弃的闵氏女又都是有封号的,她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金陵的一座大宅子里被隔出来的小院中,何书铨步履匆匆从外面回来,一进门,他便将身后的大门从里面插上,跌跌撞撞跑进屋里。
  “爹,祖母,不好了,我看到大姐夫了!”
  离开京城还不到两年,此时的何老夫人已是满头白发,在金陵的日子并不好过,南北生活差异,吃喝都不习惯,更让老夫人无法忍受的是,日子越来越拮据!
  与何老夫人恰恰相反,何三老爷倒是看上去没有多少变化。
  看到惊魂未定的何书铨,老夫人忙问:“你说你看到谁了?”
  “是大姐夫,闵家的那个!”何书铨说道。
  虽然何苒才是他的大姐姐,可是他早习惯了,他口中的大姐夫,就是何淑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