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后难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妃原本只是带着人出来走走,没想到会遇到顾华清,忙福身行礼:“臣妾参见皇后娘娘。”
  “免礼吧。”顾华清笑着开口道。想到方才自己过来的时候注意到的德妃正在看着荷花池。顾华清看了一眼因为最近秋雨不断,已经枯败的荷花,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德妃方才是在赏荷?”
  德妃淡淡的笑着点了点头:“臣妾方才正是在赏荷,虽然荷花亭亭净植的时候十分漂亮,但是古诗曾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也别有一番滋味。”
  果然不愧人淡如菊,参禅礼佛的出尘之人,和她这样的俗人就是不一样,顾华清在心中默默的想到。
  若是要顾华清说,她欣赏接天莲叶的漂亮,也喜欢荷花花瓣做出来的荷花酥,但是这枯荷花,她是真看不出什么其他滋味,只知道一般都是凄凉的意象。
  不过顾华清自然也不能对别人的爱好指手画脚,因此只是微微的笑着道:“德妃真不愧是个风雅的人,这样一看这枯荷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娘娘谬赞了,臣妾也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德妃谦虚的开口道,似乎是看出了顾华清的言不由衷,德妃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开口问道:
  “皇后娘娘也是出来赏景的?”
  顾华清轻轻摇了摇头道:“并非如此,之前冯婉仪没能随驾前往行宫,所以我是去常宁堂看了看她,如今正准备回去。”
  冯婉仪,德妃微微垂眸,开口道:“冯婉仪如今身怀龙胎,确实该小心一些,娘娘费心了。”
  “都是分内之事罢了,谈不上费心。”顾华清笑着道。
  她实在不太擅长和这样出尘淡泊的人聊天,因此顾华清开口道:“我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也该回去了。秋日天凉,德妃也早些回去吧。”
  “多谢娘娘关心,臣妾这也要回去了。”德妃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道。
  看着顾华清离去的背影,德妃对这身边的莲心问道:“皇后很重视冯婉仪这一胎吗?”
  莲心想了想之前收集到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道:“奴婢也实在看不清楚皇后娘娘到底是什么意思,若说重视吧,冯婉仪有孕以后,皇后娘娘派了一位年轻的太医负责冯婉仪的胎。
  “若说不重视,皇后娘娘又吩咐了内侍省和尚宫局,冯婉仪有什么需要都要满足。而且还两次前往常宁堂探望。”
  “因此奴婢实在不明白皇后娘娘对冯婉仪这一胎到底是什么态度。”莲心有些为难开口道。
  听到莲心的话,德妃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又看了看荷花池中枯败的荷花,才开口道:“罢了,先回去吧。”
  顾华清不知道她离开以后,德妃主仆还有这么一番对话。
  她带着人回到羲和宫以后,一进门就看到贺琮正坐在她平日里常坐的软塌上看书。
  顾华清向贺琮身边走了几步,坐下喝了杯茶,才开口道:“陛下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也没有让人去······”
  顾华清的话还没说完,就注意到了贺琮手里拿的什么书,微微一愣。


第四十一章 忽悠
  顾华清看到贺琮手里的书; 微微愣了一下,口中的话都没有说完。
  贺琮放下手中的书,看向顾华清; 开口回答方才顾华清的话道:“华清回来了,朕也才刚来一会儿; 听说你去看冯婉仪了,她怎么样?”
  顾华清收回放在书本上的视线; 开口道:“冯婉仪一切安好; 不过为了让冯婉仪安心养胎; 臣妾和她说了等她生下孩子以后就晋她为贵嫔。”
  既然顾华清说了; 贺琮也不会驳了她的面子; 更何况他如今的心思也不在这上边,便微微点了点头道:“这事情华清做主即可。”
  顾华清注意到贺琮的手指轻轻扣着桌上的书; 这是他思考时惯有的动作,顾华清又看了一眼那本书; 主动开口道:
  “陛下怎么把这本书拿出来了?”
  贺琮手中拿的正是之前顾华清一直在写了《三字经》。
  《三字经》一共也不过只有一千多个字,只要记得内容; 很快就能写下来的。
  而顾华清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写完; 是因为她还需要修改一下其中不符合这个世界历史的内容,然后还要加上注释什么的,所以要更浪费时间。
  因为还没有写完; 顾华清便一直把这些放在书房; 还没想过要交给贺琮; 但是没想到今天就出现在了贺琮的手中。
  贺琮看了看手底下的书,开口道:“今日过来的时候你不在,朕便想着去你书房找本书看看,便拿了这本。”
  贺琮很少进顾华清的书房; 这次过来,便随便看了看,然后就看到了书桌上放着的一本书,看封面的字迹正是顾华清的字迹,贺琮便有些好奇。
  能光明正大的放在桌上的书,想来不是什么旁人轻易不能看的,贺琮便拿起来看了看。
  贺琮是知道淑妃自己写些话本什么的,他还以为顾华清也写了什么话本之类的,但是打开以后贺琮就被惊讶了。
  身为一个帝王,贺琮自然能看出这本书的精妙之处,更能想到若是这本书能够流传出去会有什么影响。
  虽然宫里的藏书阁有不少的藏书,但是贺琮也知道有些世代相传钟鸣鼎食的世家中也藏着一些孤本。
  但是贺琮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以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应该寂寂无名,一直不为人所知。因此看着顾华清写下来的书,贺琮心中还是有几分疑惑。
  之前顾华清一直没有回来,贺琮便将这本书带出了书房,想看看顾华清能不能给他一个解释。
  顾华清听着贺琮的话,听出了几分试探了意味,顾华清倒也没有生气,贺琮若是不怀疑,她才要怀疑贺琮的政治素养了。
  况且顾华清也早已经想好了怎么解释,因此大方一笑,开口道:“臣妾原本是准备等写完以后再交给陛下的,没想到陛下今天看到了。”
  “这本书内容精妙,堪称经典,因此朕便忍不住看了。”贺琮轻轻笑了笑道:“但是这本书之前从未听说过,难道是华清自己编的?若是如此华清当真是大才。”
  顾华清笑着摇了摇头道:“陛下实在是太高看臣妾了,这本书是一位名叫王应麟的老先生,臣妾只是抄录下来罢了。”
  不等贺琮开口询问,顾华清便直接解释道:“臣妾十三岁那年曾随父亲回阳平老家祖宅,臣妾也和陛下说过,臣妾小时候调皮,因此在阳平老家的时候,臣妾曾女扮男装,偷偷带着侍女跑出门。”
  “臣妾和王老先生便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当时臣妾只是帮了王老先生一个小忙,王老先生说他没什么可以报答臣妾的。唯有家中有几本藏书,可以借给臣妾一阅,这才熟悉了起来。”
  “后来臣妾发现王老先生博学多才,十分敬佩,便禀告了父母,跟着他学习过一段时间。”
  “王老先生并无子女,自己一人隐居山林,箪食瓢饮。他说自己大限将至,便对臣妾倾囊相授,臣妾也因此的得以遍阅他所编纂的书籍。”
  “先生一生以编书为己任,仙逝之前曾经嘱咐臣妾,将他毕生心血随他下葬,因此便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些书籍。”
  “而且因为臣妾一个女孩子,又是世家儿女,不好让人知道臣妾这般不守规矩。因此父亲和母亲也嘱咐了知道这件事情的下人不许多言,所以也并没与其他人知道臣妾曾和先生认识。”
  顾华清这一番话是经过很久的深思熟虑的,才决定这样说。西汉时张良曾与黄石公赠书,她这样的说法也不算离奇。
  而且她确实曾经在阳平老家遇到一位博学的先生,只是没有教自己这些罢了。这些话七分真三分假,即使贺琮不相信,派人去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贺琮也知道,有一些博学多才,但是不喜官场的文人会选择隐居山林,而且阳平等地向来出有才之士,因此顾华清的这番际遇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贺琮有些遗憾的开口道:“如此大才,可惜已经仙逝,当真是一大憾事”
  说着贺琮又看向顾华清,开口问道:“既然王先生仙逝的时候决定将所有著作随葬,华清怎么又把这些写出来了?”
  顾华清拿起桌上的书,随手翻了翻,开口道:“先生虽然让臣妾把他的著作随葬,但是也并没有嘱咐臣妾不能外传,他只是自己不愿与世俗接触罢了。”
  “臣妾之前也没有想过要把这些著作写出来,但是之前教明嘉读书,还有听宁婕妤说起明柔读书的事情,臣妾觉得让她们小小年纪便开始学习《论语》,未免有些晦涩难懂。臣妾这才想到了先生的这些著作。”
  “若是这些书籍能帮助垂髫幼子更容易的读书学习,让更多的人能识字懂礼,想来先生的在天之灵也是高兴的。”顾华清看着手中的书,微微笑着道。
  听完了顾华清的话,贺琮沉默了片刻,开口对顾华清道:“华清大义,为天下学子计,令人钦佩。”
  顾华清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陛下言重了,书籍并非臣妾所编写,臣妾也只是抄写下来罢了,当不得陛下的夸奖。”
  贺琮:“华清不必谦虚,若是没有你把这些写下来,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些著作,你亦是功不可没。”
  顾华清喝了一口茶,才又开口道:“只是如今臣妾尚还没有写完,若是想要大量刊印,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无妨,华清慢慢写,不用急,朕也需要安排内侍省他们准备版刻。”贺琮想了想开口道。
  顾华清也是这时才想起来,如今大周印书还是用的雕版印刷,印书之前需要准备版刻。
  虽然她有心提一下活字印刷的原理,但是她才刚忽悠了贺琮,都说言多必失,若是说的太多再惹起贺琮的疑心未免得不偿失,活字印刷的事情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因此顾华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道:“一切都由陛下来安排吧。”


第四十二章 父母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以后长安城便开始淅淅沥沥的下雨,原本残存的暑意也被这场秋雨驱散,天气渐渐凉了下来。
  这场秋雨过后; 便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夕。
  中秋作为阖家团圆的日子,为表仁慈; 宫里也会放一批宫女内侍出宫与家中的亲人相聚。
  还有宫中的妃嫔们也可以从顾华清处求来手谕,请自己的母亲或家中的其他女眷进宫见一面。
  因此中秋节前的这几天; 顾华清倒是比平时要忙上许多。
  一边要安排中秋当日的宴会; 一边还要安排宫女出宫的事情; 同时还要应付前来请求进宫手谕的妃嫔们。
  好在她身边的钱嬷嬷和金嬷嬷都能帮顾华清处理一些事情; 不然她一个人恐怕要手忙脚乱。
  十三; 十四日这两天,是妃嫔家眷进宫的日子。
  一般外命妇进宫都需要先行拜见太后和顾华清; 但是太后向来喜欢清静,便免了她们的拜见; 而顾华清也懒得应付,也跟着太后的脚步; 免了这个规矩。
  顾华清也请了她母亲孟氏和大嫂孙氏进宫。
  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孟氏; 顾华清十分期待这次见面,一大早便让人准备孟氏喜欢的茶叶糕点什么的。
  暮雨被顾华清派去宫门口守着了,朝云看着顾华清一会儿忙这个; 一会儿忙那个; 听不下来的样子; 伸手扶着她做下,开口道:“娘娘放心吧,一切都准备好了,一定都是按照夫人的口味来准备的。”
  顾华清做下喝了口茶; 安静了一会儿,看了看时辰,开始频频的往门口看去,恨不得亲自跑出去看看。
  终于等来了内侍前来通报说安阳候夫人和安阳候世子夫人来了。
  顾华清站起来向前走了两步,开口道:“快请母亲和大嫂进来。”
  孟氏和孙氏跟着暮雨走进了羲和宫,看到殿中的顾华清,便准备福身行礼。
  然后被顾华清伸手扶住了胳膊:“母亲,不必如此多礼。”
  孟氏本想说礼不可废,但是抬头看到顾华清眼中的坚定,还是顺着她的意思站直了身子。
  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华清她虽然看起来万事不入心,一副懒散的样子,但是她的性子固执。今日难得见一面,她也不能因为这些规矩让华清不高兴。
  顾华清看着孟氏不坚持要行礼,高兴的伸手拉着她在一旁坐下,又请孙氏也一同坐下,才笑着开口道:“知道母亲和大嫂今天要来,我让人准备了你们喜欢的茶水和糕点,母亲和大嫂尝尝怎么样。”
  孟氏在顾华清右手边坐下,仔细看了看顾华清,发现她气色红润,身上的衣饰也精致华贵,并不像受了委屈了样子,心中也放心了一些。
  虽然之前顾惟和她说在行宫见了女儿一面,看起来她在宫里过的不错,让孟氏不要担心,但是孟氏不亲眼所见还是不能放心。
  毕竟男人没有女人心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