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都能失败,可不就是废物吗。
贺琦也忍不住想骂人,自从来了长安以后,他们就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若非知道不可能,他简直要怀疑长安这个地方是不是和他们相克了。
“父王,那如今我们······”贺琦回过神来,看向贺淮。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复,贺淮的面色已经恢复了往常的平和,“经此一事,大理寺的守卫一定会更加森严,如今只能暂时先按兵不动,再徐徐图之了。”
——————————————————————
大理寺牢房中,已经被自己的主子认为是废物蠢货的阿武都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是怎失败的。
他按照计划在大理寺牢房附近放了一把火以后,便趁乱混进了牢房,想要解决掉阿大。但是谁知道大理寺的那些狱卒们都是神经病。大过年的不回家过年,就在牢房里和一群犯人们谈天说地。就连外边起火了都还没发现呢。
他穿着狱卒的衣服刚混进去就被人发现了,然后就被一群狱卒给抓了起来。被绑进审问室以后他身上的毒药,袖箭,匕首什么的就被搜了一干二净。
阿武本来还想着不管怎么样他都不可能供出王爷,结果搜完以后,那些狱卒们什么也没问,就把他关了起来,让阿武的一番心理建设全部落了空。
这间牢房里,阿武还有个邻居,就是他这次要解决的对象阿大。
没办法,之前临近年关,大理寺冲业绩,关进来了不少犯人。再加上之前说的剿匪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借口,长安附近的山头的土匪都被翻个遍,整个牢房快装满了。
所以阿武进来以后,狱卒们想了想,就把他们两个关在了一起,毕竟他们也算是同事了。
等到处理好阿武以后,大理寺的张大人走了进来,看着牢房里的两个重要人犯,满意的点了点头,“你们做的很好,今天值班的俸禄翻倍。”
不枉他偷偷准备了这么多天,终于又抓住一条鱼,陛下这次一定会嘉奖他的,张大人美滋滋的想。
狱卒们也挺美的,高兴地道:“都是大人您神机妙算,咱们才能抓到人,都是大人您的功劳啊。”
“咳咳,好了好了,该回去的都回去吧,值班的人看好他们,本官也先走了。”张大人捋着胡子,笑眯眯的道。
等到张大人施施然离开牢房,阿武才反应过来,他原来是被瓮中捉那什么了。
他就说,怎会有这么热爱工作的神经病,大过年的不回家,坚守工作岗位,原来都是这个老头故意的。
“呵,蠢货。”一旁的阿大看着阿武,冷笑一声道。明明进来以后都发现不对了,还不赶快跑,被抓住了能怪谁。
他们这些为王爷工作的人之间也是竞争激烈的,阿大早就看不顺眼阿武明明处处不如他却能跟在王爷身边了,更别说这次他还是来杀自己的。
就算他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但是不代表他不会介意。
“你说谁蠢?”阿武回过头来,看向阿大,同样冷笑道:“一个一早就被捉进来的人有资格说这些?”
阿武对这个靠着武功高就处处针对他的阿大也很看不顺眼。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说就说,怕你啊······”
“哎哎哎,你们干嘛呢,不准打架。”听到动静的狱卒们过来拉开了正拳打脚踢的两个人。
牢房里一片混乱,羲和宫中,顾华清正和贺琮说起郑瑶筠的事。
除夕宴早早结束,贺琮安排好了大理寺的事情,便和顾华清一同去了羲和宫。
宴会上没吃什么东西,顾华清让小厨房给他们两个下了碗饺子。吃完以后,一边消食,一边说话。
“郑姑娘那边,确实与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顾华清喝了口山楂茶,说道。
“郑姑娘?”贺琮话中带着疑惑。
顾华清垂眸,看着杯中浮沉的山楂片,语气唏嘘道:“虽然她不在这里,但是我想比起端王世子妃这个称号,她更希望别人称呼她为郑姑娘吧。”
“虽然她没有多说,但是我也可以猜出来,郑姑娘这些年在端王府过的很不好。”
都说女人才最了解女人,虽然郑瑶筠并没有多说她在端王府中的经历,但是顾华清从她的状态和神色间就可以看出来,她过的很痛苦。
“等端王府的事情了了,她便能恢复自由之身了。”贺琮开口道。他不是食古不化的封建老顽固,郑瑶筠无辜,便不应该为端王府那一家子人陪葬。
顾华清微微笑了笑,能不必再和端王府扯上关系,想来郑瑶筠会高兴的。
“这次见到郑姑娘,除了知道了她的立场,我还了解到了一件事情。”
“当初长山之战,郑家满门牺牲,五万将士几乎损失殆尽,并非是我军不敌之故。”
“你是说,端王府通敌?”贺琮的面色阴沉了下来。
长山之战,是大周与魏国最近一次的战争,发生在文帝晚年时期。当时镇北将军郑宥率领五万将士出征,最终用郑家满门和五万将士的英魂,才换得了惨胜。
文帝因此事一直郁郁在心,不久便驾崩了。因为长山一战太过惨烈,大周近些年来一直在休养生息,少有兴兵之事。
可是如今有人告诉他,当年长山之战并不是因为敌强我弱,也不是因为天时地利不在周,而是因为有人通敌叛国。
贺琮的拳头紧紧攥起,闭眼冷静了一会儿,再睁眼时眼中布满了血丝,沉声问:“端王府通敌一事,郑瑶筠手里可有证据?”
端王府觊觎皇位,贺琮并不是太在意,可是为了一己之私通敌叛国,害的五万人永埋长山,这件事他绝不能接受。
顾华清伸手握住贺琮的手,安抚他的情绪,眼中带着担忧道:“郑姑娘说她这些年也收集到了一些证据,只是她出不了门,身边又一直有人监视,不能把东西传递出去。”
对上顾华清含着担忧的眼睛,贺琮冷静了一些,反手握住顾华清的手,低声道:“端王府该向那些被他们害死的人赎罪了。”
第九十三章 谋逆
大年初六; 年节时的热闹都还没有散去,贺琮年后开笔下的第一道圣旨就让整个长安城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过年后的第一次朝会,端王府中的人就因谋逆之罪被禁军围在了府中。
朝堂上与端王府交好的几位官员纷纷为端王府说话。
“陛下; 端王一家素来安分守己,怎么会做出谋逆这种事情呢?”
“是啊陛下; 荆州这么多年被端王治理的井井有条,怎么可能有谋逆之心呢?还请陛下明鉴。”
······
贺琮看着为端王府说话的几位大臣; 冷笑一声:“几位爱卿如此言之凿凿; 不如先看看这份证词。”
贺琮挥了挥手; 身边的内侍将捧着的证词分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不仅仅是为端王府说话的几人; 在场的诸位人人有分。
顾惟也跟着众人看手中的证词; 看完以后眉头一跳。这份证词上详细的写了上林苑刺杀陛下和皇后的全部过程,甚至还有后续追杀的计划。
若非是华清谨慎; 恐怕陛下和华清就真的要回不来了。
等到众人都看完了,贺琮才又开口道:“这份证词是之前在西山捉到的刺客亲口承认的; 端王府派人刺杀朕与皇后,罪同谋逆; 几位还有什么话说?”
“这、这毕竟只是一面之词; 如此大罪,还是应该谨慎些,调查清楚才好······”
贺琮看了一眼说话的大臣 ; 竟微微点了点头; 面色冷淡; “是该谨慎些,所以朕才只是让禁军围了端王府,而不是直接把端王府众人捉起来。”
“这件事就交给大理寺,刑部和禁军共同调查; 务必要把这件事调查的清清楚楚。”
贺琮的声音没了往日的温和,清清冷冷的仿佛蕴着寒冰,除了令旨的几位大人,没人敢再开口求情。
退朝以后,贺琮去了羲和宫,就见顾华清手边还放着朝堂上众臣看过的证词。
看到贺琮过来,顾华清给他倒了杯茶,然后开口问:“怎么样?”
贺琮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有这份证词在,与端王府交好的那些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顾华清微微点头,笑了笑,“也是,再如何他们毕竟也都是为了自己。”
“郑姑娘那里,我已经派了人去。”
说着,顾华清看着桌上的几张纸,忍不住笑道:“这份证词来的实在太出乎意料。”
本来以为要捉到端王府的把柄还需从长计议,谁这份证词被送到了他们手中,让他们一下子师出有名了。
自从知道了端王府在长山之战中做的事情,贺琮就对端王府厌恶至极,闻言也只是冷冷的道:“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顾华清失笑点头,承认了贺琮的这个说法。
原本无论是受刑还是利诱,刺客首领阿大都是宁死不愿意招供的。但是牢房里又关进了一个来处理他的阿武,这才发生了后续的事情。
之前已经说了,阿大和阿武之间互相不对付,阿武关进牢房第一天,和阿大关在一起,两个人就打了一架。
一开始狱卒们只是把他们拉开,后来发现这样不管用,只好又在旁边腾出一间牢房,把他们分开官。
也是狱卒们看着他们两每天又打又骂,他们像是看戏一样,这才没把他们两个分开太远,只是从一间牢房换成了邻居。
这下打是打不成了,他们就开始互相骂对方,好在两个人还有理智,话中没有透露太多内容,不会透露他们的主子,而且还知道避着狱卒。
但是众所周知,吵架一旦是吵到兴头上,那就经常是说出来的话不过脑子,只为压倒对方。
这两个人也是如此,这天又吵了起来,看着周围没有狱卒,两人就说起了自己的功绩。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翻起了陈年往事的旧账,阿武说起自己曾经跟着主子杀杨柳村一个村子的人的时候阿大还是个都没长齐的娃娃呢。
听到杨柳村,阿大仿佛被泼了一盆凉水,瞬间冷静了下来,“你说的是边城凉州的杨柳村?”
阿武说的起兴,没有注意到阿大的不对,得意的道:“看来你是听说过了,就是那个杨柳村,也是他们倒霉,竟然差点坏了大事······”
两个人本来就只隔着几根栏杆,阿武没有防备,都没说完,就被阿大捉住了脖子。
阿大的眼睛都红,恶狠狠的道:“你再说一遍,杨柳村的人是杀的?”
杨柳村的人是王爷杀的,那他,他这么些年都做了什么?
阿武这才注意到阿大的不对劲,脸被憋的通红,双手去掐阿大的手,“放手,快,放手······”
狱卒注意到这两个人,唯恐阿大把阿武掐死,忙把两个人拉开。
阿大还要扑过去,一边喊:“说清楚,你给我说清楚!”
当年杨柳村一夕之间被人屠杀殆尽,只有阿大被父母藏在后院中的草垛里才逃过一劫,后来被路过的端王发现,带了回去。
他当时没有看清那些人的面容,更没有把那些人和救了自己的端王联系在一起。自从被带回去交给前任刺客首领以后,他努力学习武功,为了报答端王,成为了端王手里的刀。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报答端王的救命之恩,却原来,他的杀父杀母仇人就是他以为的恩人,多可笑啊!
阿大当天发了疯以后,便一直安静的呆着,整个人都阴郁了下来,不知在想些什么。
阿武也从他的表现中窥见了几分真相,整个人也安静了下来,心中暗暗后悔。
不知道阿大在心中做了什么思想斗争,第二天,他就和狱卒说,愿意招供了,然后不用催促,就把事情说的干干净净。
只是他只是负责刺杀之类的事情,并不算是心腹,其他事情知道的并不多。
但是即使如此,有他的这份证词已经足够贺琮出手了。
阿武看着阿大出去,脸色瞬间灰暗了下来。
这下完了!
————————————————
一大早,端王府就被禁军围了个严严实实,整个王府的人都不许出去。
禁军围住端王府的第一时间,贺淮就收到了消息,一出门就遇上了负责看管端王府的陆阳。
之前因为上林苑混进刺客刺杀贺琮与顾华清一事,即使后来陆阳找回了帝后,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受罚,他禁军统领的职位就这样被降职了。
陆阳毕竟是自小与贺琮一起长大的心腹,贺琮也有意他早日官复原职,便把这次端王府的事情交给他,想让他做出点成绩。
而且陆阳之前被降职也算是拜端王府所赐,如今他来看管端王府,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可疑的人。
看到陆阳,贺淮正色道:“陆大人,我端王府犯了什么事,你竟然带着禁军将我端王府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