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伙都吓傻了,不知道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吴夫人还发狠呢,只叫嚣着这是知县府邸,要是丈夫知道了肯定不会放过对方。

    侍卫听见了冷哼一声,“你们大人已经被带去县衙了,今晚上就是进大牢的命。

    竟然胆大包天敢刺杀郡主,这回连脑袋都保不住了,还想不放过我们他有那个本事么”

    听到这话,吴夫人两眼一翻,当时就昏倒过去,吴府的下人赶紧上前又喊又叫的好半天,总算把吴夫人叫醒。

    吴夫人醒了便坐在地上开始痛苦起来,哭的那叫一个凄惨。

    然而除了身边几个奴仆,根本没人搭理她,侍卫们都忙着搜查呢,谁管她个疯婆子

    吴夫人哭了半天没人搭理她,最后发起疯来就要往府里闯。

    “凭什么你们就把我们给撵出来这是我们的家,里面都是我家的东西,凭什么撵我们啊不行,我要进去,那里头的东西都是我的。”

    多少年置办的家底儿都在里头呢,吴夫人如何能甘心就想闯进去拿出来点儿什么。

    吴夫人哭着喊着往里闯,结果被守门的侍卫一拨拉,就给拨到一边跪坐在地了。

    “姓吴的敢刺杀柔嘉郡主,未来的太子妃,没把你们全都抓起来,已经算是开恩了。

    你要是再闹,我立即就把你也绑起来送县衙大牢里去,让你们夫妻在大牢里团聚。”

    侍卫这话一出,吓得吴夫人什么话也不敢说了,只是跪坐在地上哭。

    还是丫头们看着实在不忍心,过去扶起来吴夫人,到一旁找地上坐下休息。

    这边一众侍卫里里外外将吴府翻了个遍,别说,还真是找到了好多东西。

    库房里的银子就有上万两,还有几万两的银票,另外,各类金银珠宝等折合起来,也得三四万两。

    一个安肃知县府里搜出来的财物,竟然不下七八万两,这个数目可真是有点儿下人。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从吴府搜出来的账册,有这些年吴知县贪污的明细,还有吴知县这些年送给上官的账目,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这上面,赫然写着贺相府,而且,这些年吴知县送礼的大头,都是给了贺相。

    侍卫们将搜出来的账册等归拢收好,又将所有财物全数封存,接着留下了人在这边守着,其余人则是去县衙向清涵禀报。

    而这个时候,清涵在县衙里,也在审问这个吴知县,县丞,还有那两个人。

    这几个人倒是嘴硬,就是不肯说实情,吴知县一口咬定,他就是因为父亲病重而迁怒于清涵,所以要杀人泄愤。

    至于其他事情,不管怎么问就是不肯开口。

    这个吴知县此刻还是朝廷命官,清涵不能对他动刑,正想着要怎么收拾他呢,侍卫们忽然进来了。

    “郡主,这些是从吴府搜出来的,是他这些年行贿受贿的账册,还有一些往来信件之类。

    郡主请过目,这个吴知县,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实在是罪大恶极。”侍卫一边送上账册书信,一边说道。

    “另外,在吴府搜出来现银、银票,各类金银珠宝等等,估计折合现银七八万两。属下已经命人封存了,等候郡主发落。”

    侍卫一边说着,一边瞪了吴知县几眼,安肃县总共才多少人口这小子竟然光是剩下的就贪了这些。

    之前粗粗翻过账册,这些年经他手送给上官的,怕是不下十余万两,这种人,真是太可恶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分发粮食

    一看到那些账册,吴知县当时就傻眼了,整个人瘫成一堆烂泥,半点儿精气神也没有了。

    清涵一看这样,知道吴知县的心理防线已然溃败,于是一边让袁明泽赶紧审问。

    另一边又吩咐了侍卫们,带人将县丞、陈老爷,还有另外那个人,这三家也挨着去抄了。

    这四个人敢合谋刺杀钦差,就是大逆之罪,抄家已经算是轻的了,没直接灭族就不错。

    这下好了,其余三家也在大半夜的被叫起来,全家人被赶出去,侍卫们一顿抄捡。

    果然,在县丞家里也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总数不下三万两,另外两家都是安肃城的富商,那就更是不用说了。

    当然,清涵只说是让人将这几家查封起来,其余的事情不许做,不管多少金银,一律封存等候朝廷旨意,她可没权利处置。

    袁明泽这边审问吴知县等人,这个时候四个人已然是心如死灰,再无半点儿抵抗的意思,于是问什么就说什么,一时间竟是吐露了不少的秘密。

    袁明泽让人全都记录下来,最后让四人在口供上画押,之后将这几个人全都打入大牢。

    “妹子,这事情你看怎么处理好安肃知县招认了不少事情,牵扯出府衙、京城数位官员,应该都是贺相一派。

    按照吴知县所言,这些人应该都是巨贪,此次赈灾,这些人将手伸向了赈灾粮饷,从中谋取私利,实在是可恶。”

    袁明泽依旧是书生意气较重,此刻气的脸都红了。

    “速速派人将这些东西送给殿下,让殿下前来处理,我的意思,不如趁着这个热乎劲儿,将这条线儿上的所有官员连根拔起。

    拔出萝卜带出泥,就算是不能治贺相死罪,也能让他们的势力大大受损。”清涵觉得,这是个打击贺相等人的好机会,不能放过。

    “明日安肃县城全城封闭,没有我的话,谁也不许出入,将消息严密控制住,不要泄露出去。等着殿下到了再说。”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走漏消息,要在那些贪官们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他们一举拿下。

    袁明泽也觉得这样最好,于是立即打发了侍卫,带着太子的令牌还有这些口供账册出城去找沈凌烨。

    侍卫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十几个人不多时收拾妥当,带着东西就走了。

    折腾了大半夜,此刻东方已然隐隐露出鱼肚白,清涵等人索性随意找个地方闭眼眯瞪一阵。

    等到天亮,随意的对付了一点早饭吃进去,接着就让人将县衙里的主簿还有两个小吏,以及昨晚那个捕头雷寿亭叫了过来。

    按正理,雷寿亭带人刺杀郡主,也是大罪,不过清涵瞧这家伙还算顺眼,暂时免了他的罪责,让他留下戴罪立功。

    如今知县、县丞都被抓了,县衙里能主事的没几个,要是再把雷寿亭也给抓起来,真是没人办差了。

    不仅雷寿亭,连那几个捕快差役,清涵也都放了,只是敲打了他们一番,让他们戴罪立功,如果好好当差办事,她会酌情处置。

    这些人本就是听命于吴知县,不得已而为之,既然清涵肯给他们一个机会,自然是感恩戴德,所以对清涵的话都奉若圭皋,不敢有半点儿违逆。

    就这样,清涵让雷寿亭去传话,四个城门都要严密看守,不许有人随意出入。

    之后袁明泽带人去各家收粮,一上午的工夫,将粮食全数收齐了,堆在靠近城门的位置。

    安肃城里那些乡绅富商们挺多都是昨晚就命人出城传信外面的庄子,按照清涵的意思赶紧补种,今天一大早,就有好几家的庄户,将富余的种子送来。

    守卫城门的将士已然接到了县衙的命令,所有进城送种子物资的一律放行。

    就这样,等到天黑时,各处庄园已经送来了大量的种子等。

    清涵略微估算了下,差不多能够城外百姓使用了。

    于是,众人用了一晚上整理归拢,分类登记,第二天一早,便有差役出城,将四个城门外的百姓全都聚集到一处。

    雷寿亭这小子嗓门儿大,拿了个清涵简单做出来的大喇叭,朝着人群大声喊着,把清涵的意思讲给了大家听。

    众人一听,让他们回乡去种地,免费给各类种子,还可以按人口一个人给五十斤粮食,挨饿了这么多天的百姓,一下子欢呼起来。

    但凡能生存下去,谁愿意抛家舍业的往外跑谁愿意成天聚在这外头等着那稀如清水的粥还不是在家里真的没活路了

    如今朝廷肯给粮食,还给他们种子回家去耕种,种出来的东西到了秋天可以跟人家换粮食,换冬天的麦种。

    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每人五十斤的粮食,按说并不够撑到秋收,可要是掺着野菜什么的一起吃,估计也能差不多了,总比在这喝稀粥强。

    于是,众人纷纷喊着,要领了粮食和种子回去。

    这时,清涵接过来雷寿亭手里的喇叭,站在高台上,朝着众人喊道。

    “乡亲们,朝廷费了这些心力弄来粮食和种子,是为了解决乡亲们今秋明春的生计。

    我知道,五十斤粮食并不够,这只是第一次发放。

    乡亲们回去家里赶紧种地,等着你们全都种完了,地里长出小苗来,县衙会派人去核实,只要见到青苗,每个人还有五十斤粮食的补贴。”

    “乡亲们也看到了,这些种子里头,有一些是洋芋、番薯,这些可都是能充饥的东西。

    我这么做,主要也是怕你们把种子拿回去也吃了。

    记住了,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粮食留给你们填饱肚子,种子一定要种到地里去。

    这不光关系到今年秋天,还有明年春天呢,要是你们到了秋天没收成,就没有冬麦的种子,那明年春天就得挨饿了。

    你们自己都想明白,该怎么做心里有数。”

    “朝廷既然想出了这个办法,接下来肯定就没有粥棚施粥,从今往后都不会有。

    你们若是打着主意,把粮食和种子吃完了还来县城等待施舍,到时候饿死没人管,都记住了。”

    清涵这些话,无非是警告那些百姓中的懒汉,不要以为朝廷欠你的,要一直管着你,不想干活的人,就是没饭吃。: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安肃汇合

    灾民之中除了少数几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正经人家,自然作不出这种败家的事情。

    于是众人纷纷点头答应,接着清涵便让这些灾民按照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组织好,由村长带头,领着过来排队登记领粮食。

    城里捐的粮食大多数都是高粱、苞谷、谷子这些,极少的还有些白米白面。这样一来,就得有计划的发放。

    清涵叮嘱了袁明泽等人,尽量按人口结构配给。

    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适当给一些白米和白面,都是壮劳力的,多给些高粱苞谷。

    这时候就别挑拣了,有吃的就不错。

    种子也是一样,每家每户登记一下各家有多少地,然后再按照一定比例配给。

    基本上要保证每家都能把几种作物都种齐全了,万一哪种不适合生长,也不至于让百姓绝收。

    清涵考虑的很周到,众人执行的也很用心。

    衙门里的差役加上清涵身边的侍卫们,一共分了五个组,有登记的有发放粮食的,就这样,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分发。

    “各位都记住了,不要单独往回走,等下集合起来,我派人护送你们回去。

    现在都把粮食和种子装好了,村子里全都领完粮一起走。”清涵生怕这些人在半路上出了意外,特意叮嘱道。

    百姓们倒也听话,于是一个个领了粮食都不走等着,直到这个村子全都领完了,清涵再派十来个差役侍卫跟着护送回去。

    这么发放粮食,定然是不会很快,忙了一天到晚间,总算是将所有粮食和种子都发放了下去。

    清涵等人也都快累瘫了,于是返回城中休息。

    安肃县城这边倒算是解决了,其他地方总不能也像安肃这般,接下来,就必须要等沈凌烨和秦三等人赶来再想办法。

    好在第二天上午,沈凌烨率先赶到,清涵见到沈凌烨,就把这边的情形详详细细的都说给了沈凌烨听。

    沈凌烨听完这些事情,便做出决定,直奔保定府。

    这保定府的知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安肃知县供词里,就有对保定知府的指控。

    沈凌烨的意思,干脆就借着这个机会,一举拔除这些毒瘤算了,也省的百姓再受苦。

    沈凌烨怎么决定,清涵自然是不反对,不过大家伙连日来奔波劳累,着实太辛苦了,于是决定在安肃休息调整一晚,等秦三来到再一起走。

    果然,到晚间的时候,秦三、霍二还有秦谨知、秦谨言等人都陆续赶来,秦三霍二还带来了八万石的粮食。

    沈凌烨在别处弄到了不少种子和粮食,先带过来了一批,后头陆续还会过来,至于辽东的粮食,可以用作后续的补贴。

    这样一来,暂时安顿保定和真定两府,估计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众人再次相聚,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